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抗戰時期中共經費來源:敵佔區控制鍊金廠

揭秘抗戰時期中共經費來源:敵佔區控制鍊金廠

  在八年抗戰中,中共膠東特委為爭奪招遠的黃金 ,與日偽漢奸進行了殊死搏鬥,大批膠東兒女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數十萬兩黃金送延安

  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爆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抗日戰爭,回顧那段悲壯的歷史,一個謎題揮之不去:在國民黨統治下的舊中國,延安紅色政權的抗戰經費究竟來自哪裡?

  近日,筆者尋訪金都招遠,從大量史料片段和知情人的講述中,找到些許答案——在八年抗戰中,中共膠東特委為爭奪招遠的黃金資源,與日偽漢奸進行了殊死搏鬥,大批膠東兒女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將黃金源源不斷地運往革命聖地延安。

  從敵佔區奪取黃金數十萬兩

  炮樓高聳,探照燈幽靈般地晃來晃去。趁著鬼子巡邏兵的皮靴聲漸遠,幾個黑影匍匐而來,麻利地剪開鐵絲網,快速潛入金礦開採區。不一會兒,礦區中警報聲、槍聲響成一片,映著身後熊熊的火光,幾名身背黃金的八路軍快速轉移……

  這不是電影裡的鏡頭,而是抗戰時期發生在招遠的真實場景。

  招遠盛產黃金,是中國第一個年產萬兩黃金的縣,當年不幸淪陷在日寇手中。據招遠市《黃金志》記載:“七七事變”發生後,侵華日軍小川支隊,於1939年2月27日武裝佔領了招遠城,翌日又佔領了玲瓏金礦,之後成立了北支那開發公司,開始了對黃金資源的瘋狂掠奪。

  為加強對玲瓏金礦的封鎖,在方圓不到五華里的礦區範圍內,日軍駐紮了一箇中隊的兵力,在四周山上修築了七座炮樓,在中心礦區圍架起三層電網和鐵蒺藜,在礦區唯一的通道上設立了三道崗哨。金礦駐地的大、小蔣家村,許多百姓被逐出家園,一個偽軍連和一個機槍連進村佔駐。周邊的大園、九曲、臺上和歐家夼等村,也均設立了日、偽軍據點。玲瓏金礦,被日寇圍守得水洩不通。

  1941年7月,日寇在玲瓏金礦修建了一座日產黃金150噸的木結構選礦廠,僱用人員達1200餘人,加緊對黃金資源的掠奪。為防止八路軍滲入,日寇對成品金全面實行管制併成立黃金稽管大隊,對私賣黃金者一律沒收;對親近共產黨八路軍者,格殺勿論。

  為了虎口奪金,中共膠東特委成立了一個絕無僅有的常設機構——膠東黃金工作委員會。在這個組織的領導下,礦工們和日本鬼子及偽軍進行了機智靈活的鬥爭,有時用爛石頭換下高品位金礦石,有時乾脆在礦井下將金礦石砸碎帶出來,甚至出現“同一座礦山,鬼子在南邊掘進,中共在北邊挖洞”的狀況。

  中共膠東特委還通過創辦秘密金礦,組織地方武裝伏擊日寇的運礦車、運金車,襲擊礦區鬼子的炮樓,懲治漢奸和賣國賊,組織礦工舉行罷工等方式,破壞敵人的正常生產。同時,秘運礦石到我黨控制的鍊金廠,再將成品金通過地下交通站運往延安。

  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招遠人民為我黨我軍貢獻黃金多達數十萬兩。僅1940年,工會書記蘇繼光和陳文其等人就秘送黃金至延安達兩萬多兩。對這一歷史壯舉,當年周恩來副主席和朱德總司令都讚歎不已,感謝招遠人民所做的特殊貢獻,還特別邀請蘇繼光等人到延安見面。

  工會書記化裝潛伏礦區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奪金大戰中,蘇繼光無疑是關鍵人物之一。

  據《煙臺 資料》記載,1939年冬的一天,在掖縣(今萊州市)夫子石中共膠東特委駐地,時任中共膠東區工會書記的蘇繼光接受了一項特別任務,組織上派他到招遠搞黃金。

  接受任務後,蘇繼光頭戴破氈帽,身穿爛棉襖,腰扎草繩子,裝扮成一個挑柴禾的,來到招遠蠶莊,並在龍口碼頭老工友的幫助下,混在上班的礦工人流中進入金礦。

  當時,距金礦較近的柳行村,駐紮著國民黨雜牌軍孫務本的部隊。孫務本為控制黃金,派了一個連的兵力駐守金礦。這些礦兵像獵犬一樣,在礦區竄來竄去,監視工人的勞動,還經常對礦主敲詐勒索。礦工的生活則非常艱苦。男的下礦井挖石頭,用揹筐將石頭背到豎井底部,用轆轤把礦石挽上地面,再用錘子把礦石打成黃豆粒般的小石子。女的則晝夜不停地推大磨,把石子磨成石粉。長期如牛似馬般地勞作,工人們個個蓬頭垢面,瘦骨嶙峋,每天啃著自帶的糠窩窩,折根樹枝當筷子,吃著臭蝦醬。

