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縣召公鎮吳家村王喜玲:脫貧路上「領頭雁」

王喜玲是寶雞市扶風縣召公鎮吳家村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在經歷患上癌症、丈夫車禍去世等沉重打擊後,她勇敢地面對現實,在縣、鎮、村的幫助下,通過種植苗木、做苗木經紀人等,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擔,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艱苦創業,成為扶風縣2016年主動退出貧困的第一人。她還帶動身邊的貧困戶脫貧致富,成為當地有名的致富“領頭雁”。2017年4月,她入選“陝西好人榜”。

不幸遭遇

阻擋不住創業的步伐

王喜玲有敢想、敢做的創業意識和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創業的腳步從未停歇。她先後開過理髮店、鞋店,有了一些積蓄,也積累了寶貴經驗。對市場有了充分了解後,她發現農村養殖業大有可為,於是傾其所有,開辦了村裡第一家養豬場。她一邊買來《實用手冊》認真學習養殖技術,一邊東奔西走向別的養殖戶取經。

正當養豬場漸漸走上正軌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中斷了她創業的道路。2011年9月,王喜玲被確診為子宮內膜癌。手術後放射化療近一年時間,花費了11萬元。高昂的醫藥費,逼得她不得不將家裡的200多頭豬“打包”出售。禍不單行,2013年6月,王喜玲的丈夫遭遇車禍不幸身亡。這對她來說更是晴天霹靂。但是當看到正在上學的女兒和體弱多病的婆婆時,她無數次告訴自己,必須堅強。在得知王喜玲的不幸遭遇後,鎮、村將她家列為低保戶,扶風縣將她家認定為貧困戶,扶風縣縣長齊軍建把她家作為自己的幫扶對象。大家的關心讓她從生活的陰霾中走了出來,也重新點燃了她對生活的希望。王喜玲下定決心再次創業。

不懈努力

成就再次創業的夢想

再次創業的王喜玲發現,十里八鄉不少農戶靠種樹苗賺了錢。於是她把家裡6畝地全部種上了白皮松和櫻花樹苗。但是,樹苗當年見不了利,還要不停地投資,為了解決家裡的開銷問題,她試著當起了苗木經紀人。

萬事開頭難。王喜玲風裡來雨裡去,跑了幾個星期,一筆生意也沒談成。但她沒有氣餒,而是及時調整思路。別人在裡面投標時,她就在大門外苦等。只要看到有人拿著標書出來,她就湊上去與中標人洽談。終於,第一筆生意談成了:2萬棵核桃樹苗,一星期內交貨。她借來一輛摩托車,幾乎跑遍了扶風縣的每個鄉鎮。有一天,她騎著摩托車在鄉間小路上摔倒,血流滿面,門牙也磕掉兩顆,但她硬是按時趕到地頭與苗木種植戶談價錢。第6天,2萬棵核桃樹苗全部運到交貨地點,客商為她豎起了大拇指。王喜玲聯繫客戶,尋找貨源,挖樹裝車,累了,就靠著田壟歇歇腳,身上痛時,就倚著成堆的樹苗緩一緩。

王喜玲執著的敬業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品質,贏得了客商的信任和苗木種植戶的讚譽,她的苗木經紀工作越做越好,創業之路也越走越寬。如今,王喜玲的債務早已還清,家裡還新建了二層小樓。

不悔付出

只為幫助更多的人

創業經歷不但為王喜玲積累了豐富的人脈資源,還給她帶來了寶貴的育苗經驗。王喜玲申請貸款8萬元,成立了扶風喜玲苗木果蔬合作社,主動為身邊的苗木種植戶提供技術、銷售等方面的幫助。她先後幫助絳帳鎮牛倉村多名群眾銷售蘋果苗木50多萬棵;為本村貧困群眾王建昌賒賬提供櫻花苗木2000餘棵;指導陳紅強種植核桃樹17畝、王芳俠栽植紅葉李等苗木20餘畝,並定期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此外,她還想方設法將群眾修剪的果樹枝條變廢為寶,出售給育苗客商。

現在王喜玲成了群眾眼中的女強人、幫助大家致富的“領頭雁”。她下定決心,在今後的日子裡,擼起袖子加油幹,幫助、帶動更多群眾致富。

本報記者 王帥 見習記者 井晨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