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市打造百里鄉村振興示範廊帶推進鄉村振興向縱深發展

讓農村成為人們嚮往的地方

1015公斤!10月10日,壽陽縣嘉禾農業有機旱作玉米最新測產結果揭曉。總經理劉玉柱表示,今年降雨量同比上年度減少120毫米,為保障產量,公司採取旱作區無膜覆蓋的辦法,實現了萬畝“噸糧田”的好成果。

這是我市百里鄉村振興示範廊帶上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加速轉換的縮影。今年5月以來,我市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在壽陽、榆次、太谷3縣(區)精細化打造了百里鄉村振興示範廊帶,積極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高水平建設“秀外慧中”的美好家園,徐徐鋪展開“醉美鄉村、 多彩農園”的錦繡畫卷。

示範廊帶上的鄉村,不僅成為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經驗模式和示範樣板,也成為很多市民豔羨不已的地方。

示範一

科學規劃 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

放眼百里鄉村振興示範廊帶,點線面結合推進,市、縣、鄉、村聯動提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處處生機勃發,充滿希望。

這裡有來自年輕的晉中市青年農民聯合會會員的一個個技術成果、孵化項目,這裡有全省旱作農業示範基地“噸糧田”的精彩實踐,這裡有3個萬畝果品生產片區、3個萬畝蔬菜片區、3個萬畝苗木片區……厚重的產業基礎、穩中高質量發展的靶心,讓百里鄉村振興示範廊帶在全市“三農”工作佈局中分量十足。

但是,這個區域的關鍵詞並不僅有產業。壽星故里、康養山底,箕子封地、苗海白燕,鄉愁體驗、古韻後溝……這裡,還是生態留白的綠色家園,是城裡人帶不走的那抹“鄉愁”。

榆次區烏金山鎮後溝村,三年前是一個滿眼都是破窯洞,滿村都是髒亂差的封閉落後小山村。在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過程中,後溝村靶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大力提升生態質量,推進新農村建設,成功打造出“青山綠水,六美后溝”。今年6月,後溝成功入選全省首批鄉村旅遊示範村,實現了從落後村到景區村的轉變。

榆次區東趙鄉後溝村,為了更好地保護古村院落,去年引進企業家破解發展瓶頸,通過產權置換,用114套新建小二樓置換出86箇舊院落,並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入住開發“鄉愁產業”,實現了“村民居住在別墅中、耕作在田原上、活動在景區內、沉醉在民俗裡”的美好願景。

美景引客,文化留客。走進壽陽縣平頭鎮黑水村“國保”福田寺,各類傳統農作工具、藝術品和其他有文物價值的物件陳列在一個院子裡,吸引了遊客們駐足。“每天客流不斷,如今可是我們的招牌了。”黑水村的村民樂呵呵地說。該村在鄉村振興中融入儺舞、農耕、非遺展示等多個元素,走出了美麗鄉村建設特色之路。

一村一風景,風景各不同。為了讓示範廊帶更具有示範性和可操作性,我市從人居環境改善到產業振興,從鄉村標配標誌到標準機制,從城鄉融合發展到人才引進,都提前謀篇佈局,通過打造一個個“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干就成”的示範點,帶動示範廊帶成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農村標杆。

規劃先行,為廊帶建設繪製出清晰的“施工圖”。年初,我市就聘請全國知名“三農”專家顧益康教授團隊完成了《“醉美晉中”鄉村振興示範廊帶總體策劃》,明確了廊帶建設中精品示範村和重點治理村的建設標準,提出精品示範村要達到村莊建設規範化、農村飲水安全化、村容村貌特色化、村莊綠化景觀化、廁所改造無害化、汙水治理徹底化、垃圾革命分類化、家庭庭院美麗化、主導產業高效化、產權改革靈活化、鄉風文明制度化、基層組織堡壘化、公共服務普及化的“十三化”要求,重點治理村也要達到七項要求。

從“不搞大拆大建但要一步到位”,從以拆違治亂、垃圾治理、汙水治理、廁所革命、衛生鄉村“五大專項行動”為載體,到與產業興旺、生態建設、農村改革、民生改善、鄉風文明“五個結合”的工作要求,市、縣、鄉、村各級“施工隊”在廊帶建設中銳意攻堅,成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引領農村人居環境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示範二

改革創新 激活人才土地資本三要素

“人從哪裡來”“地要怎麼改”“錢該哪裡出”……打造百里鄉村振興示範廊帶,這是必然要面對的問題。

我市的回答是,激活關鍵要素,打破僵化的“等靠要”思想,在遵循農村發展規律的同時,努力拓展市場化思路,以人才促產業振興,以改革為農村土地賦權,讓思想的解放成為發展的優勢。

