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金屯鎮:黨支部成村民致富「領頭雁」

7月3日,天氣炎熱,嘉祥縣金屯鎮劉庵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盧建場早早來到位於孟營村的西蘭花種植基地。前段時間這裡抬田80多畝,正在安裝噴灌設施。抬田形成的坑塘正好用來養魚。“今年是我們劉庵村和孟營村合作的第一年,改種甜瓜一畝地能賺個四五千元,比種小麥水稻收益高。村民看到收益這才放了心,準備加入合作社轉型。”

嘉祥金屯镇:党支部成村民致富“领头雁”

都說“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可假如黨支部使勁村民不配合,工作就很難開展。此前,劉庵村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 這兩年,眼看著其他村變著法的增收致富,劉庵村村班子心裡著急。“別的村都是怎麼做的?”經考察劉庵村發現,鄰村孟營村以土地入股嘉祥縣碩園農作物合作社,改變種植結構,可以借鑑。尤其,合作社的理事長孟飛雖然只有30出頭,可腦子活、想法多、又實幹,這幾年把合作社經營得不錯。“加入合作社,改變種植結構,每畝地至少能比現在多賺個幾千元。”盧建場說,可村民們思維固化,村委喊破了喉嚨做工作,群眾依然無動於衷。此時,黨員盧慶龍提議:“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不如我們黨支部先探索出一條富民強村的路子來,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

嘉祥金屯镇:党支部成村民致富“领头雁”

說幹就幹,今年年初,劉庵村黨支部召開了黨員會,大家圍繞“種什麼、何處種、誰來種、誰出錢”展開了熱烈討論。前三個問題很快落實了下來,可“誰出錢”讓大家陷入了沉默,村集體沒錢,大家都知道。盧建場說:“我拿出5萬元做試驗,成功了就帶領大傢伙種植瓜菜,失敗了就算花錢買個教訓。”在他的帶動下,盧慶龍、盧志洪、盧志鵬、盧新堂四名黨員表態也願意出錢,一天時間就籌集了25萬元。 有了錢,劉庵村黨支部書記盧小虎找到孟營村黨支部一班人,商定兩村黨支部與嘉祥縣碩園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共建,共同探索出一條富民強村之路。“大家採用‘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劉庵村出25萬入股合作社,孟營村以135畝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發展了42戶社員,同時負責經營管理銷售。”孟飛介紹,去年年底,合作社還註冊了“孟之邦”商標,準備種植高品質甜瓜。

嘉祥金屯镇:党支部成村民致富“领头雁”

春節過後,合作社從基地拿出20畝地做起了甜瓜種植試驗,採用“五膜技術”取代普通大棚,採取水肥一體化精準施肥,用噴灌代替大水漫灌。短短40余天,合作社種植的甜瓜喜獲豐收,每畝地產量達到6000餘斤,平均每斤價格2.5元左右,總共賣了18萬餘元,去除成本,一畝地獲利4000多元。農民從每人管理一畝地變成兩畝地,大大節省了人工。

“今年先試了20畝,其餘的100多畝還是傳統種植。可事實證明,這20畝種植的甜瓜無論口感、甜度都比傳統種植的要好,明年合作社就打算推廣新模式。”孟飛說,為了增加土地的收益,要再選擇一樣可以和甜瓜搭配且收益不錯的農作物,經多方考察最終確定西蘭花。“我們是8月下旬種植,11月底收穫。那個時候,南方的剛賣完,北方的還沒上市,咱這個一定能賣個好價錢。”

嘉祥金屯镇:党支部成村民致富“领头雁”

看到合作社今年的收益,再感受到他們想要大幹一場的決心,來合作社種植基地參觀的劉庵村村民紛紛決定加入合作社,跟著村黨支部幹。“僅種一季甜瓜每畝地收入就是4000多元,再種一季西蘭花又可以收入2000多元,‘瓜菜模式’勝過‘麥稻模式’。”劉庵村村民盧慶兵說,“下次,村幹部讓我種什麼,我就種什麼,跟著黨支部幹,腰包才能鼓起來。” 賺錢的同時,村支部也沒忘記扶貧。其實,從劉庵村和孟營村加入合作社時就規定,每賣一箱甜瓜就拿出2元作為“扶貧基金”,今年已經有7000元的扶貧基金。

嘉祥金屯镇:党支部成村民致富“领头雁”

最近,劉庵村又流轉了260畝土地,村黨支部每畝收取50元管理費用,本著村民自願的原則,願意種地的加入合作社成為社員,不願意種地的按年返還地租。村黨支部負責流轉土地、協調村民入社、收取社員管理費用、發放地租等服務事項,讓社員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真正富起來,同時,也讓集體經濟強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