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聽古典音樂


為什麼要聽古典音樂

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叫作“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儘管學音樂也會變壞的例子其實層出不窮,遠有熱愛瓦格納的歌劇藝術後來卻成為大獨裁者的阿道夫·希特勒,近有一位前幾年殘忍殺人的鋼琴專業學生。許多人不禁開始懷疑起音樂在道德倫理方面的價值來,即音樂真的有催人向善,或者說“淨化靈魂”的功能嗎?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古典音樂一定不會是助長人性中“惡”的一面的催化劑。從古希臘人立下塞基洛斯墓誌銘甚至更早的時候起,人們寫作、歌唱與演奏音樂的目的就是為了讚頌神的榮光與人世的美好。

當音樂史的長河逐漸流淌至近現代,作曲家們發現對暴力、扭曲、陰暗的描寫同樣是藝術美的一種,但即便如此,對醜與惡的表現也僅僅是停留在藝術層面上的,從未有人鼓勵人們在實際生活中也如此操作。聽過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人不會真去搞這麼一場獻祭儀式,熱愛馬勒交響曲的樂迷們也不會因為受其中悲觀厭世情緒的影響而真去做什麼輕生之舉。將藝術與生活區分開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沒有什麼難度。

如果無法將這兩者劃分開來,那麼麻煩恐怕就大了。比如,熱愛瓦格納歌劇的希特勒就真的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以至於真的在自己所統治的國家裡蓋起了屬於自己的瓦爾哈拉神殿,使整個歐洲生靈塗炭。儘管瓦格納的音樂一定不是災難的主要原因,但誰又能明明白白地證明一點影響都沒有呢?

時至今日,瓦格納的音樂仍然在以色列國境內被禁止上演,任由政治家以及音樂家們遊說,都難以說服猶太人在情感上接受這樣的音樂。但這並不會讓一般的樂迷在聆聽瓦格納時心生負罪感。不論這些音樂將希特勒塑造成了一個什麼樣的人,音樂在本質上是無辜的。

中國的古人則對音樂有著更加純粹的正統觀念。《禮記·樂記》裡,子夏說:“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明明白白地闡述了音樂的起源。所謂飽暖思淫慾,當遠古的人類第一次從朝不保夕的生存狀態裡解放出來,開始初步品嚐到勞動的樂趣時,最早的音樂也就從田間地頭流傳起來了。

音樂的出現伴隨著對人來說最重要的變革:從“生存”,到“生活”。即便在今天,對於一個勉強生存著的窮苦人來說,儘管我相信音樂或多或少能夠給他帶去慰藉,但對於改變其命運是絲毫無益的。

在歐洲,從中世紀到巴洛克與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幾乎都純粹是為教會與宮廷所創作的。普通人吟唱的那些小調根本不被算作是音樂的主導脈絡,如今也幾乎失傳殆盡。直到以擅長通過音樂表現真情實感的浪漫主義風格出現,音樂才真正成為歐洲普通市民的消費品,音樂廳與歌劇院開始向購票聽眾敞開大門,並逐步演化成了今天的表演藝術產業。

有趣的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出現同樣伴隨著人類的又一次偉大變革:從“生活”到“自由地生活”。從這個時候開始,不論是人的思想還是音樂的內涵,都開始以令人驚訝的速度發展。音樂從來不可能脫離社會孤立發展,好的音樂一定有著其所處時代的鮮明特性,但在後世看來也同樣具有獨立於時代的偉大的藝術性,正如人類文明中其他所有的藝術門類一樣。

想起曾經的一則新聞——《朝鮮日報》報道,十多位朝鮮知名藝術家慘遭槍決——在這震驚世界的慘案中,還包括兩名對於古典音樂愛好者來說不那麼陌生的名字:銀河水管弦樂團的首席小提琴家文慶鎮與副首席小提琴家鄭善榮。槍決過後,這支朝鮮碩果僅存的管弦樂團隨之宣告解散,古典音樂在這個國度宣告死亡。

文慶鎮曾是2005年7月於匈牙利舉辦的卡內蒂國際小提琴比賽的冠軍得主。隨後這位年輕的、才華橫溢的小提琴家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銀河水管弦樂團的首席,並帶領這支樂團在2012年3月出訪法國,在韓國指揮大師鄭明勳的帶領下與法國廣播愛樂樂團合作舉辦了一場音樂會。在這場音樂會上,文慶鎮還用小提琴獨奏了法國作曲家聖桑的《引子與迴旋隨想曲》。這是一首將小提琴的技巧性與歌唱性發揮到極致的傑作,而這位來自閉關之國的小提琴家竟然能將這首曲子詮釋得如此精湛,實在令人驚歎不已。

我常常說,樂迷不應該僅僅熱愛音樂,還應該熱愛音樂家,因為他們是世界上最有氣質、最富個性、最讓人神魂顛倒的一群人。然而當音樂家面對整個時代洶湧澎湃的浪潮時,總是那麼手足無措。拿破崙的軍隊進攻維也納時,年邁的海頓拖著病軀安慰著受到驚嚇的女僕們,結果自己還是沒能撐到和平到來的那一天。1918年,德彪西在巴黎去世時,德軍正在向法國發動“春季攻勢”,整個城市遍地瓦礫,以至於沒有人能趕到葬禮上送別這位偉人。

浩劫時期的中國,當29歲的女鋼琴家顧聖嬰與母親及弟弟一同自殺、當指揮家陸洪恩遭到槍決、當上海交響樂團的提琴家周杏蓉因無法忍受迫害而自殺時,這何嘗不是一段對音樂界來說無比黑暗的歲月?但不幸中的萬幸是,今天的人們沒有忘記這些人的名字。顧聖嬰當時留下的錄音經由“中唱”重製後重見天日,樂迷幾乎人手一套。當年總是在監獄裡哼唱貝多芬《英雄》與《莊嚴彌撒》的陸洪恩,也為越來越多的樂迷所熟知。

所以當我們回到這篇文章最初的主題:為什麼要聽古典音樂?其實答案很簡單,聽音樂就是讀史,音樂就是我們走過的路。在這條路上,我們有幸與那些偉大的或是平凡的音樂家迤邐同行,聽到他們從心底發出的美妙的聲音,真切的情感,讓他們的名字永遠不會被遺忘,讓藝術的光芒照亮前方的道路。

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微博搜索(拉小提琴的滷蛋)/(博陽提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