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中國教育孩子的方法對嗎?

倒計時619天


說中國教育好像有點大!教育有很多方面組成,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等,具體說對不對,沒有定論吧!

在我看來,現今的教育整體上是在進步的,儘管會有很多個例的發生,比如最近很火的“吳謝宇弒母案”,但也不乏中國詩詞大會上十幾歲就飽讀詩書的才子才女們!

最近看到新聞說北京某小學要準備論文,聽起來嚇了我一跳,慶幸自己沒有趕上,不過轉念一想,從小培養孩子的思維力,讓孩子能夠通過自己查資料,思考和討論,最終學到知識,這個出發點還是很好的。具體就要看怎麼操作了,有人說全是在給家長留作業,我想,這樣說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就是失敗的,完全沒有給孩子生長的空間!

再說自我學習,現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知識共享越來越普遍,我三十多歲了,卻能通過網絡自學鋼琴,彌補兒時的缺憾!這就是終身學習,只要肯開始,任何時候都不晚!

所以,中國的教育在進步,人們的教育意識在增強,只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等多位一體的發展,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權媽在線


這個問題很大,也很難解決。舉個實際例孑。有很多在城市打工的人,都是把爹孃接到市裡為他們帶孩子,這些爺爺奶奶把孩孑龐上了天,我在小區曬太陽,看見一個小孩,有三 四 歲的樣子,要手機,不給就哭,給玩具手機,丟在地上不要,奶奶只好把真手機給小孩,小孩熟練的玩著,很多捧場人說 這孩子真聰明,真好,奶奶臉上堆滿笑容,孩子面部表情更是傲氣十足。我在一旁,心裡想,當時他把玩具手機丟在地上時,應該嚇虎他,可以打他,並讓他把丟在地上的玩具手機撿起來,更不能給他真手機,明天這小孩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你也上天給摘下來嗎!…。照這樣看孩子,整個把小孩設置到 爺 的頻道上了,長大了他會拿你們當爺爺奶奶嗎? 我今天舉的這不是一家的情況,很多 很多家都如此。應該把小孩送到幻兒園去受教育。…,可是 目前狀況 不是咱一個建議就能解決的。👵🤓🌹🍷✌





霞光老太74歲


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方向去談,第一個是學校教育,第二個是家庭教育

對於學校教育,目前階段還是以應試為主,這也是所被大家詬病的問題,我們是唯分數論,其實我覺得應試是對我們最大的恩賜,他給了我們從社會的下層向上層過渡的一個陽光大道,什麼意思呢,如果出身貧寒的孩子肯努力讀書就可以讀到清華北大,甚至將來在北京安家,那麼他的下一代就可以變成北京人,在下一代的人就甚至可以走到上流社會,因為唯分數論,只要你學習好就可以考清華北大。

有很多人說美國的教育如何如何好,那麼請看美國升學制度,第一如果父母是哈佛畢業的,那麼她的孩子在哈佛面試中會有很大的優勢,第二,哈佛考試會考馬術,高爾夫球等課程,如果一個窮人家的孩子是不可能實習碼數學習高爾夫球的,同時,他的父母應該也不是哈佛畢業的,所以窮人家的孩子是不可能去哈佛讀書的,這在美國社會的分成就很明顯,下層的人很難過渡到上層的人,。

綜合一看,還是中國的教育制度更好,至少目前階段算是最適合。

在談家庭教育,中國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溺愛孩子,或者逼孩子學習,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做父母的積極改正,在我們不斷的要求孩子的同時,如果孩子反過來要求你,會讓我們無言以對,比如我們要求孩子,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學習那麼好?那麼,孩子問你為什麼別人的父母那麼有錢,當那麼大的官兒,你該如何回答呢?所以我覺得家庭教育應該以積極樂觀向上為主要方向,雖然成績很重要,但是我們也見過很多高學歷的人犯罪,價值觀扭曲,那麼能力越大的人,對社會造成的危害就更大。

總的來看,中國的教育是出現在家庭上更多,中國對於人和人的關係不是很清晰,會理所應當的認為你是我的孩子,我就應該對你的一切負責,忽略了孩子個體的存在,可以參考一下邏輯思維中有一期節目叫做中國式巨嬰,我覺得那期節目在中國家庭關係中闡述的道理非常好。


