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手下謀士,審配逼走許攸,逢紀逼死田豐,郭圖逼反張高,誰才是最坑的哪一個?

三孚叔達


袁紹是東漢末年最早崛起的一鎮諸侯,戰將如雲,謀士眾多,在各路諸侯實力榜上排名第一毫無疑問。《三國演義》中點到的袁紹謀士就有好幾位,智囊團絕不比曹操弱。其中,田豐、逢紀、審配、郭圖、許攸、荀諶、沮授、辛評堪稱河北八大謀士,可謂個個足智多謀。

但是,袁紹之敗亡,也幾乎全賴這些謀臣所賜。《三國演義》雖然有很多虛構的內容,但在講述袁紹這些謀士的故事中,卻基本依據歷史史料,沒做多大的誇張。如題主所問,審配逼走許攸,逢紀逼死田豐,郭圖逼反張郃高覽,都是有據可查的。那麼,這些謀士中誰又是最能坑人哪一個呢?

袁紹智囊團嚴重不團結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劉備斬殺徐州刺史車胄,自行太守事。車胄是曹操的心腹,劉備擔心曹操興兵問罪,便派孫乾前往冀州,向袁紹求援。袁紹便簡拔精兵十萬,準備以圍魏救趙之計,攻打曹操老巢許都。謀士沮授勸諫道:我軍剛剛滅掉了公孫瓚,軍隊需要休整,百姓需要生息,不能輕易動兵。

郭圖、審配則持反對意見,說:“以明公之神武,引河朔之強眾,以伐曹操,易如覆手,何必乃爾。”沮授反駁道:“夫救亂誅暴,謂之義兵;恃眾憑強,謂之驕兵。義者無敵,驕者先滅。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今舉師向南,於義則違。”沮授認為,曹操軍隊訓練有素,非公孫瓚可比,若興無名之師,結果就十分令人害怕了。

郭圖、審配毫不讓步,以武王伐紂為喻,稱袁紹兵加曹操就是師出有名。這二人力勸袁紹乘強大之勢,早定大業。袁紹採納了審配、郭圖的意見,決定出兵攻打曹操。郭圖害怕沮授留在冀州,對自己不利,便對袁紹說:“授監統內外,威震三軍,若其浸盛,何以制之,……且御眾於外,不宜知內。”袁紹再次聽信郭圖的讒言,“乃分授所統為三都督”,郭圖、淳于瓊分走了沮授的軍權。

《資治通鑑》的這個情節被羅貫中擴寫,更加充分的凸顯了袁紹智囊團的內部矛盾。

袁紹得了劉備的求救請求,便召集群僚商議,請大家出個主意,決定是否出兵。這次會議,袁紹手下的謀士田豐、審配、沮授、郭圖、許攸、荀諶紛紛登場參與辯論。這場辯論大賽,袁紹的謀士已形成兩大陣營。田豐、沮授是反對出兵一方,審配、郭圖則是極力主張攻打曹操。四個人爭論不休,袁紹也沒了主見。此時,許攸、荀諶到了,袁紹便說:“許、荀二人多有見識,且看二人如何主張。”

書中交代,許攸、荀諶素與田豐、沮授不合,與審配、郭圖最好。於是,審、郭二人以目視之,暗送贊同出兵信息,田豐、沮授則低頭不語。得到本方隊員的暗示,許攸、荀諶應聲而言:“天與不取,反受其殃,若不動兵,操亦至矣。”袁紹便立即商議出兵。

按說,這兩方意見都有道理。暫時休養生息再出兵,取勝的把握更大。即便是出兵,以袁紹的實力,只要戰術對頭,上下齊心,曹操也是很難抵擋的。後來許攸獻計派精兵襲取許都,就差點要了曹操的命,說明袁紹同樣大有勝算。然而,因為袁紹的智囊團極端的不團結,在決定生死存亡的官渡大戰中再度相互傾軋,互相挖坑,一點點葬送戰略優勢,葬送了袁氏霸業,也把袁紹與自己送上了絕路。

荀彧早就洞悉袁紹謀士善於相互挖坑

袁紹起兵十萬南下攻打許都,曹操得到情報,也立即召開軍事會議,商議對策。毫不例外,這次會議也產生了兩派意見。北海太守孔融對荀彧說:“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智士也,為之謀;審配、逄紀忠臣也,任其事;顏良、文丑勇將也,統其兵。殆難克乎!”

