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江津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半城抱山築,一水繞城流

在長江之濱,有這樣一座城市,5000年前這裡就有先民居住,滾滾江水在此呈“幾”字形環繞,勾勒出一道優美的城市輪廓線,這便是江津。

揭秘!江津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從新石器時代的先民遺址到如今美麗濱江城市,5000年曆史沉澱,留下了太多的人文盛景。

江津真正設縣的開始,始於漢獻帝建安六年(201年),益州牧劉璋將巴郡設7個縣,其中樂城縣就是現在江津一帶,縣城設在現今油溪鎮。

揭秘!江津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後隨著政權的更迭,江津之名及縣治所在地屢有變更。至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江陽縣為江津縣,“江津”一名沿用至今。至此,江津建邑史長達1800餘年。

揭秘!江津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山有水則秀,城有水則興。依山傍水的江津作為川東水路交通重鎮,道路四通八達,往來商賈雲集,使得江津作為一個小小縣城竟然和和京城一樣多達九道城門,呈現出“九門護城”的壯麗景象,而普通縣城一般不過東南西北四道城門。

揭秘!江津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而殘留在江津四牌坊的最後一段古城牆,便是這段恢弘曆史的最好見證。

揭秘!江津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這段最後的城牆坐南向北,始建於明成化八年(1472年)七月。由北固門起向東延伸約300米,最高處5.8米,所砌單塊條石長0.9米、寬0.3米,均採用一橫一丁的砌築法。

揭秘!江津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明成化壬辰(1472)年孟秋,江津為了完善加強作為地區政治中心的防衛軍事功能,重新修築了江津城牆,東西南三面為土牆,北面臨河改為石牆,大大加強了防洪功能。

揭秘!江津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此後,歷經多次重修,其中明正德甲戌(1514)年重修,城牆周長1008丈,高1丈9尺。清代亦修整多次,其中咸豐辛酉(1861)年,由於內憂外患,戰事頻發,加之江津地處長江要津,是一處軍事要塞。江津城防進一步加強,增修大量軍事設施,增強防禦功能,在東、西、南三面城牆外挖置城壕,寬兩丈多,深一丈八尺。

揭秘!江津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江津城牆歷經朝代更迭,從明末張獻忠入川,到清末太平天國數次進犯,列強匪禍輪番侵擾。數百年來,始終兢兢業業,為江津百姓,撐出一方安康。

揭秘!江津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直到民國五年(1916)年,通泰、嘉惠、臨江、西成四門城樓破壞未復修。民國31(1942)年,迎恩門因火災,拆除通泰門至迎恩門之間的城牆,江津城牆開始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

揭秘!江津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至1958年,江津縣人民政府決定拆除城牆建環城公路,城牆遂廢,環繞拱衛了江津500餘年的城牆,終是迎來了自己輝煌的終結。

揭秘!江津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古老的城牆雖已消逝,但江津這座千年古城,卻在新的時代裡,用自己的文化與自信,煥發出更加璀璨的魅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