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寫“愁”的詩句,用了比喻、化虛為實的詩句有哪些?

話到滄桑句始工


比喻為修辭手法,化虛為實為詩歌中常用的表現手法。"愁"是抽象的思緒,詩歌中多將其比喻為具體實在之物,因此也是同時運用了化虛為實的表現手法。

中國古人受儒家中庸之道的影響,為文時講究"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在詩歌中表情達意多遵循"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不同於大鳴大放的"悲"與"喜","愁"總是淡淡的,正如嚴羽在《滄浪詩話》中的表述,文人墨客言愁之時自然也追尋"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境界,比喻修辭與化虛為實手法便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以比喻寫愁,最常見的喻體便是水。前有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後來者又如歐陽公"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秦觀"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飛紅萬點愁如海"、賀鑄"漫將江水比閒愁,水盡江頭愁不盡"等,俯拾皆是。為何是水?水與愁有何相似之處?第一在於水之滔滔奔流恰如愁之接連而至,第二在於水之源源不斷好似愁之無窮無盡。李後主身懷亡國之痛,喟然嘆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他的愁緒,如同春水般洋溢著勃勃生機,春水不斷被融化的雪水注入,愁緒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與日俱增,沒有什麼能阻攔勢不可擋的春水,當然也沒有人能阻擋如春水般洶湧澎湃的愁緒。同樣以春水作比,少遊這位傷心人別有懷抱,"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秦觀筆下的春水不同與後主的奔騰豪邁,反而是小河淌水緩緩流,但仍是無法抵擋綿延不絕。

賀鑄在幾首表現淡淡愁緒的詞作中,都用到了柳絮這一意象。《太平時·喚春愁》一首中"雲閒草遠絮悠悠"所喚起的"春愁",《憶仙姿》"蓮葉初生南浦,兩岸綠楊飛絮"的離愁,《感皇恩·人南渡》"細風吹柳絮,人南渡"裡的別緒,和仿若"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閒愁"……賀鑄真可謂是"不說柳絮,無以言愁"。柳花開時正是暮春,落在人身上又隱隱有白頭之勢,使人聯想到暮年華髮,廉頗老矣美人遲暮的悲涼,春愁也就由此而生了。柳絮細小、繁多,在風中飄零,蘇軾《臨江仙》"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球"生動地寫出了柳絮輕盈繁多,風聚成團,轉而散開的形態。風中漫天飛舞的柳絮將迷離朦朧的意境刻畫到極致,正相配於宋詞"愁"主題中最為迷離朦朧的"閒愁"。賀氏的"閒愁",大抵離不了傷春悲秋、怨離傷別、惜時怨老這幾種形式,恰恰與柳絮生於暮春,微小繁多,如雪潔白等眾多特點暗合。雖說《說文解字》記載"愁,憂也,從心,秋聲",認為思由心發,但看到漫天飛舞無邊無際的柳絮,心中的閒愁也會無端被引出吧。

除了明確的喻體外,古詩詞中還會通過船承載不動愁緒來喻愁,使無形之物有了長度和重量。如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張可久《蟾宮曲》:"畫船兒載不起離愁,人到西陵,恨滿東州"、陳與義《虞美人》中:"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 這種寫法獨闢蹊徑,比起一本正經的本體喻體更令人耳目一新。(一往文學作者:卿雲)


一往文學


古詩詞中虛描實指,寄託愁思的詩句很多,相信很多網友都會查出來,我就不再一一羅列了,我來一首我自己填的詞吧,是去年元宵節思念故人的一首詞,我與她是月圓之夜相識,可惜有緣無份,終究是人有離合月有圓缺,各奔東西,但願明月可以寄託我的相思,送予她看!

江城子•水中月

昨夜秋風入畫屏,梧桐下,板橋東,依稀故人,執手話吳儂,何事不解周公語,卿問酒,我問卿

搖曳雙珠照露白,光一重,影一重,玉壺飛轉,相對已無聲,醉來笑看裴公美,天上明,水上明



一抹天青


愁自古以來就是詩人最喜歡描述的情感之一,在古詩詞之中,愁變得有形,有量,可以觸碰,耐人尋味,極具詩情畫意,使人愛戀,令人著迷。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追隨詩人的步履,去揭開愁的面紗,一起來聽古代詩人告你愁是什麼。

1.李白告訴你,愁的長度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出自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李白用自己高超的想象力告訴你,愁很長,猶如白髮三千丈,這種比喻將愁寫的具體生動,似乎可以窺見愁的狀貌了。李白的愁不僅有形狀,有長度,還有治癒的辦法,“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想要用酒解愁,反而愁上加愁,適得其反,看來李白的愁太深了,無法化解。

2.李清照告訴你,愁的重量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愁的長度知道了,李清照告訴你愁的重量,“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舟太小,愁太重,只怕船都無法承載,善於使用誇張手法的女詞人,告訴大家愁這種無法估量的情感,對於她來說有千斤之重。

