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CPI進入“3時代”引通脹擔憂 專家稱不必過度解讀

中新社北京10月22日電 (記者 王恩博)9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進入“3時代”,引起市場對於通脹的擔憂。來自中國智庫機構的專家22日在北京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通脹壓力不大,CPI上行主要受週期性因素影響。

中国CPI进入“3时代”引通胀担忧 专家称不必过度解读

圖為民眾在一超市選購蔬菜。 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今年以來中國CPI月度漲幅總體略有走高。從同比看,1月份上漲1.7%,2月份上漲1.5%,3月份開始漲幅有所擴大,二季度平均上漲2.6%,三季度平均上漲2.9%,其中9月份漲至3.0%。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學術顧問、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許憲春當天與媒體交流時說,當前中國CPI上漲主要受非洲豬瘟疫情疊加週期性因素影響,不必過度解讀。前三季度,豬肉價格上漲21.3%,影響CPI上漲約0.49個百分點,約佔CPI總漲幅的兩成。

在豬肉價格上漲同時,受消費替代效應影響,其他肉禽價格也上漲較多。前三季度,羊肉、牛肉價格分別上漲11.2%和9.0%,雞肉、鴨肉價格分別上漲8.4%和5.9%。受年初天氣條件不利、生產運輸成本增加及消費升級等多重因素影響,前三季度鮮果和鮮菜價格分別上漲18.3%和5.1%。

不過隨著入秋以來整體氣候條件較好,果蔬供應相對充足,價格已開始回落。此外,前三季度,糧食和食用油等其他食品價格基本穩定。

CF40發佈的最新季度宏觀政策報告亦顯示,此次CPI上行與2000年以來中國經濟經歷的幾輪通脹對比有兩大不同:一是過去幾輪通脹呈現食品價格、非食品價格、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普遍上漲,而當前僅有豬肉主導的食品價格上漲;二是此次CPI上行背後並未有貨幣擴張跡象。

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認為,當前剔除食品和能源後的中國核心CPI較低,PPI亦處於低位,顯示出宏觀經濟運行仍要擴大總需求。他建議有關方面進一步保障廣義信貸合理增長,具體措施包括及時調整利率、理順基建項目融資來源、堅持匯率改革方向、加快都市圈建設等。(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