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为何没有成为昆山?嘉兴为何没能发展成为长三角的另一个苏州?

沙漏遗爱


上海的近邻有两个:一个就是杭嘉湖的嘉兴,另外一个就是苏锡常的苏州,两个近邻都是明清以来历史上最富庶的江南地区。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两个地区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差别,2018年国家GDP排序苏州是第七位,地级市第一位,而嘉兴排在第四十五位。

嘉兴沦落到这个地步,似乎与浙江给嘉兴的定位有关。江苏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是由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而浙江省第一条公路,是由杭州到宁波的高速公路。由此可见浙江怕上海的虹吸作用。

年前浙江有人提出大杭州湾城市群的口号,将上海置于杭州湾城市群的一翼,似乎有抛弃长三角城市群的想法,作为国家定位长三角的龙头,中国第一大城市的上海不可能呼应这么一个口号。

现在上海已经有轨道交通连接到苏州的昆山花桥地区,不久就要连接到苏州市中心。而上海到嘉兴,甚至有几条公路都是断头或不配套。轨道交通更是遥遥无期。昆山市是全国首强县级市,而近邻的嘉善排在63位。

三年前,原来任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院长的胡海锋,由嘉兴市委副书记担任嘉兴市市长,提出全面与上海接轨,风生水起,很多方面开始热火朝天。房价也由长三角的低洼地每平方米仅6千左右(低于其下面的县级市)由于上海人的购买等因素,翻了一倍。虽然如此现在还是长三角房价最低的城市之一。

年前胡海锋由嘉兴市市长转任丽水市市委书记以后,似乎与上海全面接轨的呼声逐渐平息,对于胡海峰的离开嘉兴,嘉兴老百姓有些遗憾。

笔者本人十年以来,每个月有两、三次到嘉兴工作。每个月也有两次到江苏工作的体验,对此有一些肤浅的认识,不喜勿喷。




戚广崇男科


毫不垮张我基本上毎半个月就去嘉兴,在嘉兴买了房,所以对嘉兴比较了解,感觉嘉兴就是个农村城市化,人文精神状态不足,老百姓求安稳没有上进心,乡土味浓,不求上进,头班公交车7这才上班,城市中没有地铁,人囗500万左右、根本就比不上苏州。感觉住在嘉兴死气沉沉,二年一到赶快将房子抛出。所以一直以来嘉兴市区的房价一直涨不动。有价无市。买房容易套住。


为忠


嘉兴和苏州分别是浙江和江苏与上海接壤的两个城市,但是纵观两城的发展,以GDP为例,2018年苏州GDP是18597.47亿元,位居全国第7;嘉兴GDP则为4871.98亿元,位居全国第45,只有苏州的1/4左右,高下立判。嘉兴为何没能像苏州发展那么好呢?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嘉兴的起点本来就没有苏州高。嘉兴和苏州,虽然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是繁华的江南城市,但嘉兴底子不如苏州深厚,这是肯定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白叫的,上海当初也都是从苏州手中划出去的。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苏州的生产总值都要远高于嘉兴,因此两者的起点本来就不一样了。

第二,地理位置靠近不一定就发展得好,比如粤北的清远、韶关与一线城市广州接壤,它们却是广东经济比较落后的城市之一,这足以说明地域并非决定性因素。上海本来就是从苏州划出去的,两城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而且苏州也主动融入上海的发展当中去,因此发展得很好。而嘉兴则不一样,浙江省政府有意识的限制了嘉兴的发展,为了防止上海对浙江经济的虹吸。

第三,苏南地区在突破旧思想旧观念上是走在浙北前头的。改革开放之初,苏南地区就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出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这样的发展模式被称为“苏南模式”,而浙北地区则没有这样的创造性。


锦绣中源


你这个问题好复杂!纠缠太多。我们好好理理思路!

嘉善不如昆山

1: 嘉善目前是县--县农业为主,

昆山是县级市--但工业为主,还有国家级工业区!

这个是历史原因。昆山偷跑,先自行建出口加工区和开发区再去审批

所以引进企业方面嘉善慢了一拍

2: 位置昆山离虹桥40公里,高速45分钟,高铁20分钟!

嘉善离虹桥和人民广场60公里以上,高铁也是没几年而且车次少!

