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是“合資巨嬰”拋棄了輝昂?

【導語:從某種意義上講,輝昂是有條件做成“取今復古,別立新宗”的豪車品牌,打造成魯迅所希望的“中國性格”——落地成為中國車的典範。用現代化復興中華文化,作為汽車人責無旁貸。但遺憾的是,合資企業“巨嬰症”可能置輝昂於繼輝騰之後的又一尷尬境地,在躺著賺錢的思維下,營銷傳播缺乏建樹,本可以成為上海豪車名片的輝昴被市場冷落了。我們不禁要思索:輝昂被冷落難道是車的冷落?一個沒有靈魂的汽車能走多遠?】

輝昂就像個尚未露臉就遭退市的豪車,上市三年,照理如日中天,風生水起(傳播、銷售、體驗、口碑),即便是慢熱,也該有聲響。然而,輝昂3月份銷量僅為1483輛,一季度銷量3697輛,同比下滑雙雙跌出四成以上。而有關這款車的傳播幾乎為零,還不如自主品牌做得有聲有色。有關方面本指望這款車成為上海豪車的一張名片,現在看來可能要大失所望。

為什麼說是“合資巨嬰”拋棄了輝昂?

去年進博會,輝昂作為大會接待用車露了一把臉,受到各方讚賞,被認為這是能夠代表上海製造先進水平的一款車,可以支撐起上海豪車的門面。有人甚至說,這款車的低調奢華,高品位,倒是符合上海的腔調(大氣謙和,開明睿智),以內斂的外形和人性化的內飾,高科技的性能及智能化水平等,博得有識之士的青睞,堪稱“隱鋒芒”的鑽石級豪車。但不知何故,此車卻不見傳播和營銷,似乎被人為地“冷藏”起來,甚至還不如普通新車推出那麼受重視,在外界看來,似乎早已被冷落了。

為什麼說是“合資巨嬰”拋棄了輝昂?

在今年上海車展上,輝昂的展出待遇遠不如其它車型佔有重要的位置,居然放在途昂的後面,展出面積僅一輛展車大小,置於一隅,與其豪車身份和地位極不相稱。問及展臺工作人員,此車為何不如其它展車突出?回答居然說這車不好賣。在車展上,輝昂與同城的凱迪拉克相比,那是天壤之別,無論是氣勢營造還是文化賦能等方面,都形成巨大反差,表明在對待豪車的態度和重視上拉開了很大的距離。

為什麼說是“合資巨嬰”拋棄了輝昂?

這說明了什麼?難道是銷量不好的原因?還是失去了做豪車的信心?難道上汽大眾要放棄這款豪車?還是另有新的打算?

在老牌汽車合資企業紛紛介入豪車國產的當口,上汽大眾並沒滯後,早有盤算,卻起色不大。一款輝騰的兄弟——輝昂本來是可以作為上汽大眾旗艦提升產品的能級,尤其是可以成為帕薩特高端客戶新的選擇,留住忠誠用戶的機會,在產品戰略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但事實上出師不利,並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此外,有一個事實無法迴避,在豪車市場中,輝昂根本就不在圈子裡,也不在購車者的視線裡,在銷量上已被忽略不計。這就不免令人思考:輝昂作為高端品牌的推出難道就沒有使命和期待?如此受到冷落和不待見這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為什麼說是“合資巨嬰”拋棄了輝昂?

縱觀上汽通用,廣汽本田等高光車企,通過豪車生產提升了製造能級和產品晉級,產生了可持續的良好聲譽,同時也豐滿了產品線,留住了高端用戶,提供了消費升級的空間,做到了在乘用車領域全覆蓋,不留死角,滿足了粉絲用戶的需求,備受外界關注,呈現出新的活力。從發展的角度看,沒有豪車支撐的車企在品牌建設和產品力上不僅缺失,還會留有遺憾。從專業的角度上看,輝昂具備了可以做好“中國本土特色豪車”的條件(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而且擁有良好的用戶基礎和心理市場。正如體驗過這款車的專業人士所說,其性能和駕乘及舒適性,毫不遜色任何豪車(與奧迪A6L共享MLB平臺),而懂行的人則說,此車是絕對物超所值。

為什麼說是“合資巨嬰”拋棄了輝昂?

