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擁兵數十萬,實力驚人,為何最後卻落得個敗逃的命運?

Artinna-Lau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袁紹集團最大的問題,在於內部鬥爭太激烈。

作為一個優秀的團隊領袖,必須做到合理平衡團隊內部的關係。

所謂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任何一個大型團隊,內部必然有幫有派,各自有自己的利益,內鬥是必然的。

團隊領袖比如袁紹,應該讓這些內部人士有輕微的鬥爭,但是在他可以控制的範圍內。

因為內鬥,他們不會聯合起來掀翻袁紹,袁紹自己就安全了。

一旦內鬥超過限制,袁紹就應該果斷打擊,打壓實力較強的一派。

然而,袁紹卻做得很不好。

袁紹內部主要分為兩派,第一派主要是田豐、審配、沮授,第二排主要是許攸、逢紀、郭圖、荀諶、辛評。

第一派主要是冀州的實力派,包括一些門閥家族。

大家都知道,冀州本來不是袁紹的地盤,只是他在冀州起兵而已。

田豐等人,是袁紹騎兵以後歸附他的地方力量。

第二派主要是袁紹老家的南洋、潁川人。

這些人都是袁紹家三代舊部,也是袁紹起家的班子。

原則上說,第二派更為親密,但袁紹壯大則主要依靠第一派,所以兩派的實力都很強。

因袁紹好謀無斷,缺少政治手腕,逐步兩派開始架空袁紹,互相對立。

對立到最後,成為今天很多西方政客那種為了反對而反對。

所謂只要敵人擁護的我們就反對,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擁護。

任何一個問題,兩派都是有截然相反的意見。

比如是否迎接天資,田豐他們是堅決支持的。一則這本來就是對的,二則漢獻帝來到袁紹地盤建都,可以壯大當地實力派的勢力。

然而郭圖之流明知道此舉是對的,卻不願看到田豐他們冀州派坐大,堅決反對。

袁紹是個沒有速斷速決能力的人,因此陷入猶豫中。這一猶豫,天子就被曹操搶走了。

再說官渡之戰,田豐他們認為袁紹的兵力雖多,但曹操的軍隊戰鬥力更強,如果擅自決戰未必會佔據上風。

田豐認為袁紹控制區人口很多,經濟很好,遠遠超過曹操。

可以不斷使用兵力向南騷擾曹操,消耗曹操實力,破壞曹操的經濟。

等待曹操實力消耗一部分,袁紹可以穩操勝券,再進行主力決戰。

就算打不贏,大家持久戰比誰糧食多,袁紹也能打敗曹操。

然而,郭圖他們希望速戰速決。因為當時袁紹軍隊主要將領都是郭圖他們一派,一旦迅速戰勝曹操就是他們的大功勞。

如果採用田豐說的持久消耗戰,就必須依賴冀州等地的經濟實力,功勞屬於田豐他們。

結果,袁紹聽信了郭圖、許攸他們的建議,出兵大舉南下,在官渡一敗塗地,許攸叛變。

這關頭,逢紀他們還不忘記中傷政敵,唆使袁紹殺了田豐。


更有甚者,直到袁紹翹了辮子後,兩派分別擁護袁尚和和袁譚為主,激烈內訌。

當時袁紹舊部還有接近10萬,另外還有4個州的底盤,面對曹操未必就會輸。

結果,因為內部火拼,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打垮袁尚袁譚,將袁紹一家滅族。

袁紹是個非常垃圾的團隊領導人。


薩沙


我是日航君,問您解答。

確實,在袁紹和曹操的爭霸之中,袁紹的實力是遠遠勝過曹操的,不論從兵力、後勤、影響力等方面看,袁紹都是要強過曹操很多的。但是為什麼最後袁紹確實慘敗呢?其實這裡面的問題,很早就有了預兆了。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分析。

一、袁紹曹操的實力對比

既然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對曹操袁紹的實力進行一個比較。

先看兩方的地盤對比。就地盤而言,當時袁紹的地盤囊括了幽州、冀州、青州、幷州四州之地,這四州相對來說遭受的戰火洗禮是比較少的,因此屬於比較富裕的地盤,農業比較發達,可以為袁紹解決糧草的問題,而且幽州、幷州還是良好的產馬地,可以為袁紹提供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再看曹操,當時曹操的地盤是徐州、兗州、司州、豫州一塊,看上去雖然也是四州之地,但是這四州之地的精華程度卻遠遠比不上袁紹,司隸一代因為李傕郭汜的洗劫與破壞已經不復當年的繁華(這也是曹操遷都許昌的原因之一),而徐州一代因為多次戰爭的破壞以及曹操對於徐州的大屠殺也喪失了諸多精華,因此曹操當時就地盤而言,確實精華程度不如袁紹。戰爭中除了奇謀之外,還需要拼的就是綜合實力,就經濟這一塊看,曹操不如袁紹。

