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将领胡琏和张灵甫都是陕西走出来的黄埔四期生,他们二人谁的军事才能更胜一筹?

大不列颠的帝王


如果张灵甫和胡琏有机会同台pk,张灵甫绝对会被打的满地找牙,一点面子也不留。

张灵甫和胡琏,都是陕西人,都是黄埔四期的,在抗战中都担任师长,在解放战争中都担任整编师师长,从各个方面来看,这两个人都太像了,但是好像胡琏要更厉害一点。

1,个人生活上,张灵甫和胡琏都是陈世美,但张灵甫更过分。

对于张灵甫的个人生活,大家都知道张灵甫杀妻的事情,其实你不知道的是,张灵甫杀的不是妻,而是妾。被杀的吴海兰是养在外面的妾,家里还有一个大老婆邢凤英。能娶两个老婆,却因为学费不够不能读完北大历史系,这样的谎话居然也有人信。

张灵甫杀吴海兰的桥段,和宋江杀阎婆惜的故事很相似。张灵甫在胡宗南第一军当团长,随军在川陕地区作战,就娶了四川广元的吴海兰当小妾。后来,吴海兰被送回长安老家,邢凤英默默接受。一次张灵甫回家,听人说吴海兰给他带了绿帽,冲动之下趁着吴海兰割韭菜给他包饺子的时候开枪打死了他。

吴海兰死的比阎婆惜惨多了。阎婆惜临死前,就想着讹诈宋江一点钱,然后带着情夫张文远(尼玛!为什么要和逍遥津神将张辽重名?)私奔。吴海兰临死前,就想着割韭菜包饺子巴结在外打仗的丈夫。

吴海兰没想到的是,张灵甫居然能厚颜无耻到给冤死的她安上一个“通共”的罪名。如果吴海兰真的有通共嫌疑,吴海兰的娘家人如何敢闹得沸沸扬扬全国皆知?

所以,张灵甫在个人生活上,属于一个莫名其妙杀掉了秦香莲的陈世美,秦香莲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更令人无语的是,张灵甫杀吴海兰之后,回到家中和邢凤英同房,自己到南京即将受死,给老张家留了个种,就是长子张居礼,一辈子基本享受过父爱,解放后因为出身问题收了太多苦。

反观胡琏,顶多算是一个忘恩负义的陈世美而已,他不杀人,只是无颜面对。

胡琏年轻时候,娶了吴秀娃作为自己的原配。抛开包办婚姻的问题,吴秀娃真的是一个好女人。胡琏年纪比她小,他就处处让着他。胡琏说想要到广东考黄埔军校,吴秀娃把自己的嫁妆都当了,还把娘家的青苗都卖了,给胡琏凑足了钱让他去广州。胡琏临走前,跪在吴秀娃面前,说日后一定报答。

没想到,胡琏愣是让吴秀娃苦等了40年!王宝钏等薛平贵,好歹还能等到,胡琏这一去不回,直接去了上司的妹妹,用婚姻搭建了升官的天梯。1932年,胡琏当上了第十八军特务营营长,第11师少将参谋长曾伯熹赏识他,让他娶了自己的妹妹曾广瑜。1942年,胡琏在石牌保卫战中胜利,意气风发之下,又娶了曾广瑜的堂妹曾广仙为妾。

胡琏在石牌要塞保卫战中,曾写了遗书给自己的父亲,他说“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惟儿于役国事已十几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敬叩金安。”

胡琏不知道正在伺候自己父亲的人,正是那个倾其所有帮他实现理想,他却一眼不愿意多看的吴秀娃吗?

他当然知道,他是选择性遗忘!

1949年,大败退之际,胡琏才托人给吴秀娃捎话,不要等我了!

咋都是这副德性?

2,抗战功绩上,张灵甫主要靠吹,胡琏好歹还有青天白日勋章。

抗日战争中,真正打遍全场的铁军,当属王耀武一手打造的74军。74军曾经多次获得国军中的最高荣誉——飞虎旗,军长王耀武在上高会战中也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反观张灵甫,几乎没有过独当一面的机会,所以,青天白日勋章在抗战中总共颁发了120多枚,就是没有张灵甫的。

张灵甫在抗战中得到了那些勋章?德安战役中,获四等云麾勋章。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获得宝鼎勋章。湘西雪峰山战役,获三等宝鼎勋章。国军的勋章中,国光勋章只有两人,蒋介石和傅作义;青天白日勋章号称免死金牌,位列第二;宝鼎勋章位列第三,后面还有云麾勋章、忠勇勋章、忠勤勋章。

如果张灵甫也算是抗战名将的话,抗日战争种另外120多个人都是名将了。

很多人说,德安大捷种张灵甫如何如何,可是真实情况是,只得到了一个四等云麾勋章,基本上算是勋章中的最末等的了,这还有啥好吹的?