數學你新哥


目前中國普遍的教育理念,都還停留講道理的階段上。

但是,很多的道理並不能被孩子所接受,特別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過多的道理容易引起他們強烈的逆反。這就是導致目前青少年自殺率居高不下的一個因素。

父母首先自己心靈成長,孩子才能夠更好地成長。

教育本來是,一棵樹去搖動另外一棵樹,一朵雲去推動另外一朵雲,一個生命去影響另外一個生命。

父母只需要改變自己,活成希望孩子活成的樣子,無需多言,孩子自然而然就會發生改變。

同時,父母應當給予孩子更多的同理心。

當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遇到問題,父母應該看到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然後再循循善誘,給孩子啟發,讓他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父母一味指責孩子,或者直接講述大道理,根本起不到教育作用。

當一個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真真切切的被父母看到了,自然而然的就會發生轉變。

就如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羅傑斯所說:一個神奇的悖論是,當我接納自己是怎樣一個人時,事情就發生了轉變。

如果孩子堅持自己的錯誤,父母應堅持的態度是:溫柔而堅定。

也就是說,既要溫柔地表達,也能夠很好的堅持自己的意見。

對孩子的批評教育,僅限於對他的行為的批評,絕對不能上升到對他人格的否定。

一旦孩子的人格被否定了,就會落入羞恥心中,這是對他生命能量的極大損耗。

所有的批評教育都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而不是恐懼的基礎上。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有一顆健康堅強的心靈。


甘棠育兒


沒有對不對,只有合不合適

對不對是一種比較的結果

在沒有接觸外來教育方法時,沒有人會對中國教育有疑問。古代一直延續到現在的教育思維是根植於傳統文化,教育文化的。但外來教育方法的引進,家長對國外教育的認知,對國內教育就有了懷疑。

西方教育培養出優秀的企業家,科學家,反觀國內這方面還是比較弱,就認為中國教育不對。

教育方法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方法

我們更傾向於與西方發達國家比較,這本身就是那次優比最優,結果可想而知。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還在宗教的籠罩下,很多思想家看到中國的科舉制度,那種文官政治、讀書人的上升通道,他們羨慕的簡直不要太厲害。

中國落後於西方的時候,國內的人就開始懷疑國內的教育方法。所以,這種對方法的懷疑是基於國家的落後的一種想法。

西方發達國家的方法適合他們,但不一定適合其他國家。非洲國家大多有被歐洲殖民的歷史,教育也是西方的方法, 不也沒有發達的教育成果。

中國教育如同中醫藥,看起來不科學,但有效

教育孩子本身是一個民族的特性。西方的用西方的方法,中國用中國的方法。同時在不斷吸收對方優秀的可以被本民族接受的方法。

中國重視家庭關係,孩子教育不是父母的事情,還是很多老人的事情,不僅僅是學習文化知識,還要傳承一種集體主義、家族主義的思維。你說,自己的孩子像西方一樣,18歲獨立,老人老了自己去養老院,在國內完全不現實。

所以說,教育方法沒有對不對,有的孩子就是要打要罵,西方可能認為是虐童,國內就以前覺得可以接受。現在,西方的教育方法來了, 不打罵,多鼓勵,反而存在很多熊孩子。

看看中醫藥,西方科學看來就是無用,但幾千年下來,中醫藥也發揮了很大作用,到現在仍舊可以治病救人。


大學專業深一度


從國家層面來說,雖然我國的教育還有諸多不足,但已經是教育專家們認為最好的教育方式了。所以,我覺著沒有必要去探討其好壞,只需探討一下我們的應該怎麼教育孩子。

教育的功能:

👉完善人格~家庭教育為主,學校為輔

👉激發潛能~家庭和學校教育同等重要

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家長把自己應該付出的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了學校老師。自己不去承擔,不去負起做父母的責任,才是教育的悲哀。

即使家長關注了孩子的教育,也只是在孩子的學習上。再看看關注學習的結果是什麼呢?因為父母不清晰教育孩子的方向,一味地關注學習,造成孩子與父母的對抗。

再探討為什麼孩子與父母對抗?一定是你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你的教育方法與孩子小的時候有區別嗎?你成長自己了嗎?你尊重孩子了嗎?你孩子犯錯的機會了嗎?………

教育是引出,不是塞進!!!

