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資質沒到手就敢造車? 愛馳是不是太大膽了?

運營商財經網 李丹陽 / 文

相比蔚來威馬等造車新勢力的高調,愛馳汽車行事一直很低調,也沒有太多緋聞話題纏身。但隨著首款量產車愛馳U5量產車亮相日內瓦國際車展,愛馳開始走進大眾視野。

生產資質沒到手就敢造車? 愛馳是不是太大膽了?


資料顯示,愛馳汽車是一家成立於2017年的新創造車企業,總部位於中國江西,已在江西上饒投建年產30萬輛的整車生產基地。融資資料顯示,愛馳汽車完成了三輪融資,累計金額70億元。目前,旗下有兩款即將量產上市的車型:愛馳U5和Gumpert Nathalie。

單看愛馳汽車的融資並不多,跟蔚來、奇點等造車新勢力相比這點錢就是杯水車薪了,不過愛馳一直認為自己不是造車新勢力,而是用新思維造車的傳統車企,稱造車100億就夠了。

事實上,2017年3月在江西上饒奠基動工的愛馳汽車生產基就花費了133億,分為一期和二期,預計年總產能30萬輛。僅這一項的支出就已超過70億元,這還不包括技術研發、員工薪酬、營銷費用、投資管理等各項費用。另外,愛馳汽車要實現交付量產,還需要鉅額資本投入。可見,100億造電動車是遠遠不夠的。

梳理愛馳汽車三輪融資的投資人可見,愛馳汽車並不出彩。除了共贏基金背靠騰訊,實力強勁外,其他投資人離核心資本圈有點遠。在資本圈投資可分為三類,一是BAT,即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二是紅杉、高甄資本、華興等知名風投公司;三是徐小平、徐新、沈南鵬等知名投資人,顯然愛馳的投資背景不夠強。

其實,愛馳是不是造車新勢力並不重要,最終消費者和市場看的還是產品實力。目前,造車新勢力量產交付進度加快,蔚來等已實現交付,愛馳汽車等量產也已處在發佈階段。但就從市場的反饋來看,消費者對造車新勢力實車評價不太好,特斯拉、蔚來、北汽等新能源汽車著火更是將系能源汽車推上了“風口浪尖”,更不要說車主的投訴,大環境對於造車新勢力還持懷疑態度,沒有真正接受。

生產資質沒到手就敢造車? 愛馳是不是太大膽了?


值得注意的是,生產資質也成為愛馳造車之路上最難的一道門檻。目前,發改委已經在全國範圍內發出了18張純電動汽車生產資質審查,為了防止產能過剩,目前對於新增新能源造車資質是暫停審批的。愛馳汽車首款產品U5已經正式亮相,並於2019年下半年正式上市,但遺憾的是其尚未取得生產資質。

就這一點來說,愛馳汽車跟傳統車企相比,除了敢於突破,打破常規之外,並沒有優勢;跟風頭正盛的蔚來、奇點等來說,也少了點名氣;與部分完全跨界造車的新勢力相比,愛馳汽車比它們多了家自建工廠。同時,自建工廠也擺脫了找代工廠的命運,順便也省去了因品控而產生的麻煩。

對於新勢力車企來說,交付能力是造車新勢力的一大關卡。顯然,相比蔚來、小鵬、威馬等已實現交付的企業來說,愛馳汽車是晚了一步。能不能在今年下半年用交付之時,用過關的產品趕上前者,是愛馳的關鍵期,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