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臥西湖18
有人問沈從文:為什麼當時條件環境那麼苦,西南聯大培養的人才,卻超過了戰前北大、清華、南開30年出的人才的總和?沈從文回答了兩字:自由。
1937年11月1日,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所高校在長沙組成了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抗戰艱難,為了國家人才,全校師生繼續西遷,於1938年4月在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38年2月18日,聞一多先生為文學院的師生上了在長沙的最後一課,他說:“中國,不是法蘭西,因為,中國永遠沒有最後一課!”
1937年11月至1946年7月,戰火中先後有約8000人在西南聯大就讀,師生和衷共濟,創造了中國教育歷史上的奇蹟。
西南聯大8年,學生有8000人,畢業生3300餘人,湧現了眾多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及臺灣“中研院”院士;其中有楊振寧、李政道2人獲得諾貝爾獎;趙九章、鄧稼先等8人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黃昆、劉東生、葉篤正、吳徵鎰、鄭哲敏、于敏6位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新中國成立後的兩院院士中,聯大師生有164人,其中聯大學生有90人。 華羅庚、楊振寧、鄧稼先、李政道……數不勝數,大師雲集。截止1965年,美國科學院院士的華裔人士有6位,其中4人曾在西南聯大求學或任教,分別是陳省身、林家翹、李政道和楊振寧;還有一位是清華校友趙忠堯的愛徒吳健雄。
誰都不能否認,西南聯大,這所戰時臨時大學,雖然誕生在最艱難的年代裡,但卻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成就了最了不起的大學。
當時西南聯大有多窮,逃難而來的聯大師生,可以說是一無所有。教室是鐵皮頂,宿舍是茅草屋,師生吃的是由紅米、稗子、穀子、麩皮、石子、耗子屎組成的“ 八寶飯”。
教授們走在路上,遇到乞丐,只要說“我是教授”,乞丐聽聞掉頭便走,連他們也知道,教授們窮得叮噹響。
為了生存,大師們教授們是各顯其能,費孝通 賣大碗茶,趙忠堯造土肥皂,聞一多搞圖刻章業務,馮友蘭夫人支口大鍋炸麻花,梅貽琦夫人賣起了米糕……。
林語堂上世紀40年代初路過昆明作演講時發出這樣的驚歎:“聯大師生物質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
梅貽琦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西南聯大就是大師的大學,人才濟濟。
據統計,1941年時聯大179名教授和副教授中,156人有留學經歷,佔87%。全校5個學院的院長均為留美博士,26個系的系主任,除中國文學系外,皆為留學歸來的教授。
劍橋大學來訪的李約瑟,到中國後為西南聯大極高的辦學水準而驚異。西南聯大不僅在中國學研究方面遙遙領先,數理、地學等學科也是全球矚目。 西南聯大創造了奇蹟,不僅體現了剛毅堅卓的精神捨我其誰的情懷,民族文脈的繼承和民族責任的擔當。
西南聯大更體現了大學的精神,大學的靈魂。 幾十年後,有人問沈從文:為什麼當時條件環境那麼苦,西南聯大培養的人才,卻超過了戰前北大、清華、南開30年出的人才的總和?沈從文回答了兩字:自由。
陳寅恪在其著名的《對科學院的答覆》中強調說道:研究學術最主要的是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獨立的精神……沒有自由意志,沒有獨立精神,既不能發展真理,亦不能研究學術……自由意志和獨立精神是必爭的。
陳寅恪的觀點和蔡元培先生所說的“思想自由、兼容幷包”其實是一脈相承,西南聯大就是這種精神文化創造了奇蹟。 楊振寧在西南聯大物理系讀了本科。
1945年,楊振寧到美國芝加哥大學繼續深造,他回憶說,自己驚奇地發現,“在芝加哥課堂上的收穫並不比我在中國所學到的多”,因為中國的老師“在教學上(比美國)更認真,準備更充分,內容也更深”。
而今天的大學變成什麼樣了呢?菲爾茲獎得主、華 人數學大師丘成桐曾批評說,中國的大學惟利是圖,許多名 牌大學老師只懂討論第三流的問題,有些老師根本沒有盡到 教好學生的本分。北大數學系 26 個最資深的教授竟然不知 道一個學生的名字,有些老師和學生從未見過面。
一個大學沒有了大學精神,只知道賺錢培養富翁,功利化世俗化庸俗化,這個大學也就沒有了靈魂。西南聯大有多窮,乞丐都要避讓;西南聯大有多富,北大清華也汗顏。
非常道畢延河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錢學森”之問?2005年,時任總理去看望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兩彈元勳”錢學森的時候。錢學森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學術成就,能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錢老又問道:“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是錢學森晚年時對中國科學,特別是中國教育界的關懷。
錢學森之問跟李約瑟難題在本質上是一脈相承的。李約瑟難題由英國學者李約瑟提出的,大意思想是“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呢”。“錢學森之問”和“李約瑟難題”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錢學森提到了民國大師,在民國軍閥混戰,戰爭頻發的年代,民國教育為何如此成功?
