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ver 21發出警訓,Zara和H&M瑟瑟發抖,快時尚的寒冬要來了?

Forever 21发出警训,Zara和H&M瑟瑟发抖,快时尚的寒冬要来了?

繼關閉在天津及杭州的門店後,去年初,美國著名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關閉了其位於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門店,這是該品牌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首家標誌性門店。這家標誌性門店的關閉如同一個信號,從那時起,人們一直在等待著它在中國最後時刻的到來。

在1年多里,Forever 21先後關掉了天津、杭州、北京、重慶等地門店,近日又關閉了開業不到2年的西安門店。在上海和北京僅剩分店,自本月開始也在進行大面積促銷活動。

雖然Forever 21 至今沒有正式宣佈將撤出中國市場,但其天貓旗艦店暫停運營公告下方的那行小字“即日起至5月30日處理商品退貨”上的日期,被視作是他們和中國消費者最終告別之日。

事實上,這不是Forever 21犯了什麼錯誤,而是整個快時尚行業都在頭疼的問題。在他們之前,ASOS已經停止運營,GAP決定關閉近1/4的門店,MANGO門店只剩高峰期的1/4,TOPSHOP徹底退出市場;而在他們之後,這個行業的兩巨頭Zara和H&M已經有了危機的兆頭。

今年3月,Zara母公司Inditex公佈了截至1月31日的2018財年年報,當中的數據相當不如意。儘管集團銷售額從2017年的253億歐元增長3%到了261億歐元,但是,核心的Zara品牌增幅同樣在3%左右,較集團2017年的9%有了大幅度的下滑,創下5年來最慢增速。換言之,Zara乃至整個Inditex都開始顯現失去增長動力的勢頭。

雖然Zara並未單獨公佈在中國的業績,但從方方面面的線索來看,他們在國內的日子並不好過。2017年2月,Zara關閉了中國區最大的旗艦店,同時,他們表示要放緩店面擴張,這和在中國風頭正盛的日本同行——優衣庫截然相反。此外,據時尚頭條網統計,2016-2017年間,Zara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衣服售價平均了下降了10-15%,這一勢頭似乎保持到了現在。

相較而言,H&M的日子好過一些。根據其公佈的截至去年11月30日的2018財報,得益於線上渠道收入22%的強勁增長,集團銷售額同比上漲5%,比Zara增速略快。

但這多半要歸功於同比增長6%的第4季度,在此之前的第1、第2季度,他們的銷售額增幅分別只有-1.7%和1.2%。由於賣貨不及預期,2018年3季度,他們的庫存已經佔到總銷售額的33.5%,超過了服裝企業30%健康庫存率的警戒線,H&M不得不將天量庫存付之一炬,導致當年公司利潤跌去41%之多。

H&M並未在中國享受到獨特的待遇,和其它快時尚品牌一樣,他們也不得不通過關店度過了一段艱難時光。從2017年關閉國內首批門店之一——西單大悅城店開始,此事就頗受關注,年底長沙華創國際廣場店未開門就撤場,更是吸引無數關注。

事實上,如果以Zara開設第1家中國門店來說,西方快時尚行業大舉進軍中國市場還不到15年。短短15年間,快時尚品牌從高速攻城略地,殺得本土時尚品牌潰不成軍,到現在陷入瓶頸自身難保,為什麼?

快時尚在中國興起的這十幾年,恰好也是電商蓬勃發展的十幾年。可能有人覺得,實體店竟能在電子商務的打擊下迅猛發展,這是奇蹟,其實不然。

快時尚在國內興起靠的是3點:快速走款、價格低、自由的購物環境。快時尚品牌“2-4周內生產商品”、“每天更新庫存”等等都是被說濫的;初進國內使一件T恤100元不到的定價,是他們對一件T恤200元起的本土女裝品牌實施“降維打擊”的利器;在快時尚門店大倉庫似的環境中,不受干擾的購物,也是其為人盛讚的一點。

再仔細一想,這3點實際上和電商的特性高度一致。通過降低質量、砍掉增值服務等一系列成本將價格壓低到極致,再將款式豐富到極致,總而言之,就是將性價比提升到極致,這是快時尚和電商高速發展的同一法門。

而這幾年快時尚已經漸漸喪失了性價比。當然,這不是說快時尚品牌的價格越來越高,相反,根據前面的數據,Zara在中國銷售服裝的平均售價還在下降。但是,這些價格下降的產品同質化程度也越來越高,獨特、有新意的產品價格則越來越高,已經完全不具有性價比了。

就小編親身體驗而言,同樣是又重又不保暖,只是款式好看一點的羊毛衫,優衣庫賣299元,西方快時尚品牌就要賣到399元,且優衣庫的門店服務水平比這些快時尚品牌高得多。這也許是西方快時尚品牌一路走低,而優衣庫2019上半財年營收同比增長6.8%的原因。

此外,中國特色快時尚模式的興起,也對傳統的快時尚品牌構成了“降維打擊”。在互聯網+模式下的社交電商平臺,一些店鋪每月能更新2輪產品,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在上架前放出預覽,接受預定和收藏。店鋪根據顧客的反饋情況預估銷量向工廠下單,在瞄準目標客群的需求方面,甚至比快時尚更加精準。

不得不提的一點是,幾年前快時尚的高速發展,乘上了商業地產發展的東風也是原因之一。從2008年到2017年,一二三四線城市購物中心面積增長率都保持在25-30%以上,但在2018年驟然降至15%。風口停了,快時尚品牌也重重摔在了地上。

當然,這些快時尚品牌也在轉型求生。H&M從前兩年開始就在嘗試高端化,一連推出了十來個品牌,還在瑞典嘗試開設小資氛圍濃郁的概念門店;Zara不再追求開店速度,轉而開始整合已有的資源,強化供應鏈優勢。同時,2家品牌也都在向優衣庫學習,發展線上線下一體的新零售產業。

這或許可以幫他們在中國活下來,但是要獲得過去十幾年間呼風喚雨的地位,應該是不可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