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進友:脫貧路上「領頭雁」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陸中午 胡益龍

一座座吊腳樓矗立在玉帶河畔,家家戶戶庭院整潔,在成片的蔬菜基地裡,村民們在忙碌著,個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金秋時節,走進通道萬佛山鎮所裡村,一幅美麗畫卷呈現在眼前。

“要不是村主任楊進友幫我發展蔬菜產業,我現在還在外面飄泊,一家肯定還過著貧困生活。”該村蔬菜種植大戶楊友平說。

村民紛紛搶著說,楊進友是全村老百姓脫貧路上的“領頭雁”。

杨进友:脱贫路上“领头雁”

年近5旬的楊進友,一個看起來非常精神的侗家漢子。

楊進友說,自從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侗鄉大地後,許多年青人走出大山,尋找生活的新出路。由於家庭貧困,1995年,楊進友到廣西靈川化肥廠打工,由一個普通工人一直幹到搞銷售。

“打工不是長久之日”,楊進友想在心裡,記在腦裡。2005年春節剛過,他決定不再去外面打工了,想在村裡幹一番事業。

根據本地的氣候情況與離城裡近的優勢,楊進友決定種植蔬菜。他將自家的5畝耕地全部種植了茄子,村裡人不理解,還笑話他的盲目行動。經過1年的精心種植,當年收入1.5萬元,成為村裡首個靠種植的“萬元戶”。

杨进友:脱贫路上“领头雁”

隨後,他將自家承包地全部種上蔬菜,另外還承包了村裡10畝耕地種上了茄子、黃瓜、辣椒等,靠實幹不但讓他徹底擺脫了貧困,而且還讓村裡老百姓刮目相看,大家紛紛對楊進友種植蔬菜讚不絕口。

為了更進一步掌握種養技術,自己還於2012年報讀了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與湖南機電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招辦的鄉村經濟管理大專班學習。

掌握了種養技術、懂得了市場經營,還會企業管理,楊進友得到全體村民的信任與認可,於2014年當選為村黨支部副書記,2017年當選村主任。

“必須帶領老百姓共同致富。”楊進友說,現在村民把我推到村主任位置上,感到壓力重大,一定要對得起村民的信任。

在他帶領下,村裡成立了通道良友蔬菜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會員有56戶,種植茄子、辣椒、黃瓜等蔬菜640畝,還在周邊村大規模種植,帶動280餘人就業,人均每月2200多元。合作社會員每年每戶平均可得純利近5萬元,走上脫貧致富路。

“不但要帶領老百姓走上脫貧致富路,而且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讓老百姓過上有滋有味的生活。”楊進友說,在抓好產業發展的同時,把更多精力放在美麗鄉村建設上。

該村採取“上面籌一點、村民集一點、合作社贊助一點”的辦法,大力開展民風民俗及環境衛生大整治行動,制定了一系列村規民約。並通過上級相關部門支持,加大了村級基礎設施投入力度。

如今,村裡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村道、基耕道全面進行了平整,通村路燈全面搞好,村裡文化體育場所全面建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