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水稻在乾旱不缺水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水稻單產創歷史新高,畝產高達1700斤左右,為什麼?

寒冷144115435


題主提問的:“今年水稻在乾旱不缺水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水稻畝產量高達1700斤左右”。可以這樣講,這個畝產量目前在農村是超高產量了,其中“乾旱不缺水”。也是增產的主要原因。聽農哥後面有詳細解答。

在我們當地2013年前,要買到高產的好品種,還需土壤土質,用肥,田間精深管理和水稻抽穗揚花期間的天氣適宜。畝產1200一1300斤就算是超高產量了。

如果你沒有水稻種植方面有多年的深耕管理經驗,我相信大部份人對題主說的畝產1700斤左右這個高產量是持質疑態度的,我並不這麼認為。

記得當年(2013)年初,高產新品(宜香優2115)水稻剛推廣種植時,農戶們對此並不感冒,積極性不高。都持一種觀望態度,因不瞭解該品種,誰也不願為一年的辛苦付出擔風險。

推銷會上,鄉鎮良種經銷商們簡單向農戶們介紹新品種要怎樣科學種植管理促高產和一些相關注意事項,按其標準去種植。如水稻抽穗揚花期間天氣適宜,向農戶們承諾畝產量可高達1500一1600斤左右,哇塞!……多麼驚訝的數字,大家開始議論紛紛……。

有人一臉的不宵與質疑,有人低聲漫罵,甚至還有人說是無良商家高價售種斂財為由,靠耍嘴皮子忽悠坑農的伎倆而已。

經銷商們臉不紅筋不脹,底氣十足,非常自信。並開始尋找各村願意合作定點試驗的農戶經協商達成二項協議。

第一項:由農戶供種植田塊並投勞,種植全程由技術員下鄉蹲點指導,農戶按要求照做,秋後稻熟所收產值歸農戶所有。

第二項:水稻試驗種植期間所同谷種,化肥,農藥等一切適用農資不收取任何費用。這一舉措推翻了農戶們的理論和質疑,蔬通了大家最關心的一道心理防線,開始有人去諮詢相關的試驗種植合作事項去了。

這事到現在已過去6年了,因當時對這事印象較深大部份都還猶記如初。農哥繼續為大家分亨當初經銷商們是怎樣做到畝產高達1600斤的?

一,幼苗烘焙

1,清明節過後在合適時期可為谷種烘焙做好準備了,在烘焙提前2天去掉谷種外包裝,曬種約8小時後加適量溫水和適量浸種消毒液浸泡谷種(用量詳見使用說明)後涼幹備用。

2,選塊平坦通風光照足的地塊,(長約2米,寬約1.2米)將豬牛圈的新鮮農家肥約3000斤倒在整平的箱地上整平踩緊厚度約50釐米(傳熱保溫農村最常用的土辦法)將往年備用的烘箱清洗乾淨,每箱倒入土肥灰整平厚約3釐米,在裡面均勻撒入谷種(宜稀壯苗)用噴霧器澆足底水整齊排放好。

3,用竹片起攏後鋪上塑料膜,兩邊用泥壓緊壓嚴(防風吹開)兩頭用磚頭或石塊壓住即可,靈活式的可隨時揭隨時關,陰雨天每天灑三次水(早,中,晚)各一次。太陽暴曬天氣就要注意了,將西頭揭開壓嚴,防風吹遮擋。內外溫度都很高,稍不注意就有燒苗報廢的可能。勤檢查塑料膜上水洙滴起直線就表示可噴施水了(噴施箱內幼苗)每天可噴施6一7次水。約一週後株體有4一5片葉時可田間育苗了。

二,幼苗育秧

向耕好備用田間問倒入適量的農家豬牛屎肥,(幼山秧苗不宜過多)田水宜淺,將糞均勻撒佈田間,翻耕整平,等鬆軟泥漿沉澱一天後就可育苗了,建議拉線均株均行栽稙(株,行距)各約8釐米,剛育的苗1一2兩天是關鍵期,因幼苗沒長根固定易漂浮,如遇疾風暴雨田間要加深水位,閉免幼苗被驟雨打入泥漿裡。這段時期要勤管田水,晴,陰雨天水位深淺合理調節,約15天后可澆一次農家清糞水或施適量尿素。噴施農藥防蟲害,約40天左右可進入大田移栽。


