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大力發展長征五號火箭?

窮極一生追尋的大伊萬


你好,我是科技音符,很榮幸回答你這個問題

談一下我個人理解,希望能夠幫助你

1.為了實現我國的航天夢

一直以來,我國都有航天夢,能夠探索浩瀚的宇宙,現在主要的目標是實現登錄月球和建設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這些都需要大推力火箭的幫助,需要把材料或者設備運送到太空,由於我們航天發展較晚,和其他航天強國還有一些差距,這就需要我們的航天人努力追趕。

長征五號火箭只是我國航天的一個步驟,也是為了驗證最新的航天發動機的技術,也是為了培養航天的人才,為我國後續研發更大推力的火箭做基礎技術準備,論證和儲備

2.航天技術發展的必要

由於航天技術屬於尖端科技,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穩紮穩打,長征五號使用了最新的液氫液氧技術,這就需要我們做細節的發射驗證技術的穩定性,為我們後續長征大推力火箭做基礎,簡單來說,航天需要一步一個腳印,長征五號就是一個重要的腳印

希望我國能夠實現航天夢,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





科技音符


中國人揚眉吐氣的“長征/CZ-5遙2”系列大推力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長征5-遙2大推力運載火箭🚀的研發發生成功、使中國擠身世界大型運載火箭前三的位置、為中國參與世界的大運載量商業發射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CZ-5-2大運載
火箭可以近地軌道運載力達25噸有效載荷、地球同步軌道轉移運載14噸、地、月間轉移載荷8噸。

為將來發射運載大型月球探測器、功能更加齊全和大型太空艙提供的有力保障。目前、世界上能夠研發大推力運載火箭🚀的國家主要美國、俄羅斯、歐盟、在國際上大型運載火箭發射市場長期被美國和歐盟壟斷經營、“長征-5遙2/胖5”大型運載火箭的發生成功、成為一型大型運載火箭的競爭者和參與者之一,也是中國航天科技的實力象徵意義重大。


孔乙己亂彈


首先是因為目前我國的其他火箭由於運力有限,難以完成一些複雜的航天任務,比如未來的天宮三號空間站,由3個20噸重的艙室組成,其他火箭都不能勝任,而長征5號運力達到25噸,只有它能夠把這個空間站送到太空。


現在世界現役大推力火箭,排名第一的是美國的重型獵鷹火箭,運力64噸,排名第二的是美國的德爾塔4B火箭,運力29噸,排名第三的就是我國的長征5號,外號“胖五”。


其實除了上面說的長征5號能完成更復雜更艱鉅的任務的原因,最最最重要的原因是:發展航空航天對一個國家來說,意味著國家和人民的安全和未來!一個國家沒有航空航天工業,就保障不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全,這個國家和人民也沒有未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曾經的我們在明朝後期的閉關鎖國,錯失了大航海時代,從此我們開始了逐漸衰落的幾百年。大航海時代西方列強探索到了未知的大陸,探索到了他們本國沒有的大量的資源,而探索到的這些資源幫助他們的國家逐漸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成為了近現代最發達的國家。


而當今世界,地球資源有限,而且已經被各個國家跑馬圈地佔的差不多了。有實力的國家為什麼要探索海洋、探索南極北極,建立南極科考站?無非就是為了資源!

那麼大力發展航空航天,探索宇宙空間更是各個大國強國必爭的領域。就像地球上空的衛星軌道是有限的,說先發射衛星上去佔領這個軌道,這個軌道就是誰的,這是國際規則。所以說大力發展航空航天,會讓我們國家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


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的發展,都要從長遠考慮,要考慮未來5年或者10年甚至幾十年後的發展,所謂百年大計、千年大計都是一個民族應該考慮的事情。鼠目寸光的人或者國家是沒有未來的。


還是拿航天工業對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意義來說,第一就是對國家安全有重大的意義。

發射人造衛星以及航天器的火箭,其實也是洲際導彈。比如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R7火箭,以及美國發射第一顆衛星的紅石火箭,其實都是導彈的基礎上改造的。

我們國慶閱兵式上展示的東風31導彈把塗裝一改就是長征11火箭。


還有戰機、戰艦的武器實現精確打擊,需要導航技術,而導航就需要衛星地理定位,衛星如何上天?需要火箭啊!需要航天工業啊!


