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登月即使到了今天,對於美國人也是非常難的。”這句話透露出哪些信息?

和風細雨15462198



五十年前的今天,兩名美國人登上月球並在月球表面行走。現在美國宇航局計劃再次嘗試,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目的是在2020年前重返月球。 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歷史性的首次登月,為什麼五十年後返回月球如此困難。

自美國宇航局在2004年發佈其新的登月計劃以來,現在已經過去15年了。 一方面,這一次的目標比上一次大大擴展了。 這不僅僅是旗幟和腳步,美國人還要尋求人類在太空中的持續存在。 美國宇航局目前的火箭和航天飛機不能執行登月任務。航天飛機已經退役,美國現役沒有土星五號級別的運載火箭,現在載人探險所需的裝備,無法超越低地球軌道到達月球。 加速這些有效載荷離開地球所需的火箭不再存在,土星五號在阿波羅時代退出。從那時起,美國甚至世界已經放棄了這種能力。


美國宇航局正在開發新的火箭,名為戰神一號和戰神五號,用於返回月球。它們將比阿波羅時代的土星五號更大更高,並且能夠承載更多的重量。 新登月計劃要求這些新火箭在性能上超過土星五號,但要在預算內完成。 美國人想做得更便宜,同時做得更安全。對於美國宇航局來說,這相當棘手。 除了這些挑戰,新登月計劃比月球走得更遠,月球之旅將成為人類準備火星之旅的一步。

離開地球軌道所需技術很複雜,回到月球並不是小事,呆在月球上很不容易,去火星更遙遠。 雖然重返月球之旅並不容易,但一些美國專家表示新登月計劃最大的障礙是錢。美國宇航局正在花費350億美元建造獵戶座和戰神一號運載火箭。 美國人完成這項工作所需的技術大部分都在掌握之中。就挑戰而言,這實際上是一個財政挑戰,一個國家能夠支付的金額。 阿波羅時代,美國宇航局的預算幾乎是聯邦預算的5%。現在,還不到百分之一。



美國人有必要的技術,但這需要投資。這就是癥結所在。 在20世紀60年代,許多美國人認為阿波羅計劃的花費是合理的,因為它在冷戰期間對國家安全非常重要。今天,一些人質疑人類太空探索是否同樣有價值。 新登月計劃沒有令人信服的公開理由。沒有一個美國納稅人都理解並能接受的理由,很難找到資源來做這件事。


美國宇航局堅持認為重返月球有許多好的理由。除了可以學習的月球科學和人類探索的刺激之外,許多新技術還可以在地球上應用。例如,高效電池、能量存儲系統、閉環環境控制和生命支持方面的進步可能會讓地球上的人類受益。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從客觀角度來講,載人登月即使到了今天,對於美國人也是非常難的。”這句話出自我國載人飛船系統的總設計師張柏楠之口,時間是2016年4月24日。對於張總設計師此話的理解,套用一句老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個人認為,此話不能單獨拿出來說,否則極容易斷章取義。張總設計師接下來還有一段話:阿波羅登月,是美蘇冷戰的結果,兩國當時採用的很多技術都非常冒險。



到了今天,美國人若重返月球,難度確實很大。主要原因:一、美國目前並沒有可執行載人登月發射任務的大推力運載火箭,當年搭載阿波羅的土星五號早已無法建造,而運載能力不低於土星五號的SLS太空發射系統尚在研製之中。二、單從技術指標上來說,現在的要求可比當年阿波羅登月時要高得多,難度要比當年大得多。三、美國目前是唯一一個超級大國,沒有“重返月球”的必要或者說是需求。


實際上,阿波羅登月可以說是集美國全國之力才得以實現的,目的是為了爭奪太空的主導權。到了今天,美國已不僅僅是“地球村”的村霸,而且還牢牢掌握著太空的主導權,根本就沒有“重返月球”的必要。換一個角度來說:若是美國人“重返月球”成功,那也沒什麼實際意義;若是失敗,那樂子可就大了……一句話,在載人登月上,美國輸不起。此外,載人登月在目前還是一個“入不敷出”的項目——投入大,產出少。