以张灵甫为男一号的话剧《德安大捷》,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也是存疑的。反正郭沫若和田汉不承认创作过这种鬼东西。

胡琏长期在十八军中服役,而十八军作为小委员长陈诚的嫡系和起家部队,基本没有打过打仗恶仗,属于温室中的花朵。唯一两场硬仗,一场是淞沪会战的罗店战斗,一场是鄂西会战的石牌战斗。事实证明,十八军这种军队,冲锋陷阵也许不行,看家护院没问题。

鄂西会战,日军本来就没有要攻打重庆的意思,主要目的和常德会战一样,都是最大限度杀伤国军,迫使国军投降。向胡琏这样的军队,只知道躲在工事和掩体背后等着日军来进攻,绝对不可能获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胡琏因为在石牌保卫战中的优异表现,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这算是国军200多个师长中比较少见的。所以,胡琏很骄傲。

3,解放战争中,张灵甫在孟良崮折戟成沙,胡琏在南麻以一敌四。

张灵甫在孟良崮被打死,实在是意料之中,张灵甫主要犯了这样几个错误。

第一,张灵甫是重武器机械化部队,放在孟良崮那样的石头山上,就是死地,张灵甫决定上山那一刻,就给自己判了死刑。这一点,和守街亭的马谡何其相似!

第二,张灵甫恃才傲物,与同僚关系很不好,这一点有点像关羽。张灵甫在作战中向汤恩伯打报告,要求独立行动,酿成了被解放军合围的苦果。

第三,张灵甫战斗前不够谨慎,战斗中不能奋战反击,这一点有点像白门楼的吕布。王必成纵队在穿插包围张灵甫时,张灵甫还以为是李天霞来掩护侧翼,没当回事。后来解放军发起总攻,仅仅一天半时间,张灵甫阵线全面崩溃。正好应了王耀武骂李仙洲的那句话“就是5万头猪,3天也抓不完啊!”

围攻张灵甫的,是解放军战斗力最强的五个纵队,张灵甫以一敌五,的确战斗吃力,但类似的形式后来很过国军都遇到过,都杀出重围了。

胡琏的整编11师,在南麻被华野四个纵队包围,奋战四个昼夜,黄百韬都打进来了,华野还没有突破。

李弥的整编第八师,在临朐被华野三个纵队包围,奋战五个昼夜,华野最终撤围而走。

黄百韬兵团,豫东战役期间被围帝丘店,黄百韬绝地反击,亲自打冲锋,不仅冲出了重围,反而配合邱清泉兵团把华野击溃,一直追到黄河边。

这样的战斗,张灵甫都没有打出来,这个人能力怎么样,一目了然!


历史知事


黄埔学生中,第一期和第四期的名将最多。第一期是老大哥,自不用说了,国军中有胡宗南、宋希濂、杜聿明、关麟征等,我军中有陈赓、徐向前、左权等,可谓是将星荟萃。第四期也不错,最出名当属林彪,除了他以外,国军中来自陕西的双子星也格外耀眼——今天本文的主人公张灵甫和胡琏。



张灵甫和胡琏都是陕西人,张灵甫1903年出生于陕西长安县,胡琏1907年出生于陕西渭南华州。张灵甫比胡琏大4岁。 两人身上有太多的相似点。



他们都是出生于陕西,他们都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他们都是在1933年升任团长,其中张灵甫出任第1师第1团团长,胡琏出任第11师第66团团长,一个跟随胡宗南,一个靠上陈诚。更巧合的是,两人还同时喜欢过一个姑娘,两人在西安的时候,都对高家大院的小姐高艳玉产生好感。不过,看了照片以后,高家选择了身材高大、英俊魁梧的张灵甫。所以说,在吸引女人方面,张灵甫稳稳压倒了胡琏。

对军人来说,最要紧当然是带兵打仗,这两位谁的作战能力更强呢?

