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大家都很熟悉,裡面的唐僧或者說唐三藏,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現在有個問題,這位唐僧、唐三藏就是唐朝著名的玄奘大師嗎?
答案是肯定的,這裡的唐僧就是玄奘大師。但《西遊記》畢竟是小說,這個用詞並不準確,對於佛教中人,這只是常識問題,大家都明白,但是對於社會上不了解佛教的人來說,就很容易造成誤解了。
“唐”是我國唐朝的國號,“唐僧”的意思就是唐朝的僧人;“唐三藏”的意思就是唐朝的三藏法師。這兩個名字是個統稱,不能用在一個人的身上。
對於佛教中人來說,玄奘大師都不會陌生,但對於社會大眾來說,對於玄奘大師的瞭解,可能就遠遠低於對“唐僧”的熟悉程度了,所以還是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玄奘大師。
佛教自西漢傳入我國,很快便為國人所接納,並在中國根深蒂固的流傳下來。到了隋唐時代,佛教已達鼎盛階段,高僧輩出,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推孤身犯險前往西域取經的玄奘大師。
玄奘大師是舉世聞名的佛學家、哲學家、語言家、教育家、翻譯家、旅行家、地理學家、探險家。玄奘大師俗姓陳,生於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自幼聰慧好學,悟性極高。十三歲那年,因志願廣大,得到大理卿鄭善果的賞識,破格在東都洛陽淨土寺出家。
當時因為傳到中國的佛經還不完善,南北佛法有所差異,年輕的玄奘大師就發願去西域求取原文經典,統一中國佛學思想的分歧。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玄奘大師請求西行求法,未獲唐太宗批准,但大師決心已定,於貞觀二年,還是冒著違反法律的風險,孤身一人直奔西域去了。
大師這一去,就是十七年,獨行五萬裡,足跡遍佈西域、印度百三十國,而且留下了一部不朽的遊記——《大唐西域記》。他雖然是一位通達中印文字、洞明三藏教理的留學僧,最後卻主持當時印度最高學府的講席,受到印度以及西域各國國王和僧俗民眾的敬重和愛戴。
他回國後翻譯經論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大約五十萬頌),在他的領導下,當時的翻譯規模以及嚴謹的翻譯做法和巨大的翻譯成果,空前絕後,在中國翻譯史上成為光輝的典範。
在戒日王為他舉辦的十八日無遮大會上,他高居獅子寶座,講經論法,無人敢出場與他對場爭鋒。因此他被大乘學者共稱為“大乘天”,為我國贏得了學術上的最高榮譽。玄奘大師這樣的人才,確實是我們民族的光榮和驕傲。
閱讀更多 國學論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