希望更多的父母把孩子成長的焦點放到自己身上。因為父母的成長只有跟上孩子成長的速度,才能引領孩子成長!!!



道立方教育陳修廣


教育未來應該是什麼樣的?

埃隆馬斯克似乎每天都會成為頭條新聞,他的太空船和太陽能電池板以及火星和秘密隧道以及人工智能實驗室和自動駕駛汽車上的千兆電影和殖民地。然而,他做的一件事可能更值得注意但卻沒有引起太多關注。他不喜歡他的孩子受教育的方式,所以他把他們從他們的高級私立學校拉出來並開始自己的。

學校的名字是Ad Astra,意思是“對星星”,似乎是基於馬斯克的信念,學校應該“教導問題,而不是工具。”讓我們說你試圖教人們引擎是如何工作的。傳統方法是提供螺絲刀和扳手課程。一個更好的方法是,提供一個引擎,現在我們如何將它分開?好吧,你需要一把螺絲刀。然後發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該工具的相關性變得明顯。

馬斯克的決定突出了一個更大的問題,即我們如何教育人們改變。今天的教育與一百年前的教育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它仍然是充滿學生的教室,所有學生都以相同的速度學習同樣的東西,這些教師都是過度工作,薪水不足和教育程度不高的老師,他們花了三十年的時間教授或多或少相同的東西。


父母應該是最關心的。從孩子們長大到開始上學直到他們獨立自己做出自己的決定時,父母就會擔心自己孩子的教育。這是有道理的,畢竟讓你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一直被認為是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以確保他們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世界各地的父母竭盡全力盡其所能確保孩子獲得所需的教育。他們會把房子搬到一個更好的學區,每年在課餘和暑期課程上花費數萬元,並聘請家教,以確保孩子們準備面對明天的世界。

然而,對於今天的父母來說,事情變得更加複雜。下一代將成長的世界將與我們過去看到的任何事物完全不同。充滿人工智能,基因工程,自動化,虛擬現實,個性化醫療,自動駕駛汽車和火星人的世界。一個人們可能甚至沒有工作的世界,社會本身也可能以根本不同的方式安排。父母和社會如何應該知道如何讓他們在一個我們無法預測的世界中取得成功?

它首先重新思考學校是什麼。學校曾經是人類知識的倉庫,上學是學習任何東西的最佳方式。現在已不再是這樣,知識不再侷限於塵土飛揚的教室或舊書。感謝互聯網,現在任何想要它的人都可以通過它。所有學校要做的就是讓他們愛上它。

學校應該怎麼做才是對學生負責

學校的作用應該不再是為了填補信息,而應該是一個鼓勵學生對他們所生活的世界充滿好奇的地方。孩子們是天生的探險家,當他們年輕時,他們想做的就是推動邊界並探索他們能做什麼的極限。讓我們在堅持嚴格的學校政策扼殺創造力和獨立思考的同時,讓他們花費童年準備一個接一個的考試,讓我們不要扼殺這種好奇心。

適應和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應該高於一切。你選擇職業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只做你生命中的那件事。人們需要知道如何在他們的生活中多次學習新的東西。這不僅是因為它將是你仍然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唯一方式,而且因為我們對世界的瞭解以及我們對這些人的瞭解正在迅速發展。如果你最後一次學到任何新東西都來自於你在學校時的知識,那麼你將會錯過那些不斷開放的世界的新理解方式。

這不僅僅是我們為年輕一代所擔心的事情,成年人也需要重新接受教育,因為他們在學校獲得的大部分技能很快就會過時。


未來新教育藍圖的遐想

孩子被任意地混在一起充滿學生的課堂的日子已經過去了,所有學生都被迫以同樣的速度學習同樣的事情。我們有能力定製學習以適應每個人的需求和願望,並應盡我們所能來利用這種能力。已經存在多個在線學習平臺,例如速成課程,它比任何教師都能更好地教授各種科目。

所有主動學習都應該由目的驅動。給出他們可能需要的所有工具來弄清楚如何解決問題。 (3d打印機,虛擬學習環境,交互式顯示器,與世界各地的實驗室和研究設施的連接等)被動學習不應該是嚴格的結構。應該給學生一個學習的主題和各種教育材料,以幫助他們學習,然後應該由他們想要使用。 (播客,視頻,書籍,虛擬旅遊等)

