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發脾氣,但有時也很懂事,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祥子7063618413397


我兒子有一陣子也特別愛發脾氣,容易急。後來我及時地發現他的問題,並從自身進行了調整,孩子很快發生了變化,脾氣好多了。

所以對於孩子愛發脾氣的事情,要搞明白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吧。為什麼事情發脾氣都對誰發脾氣?

造成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往往是由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榜樣的作用,在孩子身邊有可能家長就容易發脾氣,容易急,那麼孩子呢就特別容易養成愛發脾氣的習慣,在我們接觸的案例當中曾經有一個男孩子的爸爸來到諮詢師對我們說,他家的孩子特別的容易發脾氣,而且還把班裡的同學打了。這個時候呢,小男孩就走到了諮詢室爸爸一看到小男孩過去就從他的頭上扇了兩巴掌。

我們是不是可以看出什麼名堂了呢?爸爸說兒子容易發脾氣,容易打人,那爸爸起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榜樣了呢?所以說當孩子身上出現了什麼原因,我們先拿起鏡子照一照,自己是不是出現了什麼原因?

其次,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怎麼樣?我們內心的想法情緒都是渴望被別人能夠理解看到知道的當我們用語言表達的方式表達不出來的時候,常常就會化為肢體的。而表達不出來常常代表著我們已經積累了很多的憤怒焦慮。因此孩子看似是在當下發脾氣,但實際上很可能他的情緒已經積累了很長時間。

第三要檢查一下孩子最近一段時間他周遭的環境,他所讀的書,看的影視劇是不是有一些暴力的不良的影響?如果是這樣的話,家長要及時的干預。

對於孩子發脾氣,我們該怎麼辦呢?

首先千萬不要以暴制暴,以暴制暴只會讓孩子脾氣變得更加的大,或者是說家長一時贏了,結果將孩子的情緒壓抑了下去,孩子變成了一個委曲求全壓抑的人,這樣我們家長也是不願意看到的,對於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可以去聽聽他說哦,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

第二,當孩子已經發完脾氣漸漸冷靜下來的時候,家長可以跟他覆盤一下他的情緒。問孩子當時發生了什麼?

第三呢,教給孩子一些正確的宣洩的方法,這個是很重要的,比如說你生氣的時候可以捶沙發,可以跺腳,可以出去跑步,但是不可以傷害別人,也不可以傷害自己。

第四,對於孩子遇到的一些困難困境,家長要及時的給予支持,引導孩子去想辦法。這樣就避免了孩子因為遇到挫折而發脾氣了。

同時,對於孩子平時表現很好的行為,要給予及時的鼓勵。不要濫用誇讚,而是將你看到的事實說給孩子,比如:“媽媽看到你剛才說話很有耐心!”

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澄清他的表現和感受,進而能在下一次遇到問題的時候,調用自己的這部分資源能力。

總之,家長一定要對孩子有耐心,孩子才能改掉暴躁的性格。


暖暖育兒家


昨天看到這個問題,我還仔細想了想!我兒子上次給我發脾氣是什麼時候。他今年八歲,二年級!正處於少年叛逆期!不過在他的身上我沒有明顯的感覺到有什麼大的改變!孩子喜歡發脾氣,我覺得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一,家庭氛圍。如果他經常接觸的人平時不能好好交流,遇事都是大吼大叫,吵吵鬧鬧,孩子肯定有樣學樣!二是,經常帶他的人。經常帶他的人跟他遇事講道理,孩子遇見不合自己心意的事的時候也會控制情緒,講道理!三,就是孩子本事了。孩子發脾氣是正常的。小孩子詞彙少,有時候生氣確不懂表達,只知道哭鬧,打砸!這個時候大人反而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上去就一頓爆揍!我兒子很少跟我發脾氣,有時候不高興了就是進他的房間,把門一關做自己的事!我也不理他,等他出來了再好好跟他講媽媽覺得剛剛那件事他還可以怎樣做會更好!

