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九散講】21、你知道自己的判斷是種什麼判斷嗎?

文/老九


邏輯學研究的是概念、判斷和推理的形式問題。它不關心這些東西的內容是什麼,只關心它們的形式。這一點用判斷來說明更容易理解。

判斷就是有所斷定,有的書中也叫做命題,主要分為模態判斷和非模態判斷兩大類。

模態判斷被正式從其他判斷中分離出來,要歸功於康德。狹義的模態判斷就是可能判斷和必然判斷,簡單說,只要找到表示可能或者必然的模態詞,那就能斷定這個判斷是一個模態判斷。

比如:明天或許會下雨。這個判斷中有表示可能性的模態詞“或許”,因而它是一個可能模態的肯定判斷,記作:◇p。再如:明天一定會下雨。這個判斷中有表示必然性的模態詞“一定”,所以它是一個必然模態的肯定判斷,記作:□p。當然還有可能模態和必然模態的否定判斷,很好理解,不再舉例。

在這裡,◇p、□p代表的僅僅是一種邏輯形式,其中 p的內容可以是“明天下雨”,也可以是“明天下雪”,還可以是“明天下錢”,隨便是什麼都行。邏輯學是隻關心邏輯形式,不關心具體內容的,所以邏輯的真不一定代表事實的真——可有人真的相信明天會下錢?

【老九散講】21、你知道自己的判斷是種什麼判斷嗎?

那麼“明天一定會下雨”呢?我們說,這個判斷在邏輯上毫無瑕疵,但在事實上卻未必。因為我們事實上不知道明天是否真的會下雨,這要等明天過完了才能知道。所以,不要對邏輯求全責備,人家本來就不管內容的事。

但是這麼說有一點兒過於簡單,如果有誰根據今天晚飯吃什麼來判斷明天是否會下雨,那豈不是太滑稽了?所以邏輯還是要管我們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也就是還要管我們的推理過程是否正確。關於這一點可以先放一放,等把該說的都說完,再回過頭來說它。

判斷除了模態判斷之外,還有非模態判斷,包括:簡單判斷中的性質判斷和關係判斷;複合判斷中的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假言判斷和負判斷。

性質判斷,當然是對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作出判斷,如:小明是個好學生,斷定了小明是“好”的;再如:有的同學是壞學生,斷定了有的同學是“壞”的;再如:所有的學校都有學生,斷定了所有的學校都是“有學生”的。

在這裡,“小明”、“同學”、“學校”被稱作判斷的主項,用S表示;“好學生”、“壞學生”、“有學生”被稱作判斷的謂項,用P表示。這樣,上面三個判斷的邏輯形式就是:某個S是P;有的S是P;一切S是P。

跟前面說過的一樣,S和P的內容可以任意代入,所以,我們不妨說木頭(S)是導電的(P),這個判斷本身沒啥形式錯誤,錯在其他方面。至於它到底錯在什麼方面,我們還是留到後面去說。

某個S是P,這種形式的判斷被稱作單稱判斷,因為它的主項是一個單獨概念。像在“小明是個好學生”中,S是小明,外延只有一個,所以叫單稱。

一切S是P,叫做全稱判斷。這很好理解,因為它的主項包含了S的全部外延,而S又是一個普遍概念,外延不止一個。

全稱判斷和單稱判斷都包含了主項S的全部外延,區別只在於外延是一個還是多個。從這一點來看,可以把單稱判斷看做一種特殊的全稱判斷。

有的S是P,叫做特稱判斷,因為它的主項是S的所有外延中特定的一部分,因而叫做特稱。

根據這些主項的外延被斷定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單稱判斷和全稱判斷都對主項的全部外延作了斷定,所以我們說它們的主項是周延的。而特稱判斷只是對主項的一部分外延作了斷定,所以它的主項是不周延的。

這是對肯定判斷的主項而言的,對它的謂項以及否定判斷的主、謂項也可以作類似的分析。這裡不做詳述,只提供一下結論:①全稱或單稱判斷的主項都周延;②特稱判斷的主項都不周延;③肯定判斷的謂項都不周延;④否定判斷的謂項都周延。

在這裡需要對特稱判斷中的“有的”做一下說明。在日常語言中,當我們說“有的”的時候,不僅斷定了“有的S是P”,而且還含有斷定了“有的S不是P”的意思,但在邏輯學中卻沒有這層意思。

邏輯學中“有的S是P”的意思是說“至少有一個S是P”,它僅僅斷定了存在S是P,但對S的數量卻並沒作出判斷。這個數量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若干個,甚至可以是全體。

因而,在邏輯學中,說“有的小說是文學作品”並不是扯淡,而“有的小說是文學作品”的矛盾判斷也不是“有的小說不是文學作品”,而是“所有的小說都不是文學作品”。

性質判斷之間的關係除了矛盾關係之外,還有反對關係、差等關係和下反對關係(“有的小說是文學作品”和“有的小說不是文學作品”就是下反對關係的兩個判斷),這裡不做詳細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書。下面說其他的判斷種類。

【老九散講】21、你知道自己的判斷是種什麼判斷嗎?

性質判斷之間的關係

關係判斷就是斷定對象之間的關係,如5大於3、上海在北京以南,記作R(a,b,c…)。其中,R稱為關係項,即上例中的“大於”和“在…以南”,括號內的叫做關係者項,即上例中的5和3、上海和北京。

聯言判斷是斷定幾種情況同時存在,如:北京既是我國的政治中心,也是我國的文化中心。記作:p並且q。

選言判斷是斷定若干可能情況中至少有一種存在,如:他或者懂英語,或者懂日語。記作:p或者q。這是一種相容的選言判斷,因為這兩種情況也可能同時發生:他可以既懂英語又懂日語。

還有一種不相容的選言判斷,那就是在幾種情況中只能有一種為真,如:他不是在國內出生的,就是在國外出生的。他顯然不能既出生在國內又出生在國外,二者只能選擇其一。記作:p要麼q。

假言判斷是斷定一種情況的存在是以另一種情況為條件的,如:如果能被2整除,那麼這個數是偶數;再如:只有能被2整除,一個數才是偶數;再如:當且僅當能被2整除,一個數才是偶數。

上面的三個例子分別是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和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分別記作:如果p,那麼q;只有p,才q;當且僅當p,則q。關於什麼是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大家應該已經在中學數學中學到過,這裡不再贅言。

判斷的最後一個種類是負判斷,也就是否定某個判斷的判斷,如:並非所有人都學過邏輯學,記作:並非p。

需要辨析的是,負判斷不是否定判斷。“所有人都沒學過邏輯學”,是一個否定判斷,並不是負判斷;“並非所有人都沒學過邏輯學”倒是一個負判斷,雖然它所表達的在實質上是一種肯定。

下一期,我們可以說說邏輯的四大基本規律了,也就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老九散講】21、你知道自己的判斷是種什麼判斷嗎?

—— 未完待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