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中國為何出現那麼多漢奸

電影《地道戰》裡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場景——民兵隊長高傳寶在大槐樹下敲鐘傳達情報:來犯的有“一百多鬼子,二百多偽軍……”對這一傳為笑談的鏡頭,我們又怎能一笑了之?

可以說,“漢奸現象”是抗戰期間中華民族最大的“痛點”。重新審視歷史的創痛,晾曬民族蟲蠹發黴的一面,深刻反省“漢奸現象”,徹底掃除美化漢奸的霧靄,對於培塑國人的民族氣節和民族精神,牢固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起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巨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抗戰時期,中國為何出現那麼多漢奸

1938年,八路軍戰士處決漢奸


漢奸資敵的危害有多大

隨著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日本對華侵略的屢屢得手,“漢奸現象”的歷史沉渣泛起滔滔濁浪。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危難中的中華民族,除了要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外,還要分出相當大的力量,與背叛祖國和民族的不肖子女們作鬥爭。

1932年3月,偽滿洲國在長春成立,清王朝末代皇帝溥儀被日本人扶上了“執政”寶座,再一次心甘情願當上了“兒皇帝”,這是近代列強入侵中國以來第一個以國家面目出現的漢奸偽政權。

1938年12月,身為國民黨二號人物的副總裁汪精衛,竟然從陪都重慶出逃越南河內,公開發表“豔電”叛國投敵,並於1940年3月在日本軍刀支撐下成立汪偽“國民政府”,做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漢奸。

抗戰時期,中國為何出現那麼多漢奸

1940年3月3日,南京舉行偽“國民政府”成立典禮

據日方檔案證實,國民革命軍第29軍宋哲元軍長身邊的參謀周思靜,向日軍提供了南苑守軍撤退的情報,並稱“(趙登禹)已經登車出發了”。正是根據這一情報,日軍在天羅莊設下埋伏,直接導致了百戰名將趙登禹和佟麟閣的戰死。

在南京保衛戰中,一到晚上根據指令全城宵禁,一些漢奸竟用火把、手電筒引導日軍飛機轟炸彈藥庫、兵營等重要目標。日本兵初進南京城,還有的漢奸把藏身於民眾中脫下軍裝的守城軍官兵一個個指認出來,致使手無寸鐵的中國軍人活活被日軍刺死。

當年,抗日英雄楊靖宇陷於日偽重圍之中,輾轉雪原之間,周圍人一個個叛變投敵,而又反過來替日軍勸降。一個叫趙廷喜的同鄉對楊靖宇說:“我看還是投降吧,如今‘滿洲國’不殺投降的人。”豈止不殺,投降了日本人還打算讓他當偽滿洲國軍政部長呢。楊靖宇沉默一會兒嘆道:“老鄉,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

抗戰時期,中國為何出現那麼多漢奸

畫家筆下的楊靖宇

這是一個穿越時空、令人震撼的歷史拷問。今天之所以還有中國,就是因為有楊靖宇這樣大寫的人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倘若一個個大小漢奸們成了氣候,還有今日之中國嗎?

中國的漢奸為何如此之多

其實,看似偶然的社會現象,背後一定有必然的東西在支撐。“漢奸現象”的繁衍,有其複雜的社會歷史成因和心理文化原因。之所以有漢奸,一定是因為有外部敵人。抗戰期間“漢奸現象”的孳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產物,是日本侵略者實施“以華制華”策略並與漢奸親日派相互勾結的結果。

抗戰初期,日本首相發表對華宣言,就公開聲稱“今後不以國民政府為(談判)對手,而期望真能與帝國合作的中國新政權的建立和發展……”日本侵華無異於“小蛇吞大象”,沒有漢奸,他們就是聾子、瞎子,因而十分重視採取威逼利誘等各種手段,扶植漢奸偽政權達到自己的目的。果不其然,在遭遇一次次抵抗失敗和主政挫折後,曾一度主張積極抗戰的汪精衛,完全改變了立場,成了堅決“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在日本一步步咄咄逼人的積壓下,再也找不到那個熱血青年的影子了。

抗戰時期,中國為何出現那麼多漢奸

1942年12月,汪精衛(右3)前往東京參加“大東亞戰爭一週年紀念會”。圖為汪精衛會見東條英機(左3)時的情

“不戰亦亡,戰亦亡”。汪派漢奸們恐懼於日本力量的強大,片面認識中日力量的差距,視敵人如神物,看自己為草芥,無視民族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正義的力量。正是這種媚日、恐日心理在起作用,他們自作聰明地得出“戰必大敗,和未必大亂”的結論,以為只有採取“非常舉動”“堅定地與日合作”才是唯一出路,因而脫離抗戰陣營,走上自絕於民族的“和運”之路,實際上完全成為受日本擺佈的傀儡。

