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相比耶律大石差了多少?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两者的差距?


不同的性情,不同的志向,不同的环境条件,可养育出不同的人,不同的人也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南宋的宋高宗赵构和西辽的辽德宗耶律大石,就是两个不同的人,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不同的名声。

一提起耶律大石,人们就会钦佩,翘大拇指,觉得他是英雄;一提起赵构,人们就会觉得他懦弱无能,昏庸草包。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在国家危亡之时表现不同。1122年,金兵大举攻辽,攻克中京,辽天祚帝不敢敌抗,西逃入云中。耶律大石坚决保卫南京,遭到宋、金夹攻,为了安定人心,耶律大石拥立耶律淳即位,称天赐皇帝,面对二十万宋兵进攻,大石沉着应战,大败宋军于白沟河,不久天赐帝病死,其妻萧德妃摄政,宋兵又来攻,大石率兵利用巷战,再次大败宋军,使得辽兵军心复振。第二年大石在与金军作战中失败被俘,后又从金营逃脱,投奔天祚帝,天祚帝不能原谅他另立新帝抗金,杀死萧德妃,囚禁耶律大石。后来耶律大石率亲兵200人逃离。而赵构在北宋灭亡时什么样呢?他称帝后,不敢回都城汴京,不听大臣坚守汴京的劝告,渡江向南逃跑。金兵几次打过长江,赵构都是没命南逃,甚至坐大船逃到海上,不敢回去。后来经宋军黄天荡、襄阳、和尚原等战役,重创金军,金国才不敢冒然过长江,高宗才敢登陆,定都临安。二是立国难易程度不同。耶律大石率二百军先北逃三日后转西行,自立为王,沿途晓喻宣抚原各大辽属国,争取他们的支持,纠集精兵一万余人,设置官职队列,后来又向西进,说服争取到了回鹄王的支持,顺利通过其国境,并得到回鹄不少资助,再向西行万里,打败降服很多小国,兵力强大,士气高涨,直抵寻思干。西域各国非常惊慌,纠集十万军队,对抗大石军。大石沉着指挥,分左中右三路进攻,以少胜多,一举击败敌军,回回等国相继降附。1134年,大军又西行至起儿漫,文武百官尊立大石为皇帝,上尊号为天佑皇帝,改元延庆,封赏群臣,史称西辽。南宋赵构呢?江南地区本属大宋国土,民心安附,北方逃过来的宋人自然更承认宋的统治,因此赵构建南宋,远没大石建西辽困难。三是所建国家强弱度不同。耶律大石建西辽称帝后,志在复国,1134年他派大将率军七万远征金国,无奈路途遥远,物资难以供给,牛马多死,只好返回。此后大石总结经验,把重点放在西侵伊斯兰世界。1137年,大石率军侵入伊斯兰世界的西黑汗国,其宗主国塞而柱突厥帝国号召伊斯兰世界对抗异教徒发动圣战,集结军队十余万人,与大石军队在撒马儿罕决战,结果大财伊斯兰联军,塞而柱突厥帝国退出中亚,花剌子模和西哈剌归属西辽,西辽一举成为东至高昌西至里海的中亚霸主,延国近百年。南宋建国后,高宗畏金如虎,不思进取,以收复失地、雪靖康之耻,却一味地对金妥协投降,1141年,在对金作战取得一系列胜利的情况下,重用秦桧等主和派,冤杀主战派岳飞,于第二年与金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绍兴和议,宋对金称臣,宋帝需经金帝册封,并每年向金进贡大量金银绢帛,所收复的失地重新归还金国。

赵构和耶律大石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究其原因,高宗从小养居深宫,养尊处优,没经过基层锻炼,不了解民间疾苦,自私自利,正义心缺失,对国家民族危亡责任感不强,故在众人的推举下免强做了皇帝,只求自身能得到安稳,完全把靖康之耻抛诸脑后,最终只能在金国的强势下,屈辱苟安偷活,为后世不耻。而耶律大石从小就勤奋好学,弓马娴熟,到不少地方锻炼任职,对自己的家国天下,有很强的责任感,因此后来能百折不挠,建立西辽,开疆拓土,成为中亚霸主,延续契丹国祚,令后人敬仰。人生于世,活法有很多种,与其在屈辱中活,还不如拼死一搏,作为一国帝王,像赵构那样的活法,岂不白来世上一遭吗?


sunjin72976689


这还需要原因吗?人与人本身就有差异,一个师父带出的徒弟都不一样,何况不同环境中的两个人呢


词典4


一个守自己的院子,一个被赶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