孔融首先提到袁紹的謀士,然後才講到顏良、文丑的勇猛。在孔文舉眼中,河北智囊團有足夠的智慧,能夠指揮精兵強將,曹操很難打贏這場戰役。

荀彧針對孔融妄自菲薄的言論,也當眾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荀彧認為:

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逄紀果而自用,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

荀彧講完,曹操便做出決定,與袁紹決戰。建安四年八月,曹操進軍黎陽,九月,分兵守官渡,形成與袁紹對峙之勢,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官渡大戰就此拉開帷幕。

在孔融、荀彧的辯論中,並沒有提到郭圖、沮授、許攸等人的大名。《三國演義》中,孔融卻說:“其餘沮授、郭圖、高覽、張郃、淳于瓊等等,皆當世之名士。”荀彧同樣予以反駁,並捎帶上許攸,說他“貪而不治”,“其餘者皆碌碌等輩,總有百萬,何足道哉。”

《三國演義》的這段對白是比較準確的,歷史上的荀彧確確實實講到了“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對此,陳壽評價道:“審配以許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紹;顏良、文丑臨陣授首;田豐以諫見誅:皆如彧所策。”這也就是題主所問的審配以許攸家人犯法,逼走許攸,以及田豐被逢紀讒言害死的歷史記載。這一切,荀彧全部預料準確。所以,袁紹手下的謀士不和由來已久,並非始於官渡之戰。

荀彧非常瞭解袁紹的情況,尤其把他手下的謀士逐一分析到位。在官渡大戰期間,這群謀士四處挖坑,相互讒害,最終都在這場大戰中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誰是袁紹謀士中最坑的哪一個

先揭曉答案,再進行佐證。袁紹謀士中,最坑的就是逼反張郃、高覽的郭圖。

戰役尚未打響,郭圖就進了沮授的讒言,削弱了沮授的軍權,讓他“御眾於外”。更由於這次進讒,袁紹開始猜忌沮授,為後來的官渡戰敗埋下了隱患。

官渡之戰打響後,曹操在白馬坡借關羽之手斬了顏良遭遇敗績。袁紹依然進兵延津,渡河之時,沮授在船上嘆道:“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濟乎!”於是,打算託病而退,袁紹不許,還把他的部隊全部交給了郭圖。

兩軍延津再戰,袁紹大將文丑被斬殺。沮授又向袁紹進言,說曹操的部隊軍需儲備不足,利於速戰。我軍應稍緩進兵,以拖延戰術消耗曹軍。袁紹沒有采納沮授的建議,繼續向曹操進兵,雙方在此正面對攻,曹操屢勝,還襲擊了袁紹的運輸車輛。

曹袁大軍在官渡相拒了百餘天,糧草難以為繼,袁紹便派淳于瓊運糧。沮授再次建議袁紹增派一支部隊,以防曹操搶截糧草。袁紹依然不聽,結果,曹操火燒烏巢,迎來了這場著名戰役的拐點,大破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完勝。袁紹只帶著八百餘騎逃回河北,建安七年,袁紹病逝。

當初,沮授從冀州投奔袁紹時,為之規劃霸業,袁紹聽後大喜,親自上表朝廷,沮授做了監軍、奮威將軍。但是,由於郭圖的挑撥離間,袁紹在官渡之戰中非常反感沮授,一句話都不聽他的。倘若按照沮授的計謀,袁紹即便不能完勝,也可讓曹操退兵。不聽沮授的建議,固然有袁紹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的主責。但是,郭圖的讒言給袁紹、沮授挖了一個大坑,則是袁紹敗亡的間接原因。

張郃、高覽投降曹操是否郭圖所逼,史書上有不同說法,《三國志·魏書·張郃傳》則記載了此事確與郭圖有關,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曹操襲擊烏巢消息傳到袁紹大營,張郃對袁紹說,倘若淳于瓊烏巢被打破,則將軍(袁紹)大事已去,應當立即派援兵去救烏巢。張郃的建議是非常正確的,曹操襲擊烏巢只帶了五千兵馬,袁紹若是發兵去救,可解烏巢之危。

然而,郭圖不贊同張郃的意見:“郃計非也。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此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若瓊等見禽,吾屬盡為虜矣。”袁紹聽信了郭圖的意見,派張郃、高覽引輕騎偷襲曹營,試圖“圍魏救趙”。