我觉得这个不好说,也没法比较,因为他们的特点完全不同。

张灵甫作战,以攻击力见长。他的成名作是万家岭战役的张古山战斗中,亲自指挥敢死队,半夜摸上日军阵地,血战几个小时,全歼日本守军,为万家岭战役的胜利,为消灭日军第106师团,立下大功。在三年内战中,无论是偷袭淮阴,还是二战涟水,张灵甫指挥整编第74师,让华东野战军吃尽了苦头。淮阴,涟水相继失守,由此可见,张灵甫作战的进攻能力超强。

再看胡琏,可能正好和张灵甫相反,一生中精彩的表现都是和防守有关。胡琏的成名作应该是抗战中的石牌战役,他率军血战石牌,挡住了日军的进攻,保住了陪都重庆的大门。这场战役被誉为中国战场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胡琏在战前慷慨激昂的一句话,让全国人民记住了他:“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 ”而内战中,胡琏也是以一场又一场的防守,令我军无可奈何。章缝集战役,胡琏以不到两个团的兵力,让中野5万大军无功而返。南麻战役,胡琏所部又逼得围攻他的华野6个纵队,不得不黯然撤退。尤其是金门岛战役中,我军投入进攻上岛的三个团,在胡琏兵团的打击下,几乎全军覆没。

综上所述,如果说张灵甫是一支锋利的长矛,那么胡琏就是一面最好的盾牌。两人的作战风格迥异,为人处事也完全不同,笔者只是谈谈对两位名将的看法,实在没本事去评价他们谁高谁低。

1.陈正国:《胡琏全传 》

2.霍安治.《军事指挥官张灵甫 》

3.钟子麟:《蒋介石的王牌悍将张灵甫》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肯定是胡琏,毛主席评价:狡如狐。当年粟裕几次想围歼整十一师,都被胡琏提前感知,离开带领部队开溜或向友军靠拢,华野吃几次亏。

后来国名党以整十一师为基础组建十二兵团。胡琏以为司令官是自己,可是蒋介石任命黄维当司令官,那时黄维已经去当了几年老师,都没有打过仗,只任命胡琏当副司令,胡琏气的称病请假回家。

淮海战役时,蒋介石命令黄维从武汉到徐州救援杜聿明,结果没打仗经验一头扎进埋伏圈,蒋介石发现后把胡琏空投到十二兵团,准备突围,结果突围失败无力回天,两人各乘一辆坦克突围,结果黄维被俘,胡琏跑回去了。

蒋介石后来任命胡琏为兵团司令,重新组建十二兵团。

厦门战役后的金门战役,解放军3个团近1万人冲上金门岛,守军已经从海边阵地崩溃,胜利唾手可得,即将解放金门岛。正好碰上蒋介石命令胡琏带领新的十二兵团五万多人从大陆撤往金门岛,已经有部分部队上岸。胡琏立即组织部队抵抗,并派飞机轰炸解放军的船只,结果解放军没有渡船运输第二批增援部队一个军,孤军抵抗3天后弹尽粮绝,壮烈牺牲。

从结果看来,胡琏比张灵甫厉害几个档次。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6009486545454081210, "vid": "v02004f20000bffd7sl1mik2fsg73rug\

飞驰无限


胡琏和张灵甫年龄相差四岁,张灵甫比胡琏年长,但都是黄埔四期毕业的,又都是陕西人。解放战争期间,两人都主要在华东战场作战,与华野对阵,所以比较起来不难。综合来看,胡琏各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要比张灵甫强很多。虽然到张灵甫战死的1947年,两人的级别是一样的,但胡琏已经具备独立指挥战役性集团的能力,而张灵甫的表现实际上还是主攻团团长的能力,没什么特别明显的提高。

早期张灵甫追随胡宗南的第一师,胡琏则在土木系发家的第十一师,是陈诚的骨干。不过张灵甫在胡宗南麾下并不算特别突出。两人当上团长都是在1933年,但到1935年以后,情况就有了变化。张灵甫如果不是因为杀妻案,就只能一直待在胡宗南麾下,在陕西待着。但命运捉弄人,张灵甫却因祸得福,离开了胡宗南,出狱后被王耀武招致麾下,在七十四军中供职。

抗战期间,两人表现都十分勇猛。但当时的他们都还不是独立领兵作战的战役性的兵团,当时的师长也还是德式编组,满编的一个师也就是一万人,而当时国军的师正常只有七八千人,满编的是很少的。当然,七十四军和已经十八军是国军精锐主力,即使在战争中受到损失,也经常是优先补充的,所以还是满编的。张灵甫和胡琏也是在抗战期间逐步升至师长,也在国军中崭露头角。

