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老外家看他们咋带娃(下)

到老外家看他们咋带娃(下)

【导读】2013年秋天,李跃儿老师去加拿大参观学校。当时有机会去到一位外国朋友家里,写下了她的育儿观察。本文为下篇。

连载上篇:到老外家看他们咋带娃(上)

虽然艾伦不知道我说的理论,但他却做到了很多。这个孩子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他能尽可能地感受孩子,帮助孩子达到孩子想达到的目的。

就拿啃鼻子这事来说,艾伦还不知道孩子有“口欲期”这一说,但他抱着孩子时,孩子不啃安慰奶嘴,而啃他的鼻子,他就让孩子啃。艾伦说,他希望孩子到十八岁还有这样的探索精神。

我们好不容易在地毯边的沙发上坐下来。我从艾伦手里接过孩子,先尽量保持亲切,让孩子观察一会儿,给孩子时间来接纳我。

等她不再死死地盯着我了,我把我茶杯底下的盘子递给小宝宝,她马上被盘子吸引住了。

但她拿到盘子后,没用嘴巴啃,而是不断重复着:看看正面,再翻过来看反面,再翻过去看正面,再翻过来看反面。盘子正面是有中国青花的,反面啥也没有,小家伙才6个月,不会这样研究一个东西吧?

刚才的探索是偶尔为之

还是已经形成模式?

我们跟踪拍摄过三个宝宝,从0岁一直跟拍到6岁,他们的发展都证实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但我们还没有见过6个月的宝宝能这样有逻辑、有比较、有思考地用眼睛去研究一个物品。

在翻过来翻过去无数次后,小宝宝突然把盘子塞到嘴里啃了起来。

我需要了解,小宝宝刚才的探索模式是偶尔为之还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一边说着话,我一边找合适的东西再来“测试”艾伦的女儿。

我在他们家靠沙发的柜子上发现了拼图板,这东西更不是6个月的孩子能玩得了的。但我看了一下,图板正面五花八门,是一些动物。它们的上半身是固定的,下半身被弄成可以拿掉和装上拼板,拼板上有个白色的小把,孩子可以抓着它把动物的后半身装上去。有老虎、狮子、猫、兔子什么的,挤得密密麻麻。

我把拼板给她,并演示如何把拼板拿下来,再安上去。小家伙认真观察着我的每一个动作。

我完成了演示后,就把拼板放在我和她的腿上不再动了。她先拍拍拼板,好象在想什么,这期间哈喇子开始流下来。我知道她在准备探索这块板子,于是不动声色地等待。

突然,她把板子一把翻过来,所有的动物后半身拼板都掉到我的腿上。我把它们都收到一边,小家伙像探索盘子一样,把这块板子翻过来翻过去,折腾了好一阵。看她快没兴趣了,我把动物的后半身拼板一块一块拿给她。她抓起一块就塞进嘴里。

我对艾伦感叹道,他的女儿比一般发展的节奏要超前,因为她能够判断,哪些是嘴巴能啃的,哪些是嘴巴啃不了的。嘴巴能啃的就直接送给嘴巴,嘴巴啃不了的就用眼睛探索,最后有把握了再送给嘴巴。

艾伦说他对我的理论很感兴趣,他想把他的女儿给我研究。我听了很感动,我给他说,这不是我的理论,这是已经被人类所证实了的真理,如果他在中国我一定把他的女儿作为研究对象。

总结一下,艾伦他们绝对尊重孩子,不管孩子多小都把孩子当人看,他们怀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养育他们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他们付出的方向是对的,是对孩子的发展有利的。

(完

下载“跃儿学堂”APP免费收听

李跃儿老师解读《关键期关键帮助》,在“跃儿学堂APP”有24集专辑,可以免费收听。

到老外家看他们咋带娃(下)
到老外家看他们咋带娃(下)到老外家看他们咋带娃(下)

在你手机的应用商店搜索“跃儿学堂”,即可下载。

也可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跃儿学堂APP”,免费收听李跃儿老师解读《关键期关键帮助》。

▷ 更多分享,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300个日夜之后的脱胎换骨 | 爬出地狱的战争(完)

春天孩子玩什么

养育孩子是科学,更是艺术 | 洪兰教授讲座

终生学习,已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

电影《海蒂和爷爷》| 高贵是对生命的在意和关怀

跃儿学堂APP免费开放 | 陪伴幼儿教育者终生成长

孩 子 是 脚,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