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最懂我,唯有杜月笙"

1950年,62歲的黑邦老大杜月笙和43歲的戲曲名伶孟小冬舉行了婚禮。一對相交了二十多年的知已終於走到了一起。

1907年,孟小冬出生於北平的一個梨園世家,9歲拜仇月祥為師,學唱老生,12歲首次登臺,14歲,她在上海"大世界"正式掛牌公演,她聲情並茂,引得臺下喝彩如潮。一場未完,一位長衫男子便匆匆跑到後臺,給她獻上花藍。他就是杜月笙,後來的"上海灘皇帝"。

這場戲註定了他與她的半世情緣。杜月笙愛好京劇,愛聽邊愛唱。雖然孟小冬當時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但她卻有一種凜然爽朗的美,她肌膚如綢,面如桃花,舉手投足,落落大方,頗有大家之氣令杜月笙滿是歡喜。孟小冬每次唱戲,杜月笙必來棒場。並出巨資為她灌製唱片。

1925年,孟小冬離開上海到北平學藝深造,杜月笙為她打點生活瑣碎,讓她無後顧之憂。盂小冬在北平首演劇目是《四郎探母》,她飾演四郎楊延輝,正值豆蔻年華的她,明慧照人,輕盈嫻雅,眉目間的孤意與深情,深深的打動人心。不知不覺中,當時的伶界大王梅蘭芳走近了她的感情世界。只是,這段愛情最終讓她遍體鱗傷。她與梅蘭芳四年的婚姻,最終以分手告終。

一連幾天,她食不下咽,夜不能眠,最終孟小冬決定離開傷心地,準備歸一佛門。杜月笙心痛至極,苦苦勸說,勸她不要因此葬送了自己的藝術前程。為了讓她早日走出情殤,他全力支持她拜京劇老生泰斗餘叔巖為師,讓她潛心學藝,不但每月供給她幾百大洋,還為她買了一所私宅。在杜月笙的鼓勵下,孟小冬將所有的心思都給了京劇,認真學習餘派老生唱腔。而這時的杜月笙,已是跺一跺跺腳整個上海就會"地震"的黑老大。但對孟小冬卻柔如春水。他對孟小冬直言∶"你曉得是啥地方吸引我?你有男子氣質,色藝雙絕,少年成名,但孤傲似梅,沒有一絲一毫奴顏媚氣"。說出這樣的話,他的確算是她的人生知己。

1947年,杜月笙六十大壽,20年沒有在上海登臺的她,復出唱了兩場《搜孤救孤》,一時間,一票難求,萬人空巷。臺上,她一舉手,一投足,一句話,一聲唱莫不端莊沉穩,蒼涼激昂。演出結束,她穿旗袍出來謝幕,這是觀眾第一次在舞臺上看見女兒身的她,這也是她最後一次謝幕。

從此,她只喝給杜月笙一個人聽。正如杜月笙所說∶"我終於知道了愛情的滋味"。只可惜這愛情的滋味,不是花前月下,風花雪月,伴隨他的只有病榻與呻吟。在杜月笙病重期間,孟小冬也是盡力的照顧,伴隨左右。一年後,杜月笙離逝。從此她洗盡鉛華,吃齋唸佛。這位梨園的"冬皇"再也沒有登臺,她的聲音只屬於杜月笙。正如她所言∶"何人最懂我,唯有杜月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