既然此車有諸多的希望和可能,而且可以充分釋放上海汽車製造在技術、創新、智慧上的能力,尤其在存量挖掘和文化賦能,包括上海這座城市雄厚資源的支撐等,沒有理由做不好這款車。有關專業人士認為,上海已經具備出豪車品牌的元素和基礎。一款朗逸把上汽大眾推向了造“神車”的巔峰,確立了行業的重要地位,那麼,造豪車難道就不行?事實上,上汽大眾經過三十餘年的磨礪,在造車技術和經驗上可以說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早在二十餘年前,桑車國產化成功之後,業內人士就說過,“從現在起我們想造什麼車都可以了。”朗逸成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公開報道披露,這款車是以中方主導開發的車型。它的能力釋放似乎已經證明了一切(在這一點上,連德方也不得不承認,把帕薩特外觀設計權交給了中方就是佐證)。

為什麼說是“合資巨嬰”拋棄了輝昂?

作為豪車,輝昂什麼也不缺,在硬件上與同級豪車相比猶過之而無不及,但在品牌建設和傳播上顯然遠不如其它豪車給力,在營銷上不僅乏力,而且不到位,處在放任自流散養的自由狀態,缺少戰略定位和目標市場,遊離於豪車市場之外,背後所折射的卻是對品牌的不自信,缺少文化的支撐(相對於某自主的豪華車新品牌就顯得不作為)。眾所周知,豪車的賣點是文化。這恰恰是輝昂的軟肋。可以說,在文化投入上(品牌構建)幾乎沒有,外界也感知不到,根本沒有印象,而在態度上則把輝昂混同於朗逸的水準(產品思維),並沒有轉換到做品牌的思維上。須指出,郎逸的成功也並非全是產品,事實上是普桑的迭代,在透支大眾品牌,這只是個案,沒有普遍意義。輝昂不同,既不能迭代輝騰,也借不了大眾品牌的勢,必須“別立新宗”,這就是課題,要比造車更為重要的“品牌重建”。

為什麼說是“合資巨嬰”拋棄了輝昂?

然而,這恰恰是輝昂命運不濟的關鍵所在(缺乏重視),以為“工程師文化”會贏得市場青睞(產品),說盲目自大是恭維,說嚴重一點是根本就沒有做豪車的思想準備(從來沒有一家車企把豪車和普通車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先例),與眾多豪車和高端品牌相比,輝昂屬於沒有做好功課的後來者,缺乏想做好一款豪車的精神,無論是傳播,還是廣告,乃至營銷,都難以找到可圈可點之處。

為什麼說是“合資巨嬰”拋棄了輝昂?

現在說輝昂是失敗的車型為時過早,德方也不會同意,但它有步輝騰後塵的跡象,儘管嘴上不說,但在士氣和態度上,以及表現上已經基本接近。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過去躺著賺錢的思維還很頑固,遇到做品牌就捉襟見肘了,暴露出諸多的非製造和技術問題,文化和觀念嚴重滯後,有些方面還不如自主品牌主動,有危機意識,尤其是公關傳播等於是虛設,毫無建樹。如果用合資綜合症來描述的話,那就是合資依賴“巨嬰症”所產生的現象。這也證明了合資為何向下,自主為何向上的歷史必然。

禾顏閱車點評:

從某種意義上講,輝昂是可以做成“取今復古,別立新宗”的豪車品牌,打造成魯迅所希望的“中國性格”——落地成為中國車的典範。用現代化復興中華,包括汽車業在內,應該成為當代中國人的使命,尤其是作為汽車人,更是責無旁貸。我們說,沒有文化的汽車是沒有靈魂的汽車,而沒有靈魂的汽車又能走多遠?輝昂被冷落難道是車的冷落?它所揭示的也許是失去“靈魂”的遺憾吧。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