3.李煜告訴你,愁像一江春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亡國之君李煜被幽閉後,便時刻與愁為伴。愁是什麼,他可能最有發言權了,他的許多詞都與愁有關,他的愁“剪不斷,理還亂”,愁籠罩在李煜筆下。在一次回憶往事,想到曾經的自己,看到現在的模樣,憂愁難過之時,李煜用自己的詩詞告訴我們,他的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種愁猶如江水,延綿不斷,滾滾東流。

4.秦觀告訴你,愁像細雨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清晨的陰涼,令人雖在春天彷彿是在深秋,窗外的花自由自在的飛,漫天飛舞的像是夢一般,秦觀的愁像無邊的絲雨,淅淅瀝瀝的下,漫無邊際,愁緒飛揚,淡淡煙霧,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5.辛棄疾告訴你,少年人不懂愁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認為愁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品味到真正的愁滋味,年少的人“強說愁”,真正懂得愁的人“識盡愁滋味”的人,反而“欲說還休“,不再說愁,這也許就是人的成長,對於愁的認識不同,看法也不一樣了,看來愁是如此深奧,如此難懂。

6.張繼告訴你,愁是失意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失意的詩人張繼,在客船上,一切景物都和他的心境有關,江楓和漁火,這種再尋常不過的事物,卻相對而愁。無情之物,豈能真的有愁?說其說是景愁,不如說是人愁,正是這種愁才讓作者留下了不朽的詩句。

7.范仲淹告訴你,愁是相思.愁化作了相思淚

蘇幕遮 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喜歡借酒消愁的詩人不止李白,范仲淹也是,他愁腸百轉,以酒醉之。但是借酒消愁愁不散,反而化作深情的相思之淚,讓人越發憂愁。





草夕寸品文史


古詩詞裡最痛心的九次離別,是此去一別經年,從此良辰美景虛設?還是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願!

寫"愁"的詩詞很多,發乎人心,散於無形,目不可及,亦無法觸碰,卻一直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情緒呈現。不同的詩人因不同的境遇也會有不同的"愁"。

李白的愁用比喻有重量,"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李清照的愁也用比喻還有有重量,"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煜的愁,亡國之痛,虛實相生,"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納蘭的愁,無形無蹤。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無論什麼情景,都敵不過這留春不住的決絕吧。納蘭這首詞,全詞沒有用一個"愁"字,卻句句都是寫愁,。

“愁”一直在唐宋詩詞裡到處遊蕩,成了那些發黃的歲月里人民一直無法對付的一種心理疾病,尤其宋代“愁”字前面喜歡加上一個“閒”字,變成“閒愁”之後,好像宋朝人什麼都可以對付,就是對付不了這個,尤其是李清照。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關於愁的詩詞太多,再放幾首

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歐陽修的玉樓春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當然少不了納蘭詞,納蘭性德有一首以閨閣女子之口傾訴的詩作,《天仙子·夢裡蘼蕪青一剪》表達了孤寂哀傷之情懷,是一篇傷春哀春的詩詞,刻畫了一個日夜盼望丈夫或情人歸來的女子的形象。這首詞用閨閣之中女子的語氣來表達詞人感傷離別之情。全詞讀來明白如畫,卻餘韻綿長。就繼續隨宋詞君去品讀一番吧。

《天仙子》 夢裡蘼蕪青一剪,玉郎經歲音書遠。 暗鍾明月不歸來,樑上燕,輕羅扇,好風又落桃花片。

每天讀宋詞


說寫愁緒最悽婉的,李清照算一個,她有很多首詞都描寫了“愁”。下面只舉三個例子。

首先是《聲聲慢. 尋尋覓覓》的下闕: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李清照南渡之後所寫的思鄉之詞。當時她的丈夫趙明誠已病故,只有她一個人。之前又被騙婚住了幾日牢房,對生活更是失去熱愛,滿心只剩下愁苦。

是怎樣的愁?又是一年秋來到,國破山河在,遙望故鄉看不見。思鄉愁緒,對家國的憂慮哀愁與不安的情緒,全部化為實景——凌亂滿地的黃花、冰涼徹骨的黃昏秋雨。前者應是隱喻家國破碎的景象。而後者則是體現了她的心緒,一樣的冰冷。這些都映襯詞人遠離故鄉的寂寥悽苦。

所以,這首詞裡的“黃昏秋景”也就是“次第”,承擔了家仇國恨,沉重又悲哀,一個“愁”字又怎能全部承受得起?

