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舒同等都提出要为西安火车站题写站名,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吴三大?

西安晚报


关于启功、舒同等要给西安火车站题写站名的是,我没听说过,不敢妄加评论。

不过,在书法界,陕西确实是个很妖的地方。


陕西西安,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蕴不可谓不厚重,但当代,虽然也产生过中国书协副主席钟明善,陕西书法整体水平却并不高,包括吴三大、雷珍民、钟明善等陕西书法界大佬,其水平得不到陕西以外的书界的认可。

但陕西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自娱自乐,玩得不亦乐乎。比如吴三大,在外省书法人看来就是老干部书法,但在陕西市场却很好,几万元一张还很抢手。


再比如雷珍民,书法的路数和吴三大差不多,但竟能坐稳陕西书协主席宝座,并多次担任全国重要书法展览的评委,唉,不说了。

而诸如贾平凹、陈忠实等作家书法,尤其是贾平凹的书法价格,数年前牌匾就是一字四万,这更是令当今很多书法名家汗颜。

更好玩的是,上一届陕西书法家协会改选,让一位政府官员当主席不说,竟闹出设六十多位副主席的笑话。古都果然“官文化”底蕴深厚。

在人们印象中,陕西人是很纯朴的,纯朴到你不会怀疑他有坏心思。正因为此,曾经主政中国书协、叱咤书坛的L,某次去西安就着了陕西人的道。

江湖传言,L曾得罪过陕西书坛某大佬Z。L到了西安,Z不好出面,于是安排人好菜好酒接待,然后安排一美女进了房间,然后又给公安去了个电话。哈哈,局做成了,L在书协呆不下去了,在书坛也臭名远扬了。陕西人做局也实在,一定要做成“死局”,无解。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2012年4月底,我给陕西省政协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石炎岭同志送该年第一期《新城文史资料》,该期文史资料刊登的文章是张兴权撰写的《西安火车站的变迁》。非常巧合的是,石主任上世纪70到80年代在西安铁路局机关政治处工作了15年,对火车站的变迁非常了解,他向我讲述了火车站站名题写的经过。

  1985年底,新的火车站主楼建成投入使用。当时车站主楼楼顶竖立的“西安”二字,是从西安碑林柳公权书法碑石上拓印下来的。没想到,站名牌制作完成并竖立到车站主楼以后,却引来了一片质疑声。原来,柳公权的书法比较规整、细瘦,放大到一丈二见方就显得有些不协调、不好看了。没多久,西安日报社收到反映此问题的群众来信就有一厚沓,有关方面遂决定重新题写、制作站名。由于西安是世界名城,火车站又是西安市最重要的窗口之一,因此,消息一出,社会反响很大,诸如启功先生、舒同先生等全国一流书法家都提出要为西安火车站题写站名。陕西被公认是中国的文化大省、书法大省,如果西安火车站的站名都要省外人来题写,那是很失颜面的事情。所以,有关部门决定,书写西安火车站站名的书法家就在我们本地找,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石炎岭同志。

  石炎岭同志经过走访调查,向领导推荐了当时名气还不太大的书法家吴三大先生。在对这件事进行研究讨论时,有的人提出“吴三大的名气太小”。石炎岭认为,题写站名,又不落款,主要看字写得好不好,不能单看名气。随后,车站政治处的领导亲自上街,察看吴三大题写的商店牌匾。当时,吴三大为西安大街上的商店题写的店名主要有钟楼附近的“西安照相馆”,以及东五路的陕西标缝厂商店店名。领导们看后很满意,认为吴三大的字气势宏大、苍劲有力,很适合火车站这样的大场合,遂决定让吴三大来题写西安火车站的站名。

  就这样,原来的站名使用了不到一年就被撤换下来,换上了吴三大题写的新站名。从此以后,吴三大作为书法家的名气逐渐大了起来,相信与此番经历不无关系。

□杨建昌 2019年09月22日《西安晚报》


西安晚报


“启功、舒同等都提出要为西安火车站题写站名,”这种说法是否有据,笔者不太清楚,也不能苟同,并不足信。但既然题主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姑且认为此种说法成立,就“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吴三大?”谈谈个人看法。

火车站题写站名,应属于牌匾的一种。

牌匾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符号。是融汉语言、汉字书法、中国传统建筑、雕刻,绘画于一体,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作品。

为火车站题写站名,应该考虑地域文化,场所,受众,书体,雅俗共赏等综合因素。
因此,书写者的书法艺术高度,是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笔者在此也不讨论以上三人的书法艺术水平孰优孰劣,仅就地域文化、场所、受众、书体、雅俗共赏等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一、地域文化

关中大地,八百里秦川,气势恢宏;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关中汉子淳厚质朴。

相对地域来讲,启功的字太瘦,相比太过单薄;舒同的字太柔,气势不够。在这方面,吴三大的字,显然要比前二者更适合。

二、场所

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地标,是城市名片,是交通枢纽,是一个城市的门户。因此,在建筑风格上,就要充分体现所在城市的文化特点。西安火车站的建筑风格,正是融入了秦汉大唐的诸多元素,体现了正大古朴的汉唐气质。因此,为西安火车站题写站名,也应体现这种风格与气质,审美上也应协调统一。