不過,這並不等於美國會放棄對太空的探索——在其它國家把目光盯著月球的時候,美國看的卻是火星。實際上,不管美國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最終是否能夠實現,無疑都會成為美國人的驕傲,這就是世界霸主正在做的事。關於阿波羅登月的陰謀論,網上一大堆,各說各的理,目前根本就無法定其真假——美國方面公開的照片以及信息太少,讓人生疑實屬正常。不過,絕大多數的美國人對阿波羅登月持肯定態度,至少超過80%的美國人認為確有其事。

那麼,美國人在短期內是否能夠“重返月球”,或者說其目前是否具備載人登月的能力?借用張總設計師的話來說,那就是“不好評價”。張總設計師的團隊對阿波羅登月進行了充分的論證,結論是:用現在的技術設計阿波羅飛船,難度仍然很大。阿波羅飛船的可靠性“據說還不到50%”,而美國總共發射七次卻成功了六次,讓人不得不為美國人的“運氣”豎大拇指……



儒道之主


美國是否登月一直是個謎,支持者認為毋庸置疑,我本人曾經也是支持者,但中國嫦娥三號所攜帶的玉兔出現故障讓我重新開始審視我的觀點,除了我之前解釋的4個疑點,還有如下幾個疑點:1、美國的載人首次登月是1969年7月,而在1967年,蘇聯已經放棄登月,並且在1968年,蘇聯對月探測衛星也結束使命,也就是說,世界除美國外,已沒有國家能監測月球,在這一背景下,美國宣佈登月;雖然蘇聯受美國登月刺激再次重啟登月,但都沒有成功。2、美國在沒有任何成功基礎並且沒有任何追兵的情況下,阿波羅11號一次登月3人,這就好比一架新飛機首飛就坐一批人,是嚴重違背科學探索規律的。3、北京航天測控中心對美國是否登月是非常清楚的,為什麼沒有確認此事?確認並不丟人,並且示好美國NASA及科技界,因此,這不符合中國對科學探索所持的開放包容的精神。


shrich


美國現役的最大推力的火箭是德爾塔IV型重型火箭,以這個火箭目前的能力,很難執行載人登月任務,所以說,沒了土星五號,載人登月還是比較難的。

有的人說了,為什麼不重建土星五號呢?

原因是,雖然圖紙依然存在,但是原本供應零部件的廠商不在的不在,無法制造的無法制造,並且土星五號的生產車間,大家都知道的,被改建成為了航天飛機之用,所以,沒法再去建造土星五號了。

之後美國重返月球還得依賴於他們正在研發的SLS太空發射系統,運載能力將不低於土星五號。

只要還繼續使用化學燃料來進行航天活動,都是非常難的,安全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成本高昂,現在都在尋找著既安全、又省成本的方案,尋找新型的航天燃料,液氧-甲烷最有可能替代如今的液氧-液氫、液氧-煤油。

(土星五號又譯農神五號)

所以,下一次的登月活動會在一些技術更完善之後才開始著手,即便對於曾經登月的美國來說,它依然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任務,他們也在等待著新型火箭被研發出來,用以登月。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科學船塢


但凡涉及美國登月之事,就能感覺中國教育有多失敗,在基礎教育普及的今天,居然還有這麼多無知的蠢貨,而這些蠢貨居然敢裝腔作勢地提出些毫無科學常識的“證據”質疑,真是可笑更可憐。質疑美國登月的人主要是以下幾類:1、逢美必反的“愛國者”,2、缺乏基本科學常識和理性井底之蛙,3、好面子的自卑者,4、自認為聰明,實則毫無判斷能力、只會人云亦云的白痴。


柳暗花明714


月球無大氣,雖然引力小,但全程得靠火箭發動機反衝減速。無人登月是因為質量較小,燃料還僅夠登月。但是如果要2人登月,加上返到繞月軌道、調姿、對接和人需要的氧氣(純氧還不行,會氧中毒)。還要帶登月車等等,比無人登月的質量大太多了。怎麼算,也完成不了返回地球的操作。你叫現在的美國做一次無人登月,採集1公斤月岩,再返回,他們也做不到。退一萬步,登月後立刻返回,他們也做不到。

就算單單考慮這麼大質量的東西,去完成落月、且平穩無損,也幾乎不可能。更不要說照片上那麼小體積的登月艙,光帶氧氣都是很難的事。

登月艙搞那麼不規則!那可是個內部有氣壓的容器,不規則,連保壓都難。為什麼不做簡單的圓柱形?故弄玄虛吧!