我是不允許我兒子罵人的!可以說,他長大現在這麼大,我都沒有罵過他,最多語言嚴厲一些!


極地之光200522453


談到正確的引導,我不敢說有多有用,因為我也是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摸索中。平時肯定會教育,每次他發完脾氣也一樣會苦口婆心的跟他講道理,日常遇到什麼好的教育例子也會跟他聊,讓他能多體會體會人間百態。除了這些說教,我覺得以身作則的教育同樣重要,一件事情父母的態度直接的影響到孩子的觀念,無形中,他們已經在模仿。所以,作為家長首先不要經常的發脾氣,你的爆燥脾氣會感染到你的孩子們!一個整天和顏悅色的家長比再多的說教都要來的直接!

歡迎大家吐槽!



無奈果業


孩子愛發脾氣,但有時也很懂事,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發脾氣的原因

家長們是否覺得孩子發脾氣很頻繁,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太小,對於情緒的自控力較弱,不知道該如何控制情緒,只有通過向外界發脾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發脾氣一時間被帶起來,反之亦然。家長對孩子的反應以及平時的處事方式,都會使孩子從中模仿,所以,家長既可以幫助孩子減少情緒也可以激發更大的反應。



教育的方式方法

  1. 孩子心情不好時,父母千萬不要和孩子硬碰硬,否則只會“火上澆油|”鬧得一發不可收拾。當然,孩子的情緒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家長可以耐心開導,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嘗試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用父母的角度去開解孩子。

2.肯定並接納孩子的情緒。這裡的肯定是指家長注意到孩子的不開心的情緒了,並且也接收你這個情緒,並且要讓孩子知道,你尊重並完全接受他的感受。

3.教孩子使用“替代行為”來發洩情緒。家長們是否發現,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轉移的,不管遭遇了多背上的事情,過個幾天它便能如往常一樣,家長們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比如“食物、趣味、轉話題”等等形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帶孩子外出旅遊宣洩下情緒。

希望對您有幫助。


SherlingH


孩子愛發脾氣,但有時也很懂事,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感謝您的提問。

一般的說,在25歲之前,由於人類大腦控制情緒的開關——杏仁核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所以孩子表現出情緒的不穩定,這是很正常的。

家長如果能夠正確的引導,相信孩子是可以慢慢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的。

下面我就從兩個方面來說一說父母該如何引導愛發脾氣的孩子:

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個孩子所有的行為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縮影。

所以父母通常處理情緒的態度,就是孩子處理情緒的方法。

父母們你們自己是不是有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動不動就愛著急、愛吼叫、愛摔東西發脾氣的行為呢?

如果有,那麼在引導孩子之前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反思自己了。

先平復情緒,再解決問題

我們都深有體會,很多時候情緒突然出現,要控制住自己不發火真的是困難的事。

自然,這對於孩子來說,感觸和我們是一樣。

所以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對自己的情緒及時察覺,並抽離現場。

父母們經常會範的一個錯誤就是:不知從哪裡得來的瘋狂的想法,總覺得只有讓孩子感覺更糟(懲罰ta、批評ta甚至威脅ta等等),ta才能做得更好......


<strong>

試問當你生氣、沮喪、失落時,你覺得你會比平靜、快樂的時候能夠更好的完成工作嗎?——當然不會

因為——只有當一個人感覺好時,ta才能做得更好。

<strong>

從情緒中抽離有很多小方法,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方法叫做冷靜角。具體做法如下:

1.與孩子共同選擇家裡的某個角落作為冷靜角,按照孩子喜歡的樣子進行裝飾(比如放一些毛絨玩具、繪本、玩具等);

2.讓孩子為自己的這個小角落起一個ta喜歡的名字:比如冷靜太空、神秘城堡等等。

3.與孩子約定:當ta感覺不好、想要發脾氣的時候可以先來到冷靜角,看繪本、玩玩具或者只是發發呆等做一些能讓自己感覺好起來的事情,先使情緒平復了再考慮解決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們千萬不要把冷靜角的使用變成一種對孩子“變形的懲罰”。

比如當看到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候,父母們:

切忌這樣說:你又無理取鬧了,去你的冷靜角待著去!

