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這三座城市,日軍損失數十萬兵力也沒能攻下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侵佔中國東北,併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大舉南下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中華大地變為二戰的主要戰場之一,日軍燒殺掠搶無惡不作,為了阻止入侵,這三座城市成為日軍的噩夢,無數的日軍在此喪命,讓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被沉重的打擊。


抗戰時期:這三座城市,日軍損失數十萬兵力也沒能攻下

一,陪都重慶,直到日軍投降都沒能攻破的城市。

1937年後,在北平、上海先後陷落、南京也岌岌可危,國民黨政府無奈只能移駐重慶,此後陪都重慶成為中國抗戰的指揮部,上至軍政高層、下至平民百姓,大家在此共度時艱、共赴國難,日軍也對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半時間的戰略轟炸。

為了進攻重慶日軍做了最周密最詳細的部署,計劃通過水陸空三路一起並進拿下重慶,可是在攻打重慶的門戶重鎮宜昌時卻遭到了重創,距離宜昌城30多里的石牌只是一個小鎮,卻讓日軍停止了進攻的腳步。


抗戰時期:這三座城市,日軍損失數十萬兵力也沒能攻下

石牌一旦被攻陷,在日軍的水陸空配合下,重慶將無險可守,當時身在重慶的蔣介石對石牌要塞的安危極為關注,他多次強調確保石牌要塞的安全,並讓國民黨王牌軍十八軍第十一師擔任防守,師長鬍璉,國民黨軍中的防禦名將。

1943年5月,日軍逼近石牌要塞,日軍投入10萬軍力,中國軍隊投入兵力15萬人,最後日軍傷亡25718人,直到日本最後投降,日軍都沒能現前進一步攻入重慶,而在石牌保衛戰中國民黨軍最後的空軍和海軍精銳盡出,幾乎損失殆盡。


抗戰時期:這三座城市,日軍損失數十萬兵力也沒能攻下

二,桂林保衛戰,最令日軍心膽俱寒的城市

幾乎所有參加過侵華戰爭的日本老兵都不願意回憶這場城市保衛戰,1944年的桂林保衛戰是他們在中國戰場上遇到的最殘酷的戰役,最令日軍膽寒的戰役。

1944年,日軍在其海空軍主力被美軍消滅、海上交通線被切斷之後,實施“一號作戰計劃”,以支撐戰爭的補給線,連克河南、湖南,一路所向披靡,國民黨軍大部分潰不成軍,日軍近7個師團,15萬兵力,300多輛坦克,30餘架飛機,大量重炮沿湘桂線南下逼近廣西省會桂林。


抗戰時期:這三座城市,日軍損失數十萬兵力也沒能攻下

桂林保衛戰即將爆發時,由於上層決策者為保存實力做出調整,桂林守軍一下由8萬銳減為2.5萬,他們是陸軍第31軍131師和陸軍第46軍170師,沒有坦克飛機,只有22門火炮,大部分廣西民團和少部分桂軍士兵拿的還是土槍。

桂軍是當時國民政府戰鬥力中最強的地方軍隊,日軍打出: “欲滅華夏,先平湖南。欲平支那、先滅廣西”的口號,日本人評價桂軍是中國軍隊中唯一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 ,現在終於到了能面對面決一死戰的境地。


抗戰時期:這三座城市,日軍損失數十萬兵力也沒能攻下

在強大的炮火掩護下,日軍連續不斷地向桂軍陣地發起猛烈攻擊,桂林守軍憑藉防禦工事頑強抗擊,雙方拼死爭奪,陣地數易其手,日軍27次衝入桂林市中心,都因為陷入巷戰的泥潭使得損失慘重而不得不撤出,日軍僅僅在灕江上就付出了陣亡好幾千人的代價。

最後日軍使用了大量的毒氣、窒息性煤氣和火焰噴射器攻擊桂林各處守軍陣地,守軍中大多數人不知道是毒氣,沒有躲避,大量中毒死傷,最後戰死的1萬2千士兵中有一半被毒氣毒死,桂林守軍始終沒有一名士兵投降。


抗戰時期:這三座城市,日軍損失數十萬兵力也沒能攻下

桂林保衛戰中,中國軍隊傷亡約9000人,日軍陣亡1萬3千9百餘人,傷1萬9千1百餘人,失蹤300餘人,其中陣亡9名大佐級別的聯隊長、31名中佐級別的大隊長,近100名中隊長和小隊長,桂林,也是抗戰中最後淪陷的一座省會城市。

三,天爐長沙,日軍損失最慘重最難攻破的城市

四次長沙會戰持續了6年多的時間,是抗戰中中日雙方投入兵力最多、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久的劇烈攻防戰,指揮長沙會戰的抗日將軍也是抗戰時擊殺最多日軍的薛嶽將軍。


抗戰時期:這三座城市,日軍損失數十萬兵力也沒能攻下

當時廣州、武漢相繼陷落,長沙是國民政府控制下的西南唯一屏障,一旦長沙被攻陷失守那麼在中原地帶的土地幾乎全部淪落到日軍的手中,長沙會戰的勝利重要性不言而預。

日軍先後投入66萬兵力,而我國也投入100餘萬人次,特別是第四次長沙大會戰的衡陽保衛戰,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孤守衡陽的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軍在方先覺將軍的帶領下以病憊之師抗擊5倍於己的日軍,戰爭整整繼續了47天,是抗戰史上最為慘烈的一場孤城保衛戰,這一戰也使日軍東條英機內閣窮於應付而急速崩潰而下臺。


抗戰時期:這三座城市,日軍損失數十萬兵力也沒能攻下

這場震驚世界的會戰使日軍受到沉重的打擊,日軍共傷亡10.7萬人,中國軍隊共傷亡13萬人,阻止了日軍的戰略目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