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利、水腫、洩瀉,有這3類症狀的朋友,《五苓散》瞭解一下

中醫上有三種證,蓄水證、水溼內停、痰飲內停,都是和水溼相關的證。

小便不利、水腫、洩瀉,有這3類症狀的朋友,《五苓散》瞭解一下

有哪些症狀

中醫所說的太陽腑,指的是足太陰的膀胱。膀胱有經有腑。

《醫學心悟》中講:邪在於經,則頭痛發熱;邪在於腑,則口渴溺赤。

蓄水證是太陽腑病的一個病變反應。蓄水證,是太陽邪熱隨經入府,膀胱氣化不行,水熱互結而導致的小便不利之證。具體症狀是,小便不利,頭痛微熱,煩渴欲飲,嚴重的水入即吐。

水溼內停引起的水腫、洩瀉、霍亂嘔吐。

痰飲內停的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目眩暈,或短氣而咳。

舌苔白,脈浮或浮數。

“自汗脈浮者,由中風入太陽腑。”脈浮是太陽腑病的一個特點。

小便不利、水腫、洩瀉,有這3類症狀的朋友,《五苓散》瞭解一下

產生症狀的一些解釋

太陽表邪未解,足太陰膀胱經循行頭部,所以會有頭痛,微熱是正邪對抗的反應。

《內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打個比方方便理解,好像一個水壺,加熱的時候,熱氣才能向上蒸騰,壺內的水是動的。那現在膀胱就想到於那個水壺,陽氣就相當於加熱的火。水積蓄在下焦陽氣受到遏制,水就無法氣化,不能步散,不能氣化成津液共人體利用。水津液不能向上蒸騰而到達口中,所以人會口渴想喝水。

又因為身體本來就有水蓄積在下焦,喝的水下不去就會上逆,導致水入即吐。

表邪未解傳至膀胱腑內,導致膀胱內水分氣化功能紊亂,陽氣受阻,小便不能順利排出。

小便不利、水腫、洩瀉,有這3類症狀的朋友,《五苓散》瞭解一下

體內水溼內盛,水溼在哪裡都會引起相應的症狀,泛溢到皮膚,就會水腫;下注大腸,就會引起洩瀉;滯留在腸胃,該升的不升該降的不降,就會霍亂吐瀉;水飲停在下焦,水氣內動,導致臍下動悸;水飲犯上,阻遏上升的清陽,就會吐涎沫而頭眩暈;水飲上侵於肺,肺氣升降受阻,引起短氣而咳。

方劑 “五苓散”

五苓散是《傷寒論》中針對太陽腑病給出的方劑。

豬苓(去皮)、茯苓、白朮各9g,澤瀉15g,桂枝(去皮)6g。(劑量僅供參考)

《傷寒論》曰:“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傷寒論類方》:“小便不利而欲飲,此蓄水也,利水則愈。”

小便不利、水腫、洩瀉,有這3類症狀的朋友,《五苓散》瞭解一下

五苓散利水滲溼解表,溫陽化氣。方子以淡滲為主,輔以溫陽化氣,兼健脾。

方中重用澤瀉為君藥,甘淡,入腎經與膀胱經,利水滲溼消腫。茯苓、豬苓為臣藥,淡滲,增強其利水滲溼之力,又健脾促進水溼運化。

白朮補氣健脾燥溼利水。桂枝溫陽化氣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幫助膀胱氣化。兩者為佐藥。

使用時需要注意:作散劑服用,需多喝溫熱的水,以助發汗,使表邪從汗而解。作湯劑不宜久煎。該方滲利作用強,不宜常服。

小便不利、水腫、洩瀉,有這3類症狀的朋友,《五苓散》瞭解一下

中成藥 “五苓散(片)

方劑五苓散對應的中成藥為同名“五苓散”,有片劑。藥物組成上桂枝改為了“肉桂”。取肉桂辛甘大熱之性,溫補行散,善補火溫陽化氣,制衡君藥澤瀉的寒性。

注意事項

不管是方劑還是中成藥,孕婦慎用。需要在醫生辯證下使用。比如溼熱下注、氣滯水停、風水泛溢也會引起水腫,這些病人都要慎用。

痰熱犯肺、溼熱下注或陰虛津少導致的咳喘、洩瀉、小便不利是不適合使用的。

除此之外可能還有其他一些不適合使用的情況,請務必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小便不利、水腫、洩瀉,有這3類症狀的朋友,《五苓散》瞭解一下


分享養生知識、探討健康哲學、共享輕悅人生,歡迎點贊關注哦^_^

小便不利、水腫、洩瀉,有這3類症狀的朋友,《五苓散》瞭解一下

小便不利、水腫、洩瀉,有這3類症狀的朋友,《五苓散》瞭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