3: 交通枢纽上海往西必过昆山,而上海往南可以不通过嘉兴哦!可以吴江可以跨海大桥!等

4: 发展重点嘉定的安亭汽车城直接拉动了周边昆山花桥,而青浦是农业为主,金山化工为主。没有引进很好的外资是一个巨大缺陷!特别台资引进!而嘉善更多是民营经济!

5: 人口流入,昆山拦着大批安徽湖北河南东进的人口。有企业的流入就直接有人留下!而嘉善要靠上海和杭州外溢人口

6: 管理人员:简单一句话外资台资带入先进管理人员和培养了管理人才,而民营经济很难留下这些!

嘉兴和苏州与以上类似,但最大区别是不是一个等级不好比,苏州工业园区有几个?太湖有几个?

除了区域差异,就是领导管理水平和理念的差异!思想不改革很难超越!



松哥看房产


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浙江地理、地形所致。浙江省域面积中山地占70.4%,平原占23.2%,河流湖泊占6.4%,所以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浙江地形图

这二分田主要集中在嘉兴和湖州地区,而每个省都有耕地红线,嘉兴和湖州的耕地就被限制工业发展。苏州不同,江苏苏北几乎全是平原,苏州经常用本地的耕地和苏北的置换用来发展工业区。

多山的地区有好处也有坏处,没有耕地就没有粮食,养不活太多的人,怎么办,只有做生意,所以浙江老一辈人多出去经商,也造就了今天浙江发达的民营企业,和富裕的人民。北方地区的平原地带,就是因为有了地,能养活家里人,改革开放的时候多在家里种地,如今还是在家里种地。不过现在种地也养不活一家子了,也都出去打工或者做点小生意。穷则思变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二个原因。

浙江发展方向。浙江省政府从一开就没想过要对接上海,主要想发展自己的“钱塘江湾区”,包括杭州、绍兴、宁波和嘉兴海宁等“湾区”两岸的城市。刚提出“钱塘江湾区”时上海被闷头一棒,上海自己都晕了。浙江根本不陪上海玩,上海还要逼不得已配合一下“钱塘江湾区”。同时浙江大力发展自己宁波港和舟山港和上海港抗衡。看一下浙江港口吞吐量,这也是“钱塘江湾区”有实力叫嚣上海的原因之一。

2017年全国10大港口吞吐量

虽然说嘉兴没有发展成苏州那样,嘉兴属县嘉善也不像苏州的昆山,但是嘉兴的富裕程度也是名列前茅的,即使在富裕的长三角地区也是排的上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长三角最高。

2017年长三角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7年长三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关注区域城市发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城市观察员Real陈


大城市的辐射及小城市的主动接轨,需要各自因素的有机结合;并不是单纯依靠地域临近,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苏州地区靠近上海最近的太仓,其发展状态反而不如离上海更远的常熟和张家港,就足以说明地域并非决定性因素。嘉善落后于昆山,嘉兴不如苏州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祖籍浙江,出生在上海,定居在江苏的人士;对于江浙沪地区的发展模式,具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做省际角度分析,江苏在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致力于本省经济的发展;其模式属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江苏的行政机构比较强势,属于政府主导型经济。

苏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实早在1971年左右就已经启动,当时被称为“社办企业”,我的表姐作为“知识青年”,还担任“社办企业”的厂长。1978年的改革开放,1990年的上海浦东大开发,苏州有足够的基础与此对接;正因为抓住了历史性机遇,苏州一举成为“新一线城市”。

而浙江早年的发展,更多是市场化行为;诸多浙江精英都外出经商开厂。“浙商精神”以及“东方犹太人”由此得名,而且藏富于民。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杭州郊区的萧山的别墅就星罗棋布,相比之下,江苏的苏锡常地区却相形失色。而大批在外经商浙商回归本省,浙江的GDP数据就立竿见影,急起直追成为全国经济第四大省。

1978年,深圳与珠海、汕头、厦门一起设立为经济特区。1984年,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

斗转星移,三四十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十八个城市中间,唯有深圳一枝独秀,并一举创造全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按照比例来计算,其中大部分城市的发展,没有完成应尽的历史使命。

而上述现象的产生,未必就是当地政府及民众“不力”,而是“天时地利人和”使然。苏州的成功绝非偶然,其成长过程源远流长,只是很多网友不了解而已。


插图选自网络,侵权必删。顺祝周末生活快乐!