抗战结束后,内战爆发,各自的老长官分别升官或者调离,他们也跟着水涨船高,先后升官。到张灵甫战死的1947年,胡琏和张灵甫都已经是国军五大主力的主官。张灵甫由于王耀武的推荐,在王耀武离职后升任整编七十四师师长,胡琏则升任第十八军军长。这时候两人麾下都已经是三万多人了,都要在战役中承担独当一面的责任,从战术性兵团上升到了战役性兵团。

但和胡琏相比,张灵甫的表现就要差很多了。实际上,从他的表现来看,是不足以胜任整编师师长的。因为这时候的整编师经常需要离开上级的指挥,单独作战,需要主官自己独立对战场形势、敌我态势作出判断。但张灵甫的表现仍然是善于强攻和攻坚,而不善于守。但对战役性兵团来说,不可能永远进攻,在很多必要的时候,都需要坚守阻援,来为友军争取时间。

也正是在这里,胡琏和张灵甫的能力差异表现得很充分。胡琏的十八军是陈诚嫡系,在陈诚担任总参谋长期间,有新式美援装备,十八军都是优先装备的,所以战斗比较强悍,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很突出。尤其是胡琏对战场态势的感觉是非常准确的,只要发掘战场态势不对,就立刻撤离战场。在豫东战役中,华野外线兵团原定的作战目标就是歼灭胡琏,但胡琏发觉解放军有包围自己的企图,立刻就离开了战场。

张灵甫的部队同样是国军五大主力,装备同样很好,兵源又是以学生为主,相对来说素质比较高一些。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作为国军进攻线的主要突击集团,承担着尖刀的责任。华野决心歼灭张灵甫的时候,已经通过穿插,开始把整编七十四师和友邻部队切割开来,目的已经很明确,但张灵甫却对战场态势不敏感,反而放弃了国军赖以立足的重武器,全部上了水源不足的孟良崮,自投死地去了。

相比之下,十八军的表现就一直比较稳定。黄维兵团编成后,原定的兵团司令官是胡琏,但因为何应钦反对,才在顾祝同的推荐之下,临时把已经离开前线作战部队五年的黄维拉来当司令官,十八军为主力。黄维兵团被包围在双堆集的时候,胡琏本来正在南京,但却主动请缨,要求返回部队,希望把部队带出来。黄维兵团被歼灭的时候,只有胡琏一个人驾驶一辆装甲车冲出重围,返回了南京。

不要小看胡琏一个人能够冲出重围的这个能力,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因为他这是直接冲出去,而不是像孙元良、李弥那样化妆成老百姓、士兵、伙夫之类的逃离战场。而且,他知道驾驶装甲车逃走,也说明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就在于装备,所以要发挥装备的优势。而且,胡琏逃走是在解放军已经发动总攻的时候,部队已经完全被打乱了,不可能带走的情况下,比孙元良、李弥那种直接抛弃部队自己逃走要强得多。

至于为人,张灵甫和胡琏就差得更远了。张灵甫到解放战争时期,被编入汤恩伯兵团作战,但张灵甫和汤恩伯关系非常紧张,也很看不起汤恩伯,更看不起和他同在汤恩伯兵团任职的李天霞,只和黄百韬关系稍微好一些。而胡琏作为陈诚土木系的嫡系骨干,人缘就要好多了。虽然未能当上兵团司令,但那是更高层面的权力斗争,和胡琏本人的能力无关。黄维去了之后,胡琏就欣然接受了,并没有其它意见。

换句话说,粟裕是测试胡琏和张灵甫两个人的战场表现的最好考核老师,粟裕对他们的特点的总结也就可以视为对他们的最终结论。相比之下,粟裕对整编七十四师虽然评价不低,但对张灵甫个人的评价其实并不能算太高,而且对张灵甫的优点和缺点了解都很清楚,这也是粟裕敢于下决心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围歼张灵甫的主要原因。而胡琏被粟裕评为狡如狐猛如虎,说明粟裕对胡琏的特点也是比较了解的,但还没有找到明显的缺点和破绽,所以才能在豫东战役中被他逃脱。

至于说张灵甫被包围之后有意以自己为诱饵,吸引华野围歼整编七十四师,好让国军在外面包围华野,再内外夹攻,他自己中心开花,这是后人附会之说,其实并无什么明显证据。如果张灵甫真有此意,那么他就更加不应该抛弃重武器,自投死地去孟良崮了。要想做到中心开花,最起码的是自己要能够守得住,而要守得住,国军唯一的优势就是装备,重装备全部被当成包袱丢掉了,拿什么坚守,又拿什么中心开花?


