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園”助力西部建設美麗鄉村

日前,中國綠化基金會2019“幸福家園——西部綠化行動”生態扶貧(寧夏中寧)項目地春種及探訪活動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舉辦。中國綠化基金會深入“中國枸杞之鄉”寧夏中寧,援助當地種植優質枸杞樹109.78萬株,共計4990畝,並聯動地方政府、林草主管部門、專業合作社等共同推進項目實施。目前,該項目春季造林工作已圓滿完成。“‘幸福家園’支持的一些地區的村民已經提前實現脫貧。”中國綠化基金會“幸福家園——西部綠化行動”項目負責人黃紅介紹,“幸福家園”生態扶貧公益項目是由中國綠化基金會2007年發起創建,以10元一棵樹的小額捐款模式,藉助“互聯網+公益”的優勢,面向海內外公眾募集善款,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網絡在線植樹造林公益活動。

“幸福家園”助力西部建設美麗鄉村

幸福家園——西部綠化行動”生態扶貧項目在中寧開幕

  中寧縣副縣長範永偉表示,中寧要珍惜難得機遇,讓捐贈者的愛心在中寧開花結果。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自新表示,近幾年,中國綠化基金會持續大力支持寧夏發展特色枸杞產業,助推精準扶貧,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固原市原州區、吳忠市紅寺堡區、中衛市海原縣,中國綠化基金會支持建設的1萬餘畝枸杞園正展現著勃勃生機,成為該地區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搖錢樹”。自2008年項目落地甘肅通渭開始,11年來,項目影響和帶動全球超過3800萬人次捐資支持,社會捐款累計超過6700萬元,種植生態經濟林近1600萬株,綠化荒山荒地面積超過11萬畝,累計援助西部貧困地區家庭近16000戶。

  關於生態扶貧、公益善款的透明度、振興美麗鄉村等問題,記者採訪了“幸福家園”生態扶貧公益項目負責人黃紅。

  “商業的方法、公益的心態”推動生態扶貧

  記者:中國綠化基金會“幸福家園——西部綠化行動”目前已持續12年,設計這個項目出於什麼考量?

  黃紅:前期側重綠化,後期轉變為生態扶貧。12年前,基金會看到西部地區荒山、荒坡的狀況後,既要植樹造林實現綠化,也要滿足當地農戶訴求,讓貧困農戶受益。10年前,這個項目演化為生態扶貧,先後在甘肅通渭、廣西金秀、寧夏固原種植沙棘、石崖茶、枸杞等經濟作物,既實現生態保護,也調動了農戶積極性,提高了農戶收入,實現了項目預期目標。

  記者:為什麼選擇在寧夏中寧種枸杞?

  黃紅:來到寧夏後,最先選擇在西海固地區種植枸杞。去年底,結合社會創新,項目落地中寧,中寧是“中國枸杞之鄉”,有產、供、銷成熟經驗,也有龍頭企業。我們選擇中寧比較貧困的兩個鄉做試點,探索社會公益組織參與生態扶貧新模式,撬動更多資源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以此帶動更多貧困家庭增收致富。

  記者:如何結合中寧特色設計該生態扶貧項目?

  黃紅:聯動地方政府,由林草主管部門牽頭,在中寧縣實現近5000畝枸杞的規模化種植。我們提供項目建設資金近500萬元,地方政府配套資金2000多萬元,聯合專業合作社,在滴灌技術、苗木品種、肥料等多個環節嚴格把控,實現貧困地區枸杞的高標準種植。

  記者:與政府部門、合作社等聯動,構建新的合作模型,是否經過深度調研?

  黃紅:一定是深度調研後才調整為結合實際情況的模式。這個調整是通過我們對具體農戶的調研,包括結合寧夏林草局整體的戰略發展完成的。

  記者:如何運用地方政府2000多萬元的配套資金?

  黃紅:這是我們與地方政府共同探討、設計的項目。地方政府與林草主管部門看到項目能持續穩定地推動生態扶貧,認為未來可期,調動資源,完成了枸杞的水利配套、肥料配套等。

  記者:中寧生態扶貧項目的亮點在哪裡?

  黃紅:長期以來,我們注重項目實施成效,通過各個環節的嚴格把控,保障枸杞栽得活、管得好、產出高。今年,結合前期項目實施總結的經驗與當地的具體實際,我們要求項目實施單位選用由中寧縣枸杞產業發展服務中心推薦的品質較好的枸杞苗,並由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與中寧縣枸杞產業發展服務中心進行全程監管,這樣有助於從源頭上保證枸杞質量。

  記者:用較好的枸杞苗之後,經濟附加值差多少?

  黃紅:預估枸杞的經濟附加值增加20%左右。對大多數農戶尤其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來說,只有地,沒有資金,很難依靠有限的土地增加收入,我們聯動政府部門,將苗木、滴灌、施肥一體化。同時,計劃跟當地政府深度合作,以高標準種植枸杞,希望能達到出口標準。達標後,意味著貧困農戶的枸杞附加值上升近10倍。

  記者:以種植枸杞為載體,目前基金會也在探索用商業的方法解決社會問題?

  黃紅:不斷以給錢這種單一形式無法實現項目發展和產出的可持續,用“商業的方法、公益的心態”解決的是可持續的問題。要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結合,要在輸血的同時實現造血功能。因為當地主要以貧困農戶為主,我們主要把撬動性的第一槓杆力給了農戶,農戶也需要保證枸杞的標準和品質才能實現脫貧。

“幸福家園”助力西部建設美麗鄉村

全國各地的公益體驗官參與枸杞春種

  公益善款透明促進項目可持續


  記者:在中寧實施近5000畝的枸杞探索,如果效果好,會繼續規模化嗎?

