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运清:十甲村里的“领头雁”

他是一位三级肢体残疾人,却被村民高票推选为村委会主任;他已年届55周岁,身上却仍有一股谋大事、创大业的虎虎生气。在涟源市三甲乡十甲村,梁运清是一位颇受当地群众敬重的“传奇人物”———他是村里第一个开办铸造厂的人,第一个创办黑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人,第一个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人……大伙都夸他是十甲村里的“领头雁”!

1963年出生的梁运清,高中毕业后先是在家务农,后来在市场卖肉,1990年因意外事故导致右前臂三级残疾。“发生事故那年我27岁,已是一个有3个孩子的爸爸。当时最大的孩子才5岁,最小的还没满月。我感觉天都塌了,自己变成废人了……”7月22日,梁运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28年前的那场灾难,声调和语气已变得相当平静,但透过那被时光掩埋的创伤,我们依稀还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波澜,因为手对一个庄稼人而言实在太重要了!

后来,梁运清慢慢学会干农活,虽然只有一只健全的手,但他学会了犁田、耙田、挖土、挑担。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1993年他向姐姐借了900元钱,在涟源市枫坪镇三角坪市场做起了服装生意,后又踩三轮车做废铁收购生意。2005年至2010年,先后与人在广州和本地开办铸造厂。整整20年,他走南闯北,奋力拼搏,把人生的酸甜苦辣一一尝遍。

“2012年,我正式回到农村开始养牛。”梁运清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当时他作出这一选择,主要是看到党的富民政策越来越向农村倾斜,广阔农村大有可为;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谋生,农村土地荒芜严重,他想把这些荒芜的田土都慢慢利用和恢复起来。2012年,他养殖了8头湘中黑牛。2013年,在涟源市畜牧水产局的指导下,他建起了标准化栏舍。2014年,他得到省市残联创业扶持,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2015年,他正式组织成立“涟源市运清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先后纳入32位贫困残疾人,共同走养殖致富道路。现在,他创办的养殖合作社已相继成为涟源市、娄底市两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每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都喂养了3—5头牛,最多的一户喂了8头,因加入合作社而脱贫致富的残疾人家庭已达12户,其他的预计2019年可以全部脱贫。

在十甲村,我们听到许多关于梁运清的感人故事。村民梁巧云是矽肺残疾病人,儿子智障,妻子已过世,家里非常贫困。梁运清将其请到基地放牛,每月给他发放3000元工资。陈显妙,64岁,两个孩子都有智障,梁运清也请他来基地放牛,还送给他几头牛犊让其放养增收。梁娟,智障,梁运清送给她家两头牛犊,并介绍其父亲到附近做零工……在梁运清的带领下,现在十甲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牛,养殖成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增收的主打产业。梁运清通过“基地+农户”的形式,将荒山野地变“宝地”,将闲人懒人变“能人”,广开门路,共同致富。他还发动村民在全村种植了300多亩地的牧草,青青牧草,随风荡漾,成为十甲村一道美丽的风景。每到冬季,为了防止牧草冻死,梁运清总要带领村民将草兜用塑料袋一一包好、扎紧,第二年开春再将其一一打开,让其茂盛生长。有一次张家组的母牛下犊子难产,旁人束手无策,梁运清得知情况火速赶到,凭多年养牛的丰富经验为其解难。还有一次梁家组的牧草突遇虫害,一夜枯黄,梁运清立即和相关技术人员赶到现场,及时处置。有一次他正和村干部在办公室商量工作,接到残疾人梁娟家人电话,说母牛口吐白沫并发抽搐,他立即和兽医一道赶赴施救,妥善处置了这场突发疫情……

自2014年至今,梁运清已担任4年村委会主任,他和村支两委一起,带领全村群众发展产业,整治环境,兴修水利,拓宽公路,解决人畜饮水等等,成绩突出,劳苦功高。群众都说:“梁运清,是个实诚人。跟着他,我们放心!”据群众介绍,2014年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对全村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建起焚烧炉,消除陈年垃圾,各家各户,责任到人,专人清运,定期检查评比,很快将这个一度在全乡背“倒榜”的脏乱村变成干净、整洁的先进村。第二件事就是将村办小学操场平整硬化,建好大门、围墙、护栏。此外,还将4.2公里村级公路由3米拓宽至5米;为金星、全家、建胜、张家4个村民小组架好自来水打好两口水井;今年上半年为全村修好一口大塘……下一步,他打算再修4公里村道,将并村前的张白、十甲两村融为一体;将全村60多位残疾人组织起来,成立一个残疾人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油茶林200—300亩;组织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发油茶林、经果林1000余亩……

梁运清,你心里满满装着的全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你不愧为十甲村里人民信任的“领头雁”! (记者:胡琼露 通讯员:袁若冰 邹子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