陆燕青


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是历史积淀,本身就不如苏州深厚。无论在什么时期,嘉兴始终不如苏州发达。明清时期嘉兴进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嘉兴凭借着优越的地理条件,成为了浙江省内最富庶的两个城市之一,另外一个是湖州。当时这两个城市的富庶程度,甚至于超过了省城杭州。宁波虽然有港口之利,但当时海运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尚未体现出来,所以其发展水准比嘉兴要差一个档次。至于温州义乌这样的浙南山区,在历史上一直都是浙江最穷的地方。发展层次更是远逊于嘉兴。不过,同一时期的苏州,其发展程度却在嘉兴之上。无论是在农业还是手工业上,苏州当时代表着中国的最高水准。嘉兴虽然也是第一集团成员,却始终与苏州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个原因是,浙江省政府的发展战略。浙江省政府有意识的限制了嘉兴和湖州的发展。主要目的有两点。第一,强化浙江经济的独立性减少对上海经济的依赖,尤其是为了防止上海对浙江经济的虹吸。第二,嘉兴和湖州是浙江省内,少数以平原为主的地区。从保障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为了保障耕地,限制了工业用地的发展。这就导致嘉兴很难直接对接上海,接受上海经济资源的外溢。作为和苏州一样,上海相邻的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去落后了苏州一大截。

不过近年来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国家战略。上海凭借着自身的经济和政治优势地位获得了主导权。随着上海都市圈的划定,必然导致浙江省政府对于嘉兴和湖州控制能力的削弱。这两地对于接轨上海的意愿也日益强烈。这是否会导致浙江省政府传统经济战略的调整或者失败,还有待观察。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嘉兴的经济虽然在账面上的成绩不如苏州显著,但是从人均收入这个硬指标来看,嘉兴的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以说是中国普通城市当中的典范。


zyb38537240


这个问题比较纠结,嘉善和苏州两地本来与上海不分你我很亲善,甚至可以说完全融合。但所在的行政管辖不同,苏州在南京眼里不得小觑,因为底蕴摆在那里,苏州的自由度及民粹要比嘉善高不少,再加上血浓于水的亲情,苏州人无需或少做功课就可以直接融化于上海都市体系。反过来嘉善就不一样了,本来在杭州眼里的地位不是很高(苏杭历史本来就是一个档次的或者级别),嘉善就边缘化了。在传统观念里,苏州的历史地位一直没有变,南京恰到好处的摆平了这个关系。杭州就不一样了,她的使命有点重,作为省会城市,既要发展自己,又要兼顾地区。所以嘉善的定位不会很现眼,也就是说跟着走不要掉队就可以。说到这里一来一去大概也基本清楚了。不过随着建设的进步和发展,杭州拿到和稳固地位以后,其观念的变化还是有的,近几年来各种政策也像发宣传单一样的来到嘉善,当然还有政策的适当倾斜,如此而已,嘉善只不过是打了个瞌睡,别忘了改开早期这里也是红的发紫的,还有别担心的就是这里的人"勤劳"基因是很强大的,周围的人们有时没法望其相背的。最后祝愿嘉善的同胞,展开新的视角,从新拿出八十年代的干劲,把美丽的嘉善建设的更好,与边上的昆山比翼双飞。


不老弹簧


差距是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出拉开差距的。因为嘉兴因为紧靠上海,当时的浙江怕投资为他人做嫁衣。嘉兴和苏州在当时原本在一个级别的,当初新加坡产业园考察了嘉兴和苏州两地,首选地是嘉兴,可惜但浙江给的优惠不够,结果落地在苏州,这是拉开差距的起点。苏南改革开放的力度大,嘉兴相对保守,以后差距就越来越大。当年张子良要在嘉兴投资办大学(和省里各投资一半),结果省里只同意在杭州投资,这也是浙江工学院到浙工大的来源,从中也可以看出当初嘉兴在省里的地位。不过这几年长三角一体化嘉兴又开始加速发展了。


用户2744147715001


嘉兴干嘛要成为苏州?嘉兴就是嘉兴,有嘉兴型格的嘉兴。二者不可同日而语,首先体量差距巨大,嘉兴400多万人,苏州呢1000多万人,怎么比?其次是国家政策支持,苏州中新合作园,台商聚集地,土地政策支持,江苏省的支持(浙江支持的是宁波和杭州)。这些嘉兴有吗?都没有!再次,苏州的位置,底蕴等各方面都比嘉兴好,所以导致目前的现状。但是嘉兴不需要着急,各方面其实也不错啊,虚妄的gdp没用,嘉兴有后发的优势,后面会赋予嘉兴更好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