曹操早有防備,張郃、高覽不能取勝,烏巢卻被曹操拿下,放火燒掉。糧倉失守,原本就因糧食問題導致軍心不穩的袁紹大軍便立即潰亂,戰局迅速發生鉅變。郭圖因此感到很沒面子,又更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郃懼,乃歸太祖。

袁紹不聽沮授之計,給淳于瓊增兵,導致了烏巢被燒。但是,如果郭圖不自作聰明,而是按照張郃的計謀去救援烏巢,戰局恐怕不會如此急轉直下。在顏良、文丑先後被誅殺後,張郃、高覽就是袁紹手下最得力的大將了。郭圖為一己之私,不顧全軍勝負,逼走了張郃、高覽,使得袁紹最後可以依賴的軍事力量背叛了自己,敗亡的命運至此已不可逆轉。

郭圖不僅給沮授、張郃、高覽挖了坑,還給自己的主子挖了一個大坑。袁紹死後,郭圖等謀士各擁其主,袁紹的兩個兒子為奪取袁氏集團相互殘殺,終被曹操各個擊破而徹底覆滅。可惜,東漢末年最大一鎮諸侯竟然亡於這座大坑,郭圖,就是名副其實的袁氏集團掘墓人。

許攸的家人犯罪,留守鄴城的審配將他們捉拿。許攸知道後非常憤怒,立即投奔了曹操。這件事情,審配並沒有錯,許攸家人在冀州為非作歹,理應法辦。袁紹帳下,唯審配與沮授堪稱忠勇智謀之士。此二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曹操贊之為河北義士。

逢紀進讒言,導致田豐在監牢中自殺,這才是貨真價實的挖坑陷害。但是,逢紀與郭圖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挖坑技術遠遠不及親手埋葬了袁氏集團的郭圖郭公則。


綠野萍蹤01


答:這不用問,許攸最坑!沒有之一!

官渡之戰袁紹打的真不錯👍,曹操抵擋不住,馬上就要撤軍。好在荀彧及時勸阻,篤定袁紹內部會出問題,就是鼓勵曹操堅持等機會。這不曹操正想睡覺😪,送枕頭的說來就來了……

彧曰:"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後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荀彧真格是大神!

《三國志》:八月,紹連營稍前,依沙塠為屯,東西數十里。公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曹操出兵與袁紹戰,不勝,復還,堅壁。全失敗了!曹操正面根本扛不過袁紹!在這個時候,顏良、文丑已經死了。袁紹都能把曹操打成狗了……《資治通鑑》操眾少糧盡,士卒疲乏,百姓困於徵賦,多叛歸紹者,操患之,與荀彧書,議欲還許……😂!曹操被打的眾叛親離,連回許都還要請示荀彧?!

要不說曹操偉大呢!多虧他請示荀彧了!!!彧報曰:“紹悉眾聚官渡,欲與公決勝敗。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且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輔以大順,何向而不濟!今穀食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是時劉、項莫肯先退者,以為先退則勢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接著荀彧開始豪賭了:“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操從之,乃堅壁持之。

正在這時,許攸家裡有人犯法,留守鄴城的審配將他們逮捕,許攸知道後大怒,就投奔曹操,曹操聽說許攸來了,跣足出迎,高興地說:“子遠來了,大事可成!”再請許攸入座相談。許攸獻計說:“今孟德孤軍獨守,既無援軍,亦無糧食,此乃危急存亡。現在袁軍有糧食存於烏巢,雖然有士兵,但無防備,只要派輕兵急襲烏巢,燒其糧草,不過三天,袁軍自己敗亡!結果就不說了吧,與許攸說的一模一樣。

😂!許攸最坑,還有什麼異議嗎!曹操已經危急存亡了吧,許攸一計,三天就把袁紹給坑了。


中行偃1


你好!問題不是那麼簡單的。袁紹與曹操的處事風格與為人是不同的。袁紹憂柔寡斷,不聽謀士之言時多,計謀得不到機會實施。曹操很看重郭嘉,幾乎是言聽計從,所以郭嘉的計謀都得以實施,他也為曹操立了功勞,出來混,關鍵要跟對人!關鍵是主子不行。袁紹好謀無斷,搖擺不定,沒有主見,不能擇優選擇意見,不能發揮眾謀士作用的最大化,不會合理利用人才。而曹操有勇有謀,有主見,會用人,能發揮合力,所以能打敗袁紹。曾經,官渡之戰前,郭嘉給曹操提出袁紹有“十敗”,根本就是紙老虎,不是曹操的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