教師應該成為學習的推動者。他們不是向每個人講課,而是從學生到學生,從小組到小組,幫助他們找出如何學習他們需要知道的東西。教師不再需要深入瞭解給定的科目,但他們應該知道如何瞭解這些科目。學生最終還應該獲得自己的虛擬學習助手,以回答他們可能遇到的任何問題並幫助他們繼續完成任務。

教室本身需要重新設計。沒有更多帶有書桌的方形盒子,未來的教室應該是創新的空間,可以促進好奇心,同時促進與同齡人的創造性社交互動。

教育的目標永遠不應該是獲得高分通過考試。讓學生和家長對成績和成績表示著沉思,這會讓學習成為一種樂趣。目標應該是讓學生在所有核心科目中識字,並且精通少數人。能夠做一些你以前無法做到的事情或者找到一種新的理解世界的方式比在紙上的任何得分都更有價值。

此外,教育應該使人們認識到世界不會被分成固定的科目。將知識分成標記為科學或歷史或中文的專欄有時在教學上是有用的,但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世界不是由獨立的主題組成,它們相互滲透,沒有一個可以被孤立地完全理解。科目只是幫助您瞭解世界的工具。

學生也應該知道沒有任何科目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我們被告知有些人不能做數學或不能畫。像物理學這樣的其他科目對我們來說太乾燥或太複雜,無法讓大多數人掌握。應該教導的是,任何科目的某種程度的識字不僅可以由每個人實現,而且必須能夠欣賞我們所生活的世界。

其中大部分可能看似理想化或不切實際,但如果我們要弄清楚我們如何正在創造的未來的生活中,就需要徹底改變。


最後一句話來作為總結:教育不是灌滿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ChoyFrank


孩子從小的教育對其以後的人生有非常直接和非常大的影響,現在社會,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偏離了方向,沒有把握住育人的重要特點。現在家庭孩子都很少,父母、爺爺奶奶都很疼愛孩子,結果把溺愛當做疼愛,把小孩寵得像個小皇帝,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比如飯桌上,大人可以沒有位子,孩子一定要穩穩的坐好位子,什麼好吃的都推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盡情享用,大人邊上只是看著還覺得很開心,這就讓孩子從小養成了快樂不願意分享、自私自利的習慣和思想。做個比喻,就像溫室裡的菜苗,被呵護得青綠脆嫩,卻無法適應溫室外的陽光和風雨。為什麼現在城市和農村,啃老族越來越多?這就是因果。記得我們小時候,家裡來客人了,父母陪客人坐桌子上喝酒,我們小孩是不能上桌子的,也不可以先吃飯,等客人酒喝好了吃飯了,我們才可以吃,尊重客人,這就是規矩。一件吃飯的小事,從一個側面足以看出父母對我們的嚴格要求。


江南春665


教育的宗旨:塑造品格,培養能力。而這兩點也正是素質教育的內涵。

品格包括:自立自強,團隊協作,誠實守信,反思與批判,堅韌,愛國。

能力包括:學習能力,溝通能力,邏輯思維,科學素養,專業知識(方向可選而非課程任選),還有美感與規劃創新能力。

可見,品格是可以持續訓練的,但卻很難客觀評價。而能力即可以持續訓練,也可以客觀評價。

所以,素質教育之品格,訓練在平時,做足過程即可。而素質教育之能力,關注結果,需要考試。高考就是對素質之能力的客觀評價。

如何落實?

素質教育其實是教材教法的問題。

首先需要改進教材教法,把自立自強,團隊協作,誠實守信,反思與批判,堅韌,愛國等品格訓練內容融入到教材中去,通過課堂與課外、室內與室外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髮現並堅定信念,把品格固化到內心深處。

然後,能力的部分,一樣是改進教材教法,同時調整考試導向,切實把語文、數學、物理作為素質教育核心課程進行安排。實際教學中,需從實踐入手,引出思考,然後總結為知識,最後再應用於實踐。另外,不光要學習知識,還需要學習如何來更高效地學習知識,以及安排一些美感與規劃創新能力相關的課程。


火狐520


你說中國哪一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