再看當時兩方的形勢。在戰前,袁紹一掃河北諸侯,與北方烏桓交好,因此袁紹面臨的外部壓力幾乎是沒有的,需要的就是南下進攻曹操;反觀曹操,確實處在一個四戰之地,西有馬騰的馬家軍虎視眈眈,南有孫策襲擊許昌的傳聞不斷傳來,另有劉表也在蠢蠢欲動,劉備雖然兵少,但也並非善茬,與曹操貌合神離。因此曹操當時可以說是處在一種外患之中,而袁紹相對而言就外患比較少一些。

再看當時兩方的內部情況。一直以來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在面對的外部的巨大壓力時,這個國家的內部人員就會緊密地團結合作。因此在面對袁紹的巨大壓力時,曹操內部也出現了一種精誠合作的局面,夏侯家與曹家的將領都忠於曹操,郭嘉荀彧等人都是被曹操的人格與志向所降服,因此曹操內部的精英人才都是偏向於曹操的,雖然有部分人還是想要去投靠袁紹,但是大體上曹操內部凝聚力還是很強的;再看袁紹,袁紹沒戰之前,內部便形成了嚴重的派系鬥爭,內部便形成了袁尚與袁譚兩個派系,在這兩個派系背後,還隱藏著袁紹舊部與冀州本土人士的爭鬥,這種爭鬥極大地內耗了袁紹的力量,並且在日後會變現出來。

二、雙方的應對措施

這時候,面對著這種情況,雙方的應對措施也可以看出兩方的態度。

面對著外部的不利形勢,曹操北取河內郡,將地盤擴展到了黃河北岸,取得了一塊穩固的陣地;南邊大破張繡與劉表的聯軍,使得劉表自守,不敢北向;又擊破劉備,逼迫著劉備向北逃竄,降服袁紹;孫策則因為江東內部事務難以出兵。在曹操的規劃下,他一步一步擊破了外部的諸多隱患。

再看袁紹,在官渡之戰前,袁紹的謀臣田豐曾建議袁紹去襲擊曹操後方,直取許都,但是被袁紹以幼子得病的藉口拒絕了,這使得田豐非常惱怒。咳咳,但是這個說法本人是有一些存疑的。因為袁紹作為一代梟雄,未必會如此昏庸。而且在官渡之戰時,袁紹也曾派兵去襲擊過許都,但是大敗而歸,這還是在曹操的主力都在官渡的情況下。因此這種做法是“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想法。

另外,袁紹手下的謀臣還想過通過騷擾的方法使得曹操疲於奔命,最終擊破曹操。我們都知道,這個騷擾的戰術,一般都是兵力佔弱勢的一方才會去採用的。袁紹兵力佔優的情況下,採用這種做法,未免有些大題小做。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曹操的戰爭潛力,曹操的文臣武將的質量要勝過袁紹一籌,如果給了曹操時間積蓄實力,很可能幾年之後,袁紹就正面剛不過曹操了。

因此對於袁紹來說,儘快擊破尚未成大勢的曹操便是最好的辦法,因為此時的曹操兵力欠缺,內部不穩,是最好擊破的時候。

三、雙方君主的人格魅力

這個打仗打得是什麼?天時地利人和。而袁紹恰恰輸在了人和之上。可以說,袁紹缺乏君王之術,沒有駕馭手下的能力。從一開始他當盟主開始,我們就可以發現袁紹是一個賞罰不清,過度講究人情,因私廢公的人。再到後來鞠義被殺,呂布出逃等事件,我們也可以發現袁紹並非是一個能夠控制手下的好君主。

另外,袁紹內部有著眾多的謀臣的對立與內鬥,作為一個合格的君主,應該去協調並且利用這種內鬥,但是很明顯,袁紹是在坐山觀虎鬥甚至有激化矛盾的嫌疑,如他關押田豐,剝奪沮授兵權等。另外,在袁紹的手下,直言不諱的大臣往往會遭受厄運,反而是善於溜鬚拍馬的人容易受到重用,這也反映了袁紹作為君主的不足。