三,稻秧移栽

這是水稻是否增產豐收的重要環節,首先要重施底肥(農家肥為主要肥源)豬牛圈新出豬牛屎糞每畝約3500斤均勻撒佈田間翻耕蓋泥整平特別提示:底肥用量佔總用量的70%如底肥不足可補充每畝複合肥30斤,磷肥20斤,速樂硼約5斤伴勻撒入田間後插秧。

需牽線定線移栽(俗稱栽線秧,可使田間通風向陽光照足,可使水稻壯苗生長,達豐產增收不易倒伏的最基本種植方法)株距約18一20釐米,行距約28一30釐米,根據土壤肥瘦靈活掌握株,行距。栽秧約20天后畝施氮肥約20一30斤。

四,田間管理

合理撐控田水深淺,晴天,陰雨天,夜間的氣溫都有明顯變化,水位深淺也要靈活撐握,並噴施農藥防蟲害,清除田間雜草,確保田間通風,光照足。使秧苗分櫱快,長勢旺,杆壯葉肥,可增產9%一18%之間。

在抽穗前15天左右追施一次增穗肥,可使水稻在幼穗分化前將施下的肥料大部分吸收利用,保持水稻在抽穗期間有充分的養分供給,確保多粒穗實,更有利碳氮代謝轉換,不至延長水稻營養生長期,避免抽穗揚花期遇低溫冷害和貪青晚熟。

五,揚花期的低溫冷害

我認為,水稻是否高產,首先是與怎樣選種,選地,用肥,防蟲和精細的田間管理等,等後期的抽穗揚花授粉期間如遇大風大雨,和低溫陰雨天氣,水稻授粉不好,結實率低,空殼秕粒,都會嚴重降低產量。

六,畝產試驗田的秋收參觀

農曆八月初,成熟的稻穀進入了收割期,一片片金燦燦的稻穗給農民朋友們帶來豐收的喜悅!聽說試驗稻收割了,鄉親們也十里八鄉的趕來參觀,巧遇今年稻穗揚花期天氣好,也給稻穀基地試驗帶來好收成,在谷種經銷商們和鄉親們的監督下一過稱,總重量是1617斤,總算達到預期產量目標。幾年過去了,該品種直到現在己還有大部分農戶種植至今。

綜上所述,我們再來回顧下題主的提問?今年水稻在乾旱不缺水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水稻高產創歷史新高,畝產量高達1700斤左右,請注意,題主的提問重點是,乾旱不缺水,畝產量才高達1700斤的。據我分析是指秧苗栽下田到秋後收割這段時間天氣晴多雨少,但農田灌蔇用水沒受影響,因晴天居多,稻穗在揚花授粉期也遇好天氣,和水稻種植前期的選種,土質,用肥,防蟲等精細的田間管理發揮到極限才有最後的高產量的。

我的本次答題到此結束,希望能幫到題主你,以上屬個人淺見,供參考。也希望農民朋友們前來評論區一起討論,取長補短,總結經驗,共同進步。謝謝!


黔貴農哥


水稻畝產達到1700斤左右,屬超高產試驗示範田塊,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選用優良超高產雜交水稻品種,

超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必須具有:分櫱力強,植株緊湊,莖杆粗壯,穗大,粒多,粒重。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雜交水稻品種,一般淮河流域作一季中稻選擇y兩優系列較好。


二,培養壯苗

培養壯苗,採取二段育苗較好。在春分後泡稻催芽下田,用小拱棚塑料薄膜覆蓋增溫,在秧苗三葉一心後,移栽秧田培養壯苗叫二段育苗。

三,施足底肥,增施硅肥

一般畝施尿素10-15公斤,複合肥25-35公斤,硅鎂磷肥50公斤。水稻較喜歡硅,增施硅鎂磷肥,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水稻莖杆粗壯,葉片增厚,增加結實率,增加千率重,一般畝增產20%以上。




四,田間管理:

病蟲病,預防水稻紋枯病,白葉枯病,預防稻飛蝨,稻縱卷葉螟,二,三化螟害。

移栽,一般採用寬行距移栽,以利於通風生長,一般畝栽1.2-1.6萬穴,株距17-20釐米,行距28-30釐米。

在水稻栽秧7-10內,秧苗成活後,畝施5-8公斤尿素,即提苗肥,促使秧苗早分櫱,增加有效分櫱,增加產量。

水稻田利用寸水管理,以利於水稻早分櫱,有利於水稻秧苗生長。後期,在水稻揚花灌漿後,要及時放水控田,放水控曬田,能使水稻根系發達,莖杆粗壯,抗倒伏,增加產量。


新農人老周69099


“一些地方”的水稻單產創歷史新高,畝產高達“1700斤”。您說的“一些地方”是那些地方?畝產高達“1700斤”有多大的面積?有幾畝地呢?

