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为什么进不了中科院士?

用户8042559395362


袁隆平不是什么院士,一些小人对袁老说三道四,但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等人在习主席陪同下步入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主席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奖章,这就是最好的说明和最高的肯定。


幸福则安


生产关系影响生产力,政策是第一要素,科学技术应该排在第二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邓小平的分田到户的政策才使全国粮食生产大飞跃,而并非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的温饱。

我六十年代初出生在农村,八一年农校毕业在农业局工作,对农业尤其对杂交水稻发展历史太熟悉了。我清楚的记得,八四年以前,我市乃至湖北省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极少,可是八三年全国就出现了卖粮难的问题,显而易见,我国温饱问题并不是种植了杂交水稻。我从来不反对杂交水稻对粮食生产的贡献,但说袁老师用杂交水稻解决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温饱问题,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未免言过其实!

中国科学院是从事理论科学研究的权威机构,袁老师的杂交水稻是应用科学,应该是中国工程院的研究领域,袁隆平当不了科学院院士是理所当然。这个与学历没有关系,与其它科学家没有关系,与英语水平也没有关系,是定位问题。

美国一向把人才放在首位,不惜一切手段网络人材。当今,我国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最前沿,美国并不是标杆,有些行业我国的二三流水平也可以进入美国的一流,袁隆平进入美国科学院院士不足为奇,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合作共享ABC


袁隆平不是科学院士,是工程院院土。两院院士都是国家为我国科学技术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设定的最高的终身的荣誉奖励。所不同的科学院偏重基础理论,工程院偏重工程技术。袁隆平的杂交稻的选育及其生产技术,是工程技术的范畴,不是基础理论的笵畴。评他为工程院院士是恰当的合理的。两院院士没有高低上下之分,地位和荣誉是完全平等的,没有必要为袁隆平不是科学院院士而是工程院院士而鸣不平。

科学院院士並没有博士学位的和留外经历的条件。现在科学院院士有不少的就没有上述的两个条件的。袁隆平的英文水平较高,看到他在国内用英语向外国人讲课和在国外用英语讲学和作学朮报告的电视就可证明这一点。

说袁隆平解决的中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不是事实。杂交水稻当今每年仅可为全国增产二、三佰亿斤稻谷,这是全国粮食总产一万二千多亿斤的尾数还不到,仅可养活全国3%的人口。把袁隆平的成果无限夸大甚至神化是当前值得注意需要纠正的错误倾向。

杂交水稻的选育成功,是我国一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粮食增产立下了功劳。但这事被人们无限夸大,说它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也被人神化成救世主和当代神农。而使这样一件大好事误入了岐途。杂交稻的功劳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用如下事实来说明。

一、我国吃饭问题不是杂交稻和袁隆平解决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解决了吃饭问题。而那时杂交稻才种四、五百万亩,充其量增产五、六亿斤,每一个人只能分半斤稻谷,不够吃一歺。

二、当前,每年种杂交稻才二亿亩,常规稻也种了二亿亩,杂交稻和常规稻的面积大体各占5O%。杂交稻面积占我国粮食总面积十七、八亿亩的百分之十多一点。杂交稻每年增产了二、三百亿斤稻谷,这占我国粮食总产一万二千多亿斤的零头还不够的。丰歉年间的增减幅度也不只有这么多。有的人说,我国用7%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都应归功于袁隆平的杂交稻。这是不知道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将近9O%不是种的杂交稻,而是常规稻、小麦和玉米。正是这三项在解决吃饭问题上,作用远远大于杂交水稻。还可以这样来说,把二亿亩杂交稻全部看成增产,也只有二千亿斤,只占中国粮食总产一万二千多亿斤的六分之一。或者说中国十四亿人口每七人来共吃一亩杂交稻。也就是说杂交稻要亩产六千斤以上才可吃饱全中国人民。这些都说明了不是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何況不种杂交稻就会种常规稻,常规稻现在亩产也在千斤以上。

袁隆平被神化与媒体吹捧误导有关。也与袁隆平本人自我吹嘘而欺骗忽悠大众有关。最近,袁隆平还在网络电视上自我吹嘘地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吃饭问题的解决是他的杂交稻的功劳,八八年取消粮票也是他的功劳。照他这样说,那时四、五百万亩杂交稻要亩产二十五万斤以上才能达到他这个目标(一九五八年最荒唐的牛皮高产也只亩产一十三万多斤)。

所以说,袁隆平不是当代神农,更不是救世主。没有袁隆平,中国绝对不会闹粮荒。没有杂交稻,中国十四亿人同样可以吃饱饭。


科老师1


中国杂交水稻发展成果

中国第一个提出利用雄性不育实现杂交水稻三系育种技术路线是袁隆平(袁隆平获得了本领域最大的荣誉,最多的资金支持。但是袁隆平老师至今都没有育成影响全国的十分优秀的杂交水稻品种,袁隆平的贡献在于确立利用雄性不育实现三系育种的技术路线并坚定探索)。第一个发现实用型野败雄性不育材料是李必湖,第一个育成野败雄性不育系珍汕97A是颜龙安。第一个选育成功三系配套中强恢复系明恢63是谢华安 。第一个发现并能应用于生产的两系杂水稻理论是石明松(现在的水稻品种多以两系为主了,优势更强)。为什么中国能实现杂交水稻大面积应用,在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展的全国性杂交水稻技术协作攻关,多个省份成立有杂交水稻技术攻关协作组,全国农业专家共同努力广泛合作探索攻关,是举国体制下取得的伟大成就。袁隆平是技术推广者不是理论发现者,适合工程院士而不适合科学院士。