反觀曹操,確實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一方面體現在他敢於用人方面,如曹操委託降將臧霸駐守重要的關口等;另一方面體現在曹操的寬宏大量,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曹操在官渡之戰後焚燒信件一事看出。

因此就君主的氣量和魅力來看,曹操確實是勝過袁紹的。

四、總結

日航君僅僅從一些方面來看,就可以明顯發現,曹操雖然人少糧少,但是佔據人和。在曹軍上下一心的情況下,內部分裂嚴重的袁紹軍隊是不可能取勝,這也為未來袁紹的全滅埋下了伏筆。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日航通鑑


用曹操的話來說: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婦人之仁

公元200年,袁紹的先遣部隊,也就是攻佔下邳劉備作亂,曹操親自東征。這本來是袁紹發兵突襲許昌的好機會,結果袁紹婦人之仁。

建安五年,太祖自東征備。田豐說紹襲太祖後,紹辭以子疾,不許,豐舉杖擊地。

田豐建議袁紹趁機突襲許昌,袁紹說我小兒子生病了,我走不開。田豐差點氣炸。

急於求成

事實上,田豐不建議袁紹與曹操一決雌雄。因為袁紹已經搞定了公孫瓚,後方變得穩固,而曹操的地盤四面楚歌,而且在人口和糧草上,袁紹佔據絕對上風。所以田豐的意見是不斷騷擾曹操,然後拖垮曹操。

當時袁紹不聽。後來白馬之戰,袁軍告敗,謀士沮授又建議:

沮授又曰:"北兵數眾而果勁不及南,南谷虛少而貨財不及北;南利在於急戰,北利在於緩搏。宜徐持久,曠以日月。"

沮授說我軍兵精糧足,反觀曹軍糧草供應不足,打不起持久戰。我們只要跟他們對峙幾個月,曹軍不戰自潰。可惜的是袁紹還是不聽,他只想打敗曹操,一天都不願等了。

用人糟糕

曹操善於用人,比如留守大方後的荀彧,隨軍出征的軍師荀攸,還有後來守合肥的張遼等等,可以說你只要有能力,在曹操手下一定會發光發熱,做出一份貢獻。

但是袁紹呢,前文提到的田豐被打入大牢,中途出主意的沮授棄而不用,倒是郭圖這種奸臣,大大有用。

曹操偷襲烏巢,袁紹想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去偷襲曹操大本營,第一個附和的是郭圖,而張郃強烈反對。

等到袁軍打了敗仗,郭圖開始甩鍋給張郃,說主公啊,張郃聽說您打了敗仗,在暗自得意。於是張郃被逼投向了曹操,讓曹操如虎添翼。

太祖還,未至營,紹將高覽、張郃等率其眾降。

再回過頭看看曹操是怎麼對待張郃和俘虜的沮授的。張郃來降的時候,曹操親切地握著張郃的手,說你就是我的韓信啊。後來俘虜了沮授,他想讓沮授歸降:

太祖曰:"本初無謀,不用君計,今喪亂過紀,國家未定,當相與圖之。"

可惜沮授過於忠誠,仍想著投奔袁紹,曹操沒辦法,這才殺了沮授。

所以可以這樣說,無論如何,天下英雄也輪不到袁紹,曹操才是真英雄!


李杜文


我們平時所說的歷史,通常會把官渡之戰作為一個分界點,官渡之前袁紹有一統天下之勢,官渡之後則是曹操成為北方霸主。一場官渡之戰像歷史所描述的那般重要,一戰就可將坐擁四州的袁氏擊垮?這一點,小編是要好好的說一下。

官渡之戰我們就不必再說了,但在袁紹退回冀州之後,官渡之戰正式結束。此時曹操奪回了黃河以南的兗州地區,但也無力繼續向北推進。而在袁紹回到鄴城之後,袁軍的主力並未全滅,袁氏仍然具備與曹操對抗的實力。只是,優勢已不像戰前那樣巨大了。

當官渡戰敗後,冀州地區發生反袁的動亂。袁紹第一時間就率軍平定了各地的動亂,可以說袁紹也不像《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悲觀憂鬱。他依然在做著他該做的事情。但為什麼官渡之後區區數年,袁氏就消亡了呢?

