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創業的致富「領頭雁」

  徐龍剛,一個年輕小夥,在生他養他的宜君縣堯生鎮堯生村,憑藉一腔熱血和不服輸的勇氣,創出了一片天地,回饋了一方鄉親。他先後榮獲宜君縣農民增收先進個人、宜君縣“優秀共產黨員”、第二屆自強勵志類“宜君好人”稱號。

創業路上“一波三折”

  徐龍剛弟兄三個,父母都是農民,家庭生活並不富裕。漸漸長大的他,看著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勤勞作的父母,就很心疼。為了減輕家庭負擔,2009年,22歲的徐龍剛經人介紹到陝北打工,月收入4000餘元。這樣的工資對他一個人來說,是花不完的,但要照顧家人,供兩個弟弟讀書,就顯得緊張。為了增加收入,他就報名學開剷車,想著能多掙些錢。可天有不測風雲,一次學習回填技術時不慎導致他的左腳後跟裂縫,這次意外讓他“開剷車掙大錢”的夢想成了泡影。

  療傷期間,他萌發了回鄉創業的念頭。腳傷好了之後,他便返鄉踏上了自主創業之路。先是養羊、後是販煤,雖然精心管理、早出晚歸,但由於缺技術、沒本錢、少幫手,總是付出得多,收穫得少,弄不好還賠本。

  為了改變現狀,為了心中的“創業夢”,他始終在尋找機會。2012年年底,堯生大隊向外發包30畝果園,他一看,這是個好機會,可高額的承包金讓他犯了難。為了籌措資金,他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終於通過借、貸的方式湊齊了資金,以13.5萬元的價格成功競標,爭取到了30畝果園的承包權。可由於缺技術、缺經驗、缺勞力,承包初期的效益並不好,可不服輸的他沒有放棄。於是,他邊幹邊學,利用空閒時間耐心鑽研果樹修剪、蘋果管理等知識,積極參加縣農廣校、果業局的技術培訓,並虛心向有經驗的果農請教。經過不懈努力,他承包的30畝果園效益逐年增加,這更增添了他繼續前進的信心。

辦合作社“唱好插曲”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年輕的徐龍剛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2013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朋友口中得知了創辦合作社的好政策。經過多方諮詢,3月份,他成功註冊了宜君縣豐茂蘋果專業合作社,吸納社員54戶,註冊資金211萬元。這個做法猶如向平靜的水面投擲了一顆石頭,惹來了“家庭風波”:父母認為他“瞎折騰,害怕他虧本”;妻子埋怨他“事幹大了不顧家,不管孩子”……面對家人的擔心和牢騷,他不爭不辯,相信“只要心中有夢想,頭頂就一定有陽光”,帶動更多人走上共同富裕的夢想一定會實現。

  在他的精心經營和管理下,合作社運行順利。2013年年底,他在縣科技局申報了“外觀設計”“秦宜”商標、“聖優四季”三項專利並順利通過,獨特的包裝箱成為宜君縣豐茂蘋果專業合作社的“靚麗名片”,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的眼球。在中國陝西(洛川)蘋果節上,合作社銷售的蘋果獲得了國際蘋果博覽會優質蘋果銀獎。此殊榮吸引了北京、上海等多處客商,年銷售蘋果量達200餘萬斤,銷售量的增加讓果農們“鼓起了腰包”、高興得“眯起了雙眼”。

  創業難經營更難。由於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合作社年初和果農簽訂協議,其價格可能與收穫季節的市場價格有出入,回收價格高出市場價格,果農喜笑顏開;回收價格低於市場價格,果農一臉不悅,甚至私自銷售。為了穩定果農情緒,遵守與客商的協議,樹立“誠信”品牌,他向果農們承諾“回收蘋果永遠遵循市場價格,哪怕自己賠錢,也不能讓果農受損失。”這一承諾,給果農們吃了“定心丸”,也擎起了“誠信”的旗幟。

回饋果農“彰顯愛心”

  起初,徐龍剛創辦合作社既是為了“共同致富”,也是為了“抵禦風險”。如今,經過幾年的努力經營,合作社社員增加至104戶,資本達到了311萬元,新建辦公場地120平方米,果園面積達1300餘畝,效益逐年攀升。

  面對日益壯大的合作社,作為理事長的徐龍剛,沒有忘記黨和政府的關懷,沒有忘記果農們的支持,他以良知和善念回饋社會和他人。

  每年冬天,他都通過合作社聘請果業局技術人員和村上的“土專員”,為社員和其他果農免費冬剪;每年春天,他都會為社員免費送去化肥、農藥和其他農資,減輕果農負擔。2016年4月初,徐龍剛親自帶果農熬製石硫合劑,為了幫助果農更好的預防果樹上的病蟲害,在宜君縣堯生村和白溝村連續熬製了7天,可防治面積2300畝。三年多的時間,他以合作社的名義,出資聘請縣果業局專業技術人員和鎮上的“土專員”,對果農進行分期分批培訓20餘場次,受益人數達到3000餘人次。

  脫貧攻堅以來,他又積極響應黨的政策,採取合作社加貧困戶的模式,吸納了26戶有果園的貧困戶,幫助他們管理果園,派人上門傳授技術,甚至免費代管代幹,帶動了堯生鎮的產業扶貧。貧困戶張滿倉家有6畝果園,但由於不懂技術,不會管理,收入甚微。徐龍剛派人為其免費冬剪,免費傳授管理技術,結果,效益增加了3倍多。

展望未來“心遠路寬”

  有付出就有收穫。徐龍剛經營的宜君縣豐茂蘋果專業合作社榮獲“陝西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範社”稱號;2016年,獲得了第二十三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后稷特別獎”;在銅川市金秋賽果活動中,又獲得市民最喜愛的銅川蘋果和銅川蘋果銀獎。榮譽見證了合作社的迅速成長,這讓年輕的徐龍剛心中又有了新目標——建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創出品牌,讓宜君的蘋果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心遠,路自然寬。為了解決合作社和果農“銷果難”問題,合作社緊抓機遇,成立了“宜君縣秦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50萬元,採用“實體店+體驗店+網店”的形式,藉助互聯網平臺,把合作社和果農的蘋果銷售出去,同時加盟“百世匯通”快遞,目前運營情況良好。同時,為了實現蘋果反季節銷售,擴大效益,他積極與相關部門協調,自籌資金170餘萬元,在宜君縣二十里鋪修建蘋果冷藏庫,辦公室、多功能培訓教室、儲藏室等總面積為1200平方米,果庫可存果20萬斤。

  徐龍剛,以夢想為帆、以汗水為槳,闖出了一條令人信服的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