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領頭雁”——解世升

日照莒縣桑園鎮梭莊村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村,就是這樣一個山區村,是全鎮第一個調整均分土地的村,是全縣第一個舊村改造的村,是全縣第一個自建吃自來水的村。這好多個第一,都離不開村黨支部書記解世升的艱辛付出。

近日,記者來到梭莊村,發現村西有條小河,石砌的河堤整齊有序,水波盪漾,風光秀麗。據村民介紹說,這條小河的河水還能灌溉梭莊村大部分農田,可以說,這條小河就是梭莊村的母親河。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以前,這條小河的前身卻是一個能給村民帶來危害的洩洪溝。

莒縣桑園鎮梭莊村 村民 鄭成傑:咱這個村的河沿,在30年以前,來到洪水爆發的時候,洪水肆虐,把水從這個地方衝開,那一年的時候從這個地方,一衝開衝了很多田地,危害是很大,有時候還向西去了,把樹都衝倒了,給村裡帶來很大的危害,環境當然是也很差了。

1984年4月,22歲的解世升開始擔任梭莊村黨支部書記,他上任之後,想幹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治理這條洩洪溝。

莒縣桑園鎮梭莊村黨支部書記 解世升:當時這條河沒有這麼深,我們是用人工挖出來的。當時,我們修這河的時候是用人工挖出來的,不是花錢,義務工修的,每口人均攤十方石頭。修起來以後,我們修了4道攔河壩,這攔河壩存水量很大,改善了我們村的種植條件,特別是前幾年種姜的時候,我們這個河攔水壩是發揮了很大的效益。

當時,沒有機械,挖河、修堤、建壩,全靠人工,本來計劃五年完工,在解世升的帶動下,三年完成了工程。這一下徹底改變了梭莊村山嶺薄地、靠天吃飯的狀況,全村的土地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

舊村改造前,梭莊村街道彎彎曲曲,鄰村的人都笑話姓解的村莊街道就像“蟹爪子”似的。

莒縣桑園鎮梭莊村 村民 解廷會:小屋都趴趴著,也就是兩米左右高,就像雞欄子似的。你說屋前屋後串個門走個路,就得轉很長的路才能過去。

面對這種嘲笑,村黨支部書記解世升心裡不服氣,下決心要實施舊村改造。

莒縣桑園鎮梭莊村黨支部書記 解世升:那個時候條件不好,沒有定位儀。我去縣裡借了一個平板儀,開始舊村改造。測量也是我爬到屋上面去,用平板儀測的。當時,因為這個測量,村裡老少爺們看見,兩委上非常出力,上牆爬屋不容易,還有砍樹,他們就支持我們。到了1995年我們就基本完成了,當時,我們完成了之後,街道還不行,後來,到了2002年,我們又把這個街硬化了,接著小衚衕我沒有用磚鋪起來了。這些工作都是我們發動群眾,我們集體出磚,群眾出工。

經過多年的改造和提升,如今的梭莊村,瀝青硬化的主街面積達到2萬平方米,硬化的入戶街巷有20多條,村內石砌排水溝1200多米,各類綠化苗木3萬多株,高標準的休閒廣場兩處,整個村莊就像一個大花園。

莒縣桑園鎮梭莊村 村民 解廷會:有的外村的人走這地方看著很羨慕,都說你這個村不孬,像城市似的。

鄉村要振興,村民的腰包要鼓起來。對此,解世升多次組織村裡的黨員群眾外出學習,開拓思路。

莒縣桑園鎮梭莊村黨支部書記 解世升:我們有4個假髮廠,這種規模的4個假髮廠,解決了婦女勞力在家裡看孩子看門兒,還有錢掙。

除了假髮廠,解世升還借鑑先進地區農村發展的經驗,瞄準城鎮綠化美化的長遠需求,成立了專業綠化公司,主動承攬外地城鎮的綠化工程,先後承攬了濰坊、臨沂、日照等周邊地市道路、公園綠化工程,為本村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30多年來,解世升在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付出,把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變成了一個市級文明村。他本人還作為全省唯一一個農村黨支部書記獲得了“全國優秀復員退伍軍人”榮譽稱號。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綜合莒世聞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