可以這樣說:我注意到你現在非常的憤怒,你願意到你的冷靜角去做點什麼事情,等到你的感覺好一點的時候我們再來談論這件事嗎?、

去冷靜角是孩子選擇遇事先平復情緒的主動意願,而不是父母對他們進行懲罰時的被動接受。

當然有時孩子在氣頭上會這樣回應父母:我不需要!

那麼這時父母可以這樣做:我看到的是你現在非常生氣,我認為你這樣的情緒不太適合解決我們之間的這個問題。你可以去做一些你現在願意做的事情,我會在稍後與你討論這個問題......

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能慢慢的學會遇到事情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再解決問題。


我是梅子,關注@梅子說育兒 瞭解更多育兒話題。歡迎您將此文轉發給身邊更多需要的朋友,非常感謝!


梅子說育兒


任何事情都是雙面的,發脾氣是本性使然,懂事是教育使然。

由於家長提供的信息非常少,我認為沒有深入考證,貿然做出的結論一定是片面的,因此,我會提供一個普遍性的參考。

因為不同年齡段會有不同行為特徵。發脾氣的話,不同階段也會有不同原因。

發脾氣與性格有關,而性格又有一部分來自先天基因,另外一部份便是社會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著名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的觀點一定會給作為家長的你帶來幫助。
  • 0~2歲左右

嬰兒自我意識沒有形成,將自我與母親混為一談,認為母親與我是一體的。這樣的話,孩子餓了、冷了、沒有安全感了,就會大發雷霆。

如果是這一時期的孩子,應當給他充足安全感與愛。

  • 2~3歲左右

這一時期的幼兒,往往是家裡的“小霸王”。這也是孩子脾氣最大的一個時期,往往稍不順心便鬧得翻天覆地。

原因在於:嬰兒到幼兒的過渡階段,孩子初步形成自我意識,孩子會艱難發現,世界並不是圍繞我轉的,我力量很弱小,這種挫敗感會給孩子很不適應的感受。

同時孩子不會熟練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會通過最直接的情緒傳達給父母。

  • 3~12歲左右(青春期)

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為會有所收斂,因為經歷大量挫折,孩子深刻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咱們還可以反過來看,假如對孩子過分溺愛,是否會阻礙孩子認清事實,進而阻礙孩子進入下一個成長階段呢?我希望家長們停留半刻,思考思考,孩子脾氣大,是否和這裡有聯繫呢。)

再過一段時間,孩子的心態慢慢擺正,逐漸消失。反而會迷戀各種超級英雄,潛意識抒發對環境控制的慾望。

  • 青春期

超級英雄已經不在能夠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會轉移到明星影帝等真實人物當中。

孩子深切感受到自己是多麼弱小,同時,又渴望在社會中佔據更大的優勢地位。孩子們會拉邦結對,會融入到一個小圈子裡,這是對進入社會的從初步嘗試。

孩子還會出現求異心理,渴求突破自身的侷限,而又受到自我界限的限制,會產生無助感、憤世嫉俗感。

所以,孩子在此階段脾氣大,極有可能來自既想強大而又不能強大的無助。

最後,孩子脾氣大,性格缺陷會對孩子日後工作、生活以及幸福感帶來不便,希望家長多與孩子溝通,同時,你的孩子很懂事,要讓他慢慢長大,明白事理,增強對生活家庭的認知能力,帶領孩子茁壯成長。


關注我呦→“消化的良”,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文賦良辰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征服發脾氣的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但掌握一些原則之後,其實並沒有那麼難,孩子一歲之後開始學習哪些行為可以被接受,哪些行為是父母所禁止的。這時候,我們開始為他們設定一些規則和界限,可以防止以後出現更大的問題。比如小刀和插座、風扇都是危險品,孩子們一定不能玩。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嘗試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鼓勵孩子把發脾氣的原因說出來,然後對症下藥,合理安撫,如果孩子只是任性發脾氣,不會對自己和其他人造成危險,我們只要給他一個擁抱,然後引導他分散壞情緒就行。

