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爲何要設立面積相當於三個浙江的西康省

一九三九年元旦,陪都重慶。

為加強抗戰後方的縱深,國民政府決定成立一個新的省份:西康省。西康省位於川藏之間,分康定、雅安和西昌三個區,轄區面積相當於五個浙江省。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為何要設立面積相當於三個浙江的西康省

被任命的西康省政府主席,是與蔣介石有著很深隔閡的川軍首領劉文輝。為了表示堅決擁護中央抗戰,劉文輝特地把雅安最寬的一條街命名為“中正街”。

人煙稀少的西康省,漢族與少數民族雜居,少數民族多數是康巴人。

在當時的中國,沒多少人清楚西康到底是什麼樣地方,只是其省會康定後來卻為國人熟知-—因為那首“張家大哥”愛上了“李家大姐”的《康定情歌》膾炙人口。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為何要設立面積相當於三個浙江的西康省

執政的國民黨人,自一九三九年初開始,按照軍事委員會的說法,即抗戰的“第二期”開始時,竟然發現政府已經沒錢了。

抗戰近二十個月,國民政府丟掉了二十五個主要城市,幾乎涵蓋中國所有的物產精華地區。農作物豐產區以及工礦企業集中地相繼落入日軍之手,使包括糧食在內的主要農產品的生產和收購受到極大打擊;東南沿海地區的重要工礦企業雖向後方轉移了大部,但原材料供應短缺、生產設備陳舊以及技術工人的缺乏,使得整個國家的工業生產能力急劇萎縮。

國民政府的稅制中沒有所得稅,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依靠海關,但沿海的上海、天津、青島、廣州、汕頭、南通、寧波等重要海關丟失後,國家的財政收入至少損失一半以上。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為何要設立面積相當於三個浙江的西康省

蔣介石曾經說過,全國只要四川、雲南和貴州三省不丟,就一定能夠取得抗戰的勝利。

但是,不知他說這話時,是否考慮到了作為一屆政府支撐一場戰爭的財政能力。財政收入大幅減少,支出卻大幅上升。

中國軍隊的武器、彈藥、飛機、油料等主要軍事物資都要依賴進口,世界上所有的軍火商都認為此時的中國是個利潤豐厚的大市場,於是國外黑心的軍火商人與國內承辦軍需的官吏勾結在一起,導致國民政府的軍火採購黑幕重重,每一發子彈和每一顆炮彈都貴得嚇人。

武漢失守後,中國軍隊尚有三百萬官兵位於前方,後方訓練中的壯丁也有一千一百萬,僅吃穿這一項,養活所有現役和非現役的官兵每一天都是一筆驚人的開銷。

況且,在這片飽受戰火蹂躪的國土上,還有數量驚人的難民需要政府救濟,還有湧向雲、貴、川三省的數量可觀的教授、教員和學生需要政府資助——中國自民國以來就有把教師納入高薪收入階層的慣例,但本身已處在顛沛流離中的國家教育部,哪裡還有那麼多的大洋既能供發放又能供支出?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為何要設立面積相當於三個浙江的西康省

世界輿論普遍認為,僅就國民政府的財政能力而言,中國的抗戰頂多還能支撐半年。

可是,儘管國家財政已經瀕臨崩潰,還是要養活數量龐大的軍隊。在中國廣袤的國土上,沒有足夠數量的軍隊,便無法支持與日軍在漫長戰線上的軍事對峙。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