上半年,以省交控集團綠化苗木體驗基地和物流園區為依託,壽陽縣在平頭鎮規劃建設健康養生、生態體驗、花木培育、科技研發、現代物流一體化綠色產業鏈。

這是我市與山西交控集團本著“優勢互補、互惠雙贏”的發展思路,在深入推進林木種苗開發、康養產業培育和綠色晉中建設方面作出的重要部署。

堅持市場運作,成為打造“百億投入千億產業”集群的重要途徑。截至目前,壽陽縣黑水、山底、華南三個示範村已流轉土地1.27萬畝,村集體收入89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6400元。註冊成立了農業科技公司、苗木種植合作社、蔬菜種植合作社、勞務派遣公司、物業保潔公司,組織農民闖市場,戶均將至少增收2萬元。

和交控集團投資建設平頭鎮一樣,晉中市本土企業田森集團也看到了廊帶建設的重要機遇,先後投資15億元建設太谷“番茄小鎮”項目。吸引社會資本,創優政策措施,成為我市在鄉村振興示範廊帶建設中的改革創新舉措之一。經過各方努力,目前已吸引到14家企業,57億元社會資本投入廊帶建設。

惟改革創新者勝。深化“三農”改革,始終是我市示範廊帶建設的制勝絕招:

激活農村資源,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加快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廊帶內土地流轉率由去年的31%提高到61.5%,示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由17792元增加到19500元,村集體平均收入預計由不足10萬元增加到20萬元以上。

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制定出臺了《晉中市提升鄉村治理能力二十五條(試行)》,摸清找準了鄉村幹部面臨的難點痛點,對症開出的提高基層幹部待遇、暢通幹部晉升通道、理順權責清單、建立容錯機制等“良方”,既有“含金量”,又有操作性。

推行網格化管理系統,劃小責任範圍,建立以市場化運營為主體的鄉村衛生環境保潔體制,確保鄉村環境治理規範化、標準化、長效化。如榆次區北田鎮張胡村汙水站,將村集體機動地承包給養殖戶做魚塘,經過處理的汙水用於養魚,由養殖戶承擔汙水站運行費用,既節約了資源,又減少了村集體經濟負擔。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培訓新型職業農民6000餘名,培育生態莊園經濟5處、合作社8個,打造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鄉村振興的鐵血軍團。成立晉中市青年農民聯合會,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助農民賺,林果豐種養專業合作社做法被新華社頭條報道,“南果北種”“魚菜共生”等循環生態農業模式迅速推廣。

示範三

產業振興 打造現代農業新高地

“藉著示範廊帶建設的機遇,我們爭取到政府投資22萬元,準備在公路旁建設一個大型蔬菜集散批發市場,租給客商使用,由村集體收取租金,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破零。”太谷縣範村鎮黨支部書記成臻剛說。

駕車穿越閆村,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道路兩旁連綿的蔬菜大棚。作為我市設施蔬菜的發祥地之一,閆村的溫室大棚和拱棚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000畝,接近全村土地面積的二分之一。目前,共有日光溫室385個,種植面積600畝;拱棚450個,種植面積1000畝。今年,村裡又從山東引進聯動拱棚技術,新建起260畝聯動拱棚園區。

設施農業快速發展,農民最為受益。成臻剛告訴我們,村裡現在戶均1個棚。2200多人的村裡,從事設施蔬菜生產的戶數佔到70%,形成了從拱棚建棚、育苗、種植、銷售一條龍服務鏈。近年來,旱垣溫室的單棚效益不斷走高,已連續三年達到畝均3萬元,效益最好的,畝均超過5萬元。每個棚,都成為農民的一所“綠色銀行”。

閆村僅是我市示範廊帶上產業振興的一個代表。目前,設施農業、規模化農業、有機旱作農業同向發力,示範廊帶正日益成為我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

太谷縣小白鄉萬畝苗木園區、萬畝紅棗園區、太谷縣範村鎮閆村設施蔬菜園區、榆次區北田莊子十萬畝蘋果種植基地、榆次區雙萬畝核桃基地、榆次區康培萬畝綠化苗木基地、榆次區烏金山鎮萬畝設施蔬菜基地、山西交控集團綠化苗木體驗基地、壽陽縣萬畝有機旱作農業基地、壽陽縣平頭鎮萬畝旱垣茴子白基地10個萬畝產業園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成為當下我市加速培育新動能、注重產業集聚效應的生動體現,彰顯著規模農業的氣勢與帶動作用。

田森番茄小鎮、怡園酒莊、晉中林果豐種養專業合作社、富春紅玉火龍果基地、榆次黃土農言田園綜合體體現著現代農業之美。市委、市政府對這些新興農業經營主體充滿信心,全力支持,南果北種、魚菜共生、有機農業、加工產業等在這裡從無到有,成為全市乃至全省領先的標杆。

大大小小的農業電商穿針引線,實現了傳統產業與現代農業無縫對接。在他們的努力下,小農產走向大市場,助推晉中農業提升品位,讓更多農民共享了大農業發展的紅利。

走進新時代,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考,依然需要久久為功。晉中人將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你追我趕,奮力前行!(記者 張潤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