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海上風電V:誰會是運維船之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决战海上风电V:谁会是运维船之王?

對一些已在造船業寒冬中苦苦熬守多年的船廠而言,這個規模並不算大的新領域猶如一根“救命稻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玩家湧入。

海上風電市場的火爆正在催生一個新的百億級細分市場——風電運維船。

對一些已在造船業寒冬中苦苦熬守多年的船廠而言,這個規模並不算大的新領域猶如一根“救命稻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玩家湧入。

南通風電運維海洋工程公司董事長周華是其中的佼佼者。幾天前,他親自趕往北京,在一份標書發票領取登記表上籤下自己的名字。

這份標書來自三峽新能源,該公司海上風電運維江蘇有限公司運維船舶服務採購公開招標。周華希望借其得意之作“風電運維5”拿下這份合同。

儘管對自己的運維船滿懷信心,但他面臨激烈競爭,一同參與投標的還有其餘6家江蘇運維船公司。

此輪招標中,周華的報價最高。在“價低者得”的競標遊戲規則中,這份報價意味著中標希望渺茫。

儘管早有心理準備,但最終結果依然令他頗為沮喪。不過,當他提及“風電運維5”時,這位造船老將在電話另一頭又難掩自豪。

這艘專業雙體運維船建造於2016年,當時國內十分稀缺。過去三年裡,該船先後服役於中廣核新能源如東項目、三峽新能源興化灣項目等,幫助周華在海上風電領域謀得一席之地。

如今,周華的競爭對手遠不止他的江蘇同行。海上風電的高漲勢頭,吸引了更多玩家入局。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具備風電運維船業務的企業已有20餘家。

在這份長長的名單中,既有來自中廣核、三峽新能源這樣的央企;亦有諸如英輝南方這樣背靠中船重工的老牌船企。

不過,周華並沒有被日趨激烈的競爭嚇退。 這位海上風電弄潮兒正在加快造船的步伐,試圖在這個正處上升期的細分市場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運維船王國。

轉戰海上風電

現年47歲的周華拿到海上風電運維市場的船票是在四年前。 2015年被稱為“海上風電規模化發展元年”,南通風電運維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於這年成立。

這一年,距周華進入海洋工程船舶行業已過去16年。這16年中,他參與了各種海洋工程船舶的設計、建造、租賃和運營管理等,其中以拋錨艇,拖輪,交通船為主。

期間,諸如港珠澳大橋、東海大橋和杭州灣大橋等世紀工程橫空出世。 在中國橋樑建設的黃金時期,周華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周華轉戰海上風電運維船的當年,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依舊在持續下滑,全球航運業萎靡不振,造船業陷入寒冬,船廠眾多的江蘇一時間哀鴻遍野。

巨資建成的船大多被荒廢在江蘇海域,還有很多半成品被半路停建。但除了定金之外,大多數船均為貸款建造,收不回尾款的船廠因無法按期還清銀行貸款而被列入黑名單。

但海上風電迎來政策利好。2014年,海上風電最核心的電價政策落地。國家發改委發佈的《關於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規定,2017年以前,投運的近海海上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0.85元/千瓦時,潮間帶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0.75元/千瓦時。

决战海上风电V:谁会是运维船之王?

中信證券研究員當時測算,按照國家規劃,2020年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30000兆瓦。據此,海上風電遠景市場規模可達4500億~6000億元。

“0.85元/度的電價將撬動百億市場。”類似的市場預判讓業界彷彿看到一片新的藍海。

海上風電崛起,讓周華看到跨界的機會。他所在的江蘇南通,是中國海上風電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並有著“海上三峽”之譽。

事實上,早在2013年,周華就曾與江蘇龍源振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海生談論過工程配套船舶。受張海生啟發,他開始關注海上風電行業。

公司成立之初,周華遍訪英國和荷蘭等海上風電發展較早的國家。在英國海上風電基地,離岸幾十海里的風電場上,配備著規模遠超中國水平的船隻。這些船隻以全鋁合金的雙體運維船為主。

歐洲考察給予周華很大觸動。回國後,他參考國外的運維船設計,並結合其多年國內海域施工經驗,開始著手設計雙體運維船。

不過,中國海上風電彼時還處於起步階段,專業運維船隻十分稀缺。

周華設計的這張圖紙,引來中廣核新能源、龍源振華等公司關注。經歷7個多月的反覆修改,圖紙最終敲定。

周華迫不及待地開啟造船旅程。

此前,他曾設計過四艘船隻,均因建造成本過高而被迫折戟。如果按照歐洲法規嚴格執行建造的全鋁合金雙體運維船從1500萬到3000萬不等;而普通雙體運維船的建造成本在400萬到800萬左右。

