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武林》精讀評論(三十四)~文傳身後事

《逝去的武林》精讀評論(三十四)~文傳身後事

《逝去的武林》精讀評論(三十四)~文傳身後事

《逝去的武林—掩淚悲千古》

原文:他說這要感謝尚雲祥、唐維祿兩位師父在年輕時給了他一個好的身體底子。他剛能下床時,筆者去看他。他告訴筆者,尚雲祥的劍法從不外露,其實造詣極深,有時以劍來教拳。因為練拳不開悟的話,練到一定程度就練不下去了,尚雲祥就讓學生從劍法裡找感悟。為了說明這一道理,李仲軒老師當時扶著桌子站立,讓我拿一根筷子刺他。不管我從哪個方向刺去,他總能用他手裡的筷子點在我的腕子上,後來忘了他是病人,我刺扎的動作越來越快,但不管有多快他還是能打中筆者的手腕,而且他的動作還是慢慢的。我問他這以慢打快是什麼緣故,他說這就是形意拳走中門、佔中路的道理。我向李仲軒老師學武術的時間只有一年,甚至連十二形也未來得及學。以後正如李老先前所料,我對拳術的熱忱不久便退了,以學習工作為藉口而荒廢了。開始整理文章時,李仲軒老師已經85歲了,不知何時便會謝世,筆者很希望他能收下一個真正習武的學生,甚至還幫他物色過幾人,而他說:“不了,跟尚師傅發誓啦。”李老一生沒有授徒,生前在《武魂》雜誌上發表聲明,誰稱是他的徒弟,誰便是冒名者。李老90歲辭世,在形意傳承上,李老這一脈算是斷絕了。但李老的談拳話語,在廣闊後學中,能有人去體味,便是李老餘音未絕。

風清露陽:筷子的演示是模仿劍法打法,只講個道理,打法理念,中門中路說來容易,練到很難,什麼是練到?很多人認為學個打法簡單練練,就算是練到了,其實根本就沒上身,守中用中、中門中路,即是身體內外動靜練打無所不中,三體式不練到定形定意是不會上身,要說練形意拳很少站三體式,那便不是形意拳,這個問題又涉及到了形意拳概念泛化

徐皓峰不練形意拳,沒有功夫,《逝去的武林》當年一炮打響,徐皓峰就開啟了寫武術小說之路,很多練形意拳的年輕人是因為看了他的小說才練的形意拳。可想而知,社會和學校中的武術教育多麼匱乏,武術是鍛鍊身心最好的方式和手段,什麼時候認識到這點了,青少年才會真正的強大起來,民族國家的未來才有希望。

徐皓峰本來是學美術的,但他寫小說更好,很多部小說又改編成了劇本,拍攝了幾部電影,總體說來比較小眾,題材也不錯,基本上以近代民國的時代背景為主,都有著強烈的逝去意味。後來,徐皓峰和山東泰安的韓瑜聯繫上了,因為逝去系列第三部《武者琴音》是專門寫韓瑜的爺爺韓伯言的,而韓伯言是尚雲祥的關門弟子。

徐皓峰和韓瑜練了練功夫,算是彌補了一下,不過就是做秀,也沒什麼功夫,練拳樹人也毀人專心練拳就沒什麼心思做很多事情了。韓伯言一系的形意拳繼承尚雲祥的不多,當時韓伯言很年輕,沒練多久尚雲祥就過世了。

《逝去的武林》精讀評論(三十四)~文傳身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