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運清:十甲村裡的「領頭雁」

他是一位三級肢體殘疾人,卻被村民高票推選為村委會主任;他已年屆55週歲,身上卻仍有一股謀大事、創大業的虎虎生氣。在漣源市三甲鄉十甲村,梁運清是一位頗受當地群眾敬重的“傳奇人物”———他是村裡第一個開辦鑄造廠的人,第一個創辦黑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的人,第一個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人……大夥都誇他是十甲村裡的“領頭雁”!

1963年出生的梁運清,高中畢業後先是在家務農,後來在市場賣肉,1990年因意外事故導致右前臂三級殘疾。“發生事故那年我27歲,已是一個有3個孩子的爸爸。當時最大的孩子才5歲,最小的還沒滿月。我感覺天都塌了,自己變成廢人了……”7月22日,梁運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及28年前的那場災難,聲調和語氣已變得相當平靜,但透過那被時光掩埋的創傷,我們依稀還能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波瀾,因為手對一個莊稼人而言實在太重要了!

後來,梁運清慢慢學會幹農活,雖然只有一隻健全的手,但他學會了犁田、耙田、挖土、挑擔。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1993年他向姐姐借了900元錢,在漣源市楓坪鎮三角坪市場做起了服裝生意,後又踩三輪車做廢鐵收購生意。2005年至2010年,先後與人在廣州和本地開辦鑄造廠。整整20年,他走南闖北,奮力拼搏,把人生的酸甜苦辣一一嚐遍。

“2012年,我正式回到農村開始養牛。”梁運清打開了“話匣子”。他告訴記者,當時他作出這一選擇,主要是看到黨的富民政策越來越向農村傾斜,廣闊農村大有可為;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打工謀生,農村土地荒蕪嚴重,他想把這些荒蕪的田土都慢慢利用和恢復起來。2012年,他養殖了8頭湘中黑牛。2013年,在漣源市畜牧水產局的指導下,他建起了標準化欄舍。2014年,他得到省市殘聯創業扶持,進一步擴大了養殖規模。2015年,他正式組織成立“漣源市運清養殖專業合作社”,並先後納入32位貧困殘疾人,共同走養殖致富道路。現在,他創辦的養殖合作社已相繼成為漣源市、婁底市兩級“殘疾人扶貧示範基地”,每戶貧困殘疾人家庭都餵養了3—5頭牛,最多的一戶餵了8頭,因加入合作社而脫貧致富的殘疾人家庭已達12戶,其他的預計2019年可以全部脫貧。

在十甲村,我們聽到許多關於梁運清的感人故事。村民梁巧雲是矽肺殘疾病人,兒子智障,妻子已過世,家裡非常貧困。梁運清將其請到基地放牛,每月給他發放3000元工資。陳顯妙,64歲,兩個孩子都有智障,梁運清也請他來基地放牛,還送給他幾頭牛犢讓其放養增收。梁娟,智障,梁運清送給她家兩頭牛犢,並介紹其父親到附近做零工……在梁運清的帶領下,現在十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養牛,養殖成為全村群眾脫貧致富增收的主打產業。梁運清通過“基地+農戶”的形式,將荒山野地變“寶地”,將閒人懶人變“能人”,廣開門路,共同致富。他還發動村民在全村種植了300多畝地的牧草,青青牧草,隨風盪漾,成為十甲村一道美麗的風景。每到冬季,為了防止牧草凍死,梁運清總要帶領村民將草兜用塑料袋一一包好、紮緊,第二年開春再將其一一打開,讓其茂盛生長。有一次張家組的母牛下犢子難產,旁人束手無策,梁運清得知情況火速趕到,憑多年養牛的豐富經驗為其解難。還有一次梁家組的牧草突遇蟲害,一夜枯黃,梁運清立即和相關技術人員趕到現場,及時處置。有一次他正和村幹部在辦公室商量工作,接到殘疾人梁娟家人電話,說母牛口吐白沫併發抽搐,他立即和獸醫一道趕赴施救,妥善處置了這場突發疫情……

自2014年至今,梁運清已擔任4年村委會主任,他和村支兩委一起,帶領全村群眾發展產業,整治環境,興修水利,拓寬公路,解決人畜飲水等等,成績突出,勞苦功高。群眾都說:“梁運清,是個實誠人。跟著他,我們放心!”據群眾介紹,2014年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著手對全村進行環境衛生整治,建起焚燒爐,消除陳年垃圾,各家各戶,責任到人,專人清運,定期檢查評比,很快將這個一度在全鄉背“倒榜”的髒亂村變成乾淨、整潔的先進村。第二件事就是將村辦小學操場平整硬化,建好大門、圍牆、護欄。此外,還將4.2公里村級公路由3米拓寬至5米;為金星、全家、建勝、張家4個村民小組架好自來水打好兩口水井;今年上半年為全村修好一口大塘……下一步,他打算再修4公里村道,將並村前的張白、十甲兩村融為一體;將全村60多位殘疾人組織起來,成立一個殘疾人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油茶林200—300畝;組織全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開發油茶林、經果林1000餘畝……

梁運清,你心裡滿滿裝著的全是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你不愧為十甲村裡人民信任的“領頭雁”! (記者:胡瓊露 通訊員:袁若冰 鄒子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