从这个角度来看,启功先生的字气势显然不够;舒同先生的字又太过阴柔,更不相符协调。而土生土长骨子里带着关中汉子气质的吴三大先生的字,显然更胜一筹。

三、受众

火车站是普通老百姓聚集出行的要点,所以为火车站题写站名,首要考虑的问题应是辨识度。就这方面来讲,三者不分伯仲。

四、书体

题写牌匾,尤其是火车站的站名,书体的选择尤为重要。篆书肯定不合适,草书也非必选。已经有坐落于某市的省级博物馆用草书题写馆名,在老百姓中闹出了一些笑话,在此不提。所以,隶、行、楷三种书体,显然更适合为火车站这样的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题写站名。

但是,综合上面的因素,楷书显然不符合题写西安火车站的站名,尤其“一捆柴”的启功体,显然不能胜任。事实上,据说当初西安火车站方面也确实选用了柳体集字,但是放大后的效果极不协调,因此便作罢。而“舒同体”可能更适合于小桥流水的江南地方的牌匾题写吧。所以,选择吴三大,事所必然。

五、雅俗共赏

这个很重要。

关中大地,八百里秦川,十三朝古都的西安火车站,站名的题写,艺术性是必须要讲究的。但是仅仅讲究书法艺术性,显然不符合人流密集且大部分是普通老百姓的火车站。普通老百姓普遍文化水平并不是太高,更遑论对书法艺术的审美。所以,既要艺术性,又要辨识度,符合老百姓的审美水平,雅俗共赏,才是火车站站名题写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为火车站题写站名,需要考虑地域文化,场所,受众,书体,雅俗共赏等综合因素。而西安火车站站名的题写,笔者认为是考虑周全的。虽然启功先生是一代大师,著名学者、画家、书法家、教育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主席,西冷印社第五任社长。舒同先生是老红军老革命,解放后曾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又一手创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并任第一届主席。且二者都创立了自己的“启功体”和“舒同体”,影响极大。而本土书家吴三大跟二位先生相比,显然不在一个层面,不是一个重量级,但是西安火车站方面却最终选定了吴三大为其题写站名,笔者必须要给一个大大的赞。

大家好!

我是【听琴山馆】王万平,古琴、书法职业教师。读书、弹琴、写字,略有心得,愿与您分享交流。欢迎关注【王万平书法】,您有任何批评、意见及建议,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谢谢!


王万平书法


当年我和启功、吴老二、吴三大几个人竞争题写西安站名,竞争相当激烈,最后因为吴三大脑血栓后遗症,看谁都哆嗦,手部颤抖功夫了得,字体飘逸,胜出


伏底狂魔


吴三大先生的字值钱了

长安憨人吴三大先生,都去世快一年了,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安人,西安的地标,大家更愿意由本地人题写。看着三学街的碑林墨宝,想着书院门的民间艺人,西安必须有本地书法家撑门面。

现在的字在地图,火车站,甚至老谋子的片名都频繁出现,突出的特点就是耐看,怎么放大都不影响美观。以火车站“西安”儿子为例,远远看,或者缩小看,还真像“面皮” 但放大就完全不一样了。

书法家有个很混账的规矩,人死字值钱,我们还想多看看先生的字,最好在新火车站建成后,还能远远看见“面皮”。





多彩体坛


地方的亲和力在起作用吧。

这种情况不仅仅是西安火车站题写站名的现象,许多事情是都有类似的情况。其实也没有什么,当地人喜欢,有情感,对于促进地方文化也有积极的意义。和地方保护主义不在一个观念范畴。

据翰墨书道了解,类似的题写匾额,有请国家一级的书法家题写的,也有集古的,在就是请地方名人和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和地方书法家题写的,大约这样几种情况,都非常正常。关键是地方大众认可。

用国家级别的名人题写也可以,特别是一些地方的国家级名片单位。

而地方名人题地方人文景观的匾额,同样更有一种亲和力,对于地方的文化事业是百利无一害的事。就像类似的匾额题字,有可能地方书法家由于生活在此时此地的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更懂的当地的人文文化和历史,所题写的作品更能够和地方的人文景观环境相得益彰。包括否认,那些国家一流的书法大家的作品可能在境界上更高,文化内涵是更深厚,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书法风格的题额作品都能够和悬挂的环境和谐统一。

甚至有些地方为了选择一个满意的人文景观书法,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百里挑一。包括一些书籍刊物题字,也是如此。


还是哪句话,不管谁题写,只要能够和所处环境和谐同样,文化内涵匹配即可。红花绿叶,相得益彰即可。











翰墨书道


西安,二字写的行。牌匾、匾额字体,一般多是行书。要求端壮、苍劲、有力,还得拔萃。启功的字,有点瘦弱,缺乏苍劲,不适合写匾额牌匾。西安火车站,西安二字,行!


郗金民新号


幸亏没用启功的字,要是用了还得推倒重来,启功是大师不假,但启功的书法绝对是被高估了的。


等风的云47284015


没看到或听说启功和舒同主动要为西安站题写站名的直接证据,这幅“西安”站名,我实在是看不出哪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