顺发爽


中国工程院士和科学院士比"牛毛"也少不了多少,但同时拥有两院院士头衍的却不多。

工程院士以应用技术为主,凡行业的专家,当然是国家级的专家基本就是了。科学院士就比较要求高了,基本上是在科学理论研究方面有突出建树,并得到国际认可的科学家。如果两方面都很突出就锦上添花了——荣登两院院士。

袁隆平所以不能获得科学院士,和学历及行业都没有关系,和政治关系更不沾边。因为袁的杂交水稻科研路径一直处于以实验手段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水平,基本上以大量的正较实验来筛选最佳配伍组份,并没有更突出的理论研究,也没有成功的构建模型。而这些都是当代科学必须具备的要素,而不是仅凭结果就能说明问题的。找到形成结果的原因才是科学的任务。

袁隆平现在有了强大的科学团队,也有雄厚的资金(上市公司),完全可以做到科学院士要求的标准,比如理论研究,发表论文(国际的)等等,袁本人无能为力,团队完全可以替他做,应该都不是问题。

我想,也许这里面存在"核心技术"的问题,不宜过早示众?另外,可能在转基因科学方面另辟溪径?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和通常所说的转基因技术还不是一回事。

试目以待吧!


王平987


首先应该明确一点,袁隆平虽然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但早在1995年就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要知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在1994年才设立的。

此外,国家还授予袁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应该说,国家没有亏待这位居功至伟的科学家。而且袁老也是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今年也获得未来科技学大奖,不缺中科院院士这一头衔。

再来聊聊袁老为什么不是科学院院士吧,科学院是更倾向于基础科学研究的一个部门,分为数学部,物理学部,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等,而工程院更倾向于工程技术,袁老所做的水稻杂交研究无疑更偏向于工程技术。

当然了,有人又会说为什么不能是两院院士,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在我看来,再加个科学院院士头衔,毫无异议,不加,也无可厚非。

最后,祝袁老长寿常康健!



爱生活也爱智慧


进不进中科无关紧要,但其影响不比哪一进了中科人少一分一毫。他的知名度是世界的,远比一进了中科的人要大的多多了,这就足够了。伟人毛主席他老人家一生是,既没留过洋,也不是黄甫生。但是,中国人民在他与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把蒋委长领导的国民党集团赶上了孤岛一一台湾。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全世界公认的伟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诗人呀。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文凭不值钱,贡献与功绩才是真正不倒的永久的丰碑哟!


岳一松839


第一有年龄限制,原则上是65周岁之前,袁老是1930年生人,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时,袁老曾参选过当时的科学院学部委员(过去叫学部委员,现在叫院士),只不过没有当选上,那时候袁老已经六十多岁了,正是参选的时候。

由于当选学部委员需要一系列的投票,学部委员是通过不记名投票选举产生,袁老没有得到相应的票数,故无法当选。

后来,当成立工程院的时候,袁老就成为了工程院的院士。

其实,工程院院士与科学院院士都是院士,没有分别。

而现如今,袁老已经近90岁的高龄了,达到了袁老现在的高度,荣誉什么的,其实已经不怎么重要了,为何还纠结于九十年代没有当选科学院院士这个问题呢?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探讨。我是科幻船坞,感谢大家的阅读与关注


科幻船坞


要想知道:“袁隆平为什么进不了中科院士?”

就要先了解袁隆平的“丰功伟绩”: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从上面可知: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专家,在水稻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也就是让水稻产量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是杂交的结果。

咱们在这里暂且不讨论是不是“zhuan ji yin ”,

推广杂交,通常的做法是:

要保留适量的原种子,也就是杂交前的种子,以备以后出现不可预测的风险。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如果几年后,出现隐患,可以终止并销毁杂交水稻。

但袁隆平太“自以为是”了,没有保留原种子。

结果呢?

出事了,并且出大事了。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zhuan ji yin 二号。

许多人都以为中科院院士是靠关系进入的,而袁隆平没有关系,作为杂交水稻专家,没有评为院士,是受到排挤,岂不知是在这方面犯了大错。

就这一点,你说能不能让他做院士?


十年一剑XYF


没有进去就对了。说明我国院士管理制度比英、美科学。

我谁也不认识,对谁也无成见 。就是对一个人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感性趣。开始查资料,看到毛主席很早就领导全国人民大兴水利。还有国际化肥业突破,肥效奇高等等。不能功绩全被一粒种子掩盖。心里不平而已。其实一粒种子也被玄了好多倍。有的是别人搞的有的农户不接受,实效很少。只好非洲都说好!其实俄罗斯100万公顷白送给我们无人种,跑非洲何故?

我们天天吃的、全国超市卖的多是东北大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