孩子發脾氣時,千萬不要用他想要的東西,零食,新玩具等哄他,這樣只會讓他覺得發脾氣很管用,可以讓他得到他想要的東西,當他剋制了情緒之後,可以用語言表揚她。

怎麼樣讓孩子少發脾氣。

孩子一歲之後,發脾氣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明白的事兒。比表達的要多,他們通常會因為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而感到沮喪,

孩子發脾氣時要從新審視孩子的需求,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不是無理取鬧,那就想辦法滿足他,那天我和孩子在圖書館他非要喝果汁,那裡的果汁要30元一杯左右,我平時也經常在家裡自己榨,後來他吵的兇,我就帶他去樓下喝其它果汁,他開心的接受了。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在你限定的範圍內讓小朋友來做選擇。

給孩子足夠的關注,我家二寶這點就比較好,他經常會直接告訴我們他的情緒,而且不會因為沒人陪而發脾氣,他經常對我說,媽媽,我很孤單,然後我們停下手上的事,陪他。

尊重孩子的情緒,但孩子不開心時,我們不要總說沒關係,不要緊,試著替孩子說出感受,這樣能教會孩子認識情緒,將來他才能更好的調節和處理情緒。

如果孩子想哭,那就讓他哭一會兒,哭啼是情緒的需求,大孩子哭泣時,我們只要靜靜的陪在她身邊,給她一個溫暖的懷抱,擁抱就好。

拿出紙和蠟筆,讓孩子把壞心情畫出來,告訴媽媽你現在有多生氣,他可能會拿筆在紙上亂塗一通,或者八字撕成碎片。這都是釋放情緒的途徑,平時我們也可以給孩子讀一些有關情緒的繪本,讓他更好地認識和麵對自己的情緒。

幾個有用的管教發展,

說道說道,做到說道,管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說到做到,只說不做或者定規矩時,半途而廢的家長是肯定管教不好孩子的,空頭威脅會降低你的威信,要麼說了就做,否則不如不說,

不要打他,小孩子不太可能把行為和體罰聯繫起來,在你打他的時候,傳達的信息是生氣的時候可以打人的,他就會效仿家長,也可以趁機修煉一下自己,你越能控制好自己,就越能好有效的管教孩子。

減少衝突,孩子天生自帶無窮的好奇心,想要探索和研究這個世界,與其等著衝突發生,還不如儘量的減少誘惑,經常講一些故事給孩子聽。

隔離法,對付孩子做錯的事情的最佳方法是將孩子暫時隔離,我一般會把他丟給爸爸或者哥哥,一來能增加他們的感情,二來事情過後,孩子都不記得原來發生的事。


王書霞19


孩子在哭鬧時切不可和孩子大吵大鬧,這樣會延長孩子發脾氣的時間,而且負面情緒會在不久的將來重複出現;孩子在發脾氣時也不要和他講道理,這時講道理他是聽不進去的,等他平靜下來了,現和他談談,效果會更好。

如果孩子一生氣就會點燃你的負面情緒,那麼孩子發脾氣時,請你先離開房間,讓自己冷靜下來。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堅持自己的立場很重要,態度要溫和而堅定。孩子在發脾氣時,父母要告訴一些處理情緒的方法,杜絕孩子因為發脾氣而傷害自己和他人。

一、讓孩子把負面情緒宣洩出來

當孩子有強烈的負面情緒時,他的內心積累了很大的能量,如果得不到宣洩,對孩子的身心不利,可以讓他大聲喊出來,當他宣洩完了,再去問他原因及幫他解決問題。

二、幫助孩子找到傾訴對象

當孩子不開心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找他自己喜歡的玩具來訴說,也可以找其他東西來宣洩,但是不能攻擊人。