萧武


黄埔第四期总共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将领,张灵甫、胡链、谢晋元、李弥、高魁元、伍中豪、唐生明、邱维达、刘玉章等近现代史中著名的将领均是是黄埔第四期出身,从这方面,我们就可以知道黄埔第四期的学生质量到底有多么之高了。


在这些黄埔第四期的学生中,我觉得张灵甫和胡链两位晋升轨迹差不多的人物是是非常具有可比性的。

至于要说到他们两位哪一位的军事才华比较高一些,不含个人情绪地说,我觉得胡链的军事才华是要远远超过张灵甫的,至于为何这么说,大家往下了解一二便知。

张灵甫其人

首先我们得说一下张灵甫这个人,张灵甫是黄埔第四期的学生,在他从学校出来后,他先是跟着自己的老学长、最受蒋介石宠信的黄埔学生胡宗南打拼了很长一段时间。

抗战爆发之前,他仅跟着胡宗南,职务就提升到了团长的位置上。

后来由于杀妻事件导致入狱,他的人生进入了一次短暂的低谷,而后随着抗战的爆发,他从低谷中脱离、重新进入了军队中,成为了另一名学长王耀武的手下,一路从团长做起,直到抗战结束的时候,地位提升到了副军长的位置上。


很多人都说张灵甫的名声是虚名、他在抗战中只是一介小小的团长,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关于他在抗战中的职务,我们还是要保持一个理性态度看待的。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开始大规模地把各支的军队进行了整编,把原本的军队编制人数不变地降低了一个级别,以达到“裁撤军队、掩人耳目”的目的。

这时候,原本应该由74军副军长职务转正为74军军长的张灵甫,就在这波历史大潮中成为了整编74师师长。


张灵甫的勇猛

不过要说到张灵甫的战绩以及军事能力,我觉得他的大半生只有一个词可以概括,那就是“勇猛”。

在抗战之中,张灵甫之所以会有那么大的名气,主要就是他在作战中太过于勇猛了,经常亲自带着士兵冲锋陷阵,甚至还因为作战得太过于激烈而炸瘸了一条腿。

因此在当时的各种报道下,他才拥有了相关的名声、才真正被蒋介石重视了起来。

而在抗战结束之后,张灵甫所参与的各种战斗也是以勇猛著称的,那时候他带领着的军队就如同一头横冲直撞的野牛一般,凭借着强大的体格以及强悍的战斗力丝毫不畏惧前方的一切阻碍,也没有顾虑太多的战场变化。


所以在最后,他因为太过于无所顾忌而和74师折戟在了勇猛之中。

在孟良崮,当时周围还聚集着40万友军的时候,他竟然想出了以自己的整编74师为诱饵的激进作战计划。

正是这个激进作战计划的失败,他后来才丢掉了性命。

从张灵甫的整个人生经历来说,他并不是一个以智计、谋略攻敌制胜的将领。

他打仗,更多凭借着的是一身武勇。

在抗战时期之所以没有勇猛过头丢了性命,是因为那个时候还有一个王耀武在管着他,而在抗战之后,因为地位的提升、当时少有人能管得住他的原因,所以他没多久就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从这点来说,我觉得张灵甫在军事才华方面并没有太过于值得人们称道的地方,他只能算是一号勇猛至极的猛将,就如同那草原中的野牛,作战全凭横冲直撞,没有那狮群与狼群作战的智慧与谋略,因此当不得是真正的名将。

胡链军事才华过人

而胡链就不同了,纵观胡链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他是一位极其有军事才华的将领。

在抗战爆发期间,他就创造了石牌保卫战这样骄人的战绩。

在后来在金门岛上,他更是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军事能力。

美国和越南爆发战争后,他还特意被美国人请到越南做了8年的秘密军事参谋,如果他的军事才华真的只是一般的话,美国人当时是不可能请他去越南做了那么多年秘密军事参谋的。

通过以上种种介绍,想必大家已经看出了张灵甫和胡链之间的区别。

所以说,胡链是要胜过张灵甫一筹的,毕竟作为一名将领,谋略才是最重要的,虽然勇猛也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在勇猛的同时没有一定谋略的话,那就算不得是真正优秀的将领。


