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期】宋徽宗和宋高宗書法探索


【編者按】兩宋時期是中國書法文化發展極為繁榮的一個時期,在這一時期,不僅誕生了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這樣的書法大家,還有米友仁和陸游、范成大、朱熹等以詩文名世的學者書家。在這其中,作為宋代兩朝帝王的宋徽宗和宋高宗,以他們的顯赫地位和在書畫藝事上的精湛造詣,千百年來,同樣也受到世人的普遍關注。


【第323期】宋徽宗和宋高宗書法探索

宋徽宗和宋高宗


宋徽宗即趙佶,是北宋歷史上第八位皇帝,政治上,宋徽宗可稱昏君,彼時重用蔡京為相,大肆布行苛政,還聽任蔡京、李彥、童貫等“六賊”植黨營私,禍國殃民。公元125年金兵南下,趙桓替位,趙佶自稱太上皇。

雖說宋徽宗是昏庸之帝,但在藝術上卻極富天賦。他一生勤於書畫創作,由他首創的“瘦金體”,在書法史上獨樹一幟。


【第323期】宋徽宗和宋高宗書法探索

宋徽宗所書《瘦金書千字文卷》(節選)

瘦金書原稱瘦筋書,意為筆畫瘦勁筆力金堅。此類書風初從“宋四家”的黃庭堅而來,黃氏楷書從向有以筆勢開張著稱的摩崖石刻《瘞鶴銘》出,故而,徽宗筆下,自然也就有了黃庭堅的“落筆奇偉、豐筋多力”的率曠健暢之意。除此之外,徽宗還向初唐四家中有著“瘦硬勁逸”之風的薛稷,及其書風亦相類似的並有“開山谷之門”之稱的薛稷從弟薛曜之作中汲取靈乳,以逐步形成在運筆上愈加勁硬果斷、筆道表現愈加明確誇張,然在結體上卻反顯安雅整飭的鮮明自家風貌。其實,歷來關於宋徽宗書法逕由黃、薛兩家的說法,亦只是道出了其中大概而已。然而,從徽宗所書的本質特性看,他於初唐楷書一系書風的取經,似乎來得更為廣泛。


【第323期】宋徽宗和宋高宗書法探索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宋徽宗所書《瘦金書千字文卷》,即為典型一例。但見運筆嫻熟利落,結體穩當老到,通篇間既現鐵劃銀鉤然筆調卻清脫從容,確是一件十分難得的精心之作。趙佶書寫此卷時,年僅23歲。彼時,正徽宗即位後第六年,從卷後具款可知,這是他書寫了賜給權比宰相、勢力傾一時、握兵權長達20年的寵臣童貫的。是卷曾經清代卞永譽、安歧和清內府收藏。


【第323期】宋徽宗和宋高宗書法探索

宋徽宗所書《草書紈扇》

上博所藏的宋徽宗另一件《草書紈扇》之作,歷來也倍受矚目。趙佶擅瘦金書之外,亦擅長草書。此草書“掠水燕翝寒自轉,墜泥花片溼相重”14字似聯語句,署款作押書“天下一人”。但見扇中筆道圓婉流轉,通篇起、承、轉、合,一氣呵成。從宋徽宗草書的表現形式看,似從唐代懷素而來,若作進一步觀察,便發現此中既有素僧運筆勁瘦、亦有張旭鋪亳豐肥的特點。尤以其虛和圓靜遊刃有餘的遣筆意味,在整個唐代草書創作中,怕也少見。宋微宗傳世草書絕少(如遼寧省博物館所藏其《草書千字文卷》,同為精妙之作),然以用筆、結體的熟稔精能乃至書寫意境而論,與瘦金一體相比,委實伯仲難分。此與彼的不同,似更在於“瘦金書”開風格之先的獨創之功。

南宋皇帝趙構,即宋高宗,字德基,徽宗第九子。生於公元1107年,卒於公元1187年。宣和初封康王,公元1127年即帝位於臨安(今杭州),公元1162年傳位於嗣子趙杳即孝宗,自為太上皇,在位三十六年。

作為南宋第一帝的宋高宗,和其父宋徽宗一樣,在治國理政上,也是昏庸之輩。在位時迫於形勢,雖說也用岳飛等抗金名將,但最終聽信秦檜謀殺忠良。


【第323期】宋徽宗和宋高宗書法探索

宋高宗所書《嵇康養生論書卷》(節選)