  蘇繼光和礦工們每天生活、勞動在一起,表面看,他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苦力。然而,一到晚上,他就走門串戶開展工作,宣傳革命道理。礦工們雖然不瞭解他的身份,但覺得他處處為工人著想,都把他當做靠山和主心骨。

  蘇繼光把工人們團結起來後,就開始做礦主的工作。他化裝成一名國民黨官員,贏得當地最大的礦主“許小眼”的信任,利用“許小眼”私藏的幾十條槍,組建起8支工人護礦隊,由蘇繼光控制,最終將孫務本的雜牌軍趕出礦區。從此,蠶莊金礦歸我抗日人民政府所屬。

  老宅牆縫裡的神秘紙片

  黃金有了,可是怎麼通過敵佔區的層層封鎖,運往延安呢?

  查閱史料發現,當時膠東支援抗戰的黃金等物資是通過“渤海走廊”和“濱海通道”秘密送到中共山東分局、山東軍區和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及魯南區委,之後轉運至延安。許多膠東兒女為此拋頭顱、灑熱血,這當中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已被塵封60多年。

  在今萊州後坡鎮北呂村有一所老宅,當地百姓都知道那是抗日烈士呂品三的家。但談起呂品三,街坊們卻不知道他是哪個部隊的,家人也不知道他當八路軍時到底是做什麼的。儘管1950年6月9日呂品三被掖縣人民政府批准授予革命烈士稱號,但他的具體事蹟政府部門也不清楚。

  2004年3月25日,呂品三的家人在修繕老屋時,無意中從高處牆縫裡發現一張破損發黃的紙片——1943年膠東行政主任公署簽發給抗日工作人員家屬的優待糧證明書,上面印有“掖字第52號、糧600斤、家屬5人”等字樣。

  據呂品三的母親回憶,在掖縣解放前,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趁著深夜給她家送來糧食,每次都是十斤、二十斤,用布袋裝著放在院門口或從門洞塞進來。她雖然不知道兒子到底在幹什麼,但她知道鬼子、特務一直在通緝追捕他。這期間,呂品三有時候秘密回家,在自家南院裡和一些陌生人接頭、密談,也有幾次遭遇過敵人,但他都機智地逃脫了。他非常瞭解和信任自己的母親,總是將一些重要文件交由母親保管,並囑咐:“如果我一旦出了事情,一定要把這些文件全部燒燬。”

  1943年,鬼子接到我方內奸的密報,得到呂品三的住址,派三名特務假借走親戚長期隱藏在村子裡,等待抓捕呂品三。6月的一天深夜,呂品三騎著自行車回到家裡,正和母親悄聲談話的時候,忽然聽到一名隱藏在村裡的特務驚呼:“朱橋鬼子來了,朱橋鬼子來了!”一邊喊,一邊急促地敲擊呂家的後窗。呂品三這次回家本來是要和聯絡員接頭,眼見事情敗露,只好騎車朝北方轉移,不料正好落入敵人的包圍圈裡。解放後,根據特務的交待,當時他們使得是“敲山震虎”的毒計,故意謊報敵情(朱橋在北呂村南面),卻在村北伏下重兵。

  作為日寇抓捕的要犯,呂品三很快被押到招遠城日軍司令部,敵人嚴刑逼供,讓他交代八路在幹什麼、上下級組織的情況,而他只承認自己是八路軍,其他隻字不提。後來,惱羞成怒的敵人將他裝進麻袋,用刺刀狠命地刺,他在麻袋裡疼得不住地跳罵,鬼子們卻當做是“ ”,哈哈大笑著一刀一刀將呂品三刺死……

  據一些在當地戰鬥過的老同志回憶,1939年至1943年,呂品三和戰友們採取秘密收購、武裝鬥爭等方式從鬼子手裡奪回了大量黃金。籌措好的黃金沿著名的“渤海走廊”運送至中共山東分局,然後轉運延安。由於一路上要穿越敵人的封鎖線,都是選派精幹的八路軍戰士身穿特製衣服,將黃金裝在衣袋裡,基本上每人攜帶十兩左右,這樣既方便行軍,遇到敵情也能隨機應變,靈活應付。

  呂品三犧牲後,他母親果斷地將其託付保管的重要資料燒燬,沒給敵人留下一點線索,保證了其餘同志和黨中央戰爭經費的安全,但也將這一英雄壯舉湮沒起來,使其成為一段絕密的歷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