袁紹死時,整個袁紹集團的主要力量還存在。兒子袁尚是冀州刺史,長子袁譚是青州刺史,外甥高幹是幷州刺史,次子袁熙是幽州刺史,這些地盤在東漢末年時期都是非常富庶的地方,尤其是冀州,更是大州。若他們團結一致,曹操也很難對付。

問題就在於袁紹繼承人的選擇之上。當時眾人慾以袁譚為長子而立為繼承人,但逢紀、審配一派與辛評、郭圖、袁譚一派不和,審配等因為懼怕袁譚即位後加害,私下改袁紹遺命,立幼子袁尚繼位。

這直接導致了袁譚與袁尚兩人的不和!

原來一個袁紹坐擁四州,實力深不見底,曹操還是很忌憚的。現在袁家兒子自己鬧翻天,曹操還不趁火打劫?

於是,我們看到了袁譚有難,袁尚不全力相救。

於是,我們看到了袁譚與袁尚在黎陽城下的交戰。

於是,我們看到了袁譚的降曹,袁尚丟了鄴城。

最後,我們看到了袁尚,袁熙兩兄弟北逃烏桓,外甥高幹也被攻滅。

就此,北方四州皆為曹操之地,袁氏的實力被完全肅清!

縱觀整個歷史,在官渡之戰之後,曹操用了七年時間,通過針對袁氏兄弟內訌不斷的問題,才趁機最終消滅了袁紹集團。

可以這麼說,袁氏的敗亡最大的原因還是袁紹繼承人的確立。這方面一旦發生問題,原來實力強大的袁氏集團立馬會因為兒子之間的不和產生內訌和分裂,從一個巨型的諸侯變為數個小型諸侯,那還不給曹操留下的啃食的機會?

雖說如此,曹操之後在繼承人的選擇上也有過迷茫,不過幸好他在離世前決定了一切,避免了曹氏重蹈袁氏的覆轍。


說三國


官渡之戰時期,袁紹參戰的總兵力大約是10萬人左右,曹操參戰的總兵力大約是3萬人左右。雖然袁紹在人數上更佔優勢,但是袁紹的指揮能力不如曹操,袁紹手下的將領和謀士也遠不如曹操。袁紹在戰前就同手下的謀士發生了矛盾,田豐等人建議袁紹拖垮曹操,袁紹認為田豐的計謀不可取,田豐不死不休的勸諫袁紹,最終被袁紹關進了監獄。實際上田豐的計劃並不可行,曹操佔領區的人口和兵源不低於袁紹,只是曹操需要防備多個敵人,不能像袁紹一樣集合十萬軍隊作戰。一旦曹操把外交關係都搞好了,到時候戰爭的主動權就不在袁紹手中了。

在開戰之後,袁紹的軍隊一直被曹操壓著打,從白馬之戰開始,袁紹軍隊逢戰必敗,逢敗必損失大將。在白馬之戰前,荀攸給曹操制定了聲東擊西的計謀,袁紹果然上當,曹操趁機攻擊駐紮在白馬的顏良軍隊。白馬之戰袁紹的大將顏良被關羽斬殺,上萬精銳損失殆盡,之後袁紹軍隊士氣低落。後來袁紹派遣劉備和文丑帶領五千精銳騎兵追殺曹操,曹操用六百騎兵以少勝多,劉備僥倖逃生,文丑在亂軍之中被殺死。顏良和文丑被殺死後,袁紹軍心渙散,將領們紛紛離心離德。

但是此時的袁紹依然佔據數量上的優勢,在官渡之戰中期的決戰中,袁紹依靠著數量優勢擊退了曹操。這時候曹操曾經想要退守許昌,荀彧給曹操寫信說:項羽和劉邦對峙在滎陽,沒有一個人先撤退,誰先撤退就等於示弱。聽到荀彧的話,曹操便堅定了決戰的信心。袁紹手下的謀士許攸因為家人犯法被袁紹處理,投奔到了曹操帳下,曹操聽從他的建議,帶領五千精銳襲擊烏巢。在烏巢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擊敗了數量眾多的袁紹軍隊。袁紹聽說烏巢被攻擊,派張郃和高覽襲擊曹操營寨,張郃和高覽被曹仁擊敗,帶領軍隊投降了曹操。