"獵鷹"只是先"飛一次,再落一次"。這與“落一次,再飛一次"的登月,它們間工程難度是絕對不一樣的。

一個由眾多串行或並行子系統構成的巨系統。如果在每一個關鍵點沒有“系統冗餘",那經過多級的故障放大,最終只能失敗。69年時的登月,沒那種超時代的科技、材料、與系統管理水平。所以,讓人越看越覺得可疑。不過,當時能把視頻編得如此完美的,也算是種創舉了。

另外四年7次,這簡直跟玩似的。這成功率也是神了。


凌戰天



一看題目,大部分人會想到美國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曾經成功載人登月過,五十年過去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於是大家都認為現在美國再登月應該輕而易舉。都不理解為什麼現在對於美國人還非常難。當然也有很多人就會想起美國登月陰謀論,認為美國在上世紀根本就沒有載人登月過,所以現在載人登月對於美國人才這麼難。這些也算一部分人對這句話透露什麼信息的一種解讀。

而我認為載人登月是個非常複雜的工程,也是個非常燒錢的工程,不論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登沒登過月,現在對於美國人來說也是非常難的。所以現在無論哪個國家能夠成功載人登月都仍然是了不起的奇蹟壯舉,一點也不遜於上世紀美國的載人登月。我們國家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抓緊立項,率先實施載人登月。一旦成功其國際影響巨大,給中國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結果,這比載人航天和嫦娥四號登陸月背的影響力可大多了,可一掃某些西方人對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偏見,中國人會真正的揚眉吐氣。因為真正讓世界人民服氣的不是這個國家有多少錢,而是這個國家的科技水平有多高。美國人當年就是用原子彈和載人登月兩大高科技震驚了世界一舉奠定世界科技強國的地位,直到今天仍然是唯一的超級大國。


我國的經濟勢力雄厚,但缺少讓世界人民印象深刻的宣言,而載人登月就是中國進入世界強國的正式宣言。這是我看到這句話首先想到的。

至於這句話還透露什麼信息,那就是美國現在沒有載人登月的實力。假如沒有登過月,那沒有這個實力也順理成章;假如登過月,事隔五十年,無論是土星五號運載火箭還是阿波羅飛船都已經不能再用,而現在又沒有象土星五號近地軌道能力達到130噸的同類重型火箭,所以要想載人登月必須重新研製重型火箭。

太空發射系統

雖然美國現在正在研製運載能力140噸的“太空發射系統”(SLS),但至今沒有研製成功,並且也沒有個明確的時間表,測試飛行一會兒說2021年,一會兒又說2022年以後。數百億美元的預算所剩無幾。而“獵戶座”飛船雖然在2014進行了首飛,但正式載人要在2021年後,

“獵戶座”飛船

更何況不論是SLS還是飛船都是為2030年以後的載人火星準備的,並沒有為載人登月準備,所以美國現在沒有登月實力,這還只是技術方面的,還有財力方面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冷戰時期,美國並不比現在富,但當時美國和蘇聯正在太空領域展開競爭,以航天技術水平彰顯各自的優越制度,這是意識形態之爭,花多少錢都不在乎,美國當時花費超過500億美元,甚至達1000億美元,共動用40多萬人,但無任何經濟回報。也正因如此,當今的美國是不會再花這麼多錢去做這件事了,即便現在比以前有錢。

綜上,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雖然科技水平比起五十年前有了飛速發展,但不是革命性、實質性的飛躍,只算是小打小鬧改良式的發展,和五十年前的技術沒有本質的區別。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生產力的發展史。

人類社會從石器時代走向青銅時代再到鐵器農耕時代,從鐵器時代再到蒸汽工業革命時代,從蒸汽時代走向電氣時代再到核能和電子技術時代,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每一個時代的到來都是革命性的,是對上一個時代實質性的變革,是對舊時代幾乎完全的替代。從19世紀70年代進入電氣化時代,再到20世紀40年代正式跨入核能和電子技術時代開始到現在近八十年還沒有出現什麼根本性大變革,科學技術上沒有什麼大突破,有人說現在是信息lT時代,不錯現在手機、計算機、人工智能(AI)、