孤客生




国民党中央军有好几个名将都是陕西走出来的黄埔学生,除了胡琏和张灵甫之外,还有黄埔一期的杜聿明。

陕西处于中国西部,在当时的环境下,想去一趟广州是非常不容易的。

幸好当时国民党中的元老于右任是陕西人,他自己找了一些人凑了一笔钱源源不断的把陕西的热血青年,从陕西街到上海进行面试,最后再到广州去复试。

杜聿明号称是中央军中机械师的王牌军佼佼者,在抗战中,他基本上没有错过任何一场大战。


胡琏和张灵甫同样如此,胡琏最知名的就是石牌决战,顽强的收住了从湖北进入重庆的门户,把抗战胜利的希望坚持到了最后。

张灵甫所在的74军更是被称为虎贲军,被日本人称为虎部队,是抗战中最受日本人尊敬的一支军队。尤其是为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张灵甫和胡琏两个人的老家离得不是很远,张灵甫是西安人,胡琏是华县人。他们两家的私交非常好,相互之间经常走动。

如果非要在两个人之间做一个比较的话,那就是张灵甫擅守,胡琏擅攻,这中间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在抗战中,张灵甫从团长做起。他每战都冲在前面,所以身上多次负伤,尤其是在腿伤未愈的情况下,坚决出院参战,最终成了一个瘸子。

张灵甫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深受王耀武将军的喜欢,因此抗战结束后,王耀武将军就把他推上了74师师长的位置。

74师从江苏开始进攻,一路把粟裕的部队赶到了山东。在孟良崮战役中,如果张灵甫的军队能够坚守几天,那么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央军。但这一支军队是擅攻不擅守的,再加上友军配合不力,最终被消灭在了山东战场。



胡琏将军是陈诚土木系的嫡系军官,他的军队以防守为专长,但在进攻上也非常有自己的特点。

最知名的就是石牌决战,日本人占领湖北后,就企图从宜昌向石碑进攻,再拿下宜宾,就可以攻入重庆了,逼迫国民政府投降。胡琏将军抱着必死的决心和日军展开了浴血奋战,其中最著名的就有拼刺刀就长达数小时之久,终于把擅长拼刺刀的日本人击败了。



后来在山东战场,栗裕企图用消灭张灵甫的办法把胡琏消灭掉,然而机智的胡琏早就看穿了一切。他在开打的前20多天,就开始在南麻修建立体式的防守体系,180度无死角防守。山东野战军围攻了近20天,根本无法突破,自己反而损伤惨重,不得不退出战斗。

当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后,台湾和大陆之间的金门就成了必争之地。为了能够坚守台湾,蒋介石就任命胡琏将军来防守金门。当解放军三个加强团乘船登上金门岛后,胡琏先是命令炮兵炸毁船只,然后把登陆的解放军包围起来进行最后的歼灭,除了2000人被俘外,其他全部牺牲。



胡琏将军赖以成名的三场战役,都是防守战。

因此很难评估张灵甫与胡琏到底谁的军事才能更高,只能说两人各有特点。如果说攻守更平衡的话,当然是胡琏将军更胜一筹。


新知传习阁


军事才能比较就是看作战成果,胡琏与张灵甫的履历有相似之处,我们就来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比较吧。

1、两位陕西青年的奋斗

张灵甫与胡琏都是陕西人,自古关中出良将。

相对而言,张灵甫的学历更好。

(胡琏与张灵甫)

他们在黄埔毕业后,和所有学生一样,东征、北伐。不同的是,胡琏跟的是陈诚;张灵甫跟的是胡宗南。

到抗战前胡琏是第18军11师的团长;张灵甫是第一师独立旅团长,由于杀妻进了监狱。


2、抗战崛起

抗战中,胡琏随着老部队十八军,老长官罗卓英、黄维在淞沪罗店作战,血染罗店。因功升为67师119旅旅长。

张灵甫在抗战后出狱,进入51师任团长,开启了新的军事生涯。兰封战役因功升为51师153旅少将旅长。

(淞沪作战)

抗战初期的惨烈作战,军官大量伤亡,有才能的新鲜血液得到了迅速成长。

胡琏在淞沪会战之后,在苏南还进行了游击战,作战效果显著。张灵甫继续在硬仗中锻炼自己。

在上高会战中,张灵甫立下大功,之后从代理师长成为师长。

在1943年鄂西会战中,张灵甫所部58师也是参战部队,收复瓮安。此战中胡琏死守石牌,为全局立下大功,进入主将行列。

(石牌战役)

