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第一謀士酈食其,靠一張嘴為劉邦拿下70座城池,為何卻被煮成肉湯?

琳瓏兒


看回答大多隔靴撓癢,一是把酈食其當成是蘇秦張儀那種縱橫家,而沒有看到他和陸賈都是儒家辯士;二是對司馬遷《史記》沒吃透。

酈食其是一個具有很深儒家信仰的人。

他加入劉邦勢力的過程很有意思。其未入劉邦軍前,在家鄉喜歡讀書,但窮困潦倒,吃穿都成問題,好不容易弄到一個看門工作(那個時代有些犯了罪的人會被罰去看門),都不服從領導,被鄉里稱為“狂生”,這個狂生跟魏晉清談那種狂生不是一個意思,而是有點神經不正常的意思。

等到陳勝開始起義反秦,天下大亂,他家鄉都有好幾撥起義隊伍經過,他都沒有出來,”深自藏匿“。等到劉邦軍隊經過,他聽說劉邦經常來高陽尋找人才,主動請求見劉邦,心裡開始認定劉邦是可以託付成就大業的君主。於是主動跳出來,託在劉邦軍的同鄉引薦自己,說本人不是狂生(不是不服從領導的神經病)。同鄉說你見劉邦,千萬不要說自己是儒生,劉邦最討厭儒生,見到戴儒生冠的人,要把他的冠解下來當尿壺。

但酈食其還是堅持一身儒服打扮見劉邦。劉邦一看是儒生,很不高興,在床上叫兩個女子洗腳,以表示對儒生的蔑視。酈食其說你要爭天下就“不宜踞見長者”。劉邦聽他這麼說,覺得有料,於是立刻正經坐起來問酈食其有什麼好計策。酈食其先是賣關子,還被劉邦罵“豎儒”(劉邦喜歡罵人,經常用“豎”這個詞),後來才縱論六國形勢,提出要劉邦佔領陳留。後來幫劉邦佔領陳留立功,其弟酈商率數千人跟劉邦打天下,併為劉邦遊說各國。

在《酈生陸賈列傳》裡,司馬遷先把酈生、陸賈、朱建說了一遍,然後講到後代怎麼除國的,怎麼死的。然後又倒述了一段酈食參加革命的另一種記載。司馬遷在最後的太史公曰那段,很明確指出,這個記述不可信,《資治通鑑》也未採用後入關加入隊伍的那種說法。酈食其是老革命,早在入關前就加入隊伍了。而酈食其儒家特色,使其在這個革命隊伍裡散發著與眾不同的氣質。

老革命為什麼壯志未酬身先死呢?麗生說齊是貶義詞麼?

從這件事本質上看,麗生之死不是貶義,反而彰顯儒家生死觀——殺身成仁。

”舉大事不細謹“,酈食其說的是劉邦。劉邦是要成就大業的,要當皇帝的,成大事而不拘小節,根本沒考慮到酈食其個人安危。實際上在劉邦眼裡,酈食其就是一個棋子,而且是要被拋棄的,這是酈食其最後的領悟,但他沒有明說,只是隱晦的說。乃至於這句話後來《漢書》刪掉了,因為不太政治正確。

為什麼劉邦要棄掉酈食其呢?實際上是劉邦集團內部兩種路線不調和造成的。

劉邦派酈食其去說齊,但同時也派韓信襲齊,一陰一陽,這是道家軍事思想的體現,現在看很可能是張良策劃的,而張良對酈食其很多主張都是不同意的,尤其是酈食其主張要保留六國,忽悠劉邦給六國送印。張良得知後跟劉邦說了一大通道理,尤其是大家跟你劉邦鬧革命,是要一起打天下當大官拿封地的,你把好處給回六國,誰跟你幹,誰幫你賣命?劉邦立刻收回成命,罵酈食其”豎儒“。這兩種思想是很大不同,張良主張劉邦要當皇帝的,秦朝郡縣要保留,不能再搞封建。酈食其是要復古的,是要搞回秦以前那套。

所以酈食其之死這個鍋需要韓信這個後來背叛革命的來背。

表面上韓信是聽了身邊謀士意見不顧酈食其身在齊國,實際上韓信下齊是使得劉邦集團利益最大化,徹底解決了齊人於楚漢間搖擺造成的風險。這種歷史寫法實際上是為尊者諱,幫劉邦開脫,同時也把酈食其的死責任推到韓信身上。

”盛德不辭讓“,說的是酈食其領悟到了自己被劉邦集團拋棄,但為劉邦集團徹底解決了齊國威脅和風險,成就了劉邦大業,是可以名垂漢史的了。

當仁不讓,殺身成仁,這就是一個儒者酈食其的取捨,儒家生死觀最好體現,死得其所,死有重於泰山


火山小企鵝


酈食其之死,表面上是韓信攻齊造成的,實際上是張良為劉邦規劃的大戰略造成的,而韓信不過是背了個黑鍋而已。

劉邦在滎陽之戰中被圍,陷入困境時,曾向手下謀士徵求意見如何應對當前局勢,酈食其向劉邦提議:恢復分封制,讓六國復僻,這樣就爭取人心,打破僵局而統一天下。劉邦覺得有道理,於是準備照辦。