虛擬現實技術(VR),甚至量子通信技術等發展迅速,特別是手機已經成為人們離不開的東西了。

但這些技術說到底還是電子技術的延伸,是一些軟的虛的東西,所謂的信息時代仍然屬於電子技術的應用時代。實實在在的載人登月仍然需要傳統火箭來實現,也仍然是這種模式來實現星際旅行,所以現在的航天技術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相比並沒有大的提高,它們屬於同一時代。美國當時登月有多難,現在仍然有多難。這也難怪,從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是個大發現的時代,從法拉第到麥克斯韋再到愛因斯坦、波爾、海森堡、薛定諤等等,出現了一大批開創式大師級人物,
創立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至今仍是現代科學的兩大支柱,此後至今再無基礎科學上重大的突破,理論上沒有革命性的飛躍,科學技術又怎能真正突破?


物原愛牛毛1


美國目前最強大運載火箭,就是馬斯克spaceX公司製造的那個重型獵鷹,這枚火箭的推力大約在64噸左右,重型獵鷹確實比我國的長征五號要厲害,畢竟長征五號的近地載荷只有25噸,但重型獵鷹還不足以支撐美國重返月球,因為它一次最多隻能向月球投放20噸的有效載荷。

考慮到當年阿波羅登月的時候,美國的登月飛船達到了28噸,而今天的登月飛船重量肯定更大,所以spaceX的重型獵鷹遠遠不夠,要進行載人登月這樣的深空軌道任務,必須要有土星五號那樣的巨型火箭,土星五號是別想了,美國不會再重啟該計劃,這枚火箭完全就是政治產物。

它的液氧煤油引擎效率極低,造價和發射都極其昂貴,所以美國人見蘇聯無法在航天領域超過他們,迅速的就將這枚大名鼎鼎的火箭淘汰了,另外這十幾年以來,美國人一直在研發SLS火箭,這枚火箭的運載能力堪比當年的土星五號,它的近地載荷達到了130噸左右。

一旦這枚火箭試飛成功,美國人重返月球幾乎板上釘釘,總之就現階段而言,美國重返月球只是一句口號,畢竟SLS火箭還沒有正式試飛,土星五號又不可能重啟,而我國就更困難了,長征五號執行一些近地任務是沒問題的,但要進行載人登月這樣的深空航行,必須要等到長征9號才行........


種植恆星


透露的信息就是美國載人登月是撒謊!

據《每日星報》7月21日報道,一位陰謀論者稱,美國宇航員在月球表面拍攝的照片是偽造的,美國宇航局編造了登月計劃,愚弄了世界。

在美國宇航局慶祝首次登月50週年之際,77歲的著名攝影師馬庫斯·艾倫(Marcus Allen)告訴我們,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 )在月球上行走的標誌性照片實際是一個謊言。

中國的月球探測器月晝時還要休眠才能度過,美國幾十年前粗狂的技術都不怕高溫?何況還要維持人的生存。當時的橡膠輪胎就可以承受-100度至+180度的溫差?



教育探討


美國為了給阿波羅計劃作準備,於1961年至1965年共發射9顆“徘徊者”月球探測器(前6個都失敗了),共發回圖像17257幅;於1966年至1968年共發射7顆“勘探者”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多處著陸,取回土壤和岩石標本;於1966年至1967年共發射5顆月球軌道飛行器,主要用於發回月球照片。

阿波羅11號前的阿波羅8、9、10號飛船也到過月球,進行繞月飛行實驗、登月艙與服務艙的對接實驗、模擬登月過程,只是沒有降落到月面。最後11號才登月。

而最先抵達月球的是蘇聯的月球探測器。

從1958年至1976年,前蘇聯發射了24個月球號探測器,其中18個完成探測月球的任務。

其中月球2號探測器於1959年9月12日發射,兩天後飛抵月球並著陸,成為第一個到達月球的飛行器。

同年10月4日,月球3號探測器飛往月球,三天後飛到月球背面,拍攝了第一張月球背面的照片。

1970年11月10日,月球17號載著世界上第一輛自動月球車在月球著陸,進行了10個半月的科學考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