就以目前國內的水稻種植技術以及推廣程度來說,農村的水稻種植畝產超過1400斤就已經算是高產了。比如說遼寧的一些地區,比如說南方的一些晚稻種植區,都有一定的畝產超過1400斤的豐產性。只不過,能夠常規種植的情況下超過1400斤的單產就已經算是最高產了。

雖然說目前南方的雜交水稻有著比較好的豐產性,但是受國內的種植技術、肥料利用率以及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因素影響較大, 在常規的種植中並沒有把豐產的特性表現到極致。因此,題主說的這種畝產1700斤的高產地塊,不用懷疑了,就是一些地方和企業搞得高產創建地塊。

這類高產創建地塊能夠達到的高產程度,對現實的農業生產沒什麼實際的指導意義。超密度種植、化肥的過量施用,可以說十個高產創建地塊能有八個在成熟後不倒伏就不錯了。而且,這類高產創建的示範在南方比較多。可以說,這些所謂的高產創建就是某些人制造的噱頭來博取眼球的做法。

如果您想通過這類方式來提高自己的水稻產量,您肯定哭都來不及。否則的話,這些所謂的高產創建技術早就推廣了。您也要明白,畝產1700斤現在還是不現實的,不要被一些人的不負責任的說法給矇蔽了。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首先要感謝的人——袁隆平,沒有他中國如何種的出那麼高產量的水稻?

1700斤是目前水稻農戶種植的最高記錄。

超級雜交水稻的畝產已超過了800公斤;在規模更小的實驗田裡,最高畝產甚至可以達到1200公斤。

超級稻從廣義來說,是在各個主要性狀方面如產量、米質、抗性等均顯著超過現有品種(組合)的水平;從狹義來說,是指在抗性和米質與對照品種(組合)相仿的基礎上,產量有大幅度提高的新品種(組合)。一般超級稻是指狹義的概念,即超高產水稻。2011年9月19日下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導的超級稻第三期目標畝產900公斤高產攻關獲得成功,其隆回縣百畝試驗田畝產達到926.6公斤。

2017年10月15日,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級雜交水稻畝產再創新高,平均畝產達1149.02公斤,刷新了世界水稻單產紀錄,每公頃產量達17.23噸,提前實現袁隆平提出的每公頃17噸


阿飛見聞


最近南方都在搶收水稻,水稻是南方主打糧食作物,所有南方人都喜歡吃大米,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這個時候,南方農民最最希望看到的是水稻豐產又豐收。

題主說水稻在乾旱不缺水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水稻單產創歷史新高,畝產高達1700斤左右,這真是個值得慶祝的時刻,真為你高興。看來今年水稻是超額豐產啊。

可以我們當地種水稻沒有這麼好的產量,就是畝產1000斤就謝天謝地了。再收割稻穀的時候因為是丘陵地帶,水田都是不規則的小塊,根本不能機械化操作,都是靠人工粗放型的種植,也是最原始的種田模式,就是一千斤也是增產的了,我記得小時候的時候還是畝產七八百斤,已經增產了。我們收割水稻全靠人工一鐮刀一鐮刀的割,因為怕熱都是三更半夜就起來去割,割完剛好太陽出來,我們回家做飯吃早餐,好辛苦的。


如今一些地方畝產1700斤,給了我們些啟示,種植水稻也要跟上時代了:

1、種植水稻要相信生物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水稻種子的升級換代培育,可以說袁隆平老先生為了全世界水稻種子的發展鞠躬盡瘁,如今九十多歲了,還在不斷對種子技術推陳出新,真是我們新時代的好榜樣。要想提高水稻產量,要用好的高產適合當地種的水稻種子,只有種子好了,才有可能高產。

2、水稻種植也要機械化、現代化,科學管理。把水田管理好,用科學的手段耕種,現代化的施肥、打農藥、水稻日常檢測、病蟲害防治等等。

3、提高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農民只有積極性起來了,他才原來種植,比如水稻價格長了,產量高了,農業種植水稻補貼提高了等等政策的實施,都有利於水稻產量的提高。