曹操軍隊趁機大舉進攻,袁紹軍隊損失慘重,袁紹只能狼狽的退回了北方。這一戰袁紹戰死被俘七萬多人,曹操通過這次戰爭穩固了自己的地盤,為以後攻佔北方打下了基礎。其實袁紹就像一個大公司的老闆,老闆的個人能力非常差,手下的員工也都不給力。而曹操則是一個小公司老闆,老闆非常的厲害,手下的員工也很厲害。曹操能夠擊敗袁紹,一方面是曹操的謀士和將領都比較給力,另一方面是曹操殺伐果斷,擅長領兵打仗,個人能力遠勝於袁紹。


史海泛舟擺渡人


袁紹最盛時,擁有四州之地,即冀州、青州、幷州與幽州,在國內軍閥中實力排名第一,超過曹操。然而,歷史選擇了曹操,曾經盛極一時的袁氏集團最終灰飛煙滅,這是為什麼呢?袁紹究竟輸在哪裡呢?

第一,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贏得政治上的主動權

當袁紹崛起於冀州時,曹操還沒有一塊自己的根據地,那時在袁紹眼中,曹操實在算不上對手。後來曹操佔據兗州,在實力上仍然與袁紹相去甚遠,難以爭鋒。而真正讓曹操迎來轉折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董卓亂政後,漢獻帝淪為傀儡,東漢朝廷權威盡失。此時的皇帝,幾乎被所有軍閥所唾棄,有名無實。然而,一些眼光卓越之人,看出漢獻帝的利用價值。袁紹麾下著名謀士沮授就提議,要迎回天子,掌握政治上的主動權。可惜的是,袁紹對沮授的建議置之不理,錯失良機。

反觀曹操,則抓住機會,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漢獻帝握在手中,是曹操致勝的關鍵一步棋。從此,他打著朝廷的口號,以皇帝的名義征伐不臣,在政治上大義凜然。直到這時,袁紹才發現自己完全陷入政治上的被動。東漢末年雖然軍閥混戰,但名義上仍然是個統一的國家,而皇帝仍然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曹操賭漢獻帝這張王牌,賭對了。

第二,袁紹多次錯失良機,讓曹操得以坐大

憑藉袁紹的實力,仍然有可能扭轉政治上的被動局面,可惜他一錯再錯。

在錯失“挾天子以令諸侯”後,袁紹曾經想過對曹操施加壓力,把漢獻帝遷都到鄄城。鄄城地處兗州,也是曹操的地盤,但是距離袁紹的冀州很近。要是這個計劃得逞,袁紹對朝廷的影響力將大大增加。然而,袁紹的陰謀被曹操識破,曹操一口拒絕遷都的建議。

既然遷都不行,謀士田豐便向袁紹提出,應該進攻許都,用武力手段把天子搶回來,奪回政治上的主動權。在田豐提出攻許都的建議時,曹操正在討伐張繡,如果袁紹發動突襲,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然而,這麼好的機會,袁紹又錯過了。

錯過一次沒關係,袁紹還是有機會的。在曹操大舉討伐呂布時,許都又一次露出空檔。這是袁紹出兵佔領許都的絕佳機會。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袁紹沒有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去進攻曹操的大後方,而是揮師北上,攻打幽州的公孫瓚。公孫瓚是袁紹的宿敵,但此時他已經毫無雄心壯志,躲在易縣以求自保而已,對袁紹可以說毫無威脅。袁紹置心腹之患曹操於不顧,而去攻打公孫瓚,在戰略上是一大失誤。

正因為袁紹多次錯失良機,才使得曹操一步步地壯大。

第三,袁紹與曹操最大的差距:有謀臣而不能用

袁紹出身名門,是個內心很驕傲的人,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智慧無人可及。在袁紹麾下,有許多優秀的謀士與將領,完全可以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然而,他與曹操的差距就在於此,曹操用人極為高明,而袁紹極為愚蠢,他幾乎拒絕地謀士們所提出的每一項對自己有利的建議。


我舉幾個例子:

在獻帝東歸時,沮授建議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置之不理。

在曹操討伐張繡時,田豐建議他出兵許都,控制天子,他置之不理。

在曹操討伐劉備時,田豐建議他與劉備聯手,斷曹軍後路,他置之不理。

在曹操收降張繡、打敗劉備後,田豐建議他以持久戰拖垮對手,他置之不理。

大舉南征後,沮授建議他先攻克官渡再全師渡河,他置之不理。

在官渡之時,沮授建議他派一支軍隊加強輜重車戒備,他置之不理。

雙方陷於相持戰後,許攸建議他派一支奇兵偷襲許都,他置之不理。

烏巢被襲後,張郃建議他派重兵馳援,他置之不理。

最後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在決定歷史走向的官渡之戰前後,田豐被囚,沮授被擒,許攸叛變,張郃投降。更愚蠢的是,袁紹在戰後不僅死不認錯,還把田豐給殺了,理由是怕田豐會嘲笑自己。