西南大學有哪些大師?
西南聯合大學,培養出的學生,很多都是我國各個專業、學科、領域的創始人,專業的泰斗,最頂級的專家。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元勳,174位院士,100多位民國大師級的人物。我們看看都有哪些傑出的校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楊振寧曾說,西南聯大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他在那裡受到了良好的本科、研究生教育,西南聯大的6年,對他一生都產生了極其重要影響。
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昆、劉東生、葉篤正、吳徵鎰。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原子彈、氫彈之父”鄧稼先,“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之一”郭永懷,“中國衛星測量技術奠基人”陳芳允,“導彈與航天技術開拓者之一”屠守鍔,“中國核科學事業開拓者”朱光亞,“衛星與返回技術專家”王希季,“衛星事業奠基人”趙九章,“空間自動控制專家”楊嘉墀。可以說,沒有西南聯大的校友,就不可能有中國的核事業,導彈技術、衛星技術、航天技術。沒有這些大國重器,也就不可能有中國今天的大國地位。
以上只是西南聯大校友的冰山一角,這個大學,大師級的人物群星璀璨,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如雷貫耳的名字。一共產生了100多個民國大師級人物,基本涵蓋了各個學科領域,由於本文篇幅有限,僅僅列舉幾個人物。
西南聯大,崇尚學術自由,兼併包容,教授治校。這所大學的教師,既有西方留學經歷,又有深厚中國文化底蘊,所以學術水平非常之高。朱自清、聞一多教中文系;沈從文在國文系;陳寅恪在歷史系;哲學心理學是馮友蘭、金嶽霖;數學系是華羅庚、陳省身;物理學周培源、吳有訓;化學系楊石先等等,數不勝數。
民國教師實行校長聘任制。也就是說民國無論是大學、中學、小學、無論公辦民辦,教師都沒有固定編制,都是校長聘任。教得好的老師大家都爭著聘用,這就給老師增加了壓力和動力。反觀,現在的老師都有編制,終生聘用制,很容易發生勞逸不均問題,教好教壞一個樣,教師也失去了自我提高、自我學習的動力。
民國時期,大學採取獨立招生制。以考試為主導方式,推薦和保送是重要補充形勢。同時加強中等教育的聯繫,文理科平衡發展,單獨招生的制度可以選拔出一些偏科,或者總分不高,而某一科特別優秀的高端人才。
現在的招考制度,特別是高考制度,雖然保證了最大的公平。但是一考定終身,只看分數高低,不看實力和潛力,這就給後期的科學發展帶來嚴重的弊端,選拔的都是一些高分低能的學生。
對於教師教導來說,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不是專注於學生死學硬記所取得的高分。教師應該帶頭提倡素質教育,而不是為了眼前的利益做應試教育。在教學中要更多地進行啟發式的教育,和學生互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要一味地進行填鴨式的教育。
學校不僅要去行政化,更要去功利化。學校就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學校就是追求真理搞科學搞研究的地方,如果陷入了對利益、功利、名譽和地位的追求必然會影響創新能力的發揮。
誠然,提高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是政府和國家所要關心的事情。總體來說,教師的改革就是實行競聘上崗,教學的過程中進行素質教育,學校要去行政化、功利化營造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
未來的“西湖大學”我們拭目以待,重創輝煌!
