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5月10日,吉利全新轎跑SUV——星越正式上市,這款車來自吉利與沃爾沃共同開發的CMA平臺,而且還搭載了來自沃爾沃Drive-E系列的2.0T發動機,所有的“車設”似乎都在給星越貼上優質標籤,而13.58-21.68萬區間的價格,也讓我們看到了吉利星越向上進發的野心。


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實際上,吉利星越(以下簡稱“星越”)侵入到了合資品牌佔據的“深水區”,而這個細分市場的消費者不僅僅在乎價格的高低,同時也會在品質、品牌、配置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量。而更為湊巧的是,我們發現來自於一汽-大眾的-T-ROC探歌(以下簡稱“探歌”)的售價(13.58-20.38萬)與星越高度重疊,兩者在尺寸、級別等方面有著高度的相似性。


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消費者手握15萬左右的預算,在這兩者之中選擇並非不可能。一向被稱為神車的大眾在不斷下探市場之時,遇到一個擁有著絕對技術實力的中國品牌正在努力向上,那麼這兩者之間的對比究竟又會如何呢?

硬核實力:CMA對MQB模塊化平臺

在如今工業高度智能化的時代,平臺模塊化開發是當下諸多車企的重要發展戰略,通過模塊化共享生產方式,有利於汽車品牌通過平臺下眾多車型的大規模量產,來分攤前期平臺研發成本,大幅降低車輛生產成本,提升新車研發速度,還可以共享更多的配件,以及降低後期維修零部件的庫存,對於有效整合車企資源、技術和生產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星越來自CMA(Compact Modular Architecture platform)平臺,這是吉利與沃爾沃聯合研發的最新模塊化生產平臺,目前已推出了沃爾沃XC40、領克01等眾多車型。

該平臺的靈活性和擴展性非常強,除了發動機模塊位置相對不變,其他如前/後懸長度、高度、寬度、軸距、前後輪距、電子架構模塊、動力總成都可以隨意調整,因而星越不論是電子架構還是動力總成都得到了來自沃爾沃核心技術的支持,並且共享到許多沃爾沃的工藝流程、生產標準、主/被動安全科技配置,得到了更可靠的電氣化和底盤設計技術,甚至在車輛的輕量化和動態性能方面,也與吉利當前的許多車型不可同日而語。雖然不能與沃爾沃的高端平臺SPA相比,但是CMA平臺也仍然代表了吉利和沃爾沃在車輛研發上的超前標準。CMA平臺作為新時代的戰略產物,當前已經向市場推出了沃爾沃XC40、領克01等這樣的優秀車型,目前平臺生產技術非常成熟,也為星越帶來了更加具備競爭力的技術底蘊。


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探歌則來自大眾集團非常知名的MQB(Modular Querbaukasten)橫置發動機模塊化平臺,這套平臺具備非常靈活的適應性和極大的零部件通用程度,可以生產出從A00級一直到B級的各類車型。不光是大眾、斯柯達、西雅特這些品牌,甚至奧迪不少車型如Q3等都出自這個平臺,而國內常年熱銷的邁騰、全新帕薩特、高爾夫等,也均得益於MQB平臺的標準化動力、車身、底盤、電氣模塊。


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兩者相比起來,MQB在十年來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方面做得不錯,但這個平臺畢竟已經十年之久,似乎在全新的駕駛需求和智能化浪潮面前露出了“衰老”的跡象,尤其是在智能互聯板塊方面和電氣化方面的缺失,這讓大眾不得不在未來的電氣化方面專門研發了一個全新的電動平臺MEB。

最新的CMA平臺則很好地順應了時代和科技的發展,由於CMA更新,所以在用戶需求和當下的技術趨勢上更符合目前的市場規律,CMA的電子架構能夠支撐10-15年的車載軟件智能化,而且佈局了駕駛輔助/無人駕駛技術、電子總線系統等,從而在智能網聯、OTA升級、主動安全科技方面擁有著MQB在十年前未曾設想的種種擴展空間。