三、不要指責孩子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父母不要指責孩子,讓孩子產生自責和內疚的心理。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生氣是每個人都有的情緒。

四、不否定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在哭泣時,父母不要批評孩子,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批評他,會讓他感到無助,讓孩子哭出來,對化解孩子的情緒有幫助。

我是侯媽,多平臺簽約作者,歡迎你能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分享教育內容,培養優秀孩子。


侯媽家庭教育


這個問題應該分為兩個問題:一、孩子愛發脾氣家長如何正確引導?二、在父母眼裡愛發脾氣和很懂事同時出現在一個孩子身上,有點矛盾不是很能理解,這到底是為什麼,換句話說,愛發脾氣和很懂事該如何理解?

先看第一個:愛發脾氣如何正確引導?

看父母的描述孩子應該是嬰幼兒時期的孩子,也就是0—6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最需要訓練掌握的一項能力就是情緒能力,情緒是一種內心感受,是人在生活中的主觀反應,個體對經驗的主觀反應,同時伴隨著生理和行為的變化。這種能力又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情緒認知、情緒表達和情緒管理。我們說大多數能力並不是生來就會的,需要後天不斷地學習練習才能獲得。現在我們發現成年人的情緒能力都很差,因為小時候都沒有針對這項能力進行過教育或練習,但隨著人們更加註重孩子的教育,現在我們有條件把教育細化、科學化、系統化了,所以就會研究地如此細緻。

那父母如何正確引導呢,也分這三步,先是情緒的識別認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語言還不能夠足以支撐孩子表達自己的需要時,就會用哭、打、摔、砸等行為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比如說孩子正在玩一個玩具,但媽媽覺得孩子餓了需要吃飯便把玩具拿開了,孩子頓時會哭,手也會作摔打狀,他自己也沒法用語言和媽媽溝通。此時父母正確的做法可以是:先走到寶寶面前,用語言溫柔地告訴寶寶:“寶寶,媽媽看到你玩玩具好開心啊,但現在你該吃飯飯了,不然肚子會喊餓,你就沒力氣好好玩玩具了,我們吃完飯飯再來玩玩具,玩具娃娃也需要休息一會”,當孩子動作慢下來,看你時,你才可以試著把他抱起。這樣做既理解了孩子的感受,也照顧了他的身體,是非常尊重的一種做法,而不是強迫剝奪,孩子的情緒也就沒那麼激烈了。孩子是能聽懂的。在親密關係的溝通中,一定要遵照尊重、溫柔、先理解情緒感受的原則。所以在情緒識別中父母要經常用語言表述寶寶的情緒,哦,寶寶好開心啊,哦,寶寶生氣了是不是,哦,寶寶害怕了等等。

第二步情緒表達,父母要教會孩子在不同的情緒中要如何做,比如開心可以鼓掌,微笑大笑,生氣了可以跺腳噘嘴,然後慢慢開始學習語言,這個過程中很多時候需要父母們能耐心地等待孩子們用語言表達。通常我們看到很多父母因為急不可耐而阻礙了孩子的語言發展。有些孩子本來開始說話了,但三四歲一下子又不說話了。

第三步情緒調節調節管理,小孩子還比較難做到自己調節情緒適應當前的環境,這個更多是教大人的,那對於孩子們,父母可以幫助孩子進行調節,比如教他們深呼吸,畫畫,跳一跳,先暫且讓孩子慢慢平靜下來,或者乾脆讓他們哭一會,但父母要在旁邊拍拍他的背,耐心等他哭完。特別是對於特別小的孩子,一定不能丟下孩子離開,這樣會嚴重破壞他的安全感。

當然對於孩子們來說6歲之前需要大量的練習和學習才能掌握這項能力,最重要的是需要父母們在旁邊協助,儘可能不要讓孩子們長大後和現在的成人一樣情緒成了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第二個:發脾氣的同時也很懂事

