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教育”正毀了孩子,教育孩子可以流程化?家長應重視

朋友對孩子的教育尤其重視,喜歡拿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與周圍的家長做比較和參考。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干預和引導讓孩子更加出色,也是在這種教育心理的驅使下,朋友對孩子教育方式要相對嚴格一些。因此朋友為孩子設定了每一個階段的成長目標,比如說3歲背唐詩,5歲會舞蹈。這些看似主流的成長模板被朋友極度推崇,為了孩子能夠完成這些目標,相關的輔導班必不可少,雖然寶寶還沒上小學,但是已經忙於穿梭在各個興趣班、輔導班的學習中了。

不過雖然寶寶目前可以在大人面前順暢地背出唐詩,但是似乎寶寶對唐詩並不感興趣,每次的表演都是為了應付父母的安排。所以寶寶常常會出現背會的唐詩過段時間就又忘了,又需要重新學習背誦,如此反覆不得要領。同時寶寶對學習唐詩的過程也有很大的牴觸情緒,每次學習都免不了哭鬧一番,性格也越發的內向一些。

相信很多家長會希望自家孩子可以3歲背唐詩,5歲會跳舞蹈,但是並非每個孩子的興趣都如此,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更加擅長,家長模型化的教育方式並不能很好地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反而對孩子的能力培養造成一定的阻礙。但是儘管如此,很多家長還是願意讓孩子按照一定模型化的教育框架成長,這其中的原因引人深思。

造成家長喜歡對孩子進行“模型教育”的原因?

1.缺乏對育兒知識的深入學習

很多家長雖然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但是卻把教育的責任歸結給幼兒園或者學校,自己缺乏對育兒知識的主動學習,常常是人云亦云,認為那些被人們普遍認可的“主流”的評判標準才是孩子發展的方向,缺少相關教育方式的學習。

“模型教育”正毀了孩子,教育孩子可以流程化?家長應重視

2.盲目跟風、喜歡攀比的心態

對孩子的教育缺乏主見,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同時受到攀比心理的驅使,家長會傾向於為孩子設定模板式的教育框架,缺乏對孩子實際發育狀況的瞭解和分析。

3.受到焦慮情緒的影響

來自社會的焦慮情緒使得家長更加害怕看到孩子落後與人,一些“主流”的大眾喜好讓家長更有安全感。隨大流的心理讓家長對自己的教育理念缺乏西靠,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從眾心理明顯。

看似是張安全牌的“模型教育”事實上並不如家長想象中的那樣萬無一失,缺乏對孩子的針對性教育,並不符合孩子的成長髮展規律。對孩子的潛力激發自然也是有所限制的。被世俗的審美和喜好左右的興趣愛好註定無法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

“模型教育”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影響?

1.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模型教育”難免是千篇一律的,孩子的想象力在這種框架束縛下很難得到開發,很容易因父母的特定思維使得孩子的發展受限。缺乏對外界的探索能力,成長的方向有所限制,進而無法擁有豐富的想象力。

“模型教育”正毀了孩子,教育孩子可以流程化?家長應重視

2.很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模型教育”更加傾向於家長的目標設定,而作為教育主體的孩子卻無法從中體會到參與感,孩子的學習興趣無法得到激發,迫於父母的壓力進行的學習,會因為沒有學習的熱情而疲於應付,很難看到期待中的效果。

3.使孩子的能力得不到恰當的鍛鍊和培養

孩子感興趣的方向才有可能是孩子擅長的方向,“模型教育”直接將孩子的興趣忽視掉了,也就失去了發現孩子擅長方面的機會,錯過了良好乾預的教育時機。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教育方式選擇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非常大,涉及到孩子性格形成、能力培養等等,並且家庭教育的影響作用十分深遠,掌握適合孩子發展曲線的教育方式值得家長們追尋和探索。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

1.以孩子的接受程度為教育方式選擇的基礎

注重孩子的反饋,以孩子的接受程度為評判教育方式是否成功的基礎,尊重孩子的成長訴求,更加能夠得到孩子正面的成長反饋。根據孩子的配合程度來進行方式的調整和選取,不單純以家長的主觀想法為唯一的選取依據。

“模型教育”正毀了孩子,教育孩子可以流程化?家長應重視

2.積極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

家長積極地去關注孩子感興趣的部分,瞭解孩子的興趣所在,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多種可能。興趣不僅可以使孩子收穫更多的快樂,也可以使潛能得到開發。

3.設定的目標符合孩子的實際狀況

家長在對孩子抱有期待的時候,儘量以孩子的實際能力為參考,不過高的設定目標,認可孩子的每一步進步,通過小目標的實現來逐步完成大目標。

在家庭教育中需要父母不斷的進行育兒知識的學習,對待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同時可以靈活的進行調整,在與孩子的磨合中發現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這幾個問題:

1.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

每個孩子的成長各有不同,普遍存在差異性,父母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不隨意的下定義或者橫向比較,給予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對孩子的發展很有力。

“模型教育”正毀了孩子,教育孩子可以流程化?家長應重視

2.不盲目的寄希望於各種輔導班

很多家長認為花費巨資給孩子報輔導班就是對孩子教育重視的體現,這其實反而是家長逃避家庭責任的一種表現。過多的輔導班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髮育,與興趣脫離的輔導班也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3.重視孩子的個性培養

每個孩子的個性都值得被父母保護,父母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孩子獲得精彩,而非千篇一律的雷同。

“模型教育”雖然看起來很保險,但是卻讓孩子承擔著保險教育下的巨大風險。孩子有可能因為這種方式而失去了自己的獨特性,自身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在性格形成以及能力培養方面都會受到阻礙。

大家對“模型教育”有哪些看法呢?對於家庭教育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給蕾媽留言,蕾媽將根據用戶留言做出最專業的解答,用專業的知識為大家解決育兒過程中煩惱與糾結!

關注、轉發、分享【蕾媽育兒經】文章,蕾媽擅長嬰幼兒護理知識、兒童營養搭配、幼兒衣食住行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