當然,如上所說,大眾其實也知道目前MQB的短板,所以在未來的趨勢下研發了MEB平臺來儲備未來技術。大眾和吉利,或者說MQB與CMA,其本質上的技術優勢基本是趨同的,核心目的在於節約研發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在同一套技術方案下靈活的延申性和擴展性,是模塊化平臺的第一要點。很難說兩者孰優孰劣,但對於吉利來說,能夠用上與沃爾沃共同開發的模塊化平臺,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技術競爭力,也得益於此才有了吉利與大眾能夠相提並論的技術資本。

配置碾壓:自主開始從量變轉向質變

絕大多數自主品牌,一直以來都是依靠越級的尺寸、配置和降級的價格來獲得市場的,但是這種策略並不能長期健康的發展下去,尤其是消費者在性價比之外開始注重品質、服務、技術等方面之後,那些還在做低價高配的品牌就面臨淘汰的危險。實際上,我們在去年和今年已經看到無數品牌和車型從月銷2萬跌到2000的窘境,以前那套低價高配不注重品質已經行不通了。

不論是吉利還是其他自主品牌,要能夠與合資品牌抗衡,必須得從質變開始。前述技術平臺的實力解決了星越品質的升級,而在配置方面,星越也已經開始從技術和科技方面提升。

為了對比星越與探歌在配置上的差異,我們以兩者同樣價位的吉利星越2019款暗夜騎士限量版與一汽-大眾T-ROC探歌2018款 280TSI DSG四驅豪華型(20.38萬)來做對比。探歌四驅豪華版是最高配置車型,所以配置已經是最全的了,但是從配置表上我們可以看到,定速巡航雖然有,但並不是自適應巡航,無自動泊車功能,無人機交互和車聯網功能,無車道偏離預警系統,併線輔助為選裝配置需額外價錢,當然更沒有智能輔助駕駛系統。而這些配置,在星越上都是有。


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自主品牌一向是在配置方面非常慷慨大方,星越在配置上超越探歌也並沒讓我們意外。值得注意的是,星越的配置中包括了L2級智能駕駛、ICC智能領航系統、ACC啟停式自適應智能巡航系統、一鍵自動泊車等等,技術含量已經今非昔比,就連音響系統星越也已經用上了BOSE,足以見得無論是核心配置還是細微體驗之處,星越在配置上已經不是在追求數量的堆砌,而是在做品質的轉變,這也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在意的品質提升。

動力對比:身份定位差異使得動力配置完全不同

雖然兩者都是定位年輕人的潮流SUV,但是在動力上兩者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吉利星越將沃爾沃旗下的Drive-E系列2.0TD T5發動機拿過來,其最大功率238馬力,峰值扭矩350牛·米,匹配來自愛信8擋手自一體變速箱,並具備四驅系統,0-100公里/小時加速僅需6.8秒;而1.5T插電混動版本的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80馬力,峰值扭矩265牛·米;1.5T MHEV輕混版車型的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77馬力,峰值扭矩255牛·米,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


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一汽-大眾T-ROC探歌則提供了EA 211 1.4T發動機(高、低功率),最大功率分別為150馬力和131馬力,峰值扭矩分別為225牛·米和250牛·米,高配車型匹配DQ381 7擋溼式雙離合變速箱,中低配車型匹配DQ200 7擋乾式雙離合變速箱;此外,還提供了1.2T發動機來拉低售價門檻,最大功率為116馬力,峰值扭矩為175牛·米,匹配MQ200 5擋手動變速箱。探歌還為高配車型提供了來自第五代瀚德Haldex支持的4MOTION四驅系統。