如此看來,袁紹走向失敗,實是必然。


君山話史


官渡之戰前袁紹無論從轄區和兵將都強於曹操,袁紹討伐曹操,曹操絕對是心裡慌慌的,但袁紹為什麼一敗塗地。只要還是跟袁紹自己的性格弱點有關。

不分輕重,見小利而忘義

官渡之戰前,劉備屯兵下邳,欲與袁紹聯手征討曹操,曹操為了保持青州、兗州的聯繫,防止劉備後方干擾,派兵攻打劉備,劉備兵少。袁紹卻因小兒生病不去援助,(有點扯,應該是袁紹覺得為了一個弱小的劉備。得不償失)直接失去了劉備這個關鍵位置,導致曹操大軍無後顧之憂。


好謀無斷

袁紹四世三公,門客滿天下,手下能人也絕對不少,但袁紹素來無主見,無決斷能力,形成強臣庸主的局面,手下謀士如許攸因得不到應有的對待而選擇背叛,以致曹操偷襲烏巢,最終大敗。

總結

勝負因素袁紹自身弱點承包了不少!古來善戰之人都是知己知彼,善於研究對方,而袁紹估計是被研究透了,一招反間計屢試不爽!


避而不談歷史


我們所知道的袁紹是《三國演義》裡的袁紹,而不是正史裡袁紹。袁紹自所以從一個最有機會統一天下的王者,而最終敗北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我們現在就來簡單說說。

司空袁逢有兩個兒子,嫡之是袁術。庶子卻是袁紹。但就個人能力而言,袁紹卻遠遠勝於術。可以說。袁逢的“政治遺產”、基本上是袁紹繼承了。袁紹為人還是不錯的。史載:“紹為人政寬,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傷怨,市巷揮淚,如或喪親。”就是袁紹死的時候,治下百姓都很傷心。這就說明一個問題,袁紹為人寬厚,但亂世之中,寬厚就是無能的表現。袁紹的河北也是他自己帶著人打下來的,不是靠餘蔭得來的。袁紹靠著背景加實力(雄踞四州之地),打出了三國早期實力第一位,曹操的家底基本上都是人家袁紹的。實事求地說,曹操贏得官渡這戰太偶然,袁紹最大的失敗就在於死的太早諸子掙位,最終家敗人亡。即便如此曹操花了七年時間,才平定北方。

曹操評價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大體還是中肯的。郭嘉和許攸都是袁紹的人,但袁紹卻不能容人,最後都投奔了曹操。郭嘉評價袁紹:事務繁雜,卻缺少重點;喜歡謀略,但又優柔寡斷(“多端寡要,好謀無決。”)。說白了,就是缺乏決斷的能力,這是作為一個領導者的最大缺點。袁紹遇事抓不住重點。再就是袁紹地盤太大,麾下謀士,武將,派系林立。而袁紹又不大會用人,敗北是遲早的事。荀彧、郭嘉離開也這這個有關,不幹事,都愛琢磨人。袁紹優柔寡斷、狐疑不決是他個人能力的 短板。袁紹沒迎接漢獻帝。說明其沒有政治遠見。

“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是袁紹個人性格特點。官渡之戰前不聽田豐,之後殺田豐。就是袁紹性的最好體現。再就是經不起挫折一旦失敗就一蹶不振了。對比劉備的愈挫愈勇,曹操也多次一敗塗地,仍然可以東山再起。袁紹卻沒有這個本事,《三國演義》說袁紹:“羊質虎皮功不就,鳳毛雞膽事難成”(外表不錯,內壤已經壞了)卻是很傳神。袁紹門第很高,但能力不行,高開低走,為人過於寬厚而又猜忌異常。這些都袁紹最終失敗的原因。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袁紹在東漢末年群雄中實力最強,佔領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區,擁有幾十萬大軍,手下文臣名將如雲,比如田豐沮授審配郭圖許攸等著名謀士,顏良文丑鞠義淳于瓊張郃高幹蔣奇等名將。

