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敵後根據地縣長只有二十四歲

美國青年懷特於一九三九年夏秋之際離開重慶,前往山西。

儘管他還無法正確地判別國民黨游擊隊、共產黨游擊隊以及民眾自發組織的抗日武裝,但他看到了敵後抗日根據地民主政權的真實存在:“陽城、晉城和高平三縣,各有農民約二十萬到三十萬,其縣城四周都築有雉堞起伏的城牆。其中的兩個縣,即陽城和晉城,新縣長年齡都是二十六歲,高平縣的縣長只有二十四歲。兩個縣長畢業於國立北京大學——中國的哈佛,他們還都是專攻中國古代史的;另一個是省立山西大學的畢業生。這些學生從被佔領的城市逃到山區進行抗戰,他們不願受日本人的統治。”

抗戰時期,敵後根據地縣長只有二十四歲

懷特仔細觀察了三位年輕縣長的工作:早晨的時候,陽城縣縣長在村子裡對地主講什麼是“政府”,不准他們再拷問農民和擅自收稅;晉城縣縣長則在山溝裡組織農民試製用來對付日軍汽車的手榴彈;高平縣縣長圓臉上戴著副金絲眼鏡,穿著一件從日軍那裡繳獲的肥大的大衣,他對自己的工作是這樣敘述的:“人人都必須挺身起來進行戰鬥。婦女們必須和日本人做鬥爭——於是成立了婦女民族救亡會,她們紡紗,為部隊織毯子、編草鞋。學生也必須戰鬥——於是成立了學生民族救亡會。每個村子必須組織自衛隊——大的村三十人,每人發手榴彈五顆,每一小隊發兩三支槍。兒童必須編入兒童團。不能逃走的老年人必須在日軍經過時進行偵察活動。寧可讓田地荒蕪,並燒掉自己的房屋,也決不能為日本人辦事,每個村子的牆上都刷有標語——‘堅壁清野,轉移別處’。”

抗戰時期,敵後根據地縣長只有二十四歲

陽城、晉城、高平三縣,處在各種政治力量重疊存在的地區,但懷特發現年輕的高平縣縣長對共產黨情有獨鍾。

他親自帶懷特去了共產黨抗日武裝佔領的游擊區,剛一進村,就看見一群農村孩子舉著上面寫有“美國和中國是朋友”的歡迎橫幅。

懷特與一位年僅二十幾歲的共產黨幹部進行了交談,這位幹部說他們恨日本侵略者,同時也恨蔣介石政府,因為“共產黨的義勇軍每人每月的軍餉僅一塊錢,而政府軍的軍餉每人每月卻達八元。政府軍能領到經過各道關口用麻袋運來的糧食,而他的部隊卻必須動員農民來提供。政府軍有槍支彈藥的補給,而他的士兵卻必須在戰鬥中去繳獲敵人的步槍和機槍”。

抗戰時期,敵後根據地縣長只有二十四歲

最後,他告訴懷特,儘管他們憎恨國民黨的行為,卻並不懼怕國民黨給共產黨武裝造成的困難,因為八路軍可以靈活機動地運用游擊戰術襲擊日軍,用以保持自己的武器和彈藥供給;同時廣大的民眾的支持,也能夠緩解所有生存的困難。——毛澤東說:‘人民是海,我們是海里之魚。’這句話被尊為至高無上的信條。”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