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造诣最高的是哪位?

孤剑游侠208267179

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原因有几:

一,不晓得你问的是哪个朝代的,还是从古至今。


二,既然你提到了启功先生,那么我就默认你问的是现当代的。但是现当代的书法家很多,造诣高深的也不少,而且,艺术这个东西是没有标准的,每个人的审美不同,有人认为赵朴初先生最好,也有人认为林散之水平最高,当然,也有人认为舒同、启功、沈尹默、白蕉等人书法水平最高的,所谓文武第一,武无第二。


三,就我个人的审美而言(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启功先生的水平并不是最高的一个。


找不着北先生看书画

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但是基本上我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国书法知名度最高的还是王羲之。

至于启功先生,我想他自己也很明白,他自己的书法水平到底是怎么样子的。

所以看起来,这个问题我们似乎就可以直接下一个确切的答案了,那就是,中国书法成就最高的是王羲之。中国书法艺术造诣最高的也是王羲之。

王羲之不仅创造出了名满天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而且他对于整个书法的贡献是推动中国书法,从不成熟走向了成熟的道路。

另外一方面,王羲之所创作的书法风格成为正统书法的典范。奠定了中国书法传统审美典范的基本内核。也就是以柔美秀丽,清新洒脱为风格的帖学书法,成为中国书法的主流。

因此,王羲之的书法比启功先生的书法要好很多。事实上,任何王羲之后的书法家,其实都生活在王羲之的阴影里,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出王羲之这个巨大的背影之内。

就近在所有的书法家的书法水平来说。启功的书法水平是一流的。而且是很难有人超越的。但是和古代的书法家相比,启功先生的书法就比不上古人了。

当然,我们这样说有可能。会让人容易引起误解,但这就是事实。正如一位朋友说的那样,假如我们说启功书法是超越了王羲之的,恐怕启功先生本人也会不同意吧,或者说启功本人也无意与王羲之一较高低。


松风阁书法日讲

翱任书法,自诩师古不泥,个性喷张,眼看声名即将远扬,终于有真正“书法家”拍案而起:你哪个字像古人?一时无言以对,羞愧难当,半天才弱弱回一句:您哪个字是自己的…一千年以后,其作被挖掘,传为笑资,有诗云:月是古人圆,扇是今人爽,古人无法变今人,今人终将成古人。



翱任

启功先生的字有着很深的造诣,有“天书”的美誉,在当代书坛有着深远的影响,学习启功的人很多,而且启功作品的价格也非常高,10万元左右一平方尺。

当代大家不是很多,启功先生无疑是大家。但是文无第一,说谁造诣最高,很难定论,除非经过几千年历史公认的。

放眼数千年书法历史,公认造诣最高的无非是“圣”字级别的人,共4人 即草圣张芝、书圣王献之、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另有

另有“亚圣”一名,那就是颜真卿。圣人之下第一人,为“亚圣”。

此5个圣人之外,还有“僧皇”怀素,对后世影响极大。

这六人,是六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文章中毛体字是我临摹在卫生纸上的,我是研究易经六爻预测的,我叫吴海萍。


字画娱乐圈

看造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看深度。对传统书法的继承深入研究水平,在你的书法作品里要看到古人优秀的艺术成分,从这方面来看,启功先生明显不合格,他的书法现代感较强,硬笔书法的痕迹太重,其线条变化不大,用笔的提按幅度太小,这使得毛笔充分展现精彩的几率大大降低。魏,晋,唐,宋,的书风在其书法中见不到踪影。第二;广度。书法大师的造诣,最少也要展现出两种以上的字体,这是下限。这代表书者对书法领域的广度探索。我们很少看到启功先生除楷书以外的字体,故说其造诣最高,明显也不合适。


杨半2

启功老先生在当代也不能说他就是第一,自古文无第一,书法这东西看个人的喜好,你觉的他是最好的也可以。从你的问题看,应该包括历史上的其他书家,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最好的了,启老先生的书法还是走的传统一路,跟书圣,欧柳颜赵比起来,跟历史上的其他大家比起来还是有所差距的。个人认为书法当首推晋,当时的文人士子风流不羁,闲云野鹤,思想境界特别高,也就造就了晋人在书法史上的统治地位。


枫叶红了167274449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中国书法历史流传至今涌现出很多造诣高深的书法家,但非要评出一位造诣最高的,实在很难回答,一则无法将各朝代的书法家放一块统一标准评定;二则书法风格各异,各人喜好不同,见仁见智。


易红醉墨轩

这种问题,不太好回答,艺术的东西本来就无标准,只有功底深浅!上了层次的艺术大师各有一格而随各人喜好不同!但无法评出谁最好!中国历代书法大家如怀素丶张庭坚、王義之父子、张旭及颜丶柳丶赵!谁能评出最好?


无路可退180224587

王羲之!!!

坚决支持书法发展! 带按钮的毛笔研发成功了,小小的按钮给古老的毛笔插上了滕飞的翅膀。笔头都是传统手工制作!


毛笔带按钮

启功是当下能称为大师的书法家

赵普老师集汉碑于大成,减蚕雁、融篆行,独立风神。其归隐十六年,名利不顾,唯恐虚度,形成了“赵隶”风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