可惜袁紹遇到了強敵曹操,這個強敵不是一般的強,在中國歷史上曹操是鳳毛麟角的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的傑出奸雄,袁紹遇到曹操,就像項羽遇到劉邦,王莽遇到劉秀,朱溫遇到李存勖,陳友諒遇到朱元璋,朱由檢遇到李自成,蔣介石遇到毛澤東,遇到了命中註定的剋星。

事實上,袁紹的無論地盤還是兵力都遠遠強於曹操,而曹操處於四面受敵的河南地區,曹操北面有袁紹,東面有呂布劉備,南面有袁術張繡劉表,西面有馬超張魯,可惜袁紹剛愎自用,坐失良機,沒有趁曹操與袁術張繡劉備呂布等群雄交戰的有利時機搗毀曹操的老巢許昌,一直到曹操平定袁術呂布張繡打跑劉備擴大地盤消除牽制以後,袁紹才姍姍來遲與曹操進行官渡決戰。

官渡決戰的選擇對曹操來說是以小博大的天賜良機,而對袁紹來說是孤注一擲的致命冒險。袁紹十幾萬大軍傾巢而出非常危險,而曹操只有幾萬精兵以逸待勞,袁紹進行官渡決戰的選擇就是錯誤的,加上袁紹剛愎自用,拒絕謀士提出的偷襲曹操老巢許昌的建議,可以說從官渡決戰一開始袁紹就處於不利局面,戰役一開始袁紹手下的名將顏良文丑等就被曹操手下的關羽等大將斬殺。

袁紹的謀士許攸投降曹操成為壓死駱駝最後一根稻草,袁紹集團內部勾心鬥角矛盾激化,導致許攸投降曹操,許攸向曹操獻計燒燬袁紹的糧草給袁軍致命一擊,官渡決戰也成為袁紹與曹操命運的轉折點。袁紹從此一蹶不振,鬱鬱而終,而曹操集團進而徹底消滅袁紹集團,統一北方大局已定。


厚德載物49847


在三國前期從實力上來分析,袁紹不可謂不強。然而,袁紹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最後,自己吐血而亡。為什麼會這樣?袁紹有沒有成功的可能呢?


一,性格原因。

袁紹出身於四世三公式的家族中,雖非嫡子,但這個出身卻給了袁紹一個非常高的起點。基於此,袁紹在亂世中能夠非常快的崛起。

史書中對袁紹的評價是:好謀無斷。也就是說袁紹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物。當何進對十常侍束手無策時,袁紹給他出的主意是下詔書讓外地將領進京來處理此事。也正是這個無腦的主意把漢朝拖入了無盡的災難中。

曹操的主意是:解決此問題只需一小吏可也。由此,可以看出兩者智慧的差異。

袁紹手下謀士之間的不合,袁紹不會不知道。然而,他沒有很好的平衡他們之間的紛爭,而是任其發展,放任自流。

在亂世中,能夠憑仗的只能是高超的智慧和靈活機智的處事法則。良好的出身決非是萬能的法寶。

二,個人魅力。

做為領袖人物,如果沒有超凡脫俗的個人魅力,最後的惡果,必然是下屬之間的離心離德。


袁紹憑藉得天獨候的條件,快速地有了地盤和強大軍事實力。從而具備了爭霸天下的能力。

其手下的謀士和戰將在當時也並非凡凡之輩。然而,在關健時刻許悠叛變,張郃投曹,給了袁紹致命一擊。這些人的離去並非是偶然的,而是袁紹自己的問題。這些人的離去,原因是做為領導者的袁紹,己經沒有什麼吸引力了。

三,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的強與弱是判斷一個領導者是否成功的先決條件,由其是在戰爭中。在頻凡的戰鬥中,失敗是一個很正常的事件。如果一次失敗就一厥不陣,那麼就會失去重新崛起的機會。


官渡之戰,袁紹不該失敗。即便失敗了,袁紹並沒有完全失去機會,他還有實力,如果勵精圖治,重新崛起還有機會。然而,袁紹方寸亂了。

反觀曹操,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並沒十足的把握。荀彧所講的十勝十敗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些勵志的大道理。但是,曹操聽了,信了。正是這種堅強的信念支撐著曹操取得了勝利。

綜合以上原因,袁紹雖然強大,但卻只是表面的強大,失敗是遲早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