也許是受了其父的影響,趙構自幼便好書法,且這一愛好隨著年齡與日俱增。在朝時,“當干戈俶擾之際”,他居然“訪求法書名畫,不遺餘力”。至晚年,他曾在自己所著的《翰墨志》中說:“……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筆墨”,由此可見他於書法一道的痴迷程度。高宗學書初效徽宗,因其父嘗學黃庭堅,故其子也亦步亦趨地轉學山谷之書。從宋高宗早年所書《佛頂光明塔銘》拓本看,其運筆結體或可稱形神兼備。繼之,高宗又學米芾,再學唐代虞世南、褚遂良諸家,至終以追摹魏晉法度和王義之、王獻之父子為歸,而自成家面貌。在《翰墨志》中,曾經有過一段話,也可讓人們看出這位一生沉湎書法的君王,於此是如何傾盡心力的:“餘自魏晉以來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或蕭散,或枯瘦,或遒勁而不回,或秀異而特立,眾體備於筆下,意簡猶存於取捨。至若《禊帖》則測之益深,擬之益嚴。姿態橫生,莫造其原,詳觀點畫,以至成誦……”


【第323期】宋徽宗和宋高宗書法探索

宋高宗所書《嵇康養生論書卷》(節選)

的確,就或真、或行、或草的書法功力而論,宋高宗也許可稱是獨步當時的。從流傳於世的趙構書法之作看,都能讓人明顯地感受到他在用筆、結體上的異於常人的深厚積藪。


【第323期】宋徽宗和宋高宗書法探索

宋高宗所書《嵇康養生論書卷》(節選)

2000年歲秋,上海博物館購得趙構《真草嵇康養生論書卷》一件。此卷內芯長達6米之多,正文總2472字,非但真、精、新,且如此篇幅者,確為目前為止所見國內外公私藏家中所絕無僅有,可謂帝王之書乃至歷代傳世法書中難得之珍品。此卷未見作者款識,從卷後鈐“德壽御書”朱文印看,可知此為趙構遜位稱太上皇時所書。是卷曾入宋元內府,明代為楊一清等收藏,清初歸梁清標,後藏於清宮,清亡後流入民間。


【第323期】宋徽宗和宋高宗書法探索

宋徽宗《草書千字文》(節選)

《嵇康養生論書卷》從篇名起,直至末了,始終以真、草書二體的精到筆墨和準確結構,一氣書成。與宋徽宗《瘦金書千字文卷》一樣,卷中雖劃以烏絲欄界格字字定位,然通體卻牝牡相銜、氣韻盎然,惟此最為難得。《嵇康養生論書卷》中所見猶有歐陽詢、虞世南之風的楷書體式和嚴守草書格則、直從“二王”法度而來的遒美圓熟的運筆結字,並由此生成的真、草二式的高度和諧,也確是通常寫手意欲為之而不能為的。


【第323期】宋徽宗和宋高宗書法探索

宋徽宗《草書千字文》(節選)

以不同書體書寫同一內容的書法表現形式,最初始於隋唐。據《宣和書譜・卷二》記載,彼時釋元雅“於蝌蚪小篆各為千文,以隸書識其側”,由是,人們便把這個當初只是意為釋解正文的現象,逐淅演繹成了既能將形式和內容相巧妙結合,又可兼容諸種書體並各展其長的另一種書法表現形式。促使這一藝術形式不斷髮展的另外原因,還就是當時社會文化現象的客觀存在。譬如,同時流行於這個時期的以敘述有關自然、社會、歷史、倫理和教育等多方面知識的蒙學讀物《千字文》,便自然而然地成了這類書體的至佳結合方式。據聞,隋代智永和號稱“初唐四家”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都曾有過真、草兩體《千字文》之作,此後紛紛仿效,以致《千字文》書法佳作歷代層出不窮。當然,自宋代開始的不限於文字內容的多形式書法創作,更是愈演愈烈,宋高宗《真草嵇康養生論書卷》,即是精彩一例。


【第323期】宋徽宗和宋高宗書法探索

宋高宗所書《臨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卷》(節選)

從傳世實物來看,宋高宗確是一位喜作並善作此類書法的高手,這還能從他的《輸墨志》中,得到進一步的印證:“前人多能正書而後草書,蓋二法不可不兼有。正則端雅莊重結密得體,若大臣冠劍儼立廊廟。草則騰蛟起鳳振迅筆力,穎脫毫舉終不失真……故知學書者必知正草二體不當闕一,所以鐘王輩皆以此為榮名,不可不務也。”頗有意思的是,上博還收藏了宋高宗所書另一件作品《臨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卷》。如今,虞永興真本雖已不復得見,然以高宗的不凡書寫工力,信可獲得原作的神情豐態。此中,所謂臨虞世南者,原本多是指楷書一體,而草書雖言永興,亦依然“二王”衣缽。

討論我國南北兩宋二帝的藝術之道,自是一件饒有興味的事。儘管宋徽宗、宋高宗二帝在政治上是亡國昏庸之君,但他們的輝煌創作,尤其是身為風流天子趙佶的書法繪畫,卻令古往今來的人們稱道不休。然而,從藝術創作的根本屬性上講,事實上又有技、道之別,高、低之分。因此,如果說宋徽宗藝術已經到達無境之境的話,那麼,對於宋高宗而言,他卻入木三分地表現了技的極致。而這一切,歸根結底都是因著作者在藝術上的天賦秉性所決定的。(作者單位為上海博物館,文章原載於《中國書畫》第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