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兩者相比,基於更“潮流”的CMA模塊化平臺,提供了最貼近眼下能源轉型特徵的插混和48V輕混動力的星越,輕輕鬆鬆就拿出了“亮眼”的成績,且不論高配上那臺“暴虐”的2.0TD T5發動機,調教到了同級難尋的水平上;而探歌則使用了大眾MQB平臺上成熟的1.4T動力,甚至為了拉低車型的入門價格,使用了較為“羸弱”的1.2T動力,不僅參數有所不如,在眼下時興的插混、輕混新能源技術基本不會涉及,因此在動力上相對比較保守。


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實際上兩者在動力上出現這麼大的差異並不奇怪,一方面星越要定位更高的潮流SUV,轎跑的車身讓它的身份需要更高端的動力來支撐,否則怎麼能“跑”得起來?而1.5T+輕混也是在下探價格的同時保持動力的優勢,無論是高配還是低配,都要有足夠的動力支撐。

探歌則並不需要這樣的大動力支撐,探歌本身就是一款面對年輕人群或者說是首購人群的偏“入門”的SUV,所以“入門”是關鍵。況且大眾旗下能選的發動機其實也就這麼幾款,MQB平臺下1.4T發動機基本成為了“萬金油”,差不多大眾所有車系裡都有這臺1.4T,再往上就是1.8T、2.0T,對於探歌來說略微浪費,而1.2T實則就是為了拉低售價,進一步去迎合預算有限的年輕群體。

定位分析:星越要越級向上,探歌則生來年輕

近乎重疊的價格區間讓這兩款個性化的SUV,大概率出現在同一類人群的選擇範圍內,其實兩者的定位差異還是非常明顯的。從尺寸上來看,在經過了國產化後的軸距加長,探歌邁入了緊湊型SUV的陣營之中,星越的軸距僅僅比探歌多出20毫米,但是在長寬高方面始終還是大了一圈,也許逍客、柯珞克這類“緊湊-”SUV更適合做參照系。


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星越採用了跨界的COUPE轎跑SUV設計,車身採用了充滿力量感的流線型設計,風阻係數僅僅來到了0.325Cd,矩陣式LED燈組,外後視鏡轉向燈設計非常別緻,溜背設計顯然是跨界SUV最“時尚”設計元素,四出排氣設計充斥著強大的“荷爾蒙”氣息,整體的態勢攻擊力十足;而在內飾的設計更加細膩求變,做工、用料都力求豪華感,而平底方向盤和撥片換擋則呼應了運動的精神實質。12.3寸液晶儀表盤+中控觸控屏幕、GKUI 2.0智能生態系統、9英寸全綵HUD、BOSE音響系統都讓年輕人對其充滿了期待和好感。


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作為一汽-大眾的首款SUV,探歌在家族化設計的同時給出了足夠的新鮮感,相比其他兄弟車型,探歌極力擺脫“中庸”的設計風格,但是在突出運動感的同時很難跳脫出品牌整體的調性,內飾中也極力迎合90後的喜好採用了多種年輕化設計元素,例如10.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盤、Beats音響等。

兩相比較,星越“玩酷”的個性定位更為徹底,在設計上使用了許多大膽的手法,而探歌則是拘謹的大眾一次小心的嘗試,雖然也在盡力向年輕化靠攏,但是卻沒有足夠的勇氣跳脫出來,在主動安全和車載智聯等領域也喪失了主動權。


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同樣是13.58萬起步 買吉利星越還是大眾探歌?

結語

積累了四十餘年的中國汽車品牌,其技術實力正在逐步支撐產品力的向上拓展,吉利星越就是當前的典型的代表。合資品牌在近些年也在不斷地“下探”市場底線,以求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原本“相安無事”的“自主VS合資”,如今已形成越來越多的“針尖對麥芒”式激烈競爭,給予了國內消費者“幸福的煩惱”,面對自主越來越強大的品質、配置、動力優勢,是繼續選擇“品牌溢價”還是選擇“理性的迴歸”?相信這個問題的答案,隨著自主開始具備與合資“正面一戰”的綜合實力,將越來越會清晰明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