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的這段情節,原來是改自李清照的故事

《紅樓夢》裡的這段情節,原來是改自李清照的故事

《紅樓夢》裡寫元春省親時,有這樣一段情節,就是讓寶玉、黛玉、寶釵、探春等人,為大觀園及裡面的幾處地方題匾作詩。元春要求寶玉寫四個,分別詠瀟湘館、蘅蕪苑、怡紅院、浣葛山莊,其他人每人一個,詠大觀園。

黛玉想大展其才,將眾人壓倒,奈何元春只讓寫一個,就胡亂寫一首交差。但她這胡亂寫的卻不差,受到元春的稱讚:“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意思不是探春那幾個丫頭能比的。

來欣賞一下黛玉的這首《世外仙源》:“名園築何處,仙境別紅塵。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這首詩妙在前兩聯,正如脂硯齋之批“信手拈來”,顯得非常自然,沒有雕琢之感。

《紅樓夢》裡的這段情節,原來是改自李清照的故事

可是黛玉寫一首覺得不過癮,《紅樓夢》裡原文說是“未得展其抱負,自是不快”。可能作詩也像喝酒似的,喝少了不過癮,非得喝夠勁才爽。黛玉見寶玉“獨作四首,大廢神思”,就想替他作兩首。這時寶玉已經作好三首,還差《杏簾在望》一首。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錄前三首吧,趕你寫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這首了。”說畢,低頭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寫在紙條上搓成個糰子,擲在他跟前。

看到這兒忍俊不禁,紙條作弊,這太像我們現在的考場作弊了,這種事兒我當年也幹過。不過此處有一批語:“紙團送遞,系應童生秘訣。黛卿自何處學得?一笑。”說明古代科舉考試肯定也有這種作弊方法,還是“秘訣”呢,所以考試時遞紙條也算是考試的一種良傳統啦。

再說寶玉偷偷打開一看,“只覺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過十倍”。這裡是從寶玉角度表明黛玉詩之好。來看看黛玉的這首《杏簾在望》:“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首聯把題目分嵌進去,自然而巧妙。中間兩聯對仗工整,筆法細膩,既動靜結合,又點面兼顧、時空交融。“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一聯全是名詞構成,應該脫胎於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也是極其自然,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會不由自主地調動視覺與嗅覺,令人有心曠神怡之感,讓人聯想到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最後一聯是歌頌了,反問用得也是恰到好處。應該說,這確實是一首好詩,所以元春看了在誇讚寶玉進步之後,又特別指出“杏簾”一首為

前三首之冠,並將“浣葛山莊”改為“稻香村”。

《紅樓夢》裡的這段情節,原來是改自李清照的故事

《紅樓夢》裡的這段情節,以暗中對比的方式,巧妙地寫出了黛玉的文采斐然、才華出眾。不過,這個情節可不是曹雪芹的原創,實際上是仿自宋朝李清照與趙明誠的故事。

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後,由於趙明誠去外地做官,所以兩人長期分居。有一次重陽,李清照孤零零獨自過節,不由得傷感,看到幾叢清瘦的菊花在風中搖曳,她便比於自身,揮筆寫下一首《醉花陰》,寄給趙明誠。

下面就是這首著名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整首詞不著“分別”與“相思”一字,卻寫盡分別相思之苦,讀來著實動人。

《紅樓夢》裡的這段情節,原來是改自李清照的故事

趙明誠看了非常感動,同時也佩服妻子寫得好。他決心寫幾首和詞好寄給李清照,等於是回信。他苦苦想了好幾天,終於寫成五十首。他把李清照的詞與自己的詞混在一起,拿給好友

陸德夫看,讓陸德夫評哪一首好。陸德夫看完指出有三句最好,趙明誠問哪三句。陸德夫回答:“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件事當時就傳為佳話,表現出李清照的才華超絕。曹雪芹獨具匠心,巧妙地將其化進自己的故事中,李清照與趙明誠變為林黛玉與賈寶玉,陸德夫變為賈元春,重陽節改為元宵節,把五十首改為三首,以此表現出林黛玉之才華出眾。人常說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從這裡看來真是這樣,會抄的讓人佩服,不會抄的被人舉報,就像那個誰抄襲瓊瑤的《梅花絡》,就差沒抄瓊瑤的名字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