當年我們國家的北斗導航系統沒有運行之前,我們的軍事導彈和民用導航都用的美國的GPS,美國在GPS動手腳,我們的導彈就會打不準,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第二就是長征5號這樣的航天技術可以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科技價值。

據統計,中國境內的衛星導航產業創造的產業價值超過了3400億元,全世界已經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了我們的北斗導航系統的產品。

航天科技是高科技,它涉及到很多的技術,涉及到新材料、新工藝,需要很多科研機構、大學、企業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進展和成果。比如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養活了兩萬家企業以及30多萬科技人員。

一項高科技裡面會包含很多項細分的技術,所以發展一個高科技就能帶動很多其他方方面面的進步。


就在昨天,也就是2019年12月30日,世界上首條自動駕駛智能高鐵--我國的京張高鐵開通,而在海上,大多數貨輪都基本上自動駕駛,而這都是有賴於北斗導航系統實現的。


航天科技是真正的高科技,美國的登月計劃的幾千項技術專利同時帶動了民用技術。比如美國的硅谷、IT、軟件、通信、飛機制造等等相關產業的微軟、惠普、IBM、高通、波音等等的公司,都是航天技術的受益者。


還有消防領域的液體冷卻服、食品殺菌和包裝技術、光伏產業的太陽能板,醫療領域的x光掃描、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當初為了檢查火箭和飛行器的零部件結構是否完整而發明的圖像增強技術,能夠觀察到物體表面細微的變化)等等等等,都來自航天技術。



這裡引用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系列總指揮、總設計師葉培建的話來說明航天事業的重要性:

“宇宙就是海洋,月亮就是釣魚島,火星就是黃巖島,我們現在能去我們不去,後人要怪我們。別人去了,別人佔下來了,你再想去都去不了。”


綜上所述,探索未知世界是人類永恆的主題,而發展航空航天不僅僅是探索宇宙奧秘,同時也是帶動國家和人民走向繁榮富強,以及帶動民族未來發展,為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後人造福的驚天偉業。


時問新


為什麼我們要大力發展長征五號火箭?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1. 火箭-國之重器.大家都知道.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的發射了自己的第一顆人造衛星,衛星軌道的近地點高度是436KM,遠地點高度為2384km,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的平面夾角為68.5°,繞地球一圈需要114min。衛星質量為173kg,如果沒有火箭作為載體.衛星的發射根本就是空談.借用人造衛星的地球物理所所長趙九章先生一句話,“靠天,靠地,靠不住!發展宇航科學要靠我們自己的力量”。


2.努力縮小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在"長征五號"之前,中國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是"長征七號",能將約14噸載荷送入近地軌道。這個數據與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的大推力火箭有著明顯的差距。而"長征五號"理論上則具備至少25噸的近地軌道載荷發射能力,比以往提高了近一倍,也能極大縮小與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

3."長征五號"對中國航天的價值,它不僅僅體現在與美俄的紙面數據比拼上。不論是中國的下一階段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工程,還是雄心勃勃的火星探測計劃,都亟需大推力運載火箭。比如,旨在實現月球表面著陸並返回地球這一目標的"嫦娥五號"計劃,其探測器重達8噸;除了"長征五號",沒有任何一款現役中國火箭能將其送上月球。重達20噸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也只能由"長征五號"送入近地軌道。而預定2020年夏天發射的"螢火2號"火星探測器,同樣依賴於"長征五號"。此外,旨在取代"神舟"系列的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太空望遠鏡也在等待具有足夠推力的運載火箭。中國航天多個項目因"長征五號"而被迫推遲


4.未來各種衛星的超級載體.當今世界四大導航系統: 中國的北斗、 俄羅斯的格洛納斯、 美國的GPS、 歐洲的伽利略。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運載火箭.那麼我國的導航衛星的發射將會面臨很多困難.說到這個,就要追溯到25年前的一個屈辱性的事件了。當時,美國方面聲稱我國“銀河號”貨輪攜帶化學武器,並以此為由關閉了GPS導航系統,迫使其停止航行,並向所在的國際公海派出軍艦和直升機,美軍還不止一次登船檢查。隨後,我國“銀河號”被扣留長達3周,被迫中止正常航運長達33天,而且全體艦員斷水、斷糧堅決不吃美國一粒米、一滴水。俗話說得好:“落後就要捱打!”通過這個事情,我國航天人發現,當時主動權在美國人手中,他們可以決定誰在何時可以使用GPS,為了改變這個局面,我國航天人奮發圖強,終於在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導航試驗系統。在未來,我國的天宮一號宇宙空間站.還要進一步完善.建造過程中必然離不開大型運載火箭的幫助.