資深人士說文史
首先,西南聯大以及整個民國時期的那些知名學者算不算大師,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究竟以什麼標準認定他們是大師。
解放前中國的學術環境基本是一片荒漠,隨便有一些發現就可以是學術開創者。就好像在一群文盲當中,你比別人多認識幾百個字多看過幾本書就能鶴立雞群,但是這種水平放在今天連小學都不能畢業。
另一方面,民國時期的學者即便很有才華,但仍然不能改變國家落後捱打的局面。
即便是在今天,很多人能叫出學術大師的名字,但對他們的學術成果和研究領域一無所知,在這種現狀下,出再多大師有什麼用。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教育能不能培養出學術大師,而是如何把學術成果轉變為基層民眾的教育資源,從而真正提高國民的精神科學素養。
司勳綺語焚難盡
因為愛國,自由,民主和歷史機遇。
西南聯大在抗戰大後方的昆明,三大派系(北大,清華,南開)脫離原有地盤,減少了來自政府的強力控制,搞了學校自治,三大系相互制衡,校園民主和自由的風氣得以存續與成長,大批懷著救國圖存的學生教師,得以在這種良好的,政治風氣平和的環境中,完成學業和學術研究。
最重要的一點,當時中國與歐美的政治關係因為二戰的共同敵人,處於較好時期,西南聯大能與西方學界交流最新學術成果,這一時期,西南聯大大批優秀教師和學生進入歐美的高級研究機構,參與了當時世界先進技術的研製與開發,多位西南聯大畢業生獲得西方科學界最高獎諾貝爾獎,使西南聯大在中國和世界獲得諸多讚譽。
冀川先生
已有多位網客回答這個問題,所以,再答無益。只想提兩個問題,供答者與觀者思之。
一、西南聯大文學院院長聞一多。於1946年7月15日,遭國民黨特務當街槍殺。此前其好友李公樸,同樣死於槍口之下。
二、若說西南聯大培養人才,筆者無異議。辦學不就是培養人才麼?至於當時中國的教科文狀況及其對國家的作用,又有兩點可供參詳。1、90%以上國民文盲率,在校大學生不足8萬人,包括淪陷區。2、日寇佔領半壁江山,洋人租界遍佈每座城市,年產鋼鐵8萬噸的鋼廠,盡皆淪陷於日佔區,外國軍艦隨便進出領海及內河,外國飛機可以隨便飛,已無海防,空防。中國在長江上沒有一座橋,造不了飛機、汽車、戰艦、坦克、手槍、收音機……
避開這兩個問題,談論西南聯之功。即隔靴搔癢,放屁燻人。
華中小隱
因為那時國土被異族侵略,戰爭每天都在自己的國土上爆發,戰士為國捐軀,百姓慘死敵人屠刀下,母妻姐妹隨時可能被強姦殺戮,國人一心圖強,民族起來反抗的力量凝聚成努力的動力,有志氣的年輕人對高官,金錢,美女沒心事,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學習圖強上,故而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知識分子,科學巨匠。
手機用戶8210344420
一、北大、清華、南開三強聯合,師資不說,學生也是天才中的天才。
二、學術自由,師生都因為國難更加奮發。
三、建國後,體制新舊交替,文革更中斷十年以上的文教事業。國內相應條件和氛圍有點扼殺個性,接納平庸,無視甚至拒絕創新。
因此,教育的發展和國家的發展是一致的,特別是我們國家是大國,任何事情都必須基本平衡,而且要抓主要矛盾。
所以,教育會隨著國家的強大越來越受到重視。
初中語文新視野
我記得李公樸聞一多都是那時候死的,所謂自由也是一部分人的自由罷了。
喜馬拉雅之魚
因為是在悲慘的解放前
衣袂飄飄1970
因為西南聯大是在苦難中創辦的學校,而且十分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