  黃紅:我們仍然會在寧夏地區深耕、推廣。不管是寧夏還是內蒙古等西北荒漠化區域,造林的範圍或者可深耕的地方非常多,我們是拿一個點來做示範,希望把一個點做深做透,最終實現可複製。

  記者:項目累計了近7000萬元社會捐贈,這些善款的來源主要是什麼?

  黃紅:熱心網友及企業捐贈是主要來源。不管是螞蟻金服平臺還是騰公益平臺、新浪微公益平臺等,都有熱衷於公益事業的愛心網友向我們持續捐贈。項目最早發起時,是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綠化基金會以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發展起來的。募款方面,我們不是一蹴而就,比如,初期募到第一個10萬元時激動人心的時刻到現在也記憶猶新。現在,這個項目每年募款維持在1000萬元左右。項目從2007年開始互聯網募款,那時還很艱難,我們募到的第一個10萬元是通過自己的網站,當時這種募款形式起碼在綠化行業是最早的。

  記者:十幾年前成立的以籌款為主要功能的網站,擊中了公眾的哪一點,讓公眾願意打開網站捐款?

  黃紅:我們比較透明,每年都告訴捐款人捐了多少錢,種了多少樹。公眾很關注資金的透明度,只有讓公眾看到他捐贈的善款用到了實處,信任機制才能建立起來,這才是我們實現項目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至於捐款多少,我們也是聚沙成塔,一步步走過來的。

  記者:為什麼要結合項目發起一些公益體驗官探訪活動?

  黃紅:線下活動對我們來說是很吃力的,要耗費人力物力,但10年來一直堅持做的原因在於,線下活動是我們和公眾溝通的橋樑,帶著公眾(如捐贈人)去當地,讓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更強烈。公益體驗官來自全國各地,也紮根全國各地,有任何事情都會第一時間反饋給我們,也會給我們提出更高的要求,督促我們把項目做好。

  記者:基金會組織了多次公益體驗官探訪活動,公眾參與時一般是怎樣的狀態?

  黃紅:不管從企業還是個人角度,看到小樹苗或春季時見證自己的枸杞林能夠落下去時,他們就很開心。尤其是像粉絲團的代表,他們替明星種下的樹終於有見證了,於是拍個照片立馬就反饋給偶像。用具體的公益行動來支持對偶像的熱愛。捐贈人、愛心網友等到了當地後,會覺得重新認識了世界。

  記者:你對公益體驗官有什麼建議或呼籲?

  黃紅:體驗官對我們有期待,我對他們也有期待。我們希望與體驗官有更好的互動,體驗官也能跟我們一樣有產出,就像我出差要寫一篇出差報告,我希望體驗官有所長,他不管是攝影還是文字、音樂,有各方面的才能都可以展現到這次的體驗裡。例如,體驗官是歌手,他可以為西北,為枸杞或為“幸福家園”寫一首歌;如果他是老師,可以把公益體驗分享給學生……希望體驗官認為這是他們自己的項目,能帶動更多人、感染更多人,把“幸福家園”這種理念傳遞出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以及自身閃光的地方,只要把他們閃光的地方發揮出來就好,我們做項目不要求有多高的門檻,但希望人人參與。我一直說綠化項目不是中國綠化基金會的,更不是我個人的,而是大家的。項目由大家共建,我為大家打工,我為大家把項目落下去,給大家執行好,我把自己定位在這個角色上。也不知道對不對,或者大家認同不認同,但是我希望項目是每個人的,一起鑄就“幸福家園”。

  通過生態致富振興美麗鄉村


  記者:“幸福家園”概念是什麼時間提出來的?

  黃紅:12年前立項的時候就提出來了。最早的時候我們立意就是西部綠化行動,至於西部綠化行動要種什麼樹,我們當時聯動了中國農業大學等院校的專家,除了林業口的專家,還請了人文學院的專家進行論證調研。從開始就探索做事情最終的目標是什麼,是讓大家有幸福感,但幸福感的具體體現,我們可能一開始考慮的還不完善。公益實踐中,我們逐漸發現留守兒童的問題,於是,“幸福家園——西部綠化行動”的內涵更豐富了。

  記者:12年來,執行項目時有沒有印象深刻的故事?

  黃紅:我們2017年和2018年去西海固地區的一個家庭探訪,一個24歲、已經有3個孩子的年輕媽媽,對她來說生活好像定型了,但是項目給了她一個希望。如果枸杞的品質好或管護好的話,每畝地純收入能達到幾千塊錢,3畝地就可以脫貧,如果家裡再養點羊養點牛,在家就可以富裕起來了,不用背井離鄉打工,因為打工要兩地分居,孩子會遠離父母,這些都是社會不安定因素。

  記者:項目發展12年,你怎麼看待這12年的變化,基金會在這領域實現了什麼價值?

  黃紅:從綠化植被覆蓋度這塊,是真正見效的首要成果。美國航天局曾表示,地球增綠,中國有很大的功勞。我覺得這12年變化中我們不說盡了多大力,起碼在小範圍內也做了貢獻。比如,西部地區的環境在變好,風沙明顯減少了。通過生態扶貧,實現了農戶增收、社會安定。

  記者:十多年來,項目是以生態扶貧為主要目標的,面向未來,項目如何規劃?

  黃紅:社會上有很多項目雷同,我們沒必要把所有點都做到,生態扶貧是現在的目標,未來,生態致富也是我們的發展方向,通過生態致富來振興美麗鄉村。就項目本身來講,十年不改初心。

 (本報記者 聶長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