之后雪峰山会战两人都立下大功。

比较抗日战争,胡琏参战次数虽然没有张灵甫多,但关键的几次胜利,其影响已经超过张灵甫。

3、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中,胡琏是11师师长,张灵甫是74师师长,都属于国军五大主力。在内战中,自然是作为拳头部队进入华东战场。

张灵甫率兵在淮阴、涟水多次迠,立下战功。在第二年的孟良崮作战中,全军覆没,自己也被击毙。国军的山东进攻基本失败。

(孟良崮战役)

胡琏章缝集、南麻、大别山与解放军多次作战,胜负相当,甚至胜率更高一点。胡琏已经具备指挥大兵团的能力。之后在金门有取得胜利。

(南麻战役)

胡琏自然强于张灵甫。

总结:

胡琏与张灵甫的起点基本一致,在路径问题上胡琏基本是土木系系统,张灵甫起初在第一军、后来到了七十四军。在后来的发展中,胡琏后来居上。在解放战争中,胡琏的军事才能更是得到证明,而张灵甫则身死军灭。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毛主席曾评价“胡琏狡如狐猛如虎”。能得到主席如此高评价,胡琏也算不虚此生了。而他的山西华县老乡张灵甫,虽是一员悍将,大约也不能和他相提并论。

两人都是年少成名,一同考入黄埔四期,一起寒窗苦读,加上后来的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共同战斗,两人结下深厚友情。

加入国民军的胡琏作战勇猛,智慧超群,在北伐和中原大战等战役中屡建奇功,深得陈诚赏识,于是成为陈诚“土木系”核心战将。

胡琏一生最佳之作石牌保卫战。1943年的湖北宜昌,当时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两线作战的日本,已经是泥足深陷,败像以露,妄图在中国战场速战速决。于是调动10万大军,意图拿下石牌,然后沿长江直抵重庆,石牌就是重庆的最后一道防线。国家危如悬卵,国民党政府已准备步张献忠后路,迁都西昌。石牌失守,国家将遭受重挫。由于此战的重大意义,石牌被蒋介石比作中国的斯大林格勒,并严令胡琏等驻防军队死守。


时任十八军第十一师师长的胡琏,临危受命,给妻子父亲连发五封遗书,决心以身殉国,决一死战。他告诉妻子:“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接读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情真意切,读之泪目。

中国官兵众志成城,利用有利地形,顽强防守,甚至与敌进行白刃战。陈诚问胡琏:“守住要塞有无把握?”胡琏言:“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最后在这场事关两国国运的战斗中,胡琏笑到了最后。中国军队付出伤亡一万余人,杀敌两万五千余人。有此一战,胡琏可称功劳盖世。胡琏也以此功升任第18军军长。


可惜如此英雄人物,不识顺逆,参与内战,为蒋介石充当急先锋,与人民为敌。屡次给我军造成重大牺牲。当张灵甫的整编74师被困孟良崮时,胡琏拼死救援,被我军死死挡住,也是无可奈何。整编74师被歼后胡琏大哭,发誓要为张灵甫复仇。然正如孙中山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胡琏那里又能抵挡历史车轮呢。随后的淮海战役中,胡琏部队被围歼,自己驾着坦克狂奔,仓皇逃回南京。可惜英雄一世,糊涂一时。


铁马冰河戍轮台


胡琏和张灵甫都是军事能力比较强的国民党将领,对比之下两人各有风格,张灵甫作战追求冒险,而胡琏则打的比较稳妥一点。如果硬是要把两人分出个高低,那么我自然会认为张灵甫要比胡琏要更胜一筹。因为自古以来衡量一个将领,自然是评价他的攻城掠地,而不是评价其依靠防守打胜战。这就好比我们不知道苏联莫斯科战役的细节,却对纳粹闪电战津津乐道。

胡琏和张灵甫同为蒋介石的亲信将领,又是黄埔系,私底下交情深厚。

胡琏一生辉煌全靠十八军

胡琏所属陈诚的起家部队十八军,隶属于当时的蒋介石中央军。十八军全部都是美械装备,而且内部没有争斗,属于毕竟理想的一支部队。拥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决策层,战斗力十分强悍,参加了中原大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十八军由此成为了少数的王牌部队,率领这样一支部队作战,实在很难判断出胡琏的军事实力。