水稻產量提高了,衷心希望能把高產技術推廣開來,讓更多的農民提高水稻產量。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請關注我,我們一起進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一般情況下,我們這裡一畝田能收1200斤左右,很難達到1700斤。還是採用了雜交水稻的優勢。以前自己留種的時候,比如金包銀品種,一畝田頂多出700斤水稻,就很了不起了。

題主說,乾旱不缺水,說明泥土是溼的,也可以灌溉,水稻絕對旱不死。所以分析,水稻生長還是離不開水的。

至於說每畝1700斤,也許獲得了新的雜交優勢,也可能是農科所新研發出來首次栽試取得了成功。但願更高產量的技術很快推廣,讓農民們再次獲得豐收的喜悅。

如果不是新雜交品種的出現,我認為有促使水稻增產的肥料已經問世。再好的產量也離不開化肥的供給。


雁南歸168






新農實在人


我是東北的。據我所知,東北水稻沒有這麼高的產量,平均畝產1200斤還是靠譜的,聽說過有些超級稻可能到1600斤,但是少數實驗性質,沒有實現大面積推廣,至少在東北是這樣的。

不過未來幾年可能畝產1600斤以上的水稻,可能不是大問題了。新品種是主要因素,超級稻推廣正在進行中。另外就是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也是提高產量的保障。

不過我覺得品質和畝產數量也是負相關的,產量太高,可能品質會有下降。我現在正在做有機稻,畝產還800到1000斤,平均下來900斤,沒有化肥農藥,人工除草,有機肥。米的品質還是很好的。


小德川


五年前,本人種植參與的單季水稻種植高產示範,皖東南丘陵地區畝產(666.7平方米)1470斤,但一直以來,本區域內的產量很難突破1150斤。所以,局部、小面積的高產,和品種、土質、管理水平、老天爺的眷顧都有關係,並不能說明什麼。




下雪天愛


水稻在世界上最早培養訓化是在我國。早在7000年前,新石器時代,在中國就有了水稻的初級培養訓化。科學家從新石器時代的化石中發現大量稻穀化石,這就是鐵的證據。從此,水稻成為了我們人類缺不可少的主食。

水稻從中國流傳至全世界,被迅速推廣發展起來,世界各地逐漸培育出了比較優良高產的品種,遠的我就不說了吧。1973年,偉大的科學家袁隆平老師培育發現了優質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創歷史以來最高產量的雜交水稻品種終於問世!轟動全世界!

從此,各種優質水稻品種在此基礎上相繼培育問世,水稻產量整個翻倍,全世界人民終於擺脫了飽一頓飢一頓的壯況,從此不會再餓肚子。

水稻品種優良了,但想要達到更高產,我們就要了解它適應什麼環境?溫度?等等。下面我就說說我所瞭解的關於水稻的適應環境和條件,怎麼來達到高產。

水稻是非常喜歡較高溫度的,只要稻田裡溫度達到20度以上,37度以下,是水稻最適合生長的溫度條件。今年乾旱,溫度要求滿足了水稻最適合的條件,我們都知道,空氣中溫度達到40度,而稻田裡的水溫比空氣傳熱穩定得多,在25度至35度之間,這個溫差是白天和夜晚的關係,或者長期流水和保持水位而不經常換水的關係,這就是乾旱條件下,溫度達到了水稻的最佳條件。滿足了水稻高產的條件之一。

水稻也是喜溼的農作物,種植水稻的最佳條件是水稻根系不能缺水,上部禾苗不能淹水,所以,我們種植水稻,既不能使它缺水,水的高度保持剛好淹沒完稻田裡面的泥土為佳,水過深,則會影響禾苗分枝。
水稻抽穗期需要大量水份,而溫度要求最佳25度至35度之間。題主所說的:今年乾旱,而又不缺水的有些地方水稻高產,正是滿足了水稻喜溫,喜溼這些條件,所以達到了歷史新高。

而我們平時管理水稻,也要注意保持水溫,只要稻田保持有水,沒有特殊情況,不要經常換水,以免水溫下降,水肥流失。施肥要適當,不能過多。土質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有水,有溫度,就能正常生長。

我是重慶鄉村種養殖戶,長期從事農業生產,歡迎大家找我討論各種三農問題,我會認真的和每一位朋友共同探討。謝謝大家,也謝謝悟空邀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