這兩種表現在同一個孩子的身上,其實父母應該感覺開心,說明這個孩子的感受力很強,如果引導的好,未來的同理心建立、情感意志等人格特質的發展會有很好的基礎。隨著AI時代的到來,未來人類的優勢會大大偏向於情感類技能而不是技術型技能,比如同理心、感性表達、人際交流等,這些都需要能敏銳地感受到讀取到對方的情緒、需求。那無論是自己發脾氣還是對外很懂事都是情感豐富的體現。所以請父母在處理孩子小問題時要儘可能保存這種優勢,因為人的感受力是在迅速銳減的。另外,在親子關係中,孩子都是無條件愛父母的,換句話說,不管父母什麼樣,孩子都非常愛父母,所以他願意表現地懂事,但幼兒、童年期的孩子的懂事,父母一定要辨別清楚,到底是真的懂事還是討好父母的,後者是問題,需要解決。所以孩子們都是父母的天使呢!

如何做呢,用父母的愛心、包容心、豐富的情感,用心去感受孩子、理解孩子,讀懂孩子,當彼此能真的懂,一切都迎刃而解了,雖然對於大部分父母很難做到,因為自身的很多缺陷創傷,但只要足夠愛他,你就有力量披荊斬棘前行,有了孩子,父母的修行會異常艱難,但做總比不做強。加油吧!


旮旯裡的神仙洞


題主說孩子有時候也很懂事,說明他現在還不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不知道如何溝通,以發脾氣來進行宣洩內心的情感,其實,孩子發脾氣是最佳的教育時機。

孩子發脾氣,父母這樣做,效果只會更差

①為了求安寧,順從孩子

“只要你不哭,我就給你錢買吃的”、“我買玩具給你就是了,不要發脾氣了”,父母選擇用哄勸、賄賂的方式息事寧人,這樣做不僅不能改掉孩子亂髮脾氣的壞習慣,反而容易助長孩子用此行為得到他想得到的東西的惡習,會讓孩子覺得這是他達到目的的殺手鐧。

②歸咎他人,覺得不是孩子的錯

當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與他人起衝突時,很多父母都會對老師這樣解釋;“我家孩子平時很乖的,不會主動自己挑起衝突,肯定是對方做了讓他生氣的事,他才會這樣的。”為了安撫孩子的情緒和自己所謂的“面子”,許多父母總喜歡把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歸咎於其他人或事。

③用暴力解決問題

我們經常會看到在超市小孩哭著喊著要一個零食或玩具,有些孩子甚至直接躺在地板上撒潑。很多父母的做法都是“抓”起孩子一頓暴打,採用武力解決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絲毫不顧及在公共場合,是否有傷孩子尊嚴。

當孩子發脾氣時,聰明家長都這樣做

當孩子發脾氣時,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也用發脾氣來對待孩子。

首先,要看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合理,自然可以考慮滿足;如果不合理,也要和他講清楚道理,告訴孩子發脾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要用適當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或需求。

其次,爸爸媽媽有時候可以讓孩子自己做一些選擇,不要事事都為孩子做好,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可以自己給自己做出一些選擇的。

把錯誤都歸咎他人,會讓孩子無法正視到自己的錯誤,失去從錯誤中反省、學習的機會。容易養成遇到挫折就怪別人,而不是先從自身找問題的不良習慣。

孩子慢慢的長大,會有自己的小世界,會有自己的思想,當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時,如果得不到爸媽的理解,甚至被誤會時,就會發脾氣。

這時,父母需要耐心的聽孩子解釋,不要誤會孩子的意思,而且要專注,不要一心二用。聽完孩子的表達之後,可以跟孩子進行交流,這樣對於孩子來說是很好的動力,下次孩子會把這件事做的更加的好。

最後,在孩子情緒緩和之後,可以給孩子講講關於發脾氣的後果的故事,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發脾氣帶來的後果的嚴重性。

其實當孩子發脾氣時,是教育的最佳時機,讓孩子學習如何消化自己的負向情緒,藉此讓孩子鍛鍊情緒調節能力,也是人生重要的一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