周華最後選擇後者。為建造這艘海上風電運維船,他組織了一支由十餘人組成的施工隊伍,並親自為船挑選配件。

“一艘船需要上千個配件,都是我從國內外廠商中挑選出來的,既要考慮經濟效益,還要考慮性能。”周華回憶那段造船往事時,語氣頗為自豪。

造船期間,周華有時會為精確到每一個零部件的重量,而不斷打磨原材料,直到深夜也渾然未知。

經過一年的日夜奮戰,2016年10月,這位海上風電新玩家終於造船成功。

他將這條船命名為“風電運維5”, 並與十餘名建造隊員在江蘇南通呂四港舉行了一個頗為低調的下水儀式。

周華親眼見證了第一艘屬於自己的專業運維船誕生。

不過,最初的興奮很快被焦慮所取代。儘管最初備受業界關注,但 “風電運維5”在建成落水後便一直閒置在呂四港,近半年無人問津。

周華一度對海上風電運維失去信心。困境中,一位相識已久的下游開發商終於拋來了橄欖枝。

版圖擴張

周華等來的是中廣核新能源江蘇公司相關負責人。此前,該公司曾三次造訪他。但這次,這位負責人為周華帶來一份為期一年的合同。

2016年9月,中廣核自主開發建設的江蘇如東15萬千瓦海上風電示範項目全場投入商業運行。

這一項目是中國首個符合“雙十”標準的真正意義上的海上風電項目,即在離岸距離不少於10公里、灘塗寬度超過10公里時海域水深不得少於10米的海域佈局的項目。

項目投運後,38颱風機的運維工作成為擺在中廣核新能源面前的新難題。

當時,國內的運維船大多為漁船或者其他交通船隻,雙體運維船屈指可數。由於運維需要裝下上百噸的零部件和輔助設備,漁船和普通單體船已難以滿足要求。

“風電運維5”以其更寬的甲板面積、更快的船速、更穩的停靠和抗風浪能力,在一眾單體運維船中脫穎而出。除“風電運維5”之外,周華手裡還有30餘條航速不一的海洋工程船舶。

但這場久違的交易中途遭遇攪局者。“當時,國內已經有人建造出另一條雙體運維船,並提出一半的價格來爭這個單子。好在當時已經簽完合同。”周華告訴「角馬能源」。

當第一次以勝利者之姿駕駛“風電運維5”出現在中廣核新能源如東風電場時,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鹹溼的海風吹動每一臺風機,源源不斷的電流從風機中流出,為江蘇這個全國GDP第二大省輸送著不竭動力。

但一年合約很快到期。此時,中國海上風電運維船企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國內的專業雙體運維船數量激增到超過20條。

強勁的對手不斷加入。今年5月,背靠中船重工的老牌造船企業英輝南方向英國船東交付一艘高端風電運維船“MO5”,正式打響進軍海上風電運維船的第一槍。

當重新站在起跑線時,周華髮現,海上風電運維市場再也不是那個一條船能獨吞240萬元年度合同的天堂。

激烈競爭下,價格底線一破再破。在不久前的一次招標中,為獲得海上風電運維的入場券,有人竟開出兩條船300多萬的最低價。

“也就是說,150多萬租一年,還包括燃油費、稅費等一切費用。這個價格肯定會虧本。”周華說。

不過,“風電運維5”並不缺訂單。這艘明星運維船現在正服役於三峽新能源的福建興化灣項目。

兩年前,該項目主機商GE前來國內考察運維船合作企業。但大多數既有船隻都無法滿足需求,唯有參考國外船隻設計的“風電運維5”吸引GE的目光。

GE還提出一些新的改造要求。為拿到這一跨省項目,周華將“風電運維5”改造成鋼鋁混合結構,輕量化使其航速變得更快。

去年以來,海上風電跨入高漲期。據中電聯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達到40萬千瓦。

這一持續膨脹的數據,給予周華無限想象空間。這位酷愛藝術的老將如今已鮮有時間把玩字畫,他的時間被6條在建船隻佔據。

由於“風電運維5”適用的海域僅限於江蘇如東和福建興化灣,為了爭取更多項目的投標權,周華決定再建造6艘適應不同海域、不同風電場的專業運維船。

“近年建成的風電場會越來越多,‘風電運維6’到‘風電運維10’預計明年下線。”周華說。

海上風電運維船市場的競爭註定激烈,這位造船業的老將不得不面對不斷湧入這個細分市場的實力玩家。

未來之路荊棘叢生,但他毅然按下新版圖的開啟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角馬能源,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827,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