劉邦問計時張良不在身邊而外出,等張良回來時,劉邦向張良請教此計如何,張良大驚失色,認為酈食其的計謀會讓劉邦失去天下,時代已經不同,現在已不能恢復分封制了,分封是動亂的根源,劉邦馬上明白過來,立即捨棄酈食其的建議。

酈食其很像秦始皇時代的博士淳于越,而張良則像秦始皇時代的李斯一樣,也是一個關於分封制和郡縣制的爭論,只不過是將秦朝爭論搬到尚未統一的楚漢之際來,之所以講這個故事,只是想說明酈食其骨子裡還是儒家的那一套思想。



並不是說酈食其毫無是處,而是說戰略非酈食其所長,酈食其擅長的是遊說,在韓信攻齊前,劉邦就派出酈食其去遊說齊國,讓齊國歸順劉邦,酈食其在遊說齊國時,劉邦又派了韓信去攻打齊國。

酈食其在遊說在前,韓信攻打齊國在後,並且這都是劉邦安排的,從韓信謀士的蒯通的話中就能看出,蒯通對韓信說:



將軍(韓信)奉詔攻打齊國,而漢王只不過派使者說服齊國歸順,難道有詔令叫您停止進攻嗎?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說客,憑三寸之舌就降服齊國七十多個城池,將軍統帥幾萬人馬,一年多時間才攻佔趙國五十多個城池,一個將軍反倒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大嗎?

蒯通的前半段話說明了劉邦既派酈食其遊說齊國,又派韓信攻打齊國。而蒯通的後半段話,則是慫恿韓信搶功的,而且韓信還聽從了蒯通的建議。



劉邦的計策大多出自張良,既派使者遊說,又派大軍攻打,這種作為難道不會對使者造成傷害嗎?難道張良和劉邦會不知道後果嗎?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張良和劉邦都預測到了風險,只是為了拿下齊國,犧牲了酈食其而已。



另外在當時的時勢下,就算齊國投降劉邦,也一樣是牆頭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劉邦在剛進入關中時,項羽分封的諸候王一看劉邦勢力大,就爭著前來投靠,彭城之戰劉邦大敗時,那些諸候王一看項羽勢力大,又背叛劉邦投降項羽,對於這些諸候王來說,有奶便是娘,毫無忠誠可講,張良和劉邦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會讓韓信以發動戰爭的方式滅齊,既然如此,則酈食其就是可以犧牲的,只不過歷史把酈食其被烹殺的黑鍋扣在了韓信的頭上。



齊王這邊聽了酈食其的遊說,選擇投降劉邦,那邊又聽說韓信率領的漢軍開始攻打齊國,能不惱怒嗎?這不是典型的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嗎?但兵不厭詐,劉邦的目的是拿下齊國,不在乎犧牲了什麼。而齊王由於感到受了欺騙,又被韓信兵臨城下,憤怒之下下令烹殺酈食其,一系列的事件導致酈食其成為劉邦拿下齊國最大的悲劇。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酈食其作為劉邦的一大謀士,在立下勸降齊國的天大功勞之後卻被田廣田橫給烹了。田廣田橫已經投降劉邦就和酈食其是自己人,為什麼沒有聯合酈食其發兵抵抗韓信反而殺了酈食其,原因就是田廣田橫假投降。

酈食其勸降齊國背景

劉邦在韓信的幫助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佔領三秦之地後,一路順風順水攻佔了項羽的都城彭城,之後在項羽三萬騎兵的打擊下現了原形。重新穩住陣腳之後,韓信向劉邦建議“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劉邦同意了,韓信就帶兵北上去搶地盤了。

再說酈食其,韓信在帶兵北上以後,楚漢爭霸的正面戰場就是劉邦在和項羽硬抗了。兩方拉鋸於滎陽、成皋一線時,劉邦想要後退,酈食其勸住劉邦要積極進取,在韓信已經滅趙降燕的情況下,主動請纓出訪齊國勸降齊王田廣,齊相田橫,他的理由是當時要對抗楚國項羽要團結一切力量,當時就剩下齊國還沒有拉攏住,而齊國因為實力強大,短期內攻打下來並不現實,所以他可以去勸齊國當劉邦的屬國,注意,他是去勸齊國做屬國的,並不是徹底的投降劉邦。

酈食其成功後被殺

當韓信逼降燕國之後,齊國已經對漢軍有了戒備,所以在歷城派軍駐紮防守。酈食其一頓嘴炮說的田廣田橫心花怒放,痛快同意,齊軍對韓信軍隊放下戒備,田廣田橫也拉著酈食其不讓走,一直大吃大喝。韓信因為不忿於酈食其憑藉一張嘴就立下大功,突襲齊國,齊軍大敗,田廣田橫逼迫酈食其勸阻韓信,酈食其大罵不同意,結果就被烹殺了。