最後,在這裡祝願中國航天事業一帆風順。


探秘超級機械


長征五號主要是用來滿足一些國家級別的航天項目需求,比如空間站,火星登陸車,大型的空間探測器(比如類似哈勃這樣的空間望遠鏡)這些顯然都需要大推力火箭。長征五號起飛重量高達878噸,LEO(近地軌道)運力25噸,MTO(月球轉移軌道)運力13噸。像剛剛發射的實踐十二號衛星,重達8噸,這個級別的衛星在全世界都是屈指可數的,就必須得麻煩胖五了。而一般的商用衛星發射反而是用不著麻煩長征五號的。

剛剛發射成功的實踐十二號通信衛星

從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射計劃看,胖五可以說是相當忙的,胖五前兩年出事,沒辦法發射,急壞了一大批航天科研工作者。為啥?因為他們的衛星飛船都等著胖五送上太空啊!我們看看都有哪些項目:


這裡面隨便一個項目拿出來,都可以說是振奮人心的,螢火二號是把衛星送上火星軌道,這是中國人對火星的首次探索;嫦娥五、六、七號承擔的是月球土壤採樣返回和月球地形地貌探測的任務(以前的運力只能讓月球車上去,回不來),嫦娥五號的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嫦娥四號探測器+月球車一共才1.3噸;天和號核心艙,問天號和夢天號實驗艙都是中國的空間站的前哨;巡天太空望遠鏡則是中國版的哈勃望遠鏡。。。 不客氣的說,這些項目都是讓中國太空發展技術實現階躍的里程碑,而這些都離不開長征五號這路公交車。

探月三期工程

天和號核心艙

眾項目表示:車票買好了,就等你胖五發射了


從長遠考慮,大推力火箭發動機始終是我們的一個技術短板,未來登陸月球,火星,必須要用到比長五還要大的火箭,如果不在長五上打好基礎,那麼就不利於空間技術的長遠發展。

長征五號的出現,補足了重型火箭產品的短板,使我國在重型火箭領域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


紙上的宣仔


我國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急缺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0噸以上,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0噸以上的大型運載火箭,嚴重影響我國後續的大質量載荷、空間站建設和深空探測等發射任務,所以發展大型火箭迫在眉睫。

(長征五號解碼,來源新華社)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早於1986年在863計劃支持下開展前期論證和攻關,2001年5月國防科工委開展預先研究,但直到2006年10月才正式立項研製。該型火箭是我國迄今為止火箭技術跨度最大,新技術運用最多,運載能力最強的大型火箭,該型火箭採用一級半構型,總長57米,芯級直徑5米,採用2臺我國最新研製的50噸推力YF-77型液氫燃料火箭發動機,同時捆綁4個3.35米直徑助推器,共配備8個120噸推力煤油火箭發動機YF-100,起飛質量約為870噸,10臺發動機總計可提供1060噸推力。

(世界現役大型火箭,從左到右分別是:重型獵鷹、德爾塔IV、長征5號、質子M和阿麗亞娜5號火箭,來源維基百科)

然而,承載了厚望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此前卻表現不佳。2016年該型火箭的首次試射,就出現了二級發動機提前關機的故障,雖然此後通過延長上面級發動機的燃燒時間成功把"實踐十七號"衛星送入了地球同步靜止軌道,但是這種補救措施卻縮短了衛星的使用壽命。2017年,“胖五”的第二次發射則宣告失敗,芯一級火箭氫氧發動機出現故障,星箭墜海。由於運載火箭工程的延期,空間站、探月計劃也隨之一再推遲。目前,"嫦娥五號"、"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的發射日期已經順延到2020年以及2021年。更為尷尬的是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螢火2號"一旦錯過了2020年夏天的發射窗口,就必須再等26個月。

而2019年12約27日長征五號遙三火箭的成功發射,也預示著“胖五”的王者歸來,就像火箭成功發射之後在指揮大廳大屏上打出的那一行積蓄在中國不知多少航天科技工作者內心深處的那一聲吶喊“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也標誌著我國具備了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5噸,地球同步靜止軌道14噸的發射能力。


太空知識探秘


掰開指頭數一數,胖五帶來的好處看得見,託舉航天的未來,邁步出重大而積極的一步。不妨我們來數一數。想親見月球什麼樣,靠它才能把月壤實現帶回來的任務。我們要打造“月宮”,沒有它重大的核心艙段,發射不了,今天可以正式說,推開了天宮的大門。想到火星去看看,2020著陸火星,正有一扇發射窗口,時機不可錯過,要不然還要等待兩年的時光。大推力火箭可乾的事,不只這些,還有,實踐二十號通信衛星,沒有胖五上不去。

因此胖五正是一個標誌,直徑從2米跨越到5米,技術進步大,追求的目標自然不一樣,可以更高更遠,可完成的任務更多樣。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正是能力的體現,一步趕上了國際主流火箭的水平,為此我們努力了幾十年。

有網友不解,每要說一句,人家有更大的,多少年前已實現。人家再好是人家的,在航天技術發展方面,靠的只有自已。其實我們循序而進,從來也不刻意要比哪一個,通過自家努力,一步一個腳印,拉動航天技術升級,胖五成功,正是前進的一大步。想造便有,我們的航天人精神著呢,向更大的火箭進發,那是低軌道運載140噸的更胖的胖九之任務,現在的目標,要完成胖五火箭的系列化,以早日使胖五成為我國航天一張嶄新的名片,可以為人類航天貢獻出自己更多力量。因此,在為航天人加油的同時,也倍感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