有學者研究“漢奸文化”時發現,在汪偽中央政府中,有留日背景的就有1/3左右。特別是一些甲午戰後赴日留學的中國學生,輕而易舉被侵華日軍所利用成了鐵桿漢奸。他們自以為對日本的瞭解比一般人準確,因而具有極大的欺騙性、破壞性。從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日本通過留學教育在中國留學生中培養親日派的險惡用心。

當我們研究抗日戰爭史時發現,抗戰中投降日軍的國民黨將級軍官達58人之多,成建制投敵的國民黨軍隊達五六十萬人,而共產黨在抗戰時沒有一個降日的高級將領或中央委員,也找不到一個營、一個連成建制投敵當偽軍的部隊。

何以出現如此迥然不同的結果?在國民黨的指令中,有可以“保存實力、暫時投降”的諭戒。與此相反,在共產黨的入黨誓詞中,有一句近百年不變的錚錚誓言:“永不叛黨”。歷史上黨內雖也有叛徒,但終沒有形成氣候。

“共產黨是從來不投降的”!這是一句震人心魄的大實話。在共產黨的字典裡,確實沒有“投降”“變節”的字眼。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方針,成為危難之際全民族奮起抗戰的價值引領;共產黨人用“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壯舉,給一個飽經屈辱的古老民族注入了“沛乎塞蒼冥”的英雄之氣。

把漢奸永遠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抗日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但戰爭遺留的“漢奸現象”依然橫亙在歷史與現實之間。隨著社會思潮的多樣、多元、多變以及西方國家策動“顏色革命”的影響,詆譭英雄、美化漢奸成了意識形態領域不可小覷的一個問題。

抗戰時期,中國為何出現那麼多漢奸

有人公開宣稱,“殖民就是進步,殖民時間越長越先進,漢奸在客觀上起到了促進歷史進步的作用”。這種論調可謂荒唐至極。作為十八九世紀帝國主義的產物,“殖民”一問世,就是帶著血腥和掠奪印記的東西。一個國家進步與否,和有沒有被殖民沒有必然聯繫。像非洲許多國家也被殖民很久,非但沒有什麼進步發展,反而成為這個星球上最貧窮落後的地區。一些人的“漢奸思維”只看到殖民者帶來的些許小利,卻忽略了因殖民所遭到的歧視、暴行以及所導致的種種惡果。世界上哪有一個國家完全靠殖民,實現經濟獨立、政治民主、人民幸福了?

美化殖民完全是一種沒有正義感的虛幻想象。背叛民族、背叛祖國、背叛同胞,甘當日本帝國主義的走狗,只能在歷史上起到反面教員的作用,何談任何意義上的進步?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中國絕不能成為仰帝國主義鼻息的附庸。

英雄豈容褻瀆,漢奸豈容美化。歷史驗證了一條真理:凡是出賣祖國,甘當漢奸走狗的民族敗類,最終絕無好下場。漢奸們的叛國罪行,永遠記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漢奸們的名字,牢牢地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中國還會再出漢奸嗎?

漢奸,可以說是我們民族歷史上永難消除的一塊傷疤。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已經漸行漸遠,但曾給國家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的“漢奸現象”並未絕跡。

就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繼承了漢奸先輩的衣缽,成為出賣民族利益的新一代“經濟漢奸”“政治漢奸”“網絡漢奸”等。西方國家搞“顏色革命”和“政治轉基因”工程愈演愈烈,一些政治上的意志薄弱者和利慾薰心的貪婪之徒,已經或正在成為敵對勢力捕獵對象。

今天的中國產生漢奸的土壤仍然肥沃,應該怎樣剷除滋生漢奸的土壤?

抗戰時期,中國為何出現那麼多漢奸

——致力國家強大。漢奸個人的悲劇,其實也是近代中國的悲劇。試想,如果當時中國是一個富裕強大的國家,又怎麼會遭到外敵的侵略?如果當時中國政府是為人民謀利益的政府,又怎麼會有漢奸的大量出現?物質基礎影響或決定政治選擇。

——砥礪民族氣節。作為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民族氣節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脊樑,這個脊樑彎曲了,整個民族都會低頭。人格是國格的基礎。

——高擎法治利劍。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飽受漢奸之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個國家對“漢奸現象”採取了超過一般暴力的殘酷鎮壓和道義譴責。歷史上深受漢奸之害、而今又厲行全面依法治國的中國,更要拿起法治的武器,對漢奸賣國賊及其為之翻案行為狠狠打擊。

——鍛造忠誠品質。忠誠是當代革命軍人第一位的政治品格。只有保持純而又純的“忠誠度”,堅定政治信仰,不做“兩面人”,克服“偽忠誠”“亞忠誠”現象,才能塑造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好樣子。

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作為一種社會贅瘤,“漢奸現象”應時而生、應時而滅,而我們剷除滋生漢奸的土壤,同“漢奸現象”作鬥爭正未有窮期。(劉新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