而在解放战争时期,胡琏的十八军面对的是中原野战军,中原野战军过黄河的时候,为了行军速度扔掉了大量的重武器。可想中原野战军的战斗力自然不如十八军,可就是如此,十八军依旧不能做到主动出击,反而胡琏错误的进行了消极的防御,这是失策,当然这背后也有政治因素在里面。由此可以判断胡琏军事能力是有的,但是在其他方面要差点。

张灵甫出名于淞沪,闻名于抗日战场

张灵甫在淞沪会战时任国民党305团团长,投入淞沪会战后,张灵甫不仅抵抗住了日军的进攻,还在夜间数次发动袭击。这种出其不意的主动出击,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实属罕见,由此就可以看出张灵甫的作战风格。


而在万家岭战役中,时任153旅旅长的张灵甫有过“血战张古山”的壮举。在万家岭战役时,张灵甫献计率领自己哦153旅,穿过深山老林,从日军没有防范的张古山后山绝壁上发起进攻。在张古山同日军鏖战五天五夜,彻底封住了日军106师团的退路,为万家岭歼灭战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大贡献。

所以个人认为张灵甫的军事能力应该要高于胡琏,毕竟军事上追求的是出奇制胜,如果依靠强大的军事装备的支持,那么任何一个稍微了解的将领,同样可以打出非常不错的战绩。所以虽然两人都是抗日优秀将领,但个人偏向于张灵甫军事能力更强。


小司马迁论史


黄埔四期将星辈出,而胡琏和张灵甫无疑是黄埔国军将领四期生中的出类拔萃之人。其实把黄埔四期生置于众多国民党黄埔系大员中,只能说是一般,无论是资历还是机遇都比不得一期生,但这二人却除外,老蒋对这二人是格外的信任。



蒋氏爱将,难分伯仲

胡琏和张灵甫,他们都是典型的“蒋氏爱将”,一个出身陈诚的土木系,是十八军的骨干,而另一个出身王耀武的七十四军,是老王一派的骨干。而此二人都参加过抗战,胡琏还是名团长的时候就血战罗店,而张灵甫则在万家岭大捷中奇袭张古山,他们的早期经历几乎大同小异,但此二人也过早的展示了悍将的一面,不过胡琏是“狡悍”,张灵甫则是“凶悍”。



而他们的性格还颇为相似,都喜欢写书法,张灵甫的书法得陕西同乡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真传,而胡琏的也自成一派,比起张灵甫也是不遑多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位能征善战的将军都有着极强的耐心,因为写书法靠的就是耐心,这也是为将之人因有的素质。在抗战中期,张灵甫先是凭借战功成为了七十四军五十八师师长,后抗战胜利成为了七十四军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御林军统帅。而胡琏也不例外,在抗战中期升任十八军主力十一师师长,后成为十八军军长,尤其石牌一战,名扬天下,获得青天白日勋章,这点是比张灵甫要早的,而张灵甫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是于解放战争时期。




而此二人的命运在解放战争结束后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灵甫和胡琏是老蒋的忠实信徒,坚定的“反共”分子,对老蒋的命令是坚贞不渝的执行,在解放战争初期,二人便为老蒋的“戡乱”而冲锋陷阵,其中胡琏部进攻我中原解放区,而张灵甫部则在我华东解放区横冲直撞,一时成为我军劲敌。但是没过多久,这两个不分伯仲的黄埔四期将星最终阴阳两隔,张灵甫被我军消灭于孟良崮,而胡琏则是多次侥幸逃跑,尤其淮海战役中,其居然乘坦克逃出了我军的包围圈,从此张灵甫成为了过去式,但国民党却迎来了胡琏时代。



在老蒋率领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人心惶惶,而我军也在福建沿海地区磨刀立马,誓要解放台湾,但就因为日后的“金门王”胡琏,最终我军三野的三个团光荣牺牲,而金门之战的历史意义不用多说,胡琏也因此成为了国民党后期的重要人物,后官居一级上将。其实这二人的军事能力到底谁更胜一筹呢?我们也很难判断,从经历来说,同样的黄埔四期毕业,同样的抗日名将,又在老蒋眼里是同样的“党国栋梁”,只不过二人同为老蒋的独裁而战,其中一个晚年也算“功成名就”,另一个却埋葬在了战场。

而我认为,无论是胡琏还是张灵甫,从军人职业的角度来说,他们在八年抗战中浴血奋战,以军人之身躯保卫祖国之土地,实乃光荣,就这一点,历史是不会忘记。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