實現鄉村振興需要更多“領頭雁”式村幹部

“只有村子發展了,群眾得實惠了,才能打心眼裡說共產黨好。”梁兆利 1976年上任臨沂市沂南縣依汶鎮後峪子村黨支部書記,一干就是40多年。從遠近皆知的窮山村變身全國文明村,梁兆利和他的村民們已經說不清這些年他們戰天鬥地究竟下了多少力氣,然而他們深知,聽黨話跟黨走,高舉黨的旗幟,讓黨的利農政策方針紮實落地,從源頭引活水,激發後裕子村“造血”功能,摘掉窮帽拔掉窮根就是指日可待的事。(10月28日《央廣網》)

在沂蒙老區,像老支書梁兆利這樣成為村莊發展、鄉村振興發揮“領頭雁”作用的村幹部,其實還有很多。比如,費縣新石溝村“第一書記”唐煥亮、蘭陵縣代村社區黨委書記王傳喜……

民謠說得好,“農民富不富,就看村幹部;農村強不強,全靠‘領頭羊’。”筆者近日在沂蒙山區走訪的莒南縣石泉湖村、沂南縣後峪子社區、費縣新劉莊村和新石溝村等村莊,能夠順利打贏“翻身仗”,村莊舊貌換新顏,由過去的窮山村、“髒亂差”村變成現今的富裕村、文明村,取得亮眼的村莊發展“成績單”,實現華麗轉身,成為鄉村振興樣板村莊典型。關鍵之一就是:梁兆利、唐煥亮等村幹部,懷著滿腔熱忱,創新思路,動真碰硬,解決難題,發揮出“領頭雁”作用,激發出“雁陣效應”,提振村幹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實現鄉村振興,作為紮根村莊人才的村幹部的“領頭雁”作用至關重要。村幹部不僅是村民的主心骨,而且是村莊大事小情的決策者、協調者,還是國家政策的傳遞者,是鄉村振興的推動者、組織者、實踐者。只有村幹部當好村莊建設的帶頭人,成為村莊發展的“領頭雁”,才能夠將黨的好政策落地生根,帶領村民、團結群眾,戰勝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實現村莊全面振興,共同致富奔小康。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更多像梁兆利、王傳喜、唐煥亮這樣一批又一批發揮“領頭雁”、“排頭兵”作用的鄉村好乾部,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保障和組織保障,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心骨”。首先,廣大村幹部自覺向梁兆利、王傳喜、唐煥亮等“領頭雁”式村幹部學習,牢記使命,扛起責任,提起“精氣神”,提升能力水平。其次,社會為村幹部創造寬鬆、包容的幹事創業環境,多一些理解、支持,少一些誤讀、妖魔化。再者,各級黨委、政府需要強化對廣大鄉村幹部的能力培養和政策關愛、政策扶持,把真正適合農村工作的村莊人才、優秀大學畢業生吸納到鄉村幹部隊伍中來,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戰鬥力,穩定鄉村幹部隊伍,不斷提升鄉村幹部的素質和戰鬥力,打造一支能力強、水平高的鄉村幹部隊伍。(何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