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看似無聊的“廢話”,父母多和孩子說一說,能提升孩子幸福感

前不久的新聞,在上海一位17歲的男生和家人發生爭吵後選擇了跳橋,那一幕讓無數人痛心。也不難想象,這個孩子是積壓了多少的絕望和無助,才選擇了這種極端的方式。

當然,這畢竟是個案,概率是極低,不用過於恐慌。

但孩子與父母之間,有一種情況很普遍,那就是孩子有事情不願向父母傾訴,經常是孩子的事情,同學、老師、朋友、鄰居、網友都知道,唯獨父母不知道。

可事實上,真正能幫助到孩子,給予孩子最恰當引導的,往往是父母。而因為父母的不知情,最後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這種事情常有發生。

這些看似無聊的“廢話”,父母多和孩子說一說,能提升孩子幸福感

為什麼孩子不願和父母溝通,有事情不敢向父母傾訴呢?

總認為孩子還小,只說自認為重要的事情。

在許多父母的眼裡,不管孩子多大,總是覺得孩子還小。當孩子想找父母聊點事情的時候,往往父母都不會太在意,認為這都是小孩子的把戲,不重要,過幾天就好了。

而父母最樂意和孩子聊的,都是自認為重要的事情。見面就問“作業做完了嗎?最近考試成績怎麼樣?再報個補習班怎麼樣?”

父母和孩子的關注點完全不同,時間久了,孩子不再願意和父母溝通,有事情也不敢向父母傾訴。

這些看似無聊的“廢話”,父母多和孩子說一說,能提升孩子幸福感

父母的開心,大多建立在孩子的不開心之上。

面對這個說法,很多父母都要跳起來反對說,“我這麼努力工作,辛苦賺錢,都是為了孩子,怎麼會把自己的開心,建立在孩子的不開心上面呢?”

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下班後回到家,看到兒子癱在沙發上,看著電視裡的動畫片哈哈大笑,開心不已,媽媽看到後火冒三丈,指著孩子問“作業做完了嗎?學習不認真,看電視倒是很勤奮。”

媽媽噼裡啪啦把孩子說了一頓,孩子耷拉著腦袋,不開心的回房間寫作業去了,媽媽現在開心了,還慶幸自己回家早,能及時監督到孩子寫作業,如果加班的話,孩子的作業還不知拖到什麼時候,因此越想越得意了。

這些看似無聊的“廢話”,父母多和孩子說一說,能提升孩子幸福感

許多時候,就是父母看到孩子開心,自己就不開心了。而孩子不開心時,父母就開心了。

因為孩子與父母的立場,和看待事情的角度是站在完全對立的兩邊。只有站在同一戰線的,才有可能成為朋友,站在對立面的大多是敵人。

當孩子覺得父母是自己的“敵人”時,也就難以避免,孩子不願和父母溝通,不敢向父母傾訴啦。

這些看似無聊的“廢話”,父母多和孩子說一說,能提升孩子幸福感

懂得和孩子說“廢話”的父母,孩子更容易獲得幸福感。

要想打開孩子的話匣子,就要多說輕鬆的“廢話”。

有個媽媽和女兒的關係特別好,坐車的時候能從起點站聊到終點站,女兒聊得眉飛色舞,看起來很開心。

仔細一聽,原來都是聊八卦,班裡哪個同學上課愛說話,喜歡遞小紙條;學校哪個老師很會打扮,穿衣服很時尚;哪個新來的老師特別有趣,上課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等等

這些話題,就像兩個要好的閨蜜,確實有得聊,當然,女兒學習上的困難,生活中的疑難也願意和媽媽分享和請教,媽媽和女兒就是最好的朋友。

要想和孩子聊得來,就要多說讓孩子輕鬆的“廢話”。

這些看似無聊的“廢話”,父母多和孩子說一說,能提升孩子幸福感

和孩子玩時,把年齡降為孩子的同齡人,才有共同語言。

孩子拿塊石頭能玩半天,看見一群螞蟻也能玩半天,這些行為讓許多大人不解,覺得這有什麼好玩的,在父母的眼裡被形容為孩子的“幼稚”。

先不說這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如果父母想和孩子溝通起來更順暢,在和孩子玩時,最好是把自己的年齡,降到與孩子同齡,這樣才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孩子才能玩得暢快。

這也是許多孩子願意和爸爸一起玩的原因之一,當爸爸能敞開了和孩子一起玩時,能快速和孩子成為朋友,玩得歡快。

這些看似無聊的“廢話”,父母多和孩子說一說,能提升孩子幸福感

父母“暴露”自己的缺點,孩子才願意說自己的囧事。

孩子的囧事不願意和別人說,是害怕被笑話,但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適當的說起自己當年也犯過同樣的錯,適時“暴露”一下自己的缺點,孩子也就不再害怕說。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來源,當孩子能在父母面前暢所欲言時,也就多了一份面對困難和挑戰的勇氣和底氣。

只有先成為孩子的朋友和玩伴,才有可能在孩子遇到挑戰時,願意向父母傾訴,遇到困難時,敢於向父母尋求幫助。

看似無聊的“廢話”,父母多和孩子說一說,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避免孩子犯大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