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評|“買短乘長”的尷尬如何解?考驗“鐵老大”管理水平

五一小長假期間,有乘客遭遇買到火車票卻上不了車的尷尬,原因竟是其他乘客“買短乘長”導致列車超載。

對此,鐵路部門拿出了什麼辦法嗎?5月4日,多名乘客反映,其所乘的高鐵或動車組列車廣播指出,本次列車不辦理車上延長補票,如乘客執意越站乘車,到站後車站除補票外還將加收50%的票款。中國鐵路總公司昨天回應,目前鐵路部門是按照《鐵路旅客運輸規程》處理越站乘車的相關問題。

有票乘客上不了車,不是第一次發生。去年十一黃金週期間,也出現過類似情況,持有車票的乘客被堵在列車車門外,被列車員告知車滿了,建議改簽下一班。當時就有分析認為,可能是有的已上車乘客“買短乘長”,導致後面站點的有票乘客反而上不了車。有票卻不能上車,這一幕,在又一個出行高峰期重演了。不知道“鐵老大”尷不尷尬。


新民快評|“買短乘長”的尷尬如何解?考驗“鐵老大”管理水平


圖說:上海虹橋火車站(資料圖)。新民晚報記者 張龍 攝

按照《鐵路旅客運輸規程》的規定,旅客在車票到站前要求越過到站繼續乘車時,在有運輸能力的情況下列車應予以辦理,核收越站區間的票價和手續費。也就是說,“買短乘長”並非完全不允許。當然,利用“買短乘長”惡意逃票,是嚴厲禁止的。

關鍵是這個前提條件,“在有運輸能力的情況下”。列車有運輸能力,允許“買短補長”,是人性化操作;沒有富餘運輸能力,不該再允許“補長”,否則就是給後面站點的有票乘客“添堵”。保障有票乘客的乘車權益,是鐵路部門應當優先考慮的。乘客有票不能上車,鐵路部門就涉嫌違約,即使安排退票、改簽,乘客的出行計劃也已經被打亂,可能遭遇各種後續損失。

按照鐵路部門回覆媒體時的說法,“強行越站乘車加收50%票款”的規定一直都有,此前就有乘客因此被罰。根據《鐵路旅客運輸規程》,有下列行為時,除按規定補票、核收手續費以外,鐵路運輸企業有權對其身份進行登記,並須加收已乘區間應補票價50%的票款;“下列行為”中的第一項是“無票乘車”。“強行越站乘車”視同無票乘車,也說得過去。若所在車次明確告知不“補長”,乘客應遵守規定,按車票所示到站下車。

既然已有規定,鐵路部門就應落到實處,並在購票時和上車前後明確告知乘客,使乘客瞭解越站乘車的風險。若有車次不辦理車上延長補票,相關信息也應儘早發佈。畢竟,相關規定的目的是讓乘客儘量不要“買短乘長”,充分告知,乘客才有更多餘裕做其他打算。

“運輸能力”怎麼判定也是一個問題。靠列車工作人員通過“肉眼”現場判斷,並不靠譜。鐵路部門應通過掌握的客流信息,充分利用技術手段判定列車的承載能力。

“強行越站乘車加收50%票款”,能否讓“有票不能上車”的尷尬不再重演,恐怕還有待觀察。不管怎樣,鐵路硬件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鐵路部門的管理水平也必須相應提高,乘客權益和乘車秩序才會有更好的保障。

紀玉/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