從表面上看是韓信突襲齊軍,田廣田橫以為酈食其是來撒煙霧彈的,好讓齊軍放下戒備便於韓信進攻,但實際上是因為田廣田橫根本沒有想歸降劉邦,他們只想和梁王彭越、燕王臧荼一樣做劉邦的合夥人。田榮從一開始就想做一個大王,項羽不封田榮,田榮就壞了項羽的規矩去搶,結果被項羽殺死,接著田榮的兒子田廣和弟弟田橫繼續在齊地稱王。當韓信已經平定了天下其他諸侯,只剩下楚國和齊國時,田廣田橫迫於形勢同意向漢稱臣,做劉邦的屬國。韓信進攻齊軍,不管是不是劉邦的意思,田廣田橫的地盤一旦被韓信攻下來,那麼他倆就算想要稱王也不可能了。他們一開始同意酈食其的勸降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出於一種投機心理。當時雖然其他諸侯已經被滅,但楚漢仍然在相持,而且齊國和楚國關係並不好,面臨楚、漢兩方面壓力的田廣田橫妄想著假意投降劉邦,反正自己仍舊掌控齊地,等著楚漢相爭完後,他們說不定還能漁翁得利。

只是做著美夢的田廣田榮沒想到韓信竟然突襲齊軍,毫無準備的齊軍被打的打敗。田廣田橫威脅酈食其去勸退韓信也讓酈食其明白了眼前的田廣田橫並不是真心歸降劉邦,只是假意的投靠,所以才會大罵田廣田橫。田廣田橫烹殺了酈食其後,聯合項羽妄圖打敗韓信,但田廣被殺,田橫流亡海上孤島,直到劉邦統一天下後,田橫受劉邦召見入京,田橫自覺受辱,在離京三十里地的地方自殺身亡。

酈食其勸降田廣田橫成功,他以為對方是真投降,結果韓信一仗讓田廣田橫露出真面目,酈食其也就明白了自己的口舌之術並沒有多大的作用,還是真刀真槍起作用,也就只能殺身成仁了。

韓信進攻齊國,也算為劉邦除掉了一塊石頭,否則真的讓田廣田橫當齊王做劉邦的屬臣,日後劉邦削藩還得多心思除掉一個王,也算一個諷刺吧。

每天一篇故史,天天一段歷史,歡迎關注!


天天故史匯


酈食其被煮是因為被韓信給坑了。酈食其不僅是一位謀士,也是一名出色的說客。他靠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使齊王同意歸順劉邦,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七十多座城池。



本來,劉邦是派韓信去攻打齊國的,但是許久都沒有攻下來,劉邦打算放棄了。最後酈食其說了一些關於拿下齊國的好處,然後又說自己有辦法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將齊國拿下。當時劉邦信以為真,給了酈食其展示的機會。



酈食其也沒有讓劉邦失望。酈食其到了齊國之後,只是倚著車軾講了一番話,就把齊王說動了,同意歸順劉邦。這可以說是大功告成了。然而,好戲還在後頭。這邊韓信就很不爽,覺得酈食其憑什麼輕而易舉就拿下了齊國。我攻打了那麼久都拿不下。另外,韓信也想著跟酈食其搶頭功。

因此,趁齊國不備,韓信帶著兵馬就向齊國殺過去了。這邊酈食其就懵了。不是說好讓我勸說齊王的嗎?齊王都同意歸降了,還派兵進攻。。。齊王更是惱火,以為酈食其用的是裡應外合的奸計,跟韓信是串通好的,一怒之下,就讓人把酈食其給煮了。



這活生生的就是被韓信給坑了。酈食其死的可真是冤吶。本以為自己將要大功告成,享受榮譽時刻,可是韓信硬是把他的美夢給斷送了。所以說,做人還是低調點好。


90說史


跟劉邦混的有兩個食其,一個審食其,一個驪食其,兩人只差一個字,命運卻大不相同,這裡只講驪食其。酈食其是一個著名的說客。在其之前有名的說客如蘇秦張儀,合縱連橫,取六國相印這些都稱得上特別牛了。在驪食其之後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出名的說客了。

劉邦派酈食其遊說魏豹,沒有成功,就派韓信出兵,打敗並俘獲了魏豹。接下來,劉邦又派酈食其遊說齊王田廣,田廣已叛楚,聽從了酈食其的話,準備與漢講和,共擊項羽。韓信當了幾年大將,帶著數萬人,打了一年多,終於攻下了趙國五十餘座城;而酈食其,只是說了幾句話,就勸降了齊國七十餘座城!也是豐功偉績了,比起韓信打仗的屍山血海、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那叫做四兩撥千斤了。本以為能志得意滿,成為新一代的張儀蘇秦,從此成為開國從龍之臣。


但韓信不服了,韓信聽從范陽辯士蒯通的話,要和酈生搶功,繼續進攻準備投降的齊國。齊王田廣以為酈生在騙自己,便把酈生烹煮了。

這也就叫壯志未酬身先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