再說《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健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這首詞也是在南渡之後寫的。全篇沒有一個字提及愁緒,愁緒卻是覆蓋整首詞。庭院深深,雲窗霧閣,開篇就把愁緒具體化,實物化,描繪詞人門戶禁閉,不想出門。

這是因為:春歸秣陵樹,人老健康城。北人居住南方,人老了卻一事無成。今夕相比,家國仍舊是收復無望。對於一個南遷的人來說,是多麼的痛苦哀傷。

又想起從前夫妻恩愛,如今天人相隔,又增添了不少哀傷,連試燈、踏雪都沒心思去做。“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也是把個人情緒具體化。與其出去看那些殘舊的半壁江山,不如閉門索居。

最後一首,更加形象生動描繪愁緒的,就是她的《武陵春.春晚 》的最後兩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有多少?船隻都走不動,可見其重又多。

所以,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的這些寫愁的,都是南渡之後的傑出之作,帶有女性的溫婉,豐富想象,讓人體會到摸不著看不到的愁到底是怎樣的。


宿禮


首先,我們先來解釋下什麼叫:化虛為實。在《對床夜話》中有寫:“不以虛為虛,而以實為虛,劃景物為情思”,這裡的“虛”是指思想情感,而“實”是指景物形象。把虛無的心情用實在的景物描寫出來,讓讀者更加形象具體化。如果幹巴巴的抒情,當然沒有詩味;如果只寫實,堆砌景物,定然也會缺乏生氣。因此,虛實相生,情景交融是一種將某種心情加以物化來表達的手法。

其次,古人都非常喜歡說:“愁”,但是愁是一種看不到的情感,那如何讓他體現的更加真實、具體呢?這時候,古詩人就會採用化虛為實的手法了。除了樓主所說的那兩句,還有哪些呢?下面由王寒來列舉以下7個例子吧:

1、撩亂春愁愁如柳絮,依依夢裡無處尋——歐陽修《蝶戀花》


2、人言柳葉似眉木,更有愁腸似柳絲——白居易《楊柳枝》



3、客愁如蠶絲,一攪成萬緒——曾纖《客愁》

4、愁多如雪山,一夜頭盡白——李開先

5、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浣溪沙》

6、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蘇軾《虞美人》

7、休問離愁輕重,像個馬兒馱也馱不動——董謝元《西廂記諸宮調》


在這種奇妙的想象與誇飾手法的營造下,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令讀者擊節稱絕。這種“化虛為實”的手法很值得推崇和加以總結。


我是王寒,喜歡古文學,準備在頭條建立個粉絲讀書微信群,一起讀書交流,如果你也喜歡,可以關注我。

黃山茶農偽文藝


大家把好句都說盡了,我苦思冥想,希望能撿個漏。

突然想起宋代石象之有一首《詠愁》,通篇都在說愁。

來何容易去何遲,半在心頭半在眉。

門掩落花春去後,窗涵殘月酒醒時。

柔如萬頃連天草,亂似千尋帀地絲。

除卻五侯歌舞地,人間何處不相隨?

愁來的時候輕輕鬆鬆,去的時候卻慢慢悠悠,心裡能藏一半,剩下一半無論如何也藏不住,看看眉頭就知道了。(很難不讓人想起“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和“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愁什麼時候最容易來呢?常常是春天即將過去,落花滿地的時候,又或者是半夜酒醒,殘月滿窗的時候。它就像細軟輕柔的野草,一望無邊延展到天際,又像一團扔在地上的亂絲,找來找去找不到頭兒。這人世間除了那些權貴人家,又有誰能整天無憂無慮呢?時時、處處根本都逃不過這憂愁。


磊落故人


“愁”在古詩詞中,可能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思緒了。詩人往往多愁善感,春有春愁,夏有夏憂,秋有秋思,冬來也愁;年少也愁,年老也愁,愁來愁去愁白了頭。而作為一種飄忽不定的愁緒,又常常被比作可感可見的實物,那有哪些呢?

一來,愁來或無影,去而無蹤,捉摸不定,所以愁如漫天飛雨,似乎輕而不可感,卻無時不在,無孔不入: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二來,愁綿延而來,不容斷絕,所以愁又如水: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三來,愁來時洶湧,愈抑愈生,鬱鬱蔥蔥,所以愁如春草: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細雨溼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

所以說,愁像什麼呢?正如賀鑄《青玉案》中所寫:

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想問閒情愁緒有幾許?正如這一江的菸草,滿城隨風飛舞的柳絮,梅子剛剛熟時的霖雨。這具象化的愁,可是貼切又可感了呀。


讀書燈下




·大山


古人寫愁那叫一個絕妙:“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是誇張,也是化虛為實,愁有長度;“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比喻,也是化虛為實,愁有形態;”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這是博喻,也是化虛為實,愁有數量! “愁”還有深淺,“請量東海水,看取深淺愁”;“愁”還有輕重,“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還有聲音,“斷是愁腸誰會得?哀燕聲聲”;“愁”還有空間,“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愁”可以拆合,“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愁”字牽動多少文人的心思,“愁”字打造出多少經典美文!愁中之美,美不勝收!

如果您認同我的看法,請關注點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